(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冬去春来,如今已经是熹平四年四月。张胤守孝已有二十多个月,再有四个月,即守孝期满。
虽然守孝期间不能娱乐、要时时悲戚,但是今天张胤的心情很好,他遇到了开心的事。
早起之时,他得到了一个消息:著名的“熹平石经”之事发生了。
郎中蔡邕、张胤的老师卢植、谏议大夫马日磾等人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为由,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宦者李巡等,一并上书,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天子许之。蔡邕亲自撰书于碑,使工匠镌刻,准备立于太学门外。可以想见,立碑之后,必定会有无数后儒晚学,亲到碑前观视、摹写。
对这熹平石经之事的发生,张胤十分高兴,倒不是说他有多么看中六经文字的勘误,而是他终于可以确定今年,也就是熹平四年,到底是西元的那一年了。他可以断定熹平四年是公元175年。在此之前,张胤一直搞不清楚汉帝年号与公元纪年的对应关系。毕竟张胤不是学历史出身,虽然对历史、书法等古典学科很有兴趣,但是也难以记下所有的帝王年号。他只记得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几次著名的大事件发生在哪年。比如,他知道黄巾之乱起始于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赤壁之战爆发于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另外就是这熹平石经立碑于黄巾之乱前一年,即公元183年,但是史载石经的篆刻却用了整整八年。这样算来,今年就是公元175年。这还得靠后世的张胤喜好书法,与书法相关的事情多少都有些了解。
搞清楚了自己现在到底生活在哪一年,让张胤十分欣喜。这样他就可以未雨绸缪,更好地做好自己的计划了。毕竟他现在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离黄巾之乱爆发还有整整九年时间。
虽然还有九年时间,但是在张胤看来依然是时不我待。他习文练武是为了打好乱世生存的基础;撺掇建立五方社是为了积累资本;收养孤儿是为了培养人才。可是在他的计划中,依然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他希望能够造船出海,只是现在还没有机会。他近期要做的事仍然是习文练武、教养孩童。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黍谷山庄中的孤儿已经超过了五百人。世家大户养上数千僮仆亦不是稀罕事,但是养上五百少年孤儿的却极为罕见,幽州各地有识之士对张胤也佩服不已,如此之大善举,非常人能及。可是人们都不会想到,张胤教了孤儿们什么样的知识,更不会意识到,这些知识足可以在大汉搅扰起一片风云。
为了教育这些孤儿,张胤废寝忘食地教书讲课,一天之中,孩子们分学科上课,除了偶尔有张俊、滕玉、窈儿来替换一下,其他时间都是他自己在讲。张胤已经开始考虑找几名帮手了,他的目标之一就是崔琳。他准备过几日就到渔阳城中与崔琳商谈此事。在此之前,他还得继续坚持。
黍谷山庄中,一批孩子衣衫整齐、腰板挺得绷直地站在院子当中,正在听张胤讲话。
“今天,泉州马县令要来咱们山庄。跟随马泉州一同前来的有你们的几十名学弟学妹。一会儿,你们到山庄门口列队欢迎一下。让你们的学弟学妹们见识一下你们这些学长学姊的风采。”
张胤这般安排,是有特别目的的。他想让新来的孩子们见识一下山庄孤儿们的气象,要给他们一个具有巨大冲击力的记忆,让他们一生一世都记得这一幕,启发和培养他们对黍谷山庄的忠心度。自今年春开始,每当有一批孤儿来到黍谷山庄时,都会经历这一幕。
张胤令百名孤儿列队欢迎的一幕,不仅让新来的孤儿们记忆深刻,也着实震撼了马赞一把。
他本是去别郡公干,路过渔阳城,顺便到黍谷山庄见见张胤,并将泉州收敛的几十名孤儿送到黍谷山庄。没想到张胤搞出了这么一出。
一百名孤儿昂首挺胸、走着齐步行进到山庄大门两侧,之后,有人不断发出各种动作的指令,比如“稍息”、“立正”等等,只几个呼吸之间,一百人就已经分队站好。这些孤儿面色稚嫩,但队列之整齐,精神之昂扬,气势之威武,即使是他麾下的郡兵也不过如此。马赞见了张口结舌,心中震惊不已。张胤收养的那些孤儿他也不是没有见过,衣衫褴褛,邋遢颓废,哪有此等气质?这些还是那些孤儿吗?如果是同一批人的话,这悯农郎君也忒不得了了,竟然能将一些稚弱孤儿,教得如此模样,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张胤走上前,向马赞行了一礼道:“马泉州大驾光临,弊庄蓬荜生辉。快请进!”
