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 喷气时代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苏联299 喷气时代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芬兰湾海战的胜利,奠定了苏联海军在芬兰湾的制海地位,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现了苏联的海上实力和空中实力。

    经此一战,德国海军的实力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舍尔上将号袖珍战舰被击沉,莱比锡号轻巡洋舰、纽伦堡号轻巡洋舰,还有4艘驱逐舰也没有幸免于难。

    然而,这场胜利得来不易,苏联空军在战斗中损失了上百架飞机,喀琅施塔得号战列巡洋舰也被多枚炮弹击伤,需要回港接受2个月的修理。

    幸好,一百多架飞机的损失对于苏联而言,并不能算得上什么,毕竟在这个世界里,苏联的飞机产量已经达到了每天85架的水平,这一百多架的飞机损失只需要3天的时间就能够弥补回来。

    此战之后,德国在战略部署上已经从进攻态势转变为防守态势。他们开始在芬兰、波兰、西乌克兰和保加利亚一带构筑防御工事,以应付苏军未来的反攻。同时,德国也加强对占领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以提供更多的原材料来支持后方的军工生产。

    不过,无论是修筑防御工事,还是开采矿产资源,都需要有庞大的劳动力可供动用才行。但当时,德国的所有人力都已经用在战场上,或者是在后方从事工农业生产,那只能动用战俘和占领区本土的人力,来从事这些工作了。

    当然,德国人采取守势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他们要“保卫疆土”,而是要在保住现有底盘的同时积蓄力量,准备对苏联发起一场新的进攻。

    但是在这场进攻开始之前,他们就必须要大规模地,列装能够与T-34/85坦克相抗衡的戴姆勒黑豹坦克(VK3002(DB)),并且装备足够数量的象式坦克歼击车和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除此之外,德国人也尽一切的办法,生产更多的飞机,以弥补苏德两国在飞机数量上的差距。

    等飞机数量多了,新型坦克列装了,德国人就会发起一场新的攻势。

    与此同时,苏联这边的生产、研发部门也没有闲着,各个工厂都在为提升军需军备的产量而努力。

    在这个时空里,苏联的生产能力比我们历史上的强,苏联各种军备、军需品和运输工具的产量也比历史上高,研发速度也比历史上快。

    就在1942年4月,苏联的SU-152、SU-122、SU-100自行火炮/坦克炮已经开始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新西伯利亚179厂和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投产,而T-44坦克也完成了测试工作,在哈尔科夫183厂、新西伯利亚军工综合体和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工厂开始生产。

    各个设计局也展开了新型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研发工作,位于哈尔科夫的520设计局已经开始按照曼图洛夫的建议,对T-44坦克的底盘进行重新设计,在不影响装甲防护能力,不影响坦克性能的情况下,将炮塔座圈直径达到1800毫米。

    当然,光设计底盘是不行的,既然炮塔座圈增大了,那还得有一个更大更宽的炮塔才行。哈尔科夫520设计局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在设计底盘的同时,也在设计一款更宽更大的炮塔。

    按照曼图洛夫的要求,这款新型铸造炮塔将采用半球状设计,搭载100毫米口径的D-10坦克炮,并拥有更厚的装甲(正面200mm,侧面125-160mm)。

    这样的要求,放在1942年的话,实在是有点不可思议,当莫罗佐夫(坦克设计师)听到这样的要求时,也跟曼图洛夫说“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曼图洛夫也明白到,要在这个1942年搞出一款本应在1949年面世的炮塔,的确有不少难度,但也不是不可能搞出来的。所以,他给了设计局充分的时间,并容许他们不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设计炮塔。

    既然底盘改了,炮塔改了,主炮也换了,这款新型坦克的外貌和参数也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就叫T-54中型坦克。

    飞机设计局也没有闲着,伊留申设计局正在设计一款新的攻击机,命名为伊尔-10。

    这款攻击机,将使用最新投产的米库林AM-42液冷12气缸活塞式发动机,装备2挺23毫米口径Vya-23机炮、2挺7.92毫米口径shKAS空用机枪,可搭载4发RS-82火箭和500kg重的炸弹,后方炮塔也搭载了一挺20毫米口径的别列津B-20机枪,用于自卫。

    其他两家设计局也在努力之中,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正在雅克-3的基础上,设计一款名为雅克-3DD的长程战斗机,拉沃契金设计局也在埋头于拉-9战斗机的设计工作。

    在研发飞机的同时,飞机发动机的研发工作自然也没有歇停。

    在得到英国发动机技术之后,克里莫夫设计局成功解决了不少技术上的难题,使得VK-108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施维托夫设计局也在努力之中,他们一方面对现有的Ash-82FN发动机进行改进(改良后的发动机命名为Ash-82T),另一方面也展开了新型发动机——Ash-83的研发工作。

    米库林设计局的情况就有些特殊,在完成AM-42的研发工作之后,这个设计局就已经开始研发轴流式喷气发动机。

    不过,轴流式喷气发动机对制造工艺和原材料的要求十分苛刻,发动机本身的构造也十分复杂,研发和生产成本也较贵。

    然而,当时苏联的工业制造工艺还比较粗糙,研发部门可动用的资金和资源也不多,并不适合研发这种成本较贵,制造工艺要求较高的轴流式喷气发动机。

    作为一名来自21世纪的穿越者,同时也是苏联的其中一名国家领导人,曼图洛夫自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将人力和资源都集中在离心式喷气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上。

    负责研发离心式喷气发动机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留里卡设计局。这个设计局,是苏联第一个专门研发喷气式发动机的机构,由阿尔希普·米哈伊洛维奇·留里卡领导。

    早在1938年,留里卡就已经搞出了苏联第一款离心式喷气发动机——RTD-1。这款离心式喷气发动机推力达到了5kN的水平,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了。

    但由于经费不足,加上喷气式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不获重视等原因,这款离心式喷气发动机的研发项目被迫中止,留里卡设计局也在1941年被迫解散。

    直到1941年底,在曼图洛夫的努力下,留里卡设计局得以重新建立,喷气式发动机的研发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

    此后,拥有离心式喷气引擎研发经验的留里卡,就被曼图洛夫指定负责新型离心式喷气发动机的研发,这种发动机使用离心叶轮作为压气机,构造比较简单,适合用比较差的材料制作,对制作工艺的要求比较低,研发和制造成本也比较低,更加适合苏联的情况。

    所以,离心式喷气引擎自然就成为了当下的研发重点,留里卡设计局得到的研发资金、资源自然也更多。

    为了让留里卡设计局得到更多的人力资源,曼图洛夫甚至还把米库林设计局、克里莫夫设计局和施维托夫设计局的部分人才调到留里卡设计局里,为的就是让苏联尽早步入喷气时代。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苏联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苏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苏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苏联》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