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赵琇还没想清楚呢,张氏就已经先一步答应了高桢,还真有些出乎她意料之外。
不过想想,张氏一向厌恶赵家母子与卢三姑娘的纠缠,高桢拿他们做说服张氏的理由,张氏怎会不心动呢?反正从京城南下,赵家祖孙都是坐广平王的船,早已习惯了住在一处。隔壁园子又大,各处房舍之间都隔着一段不近的距离。搬过去住着,跟住在这边宅子里,其实是差不多的,只少了一堵高墙罢了,来往还更方便了。那边地方大,活动的地方也大,比这边小宅前前后后那点儿地可强多了。反正查账工作已经结束了,园中不再禁止人外出,张氏搬过去,也不会行动受限,所以很爽快就答应了下来。
张氏都答应了,赵琇自然不会驳了自家祖母的意愿。刚刚才带回来的行李,连打开都不必,就又得搬回去了。这一次还得把所有行李一并带过去,省得要用什么东西,还得来回跑。不过这边的小宅子,赵琇也没打算提早退回给主人。园子虽大,到底是钦差队伍停留的地方。建南侯府随行而来的仆从不少,还有赵游赵沥两位族中子弟,总不能全都带进园中去,就让他们继续住在小宅中吧。
赵琇帮张氏收拾好行李,高桢主动帮她们寻了两抬小轿来,抬着张氏与赵琇去了隔壁院子,省得她们自己走了。张氏重礼,进了园后,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拜见广平王。广平王笑容亲切,仿佛事先就知道了这件事般,还客气地请张氏只管安心住下,若缺什么东西。就跟王府的内管事烟霞说,她自会安排。张氏自然又是一番千恩万谢,还答应了每日闲暇时过来陪广平王说话。
赵琇仍旧住在倚梅轩。不过张氏却没跟她住在一处。
倚梅轩是座小小的房舍,周围没有围墙,而是种了许多梅花,环境与隔壁的红香坞有些象,但更精致。房舍也更袖珍。总共也就是两间屋子,屋后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可供仆从居住。如此而已。赵琇住在这里时,那两间屋子一间做卧室,一间做客厅,正好满足日常起居所需。柳绿还要住在后头的退步中。这样小的房舍,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再住下一个张氏。以及她身边丫头的。
但赵琇在倚梅轩中住了多日,已经习惯了,又喜欢这里的精致雕花窗格,更喜欢窗下随风轻摇的梅影。她想继续住在这里。张氏也不好阻拦,便选择了倚梅轩左后方不到百尺远的另一处房舍,名唤“墨香斋”。却是一处书斋。斋中有藏书上千,又挂了许多名人字画。正合张氏喜好。从墨香斋出来,沿小路穿越过重重梅林,不一会儿就来到倚梅轩了。祖孙俩分住两处,来往也方便。
赵琇与张氏从此便安心在园中住了下来。每日早起在一处用早膳,接着赵琇便陪张氏去散一圈步,然后一起回到墨香斋来,张氏随便寻本书来看,赵琇则在她身边练字练画,有时候也会回倚梅轩去。临近中午,祖孙俩便来到主院后堂,陪广平王说一会儿话,与他一同用膳。饭后是午睡时间,广平王与张氏各归各屋,赵琇则习惯在倚梅轩周围散散步。每到这时,只要高桢有空闲,就一定会加入进来。两人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时间倒也过得轻快。
下午赵琇继续留在房间里练字练画,天气好时,便会到园中高楼上去写生。如今冬去春来,西湖边的绿色多了,春花绽放,比起先前的雪景,完全是不同的景致。这种时候,高桢自然是要办正事去的,不过他也不会冷落了赵琇,时不时还让烟雨送些热茶点心过来。