马赞连忙换了一礼,道:“子承不要这般称呼,折煞人了。我比你略长,贤弟你还是称乎我一声兄长吧。”马赞虽然与张谟共事,但是其辈分低,论起来正与张胤同辈。
“大兄。请进!”张胤笑着说道,拉着马赞的手,一起走进院中。一边走,一边又对着一名高个子男孩说道:“张雄,你领人带学弟学妹们进去洗澡、换衣。”
张雄行礼道:“诺!”然后组织人分别去引领新来的孤儿们去跨院中背“八字诀”和家规,之后再带着去洗澡、换衣、吃饭,当然按照老规矩,背不下家规的孩子是吃不到饭的。登记姓名的事还是要等到晚上,这个环节,张胤一般都会参加,这是他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好机会,自然不能放过。
马赞随着张胤走入山庄,耳边听到跨院中有朗朗读书声传出,还见到有孩子在院中以古怪的姿势静静站立,目不斜视,尽管额头有汗水渗出,但是没有人动上一动。
马赞叹息一声,说道:“子承真大才也。如此以练兵之法教养孤儿,实乃吾平生仅见。子承文武兼备,国之栋梁也。唉……吾不如汝甚也!”
张胤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这些孩子孤苦无依,我既收养之,自然要教导之。如今孩子日渐增多,不使此法,吾不能制矣。让大兄见笑了。”
“此法大善!吾观之,若将此法用之练兵,恐怕也能取得奇效。不知子承何处得来?”马赞问道。
“一半学自吾师卢博士,一半乃是我之心得。”张胤也没有谦虚。这其中大部分方法来自后世,他自然也不能完全推给卢植,那样只会穿帮,或许会引发不必要的事,因此他大方地承认有些是自己独创,只是说的模凌两可。
“善!前已知子承勇武,不想治兵之法也如此超众。”马赞击掌赞道。
“大兄,莫要再说我笑话。走走走,我新得一煮茶之法,今天请大兄品尝。”张胤不容马赞再说,拉着他快步走向大厅。
看着杯中鲜绿的茶叶、清澈的茶汤,马赞心中不由暗暗赞叹:“此煮茶之法虽简单却更见自然,这悯农郎君屡有新意啊!”
张胤呷了一口茶,问马赞道:“大兄,此行是去往何处?”
马赞捏着耳杯道:“前往涿郡涿县一行。要不是给你送这些孤儿来,我才不会拐这么大的弯子呢!”
“呵呵!多谢大兄,小弟感激不禁。”张胤放下耳杯,拱手行礼。
“你是得感谢我。嗯……就弄上三五十斤这样的茶给我,算是谢礼吧!”马赞趁机敲竹杠。
“好好好!此事容易。不过大兄也要再帮小弟一个忙。”张胤也不是那容易让人占便宜的角色。
“何事?说来听听,不知道我能不能帮得上忙。”
“小弟听说,那大海无边无垠,海外更有仙岛神怪,很想去见识一番。可惜一直不能得偿所愿。大兄治下正是沿海,可否带小弟出海一游?”
