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长凳上一排大臣们焦急地张望的时候,林延潮与刘虞夔向把守阁门的宫禁递上牙牌,以及一小木牌,这小木牌是他们出入文渊阁的凭证。
小木牌上写着官阶,官职,官衔,差事。
如林延潮的小木牌上就写着,官阶承务郎,官职翰林院修撰,差事直文渊阁诰敕房。
官阶承务郎,是林延潮现在从六品散官的官阶,三年考满若是合格可以升授为儒林郎,儒林郎也是散官。不过散官在明朝只是荣衔,所谓荣衔,对于百姓有用,但对官员而言就是屁用。
至于官衔就是修撰从六品,当然若是林延潮开坊,也是升官了,升为詹事府的中允,那官衔就是詹事府中允,正六品,但官职还是翰林院修撰不变。
而差事才是重中之重,直文渊阁诰敕房。
直就是侍直,特指在皇宫里当差,而在衙门比如六部当差,则是用署。
一个直字说明林延潮的差事,当然这差事不是当公公,而是驻大内的文臣。京师里十八衙门,公署都在宫城以外,惟独只有内阁与六科的公署设在紫禁城里头。
宫禁检查过林延潮的小木牌后,当下恭敬地道:“原来是两位大人,里面请。”
林延潮与刘虞夔当下从阁门前大摇大摆地走入,而一旁等候阁老接见的大小官员们,都是以一副羡慕的目光看着二人走入文渊阁。
第一天正式上班,林延潮与刘虞夔先至文渊阁向圣人铜像上香参拜后,再到三位阁老直房门口作揖。
然后属吏带二人,去公署报道。
文渊阁东侧,会极门的南侧城墙下有一排庑房,就是内阁东房。也称作诰敕房。
林延潮站在诰敕房庑房前,左手边是高高的紫禁城南城墙,右手边是文渊阁。背后是制敕房,抬头四望有种坐井观天的感觉。这个办公地点选的着实是很隐蔽啊!
果真不愧是文渊阁,机密重地。
林延潮刚到,诰敕房的中书舍人,便来相见。
中书舍人为从七品,原来隶属中书省。
但是朱元璋废掉宰相后,中书省就没了,不过中书舍人仍保留。
大明的中书舍人与其他朝不同,分中书科舍人。直文华殿,直武英殿中书舍人,诰敕房舍人,制敕房舍人。
中书科与两殿舍人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
只有诰敕房,制敕房舍人是对内阁负责的。两房舍人名额不定,进士出身可以,举人,监生出身也可以,要成为两房舍人,必须经内阁任命。而不经吏部铨选。
前面不是说,入阁者不置官署,但朝廷设诰敕房。制敕房后,轮值翰林,两房中书舍人就成了内阁署官。
原来内阁大学士是替天子起草诏书的,就是一号文秘,但内阁掌权后,将视草诏书的文秘活,转交给了翰林,舍人。
有了翰林,舍人代劳。内阁就能将重心放在朝政之上,权势进一步扩大。
诰敕房里没有公堂。众人就在堂下一一见礼。以林延潮过目不忘的本事,毫不费力将东房舍人一一名字相貌都记在心底。
之后分配值房。在诰敕房五名轮值翰林一人一间庑房,甚至连诰敕房的中书舍人,也是拥有单独的庑房。
一人一间庑房,也是为了保证机密性。
林延潮被分配到北起第二间,这间庑房,原本是前一位轮值翰林张嗣修的,三丈见方,还算是十分宽敞了,而且私密性也很好,关上门找个女秘书啪啪啪都没问题的。这对于在翰林院检讨厅里一直合署办公,体会着后世白领方格子生活的林延潮而言,待遇简直好太多了,总算有了一间私人办公室。
当然这等诰敕房机密重地,除了掌管档案的典籍,孔目之外,是没有值堂吏的。文渊阁里虽有属吏,不过人家是给阁老当差的,不会鸟你这翰林的。
所以一切卫生,资料归档都要自己动手。