晚饭又是跟广平王一起用的,用完后张氏告退,赵琇反而会留下来,陪广平王父子绕着后堂散一会儿步,闲聊几句。广平王似乎完全不为外界形势而担忧,心情平静,生活悠闲。看到他如此不慌不忙,赵琇本来还有些浮躁的情绪也跟着平静下来了。反正天塌下来有个儿高的人顶着,有广平王主持大局,料想江南官场那些贪官污吏也成不了气候。自家哥哥赵玮在外头跑腿,身边跟着官兵,不会有什么大碍,顶多就是劳累一点罢了。广平王不提外头的事,赵琇也不多问。陪他散完步,送回后堂,高桢就会反过来充当护花使者,送她回倚梅轩了。通常这护送的过程,都会让散步的时间延长多一倍。
赵琇隐隐能察觉到,这里头兴许有广平王与高桢的刻意为之。不过广平王是睿智长辈,能多听听他的教诲,对赵琇有好处。高桢又自幼相熟,性情彼此了解,聊天的话题也不无聊,每日都能让她过得很愉快。赵琇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的,当作什么都没现了。
只有祖母张氏,偶尔会跟她念叨一句,入夜后还跟广平王父子在一处待着不好。虽然在他们身边侍候的都不是外人,除了王府的侍女,就只有赵氏祖孙的三个丫头,连主人家在园中安排的婆子都不能近前,但他们四人都没有避讳的意思,时间长了难免叫人察觉。如果有人嘴碎,说几句闲话,旁人倒罢了,赵琇却会有麻烦。张氏担心孙女,就劝她晚饭后随自己离开算了,若是实在无聊,可以去墨香斋帮忙抄书。
因为自家建了明知书馆,张氏如今又手痒了,对墨香斋中的一部分藏书动了心,正劝赵琇多抄几本呢。
赵琇犹豫着,既想趁着天气正好,画又练得熟时,多画几幅湖景,但墨香斋中的书似乎也很有吸引力。她刚刚跟高桢念叨起这个小小的烦恼,第二日高桢就给她带来了好消息——他把张氏对墨香斋藏书感兴趣的事告诉了主人家,对方非常真诚地表示,那些藏书他们家中还有一份,愿意送给京城的明知书馆收藏。他家已经在安排把书装车了,不日便可先送到奉贤赵家老宅去。赵琇听了。顿时喜出望外,张氏听说后也都开心不已。
张氏一边吩咐王双福去接收藏书,一边向高桢道谢。高桢笑道:“这有什么?不过是随口帮着问了一句。我也没想到他家这般殷勤。兴许是明知书馆的名声已经传开了,京城中能够给书馆捐书的,无一不是学问大家。这园子的主人心慕书馆之名,如今得了一个机会,正好给自家门楣添些光彩。老夫人只管收下。若想回礼。把您家里的藏书也给他们几本就是。”
互赠诗书,本是极风雅的事。张氏对这种事最是推崇,也对高桢的提议深以为然。此番出行。她除了几本爱看的诗集文集,她也没带什么书,便亲笔写了一封信,吩咐赵沥前往南京、苏州、扬州等地。将墨香斋里没有的书搜罗上几箱,送给园子的主人做回礼。
张氏新添了藏书。又解决了回礼问题,心情大好。米夫人那边继续有好消息传来,她的身体大有起色,米颖芝又孝敬了张氏两色针线。母女俩时不时送信送东西来问候张氏。殷勤又亲切,却不会让人觉得厌烦,张氏倍感舒心。
广平王收到消息。曾侍郎与赵玮两路抓人都抓得很顺利,许多物证人证也都到位了。京中还快马送来了皇帝的旨意,许他便宜行事,他同样心情大好。
赵琇画了几日园中美景,又画了几日西湖,颇得了两三幅还算满意的作品,觉得自己画技大涨,心情也很好。
王府与侯府的几个大丫头,每日工作悠闲,得了空还能在园子里逛几圈,玩得很开心,心情自然也很好。
所有人心情都很好,独独高桢有些闷闷不乐。不过他掩饰得好,在人前从来不露半点异状,因此旁人都没觉。惟有赵琇现,他陪她午后在园中散步时,比平日似乎沉默了许多,就忍不住问他是怎么了。
高桢起初犹豫,没过多久就把心一横,将心事说给赵琇听。