“这也不难。等汝孝期满时,可来泉州。吾派人带汝出海,到海岛上转转。”
“善!船从何来?”张胤又问。
“泉州有巡海之船。为兄就犯这一回错,用之于私,带你出海。”马赞看着张胤笑着回答。
“哈哈!大兄啊大兄!”张胤忍不住大笑,马赞也笑。两人都知道对方是在说笑。不过张胤说这番话还是有目的的,他想造船出海。
“大兄可否为我寻一些造船匠人?”张胤笑过之后,正经下来,说道。
“子承这是何意?”马赞问道。
“弟一是真的想出海一游;二也是为了做些买卖商事。巡海之船、渔家之船,皆不宜此事。我意是自己造船,只是苦于无有良匠,亦不知费用几何?”
“既如此,为兄有机会定会为你寻访一些造船的高手匠人。不过泉州的造船之术乏善可陈,匠人之中也无特别出色的。要说造船,我大汉,东都洛阳、东莱、豫章、浔阳、庐江、会稽、句章等地皆有造船良匠,其中以洛阳、东莱、豫章和会稽为最。至于造船所费,若只为出海打渔,花费不了几个钱;但是要想远行或载重货,那就花费巨大了。具体所需多少,吾亦不知。”
“哦!”张胤听了,陷入沉思。
马赞也没再说话,静静地喝着茶。
不一会儿,张胤从沉思中恢复过来,赶紧说道:“一时出了神,怠慢大兄了。恕罪!恕罪!”
马赞说道:“无妨。”
“还请大兄挂念此事。若得时机,我愿往泉州造船坞、建海船。”
“为兄记下了,请子承放心。”
之后,二人又说了些朝政时事。天黑后,张胤和张俊兄弟摆酒宴请马赞。不过只有马赞喝酒,张胤和张俊以茶代酒作陪。
第二日,马赞起行前往涿郡,一路上还在琢磨张胤以兵法教养孤儿的事,不断击节感叹。
可是令马赞万万料想不到的是,这些孩子不仅有着勇健的风仪,脑子中还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黍谷山庄严格的保密措施和张胤的低调,使这一切都暗藏在水面之下。也许只有到了天下大乱、风云际会之时,这一切才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震惊世人。
Ps:书友们,我是肥猫江湖,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虽然守孝期间不能娱乐、要时时悲戚,但是今天张胤的心情很好,他遇到了开心的事。
早起之时,他得到了一个消息:著名的“熹平石经”之事发生了。
郎中蔡邕、张胤的老师卢植、谏议大夫马日磾等人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为由,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宦者李巡等,一并上书,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天子许之。蔡邕亲自撰书于碑,使工匠镌刻,准备立于太学门外。可以想见,立碑之后,必定会有无数后儒晚学,亲到碑前观视、摹写。
对这熹平石经之事的发生,张胤十分高兴,倒不是说他有多么看中六经文字的勘误,而是他终于可以确定今年,也就是熹平四年,到底是西元的那一年了。他可以断定熹平四年是公元175年。在此之前,张胤一直搞不清楚汉帝年号与公元纪年的对应关系。毕竟张胤不是学历史出身,虽然对历史、书法等古典学科很有兴趣,但是也难以记下所有的帝王年号。他只记得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几次著名的大事件发生在哪年。比如,他知道黄巾之乱起始于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赤壁之战爆发于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另外就是这熹平石经立碑于黄巾之乱前一年,即公元183年,但是史载石经的篆刻却用了整整八年。这样算来,今年就是公元175年。这还得靠后世的张胤喜好书法,与书法相关的事情多少都有些了解。