林延潮将庑房的钥匙贴身收好,打了盆水,将公案,椅子,以及一旁的书架都擦了一遍,要看资料都放在一旁。之后才将自己的文房四宝,书籍一一摆入,至于官印则是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放好。
林延潮刚刚入直,所以也没什么事,上午就是擦桌椅,空闲时就取了几本书来看。
到了中午饭点,刘虞夔招呼林延潮去吃饭,林延潮出门时,虽庑房里没什么重要文件,但他还是将门锁上。
走出房门,刘虞夔,林延潮与另外三名轮值翰林余孟麟,王应选,邓以赞相互见礼。
轮值翰林们,东房与西房的中书舍人们,一起去公厨吃饭。
因为文渊阁是机密重地,所以不能见火,饭菜都是烧好后,才端来的。
公厨就建在紫禁城南城墙下,至于阁老们当然是不会与翰林,两房中书一并吃饭的,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灶。
公厨内也是泾渭分明,大明朝官场是个时刻讲上下尊卑的地方,官员尊贵,是不会与吏员一桌吃饭的。
所以翰林,中书舍人坐在东边,而吏员坐西边。至于五位翰林自是一桌,而两房中书舍人则是各坐一桌。五位翰林中林延潮虽官位不低,但年纪最小,谦让了下坐了下首,顺便看了眼桌上的菜色,很不错嘛。
烧笋鹅,活虾,牛羊肉等菜肴,五个人,六菜两汤,实在太奢侈了。
余孟麟笑着与林延潮,刘虞夔道:“这宫里饭食,上至天子,下至太监,原本都由光禄寺负责的,但众人都嫌光禄寺作的难以下咽,于是天子就令尚膳监,尚食局来置办御膳,至于宫女,太监也有各自小厨,我们文渊阁也是,就让光禄寺直接将饭食折成银子,咱们自己请了厨子。”
王应选笑着道:“前几年元辅请的是荆州那边的厨子,这几年则是换成吴中的厨子,两位甫进东房,以后可是有口福了。”
五人听了都是哈哈一笑,然后彼此谦让了一番,这才动筷。
几位翰林边说边聊,谈些文章典章,聊得十分高兴,一顿饭吃完,还上了饭后点心,以及消暑凉汤。
林延潮喝着宫中特供的凉汤,不由感叹,内阁的福利真是甩了翰林院n条街啊,以后咱赖这不走了!
ps:这更补这个月拖欠的一更。(未完待续。)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小木牌上写着官阶,官职,官衔,差事。
如林延潮的小木牌上就写着,官阶承务郎,官职翰林院修撰,差事直文渊阁诰敕房。
官阶承务郎,是林延潮现在从六品散官的官阶,三年考满若是合格可以升授为儒林郎,儒林郎也是散官。不过散官在明朝只是荣衔,所谓荣衔,对于百姓有用,但对官员而言就是屁用。
至于官衔就是修撰从六品,当然若是林延潮开坊,也是升官了,升为詹事府的中允,那官衔就是詹事府中允,正六品,但官职还是翰林院修撰不变。
而差事才是重中之重,直文渊阁诰敕房。
直就是侍直,特指在皇宫里当差,而在衙门比如六部当差,则是用署。
一个直字说明林延潮的差事,当然这差事不是当公公,而是驻大内的文臣。京师里十八衙门,公署都在宫城以外,惟独只有内阁与六科的公署设在紫禁城里头。
宫禁检查过林延潮的小木牌后,当下恭敬地道:“原来是两位大人,里面请。”
林延潮与刘虞夔当下从阁门前大摇大摆地走入,而一旁等候阁老接见的大小官员们,都是以一副羡慕的目光看着二人走入文渊阁。
第一天正式上班,林延潮与刘虞夔先至文渊阁向圣人铜像上香参拜后,再到三位阁老直房门口作揖。
然后属吏带二人,去公署报道。
文渊阁东侧,会极门的南侧城墙下有一排庑房,就是内阁东房。也称作诰敕房。
林延潮站在诰敕房庑房前,左手边是高高的紫禁城南城墙,右手边是文渊阁。背后是制敕房,抬头四望有种坐井观天的感觉。这个办公地点选的着实是很隐蔽啊!