原来他们父子在杭州滞留,除了公事上的需要外,还有一点私心。广平王昔日因受伤中毒,以致双目失明,身体也大不如前。经过这几年的细心调养,他的身体已经有了起色,行动如常,生病也少了。但江成太医曾私下说过,广平王的身体虚弱,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体内余毒未清。太医院中人怕冒风险,宁可让他继续这么缓慢地好转,也不想用虎狼药为他清毒。然而广平王体内的毒一日未清除殆尽,他的身体就始终不能完全好起来。余毒积存在体内太久,还有可能会带来其他的危险。
高桢迫切希望能为父王清除余毒,可他不太信得过太医院的人。江成虽是故人,医术也高明,可他毕竟是太医院的,请他为广平王医治,必要惊动当今皇帝。高桢真正不信任的人,其实是这位主儿。
在过去一年里,高桢曾在京城寻访名医,为广平王清毒,但收效不大。南下途中,他听闻别人说起江南有一位姓叶的名医,医术了得,便想请对方来试一试。正巧这位叶大夫近日来了杭州,高桢父子俩便索性在这里多待些时日了。
叶大夫行事低调,他在杭州的行踪不好找。托杭州知府米省之的福,高桢终于把人找到了,也请了他悄入园中为广平王诊脉。叶大夫把完脉后,犹豫很久才告诉高桢两件事:第一,毒可以清,他也有法子,不过需得用虎狼之药,药的份量也需要小心斟酌,以广平王如今的身体状况,恐怕受不住药效,最好是让他先把身体养好一点,再动手清毒也不迟;第二,余毒清除后,叶大夫还有法子可以医治广平王的双眼,只不过效果不会很明显。因为广平王的眼睛失明多年,就算真的治了,也不可能恢复到旧日光景了。广平王父子俩最好对此有心理准备。
叶大夫的话,既给广平王父子带来了惊喜,也让他们陷入了犹豫纠结之中。广平王深思过后,决定放弃医治双眼。高桢无法接受,一再劝说,都未能凑效。他近日郁郁,正是这个原因。
他向赵琇倾诉心中苦闷:“我该怎生是好?父王竟不肯接受那叶大夫医治,甚至不愿意拔除体内余毒。这样下去他的身体怎能受得了呢?可无论我如何劝说,父王还是一意孤行,我该怎么办才好?”
赵琇听了,也跟着犯起愁来。(未完待续)
...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不过想想,张氏一向厌恶赵家母子与卢三姑娘的纠缠,高桢拿他们做说服张氏的理由,张氏怎会不心动呢?反正从京城南下,赵家祖孙都是坐广平王的船,早已习惯了住在一处。隔壁园子又大,各处房舍之间都隔着一段不近的距离。搬过去住着,跟住在这边宅子里,其实是差不多的,只少了一堵高墙罢了,来往还更方便了。那边地方大,活动的地方也大,比这边小宅前前后后那点儿地可强多了。反正查账工作已经结束了,园中不再禁止人外出,张氏搬过去,也不会行动受限,所以很爽快就答应了下来。
张氏都答应了,赵琇自然不会驳了自家祖母的意愿。刚刚才带回来的行李,连打开都不必,就又得搬回去了。这一次还得把所有行李一并带过去,省得要用什么东西,还得来回跑。不过这边的小宅子,赵琇也没打算提早退回给主人。园子虽大,到底是钦差队伍停留的地方。建南侯府随行而来的仆从不少,还有赵游赵沥两位族中子弟,总不能全都带进园中去,就让他们继续住在小宅中吧。
赵琇帮张氏收拾好行李,高桢主动帮她们寻了两抬小轿来,抬着张氏与赵琇去了隔壁院子,省得她们自己走了。张氏重礼,进了园后,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拜见广平王。广平王笑容亲切,仿佛事先就知道了这件事般,还客气地请张氏只管安心住下,若缺什么东西。就跟王府的内管事烟霞说,她自会安排。张氏自然又是一番千恩万谢,还答应了每日闲暇时过来陪广平王说话。
赵琇仍旧住在倚梅轩。不过张氏却没跟她住在一处。