搞清楚了自己现在到底生活在哪一年,让张胤十分欣喜。这样他就可以未雨绸缪,更好地做好自己的计划了。毕竟他现在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离黄巾之乱爆发还有整整九年时间。
虽然还有九年时间,但是在张胤看来依然是时不我待。他习文练武是为了打好乱世生存的基础;撺掇建立五方社是为了积累资本;收养孤儿是为了培养人才。可是在他的计划中,依然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他希望能够造船出海,只是现在还没有机会。他近期要做的事仍然是习文练武、教养孩童。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黍谷山庄中的孤儿已经超过了五百人。世家大户养上数千僮仆亦不是稀罕事,但是养上五百少年孤儿的却极为罕见,幽州各地有识之士对张胤也佩服不已,如此之大善举,非常人能及。可是人们都不会想到,张胤教了孤儿们什么样的知识,更不会意识到,这些知识足可以在大汉搅扰起一片风云。
为了教育这些孤儿,张胤废寝忘食地教书讲课,一天之中,孩子们分学科上课,除了偶尔有张俊、滕玉、窈儿来替换一下,其他时间都是他自己在讲。张胤已经开始考虑找几名帮手了,他的目标之一就是崔琳。他准备过几日就到渔阳城中与崔琳商谈此事。在此之前,他还得继续坚持。
黍谷山庄中,一批孩子衣衫整齐、腰板挺得绷直地站在院子当中,正在听张胤讲话。
“今天,泉州马县令要来咱们山庄。跟随马泉州一同前来的有你们的几十名学弟学妹。一会儿,你们到山庄门口列队欢迎一下。让你们的学弟学妹们见识一下你们这些学长学姊的风采。”
张胤这般安排,是有特别目的的。他想让新来的孩子们见识一下山庄孤儿们的气象,要给他们一个具有巨大冲击力的记忆,让他们一生一世都记得这一幕,启发和培养他们对黍谷山庄的忠心度。自今年春开始,每当有一批孤儿来到黍谷山庄时,都会经历这一幕。
张胤令百名孤儿列队欢迎的一幕,不仅让新来的孤儿们记忆深刻,也着实震撼了马赞一把。
他本是去别郡公干,路过渔阳城,顺便到黍谷山庄见见张胤,并将泉州收敛的几十名孤儿送到黍谷山庄。没想到张胤搞出了这么一出。
一百名孤儿昂首挺胸、走着齐步行进到山庄大门两侧,之后,有人不断发出各种动作的指令,比如“稍息”、“立正”等等,只几个呼吸之间,一百人就已经分队站好。这些孤儿面色稚嫩,但队列之整齐,精神之昂扬,气势之威武,即使是他麾下的郡兵也不过如此。马赞见了张口结舌,心中震惊不已。张胤收养的那些孤儿他也不是没有见过,衣衫褴褛,邋遢颓废,哪有此等气质?这些还是那些孤儿吗?如果是同一批人的话,这悯农郎君也忒不得了了,竟然能将一些稚弱孤儿,教得如此模样,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张胤走上前,向马赞行了一礼道:“马泉州大驾光临,弊庄蓬荜生辉。快请进!”
马赞连忙换了一礼,道:“子承不要这般称呼,折煞人了。我比你略长,贤弟你还是称乎我一声兄长吧。”马赞虽然与张谟共事,但是其辈分低,论起来正与张胤同辈。
“大兄。请进!”张胤笑着说道,拉着马赞的手,一起走进院中。一边走,一边又对着一名高个子男孩说道:“张雄,你领人带学弟学妹们进去洗澡、换衣。”
张雄行礼道:“诺!”然后组织人分别去引领新来的孤儿们去跨院中背“八字诀”和家规,之后再带着去洗澡、换衣、吃饭,当然按照老规矩,背不下家规的孩子是吃不到饭的。登记姓名的事还是要等到晚上,这个环节,张胤一般都会参加,这是他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好机会,自然不能放过。
马赞随着张胤走入山庄,耳边听到跨院中有朗朗读书声传出,还见到有孩子在院中以古怪的姿势静静站立,目不斜视,尽管额头有汗水渗出,但是没有人动上一动。
马赞叹息一声,说道:“子承真大才也。如此以练兵之法教养孤儿,实乃吾平生仅见。子承文武兼备,国之栋梁也。唉……吾不如汝甚也!”