果真不愧是文渊阁,机密重地。
林延潮刚到,诰敕房的中书舍人,便来相见。
中书舍人为从七品,原来隶属中书省。
但是朱元璋废掉宰相后,中书省就没了,不过中书舍人仍保留。
大明的中书舍人与其他朝不同,分中书科舍人。直文华殿,直武英殿中书舍人,诰敕房舍人,制敕房舍人。
中书科与两殿舍人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
只有诰敕房,制敕房舍人是对内阁负责的。两房舍人名额不定,进士出身可以,举人,监生出身也可以,要成为两房舍人,必须经内阁任命。而不经吏部铨选。
前面不是说,入阁者不置官署,但朝廷设诰敕房。制敕房后,轮值翰林,两房中书舍人就成了内阁署官。
原来内阁大学士是替天子起草诏书的,就是一号文秘,但内阁掌权后,将视草诏书的文秘活,转交给了翰林,舍人。
有了翰林,舍人代劳。内阁就能将重心放在朝政之上,权势进一步扩大。
诰敕房里没有公堂。众人就在堂下一一见礼。以林延潮过目不忘的本事,毫不费力将东房舍人一一名字相貌都记在心底。
之后分配值房。在诰敕房五名轮值翰林一人一间庑房,甚至连诰敕房的中书舍人,也是拥有单独的庑房。
一人一间庑房,也是为了保证机密性。
林延潮被分配到北起第二间,这间庑房,原本是前一位轮值翰林张嗣修的,三丈见方,还算是十分宽敞了,而且私密性也很好,关上门找个女秘书啪啪啪都没问题的。这对于在翰林院检讨厅里一直合署办公,体会着后世白领方格子生活的林延潮而言,待遇简直好太多了,总算有了一间私人办公室。
当然这等诰敕房机密重地,除了掌管档案的典籍,孔目之外,是没有值堂吏的。文渊阁里虽有属吏,不过人家是给阁老当差的,不会鸟你这翰林的。
所以一切卫生,资料归档都要自己动手。
林延潮将庑房的钥匙贴身收好,打了盆水,将公案,椅子,以及一旁的书架都擦了一遍,要看资料都放在一旁。之后才将自己的文房四宝,书籍一一摆入,至于官印则是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放好。
林延潮刚刚入直,所以也没什么事,上午就是擦桌椅,空闲时就取了几本书来看。
到了中午饭点,刘虞夔招呼林延潮去吃饭,林延潮出门时,虽庑房里没什么重要文件,但他还是将门锁上。
走出房门,刘虞夔,林延潮与另外三名轮值翰林余孟麟,王应选,邓以赞相互见礼。
轮值翰林们,东房与西房的中书舍人们,一起去公厨吃饭。
因为文渊阁是机密重地,所以不能见火,饭菜都是烧好后,才端来的。
公厨就建在紫禁城南城墙下,至于阁老们当然是不会与翰林,两房中书一并吃饭的,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灶。
公厨内也是泾渭分明,大明朝官场是个时刻讲上下尊卑的地方,官员尊贵,是不会与吏员一桌吃饭的。
所以翰林,中书舍人坐在东边,而吏员坐西边。至于五位翰林自是一桌,而两房中书舍人则是各坐一桌。五位翰林中林延潮虽官位不低,但年纪最小,谦让了下坐了下首,顺便看了眼桌上的菜色,很不错嘛。
烧笋鹅,活虾,牛羊肉等菜肴,五个人,六菜两汤,实在太奢侈了。
余孟麟笑着与林延潮,刘虞夔道:“这宫里饭食,上至天子,下至太监,原本都由光禄寺负责的,但众人都嫌光禄寺作的难以下咽,于是天子就令尚膳监,尚食局来置办御膳,至于宫女,太监也有各自小厨,我们文渊阁也是,就让光禄寺直接将饭食折成银子,咱们自己请了厨子。”
王应选笑着道:“前几年元辅请的是荆州那边的厨子,这几年则是换成吴中的厨子,两位甫进东房,以后可是有口福了。”
五人听了都是哈哈一笑,然后彼此谦让了一番,这才动筷。
几位翰林边说边聊,谈些文章典章,聊得十分高兴,一顿饭吃完,还上了饭后点心,以及消暑凉汤。
林延潮喝着宫中特供的凉汤,不由感叹,内阁的福利真是甩了翰林院n条街啊,以后咱赖这不走了!
ps:这更补这个月拖欠的一更。(未完待续。)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