倚梅轩是座小小的房舍,周围没有围墙,而是种了许多梅花,环境与隔壁的红香坞有些象,但更精致。房舍也更袖珍。总共也就是两间屋子,屋后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可供仆从居住。如此而已。赵琇住在这里时,那两间屋子一间做卧室,一间做客厅,正好满足日常起居所需。柳绿还要住在后头的退步中。这样小的房舍,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再住下一个张氏。以及她身边丫头的。
但赵琇在倚梅轩中住了多日,已经习惯了,又喜欢这里的精致雕花窗格,更喜欢窗下随风轻摇的梅影。她想继续住在这里。张氏也不好阻拦,便选择了倚梅轩左后方不到百尺远的另一处房舍,名唤“墨香斋”。却是一处书斋。斋中有藏书上千,又挂了许多名人字画。正合张氏喜好。从墨香斋出来,沿小路穿越过重重梅林,不一会儿就来到倚梅轩了。祖孙俩分住两处,来往也方便。
赵琇与张氏从此便安心在园中住了下来。每日早起在一处用早膳,接着赵琇便陪张氏去散一圈步,然后一起回到墨香斋来,张氏随便寻本书来看,赵琇则在她身边练字练画,有时候也会回倚梅轩去。临近中午,祖孙俩便来到主院后堂,陪广平王说一会儿话,与他一同用膳。饭后是午睡时间,广平王与张氏各归各屋,赵琇则习惯在倚梅轩周围散散步。每到这时,只要高桢有空闲,就一定会加入进来。两人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时间倒也过得轻快。
下午赵琇继续留在房间里练字练画,天气好时,便会到园中高楼上去写生。如今冬去春来,西湖边的绿色多了,春花绽放,比起先前的雪景,完全是不同的景致。这种时候,高桢自然是要办正事去的,不过他也不会冷落了赵琇,时不时还让烟雨送些热茶点心过来。
晚饭又是跟广平王一起用的,用完后张氏告退,赵琇反而会留下来,陪广平王父子绕着后堂散一会儿步,闲聊几句。广平王似乎完全不为外界形势而担忧,心情平静,生活悠闲。看到他如此不慌不忙,赵琇本来还有些浮躁的情绪也跟着平静下来了。反正天塌下来有个儿高的人顶着,有广平王主持大局,料想江南官场那些贪官污吏也成不了气候。自家哥哥赵玮在外头跑腿,身边跟着官兵,不会有什么大碍,顶多就是劳累一点罢了。广平王不提外头的事,赵琇也不多问。陪他散完步,送回后堂,高桢就会反过来充当护花使者,送她回倚梅轩了。通常这护送的过程,都会让散步的时间延长多一倍。
赵琇隐隐能察觉到,这里头兴许有广平王与高桢的刻意为之。不过广平王是睿智长辈,能多听听他的教诲,对赵琇有好处。高桢又自幼相熟,性情彼此了解,聊天的话题也不无聊,每日都能让她过得很愉快。赵琇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的,当作什么都没现了。
只有祖母张氏,偶尔会跟她念叨一句,入夜后还跟广平王父子在一处待着不好。虽然在他们身边侍候的都不是外人,除了王府的侍女,就只有赵氏祖孙的三个丫头,连主人家在园中安排的婆子都不能近前,但他们四人都没有避讳的意思,时间长了难免叫人察觉。如果有人嘴碎,说几句闲话,旁人倒罢了,赵琇却会有麻烦。张氏担心孙女,就劝她晚饭后随自己离开算了,若是实在无聊,可以去墨香斋帮忙抄书。
因为自家建了明知书馆,张氏如今又手痒了,对墨香斋中的一部分藏书动了心,正劝赵琇多抄几本呢。
赵琇犹豫着,既想趁着天气正好,画又练得熟时,多画几幅湖景,但墨香斋中的书似乎也很有吸引力。她刚刚跟高桢念叨起这个小小的烦恼,第二日高桢就给她带来了好消息——他把张氏对墨香斋藏书感兴趣的事告诉了主人家,对方非常真诚地表示,那些藏书他们家中还有一份,愿意送给京城的明知书馆收藏。他家已经在安排把书装车了,不日便可先送到奉贤赵家老宅去。赵琇听了。顿时喜出望外,张氏听说后也都开心不已。