张胤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这些孩子孤苦无依,我既收养之,自然要教导之。如今孩子日渐增多,不使此法,吾不能制矣。让大兄见笑了。”
“此法大善!吾观之,若将此法用之练兵,恐怕也能取得奇效。不知子承何处得来?”马赞问道。
“一半学自吾师卢博士,一半乃是我之心得。”张胤也没有谦虚。这其中大部分方法来自后世,他自然也不能完全推给卢植,那样只会穿帮,或许会引发不必要的事,因此他大方地承认有些是自己独创,只是说的模凌两可。
“善!前已知子承勇武,不想治兵之法也如此超众。”马赞击掌赞道。
“大兄,莫要再说我笑话。走走走,我新得一煮茶之法,今天请大兄品尝。”张胤不容马赞再说,拉着他快步走向大厅。
看着杯中鲜绿的茶叶、清澈的茶汤,马赞心中不由暗暗赞叹:“此煮茶之法虽简单却更见自然,这悯农郎君屡有新意啊!”
张胤呷了一口茶,问马赞道:“大兄,此行是去往何处?”
马赞捏着耳杯道:“前往涿郡涿县一行。要不是给你送这些孤儿来,我才不会拐这么大的弯子呢!”
“呵呵!多谢大兄,小弟感激不禁。”张胤放下耳杯,拱手行礼。
“你是得感谢我。嗯……就弄上三五十斤这样的茶给我,算是谢礼吧!”马赞趁机敲竹杠。
“好好好!此事容易。不过大兄也要再帮小弟一个忙。”张胤也不是那容易让人占便宜的角色。
“何事?说来听听,不知道我能不能帮得上忙。”
“小弟听说,那大海无边无垠,海外更有仙岛神怪,很想去见识一番。可惜一直不能得偿所愿。大兄治下正是沿海,可否带小弟出海一游?”
“这也不难。等汝孝期满时,可来泉州。吾派人带汝出海,到海岛上转转。”
“善!船从何来?”张胤又问。
“泉州有巡海之船。为兄就犯这一回错,用之于私,带你出海。”马赞看着张胤笑着回答。
“哈哈!大兄啊大兄!”张胤忍不住大笑,马赞也笑。两人都知道对方是在说笑。不过张胤说这番话还是有目的的,他想造船出海。
“大兄可否为我寻一些造船匠人?”张胤笑过之后,正经下来,说道。
“子承这是何意?”马赞问道。
“弟一是真的想出海一游;二也是为了做些买卖商事。巡海之船、渔家之船,皆不宜此事。我意是自己造船,只是苦于无有良匠,亦不知费用几何?”
“既如此,为兄有机会定会为你寻访一些造船的高手匠人。不过泉州的造船之术乏善可陈,匠人之中也无特别出色的。要说造船,我大汉,东都洛阳、东莱、豫章、浔阳、庐江、会稽、句章等地皆有造船良匠,其中以洛阳、东莱、豫章和会稽为最。至于造船所费,若只为出海打渔,花费不了几个钱;但是要想远行或载重货,那就花费巨大了。具体所需多少,吾亦不知。”
“哦!”张胤听了,陷入沉思。
马赞也没再说话,静静地喝着茶。
不一会儿,张胤从沉思中恢复过来,赶紧说道:“一时出了神,怠慢大兄了。恕罪!恕罪!”
马赞说道:“无妨。”
“还请大兄挂念此事。若得时机,我愿往泉州造船坞、建海船。”
“为兄记下了,请子承放心。”
之后,二人又说了些朝政时事。天黑后,张胤和张俊兄弟摆酒宴请马赞。不过只有马赞喝酒,张胤和张俊以茶代酒作陪。
第二日,马赞起行前往涿郡,一路上还在琢磨张胤以兵法教养孤儿的事,不断击节感叹。
可是令马赞万万料想不到的是,这些孩子不仅有着勇健的风仪,脑子中还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黍谷山庄严格的保密措施和张胤的低调,使这一切都暗藏在水面之下。也许只有到了天下大乱、风云际会之时,这一切才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震惊世人。
Ps:书友们,我是肥猫江湖,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