张氏一边吩咐王双福去接收藏书,一边向高桢道谢。高桢笑道:“这有什么?不过是随口帮着问了一句。我也没想到他家这般殷勤。兴许是明知书馆的名声已经传开了,京城中能够给书馆捐书的,无一不是学问大家。这园子的主人心慕书馆之名,如今得了一个机会,正好给自家门楣添些光彩。老夫人只管收下。若想回礼。把您家里的藏书也给他们几本就是。”
互赠诗书,本是极风雅的事。张氏对这种事最是推崇,也对高桢的提议深以为然。此番出行。她除了几本爱看的诗集文集,她也没带什么书,便亲笔写了一封信,吩咐赵沥前往南京、苏州、扬州等地。将墨香斋里没有的书搜罗上几箱,送给园子的主人做回礼。
张氏新添了藏书。又解决了回礼问题,心情大好。米夫人那边继续有好消息传来,她的身体大有起色,米颖芝又孝敬了张氏两色针线。母女俩时不时送信送东西来问候张氏。殷勤又亲切,却不会让人觉得厌烦,张氏倍感舒心。
广平王收到消息。曾侍郎与赵玮两路抓人都抓得很顺利,许多物证人证也都到位了。京中还快马送来了皇帝的旨意,许他便宜行事,他同样心情大好。
赵琇画了几日园中美景,又画了几日西湖,颇得了两三幅还算满意的作品,觉得自己画技大涨,心情也很好。
王府与侯府的几个大丫头,每日工作悠闲,得了空还能在园子里逛几圈,玩得很开心,心情自然也很好。
所有人心情都很好,独独高桢有些闷闷不乐。不过他掩饰得好,在人前从来不露半点异状,因此旁人都没觉。惟有赵琇现,他陪她午后在园中散步时,比平日似乎沉默了许多,就忍不住问他是怎么了。
高桢起初犹豫,没过多久就把心一横,将心事说给赵琇听。
原来他们父子在杭州滞留,除了公事上的需要外,还有一点私心。广平王昔日因受伤中毒,以致双目失明,身体也大不如前。经过这几年的细心调养,他的身体已经有了起色,行动如常,生病也少了。但江成太医曾私下说过,广平王的身体虚弱,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体内余毒未清。太医院中人怕冒风险,宁可让他继续这么缓慢地好转,也不想用虎狼药为他清毒。然而广平王体内的毒一日未清除殆尽,他的身体就始终不能完全好起来。余毒积存在体内太久,还有可能会带来其他的危险。
高桢迫切希望能为父王清除余毒,可他不太信得过太医院的人。江成虽是故人,医术也高明,可他毕竟是太医院的,请他为广平王医治,必要惊动当今皇帝。高桢真正不信任的人,其实是这位主儿。
在过去一年里,高桢曾在京城寻访名医,为广平王清毒,但收效不大。南下途中,他听闻别人说起江南有一位姓叶的名医,医术了得,便想请对方来试一试。正巧这位叶大夫近日来了杭州,高桢父子俩便索性在这里多待些时日了。
叶大夫行事低调,他在杭州的行踪不好找。托杭州知府米省之的福,高桢终于把人找到了,也请了他悄入园中为广平王诊脉。叶大夫把完脉后,犹豫很久才告诉高桢两件事:第一,毒可以清,他也有法子,不过需得用虎狼之药,药的份量也需要小心斟酌,以广平王如今的身体状况,恐怕受不住药效,最好是让他先把身体养好一点,再动手清毒也不迟;第二,余毒清除后,叶大夫还有法子可以医治广平王的双眼,只不过效果不会很明显。因为广平王的眼睛失明多年,就算真的治了,也不可能恢复到旧日光景了。广平王父子俩最好对此有心理准备。
叶大夫的话,既给广平王父子带来了惊喜,也让他们陷入了犹豫纠结之中。广平王深思过后,决定放弃医治双眼。高桢无法接受,一再劝说,都未能凑效。他近日郁郁,正是这个原因。
他向赵琇倾诉心中苦闷:“我该怎生是好?父王竟不肯接受那叶大夫医治,甚至不愿意拔除体内余毒。这样下去他的身体怎能受得了呢?可无论我如何劝说,父王还是一意孤行,我该怎么办才好?”
赵琇听了,也跟着犯起愁来。(未完待续)
...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