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第十三章 谢恩
恐惧忧心之余,沈氏没忘记追问更多的细节:“小少爷当时是往哪个方向走的?你们事后就没追上去找?章忠没跟你说清楚么?那位主儿是绝不能出差错的!”
章忠妻子只是一味哭泣:“小的真没留意他们去了哪里,当时小的男人被官兵押住,差一点丢了性命,小的吓得魂飞魄散,哪里顾得上别人?不过小的父亲事后查过,说是那位小少爷大概是从庄后的小路走了。小的真没再看见过他们,他们也没回来。”
沈氏追问再三,章忠妻子都无法提供更多的细节了,只说官兵来搜庄前,章忠曾经单独跟那位“少爷”主仆俩有过短暂的交谈,当时她不在场,不知他们谈了些什么,只隐约知道章忠是在劝他们尽快离开。
沈氏得了这个线索,立刻绞尽脑汁思索起来。既然章忠在官兵搜庄前就劝过太孙与胡四海离开,很有可能也跟他们商议过躲藏的去处。她事先曾经吩咐过章忠,命他带人躲在那个不为外人所知的新置田庄里,等风声过去了再出来打听消息,她也会随时派人向他们传达指令的。只是章启意外被捕,章家被围,她动弹不得,才使得原定计划出现变数,更没想到官兵居然会查到那个新庄子。想来可能是因为她派心腹家人买下庄子时,虽是挂在章忠妻子娘家名下,但章忠是章家人却不是秘密,冯兆南不肯放过任何一丝可能,才会派人去搜索的。
还好,她之前也想过这个可能性,因此吩咐章忠,若是情况不对,就向李家和沈家求援,其中又以李家为佳。沈家是太子妃娘家,目标太明显了,比不得李家,本身就是勋贵之后,又是大族,人多势众,也跟好几家皇亲国戚联过姻,便是越王也轻易动不得。
想到这里,她便三两句打发了章忠妻子,叫过亲信大丫环金枝:“先前打发去沈家和李家的人可回来了?我父亲可曾被释放回来了?”
金枝却红着眼圈道:“已经回来了,因少夫人在见客,我们不敢打搅,才没报上来。”
沈氏见状有了不好的预感:“怎么?我父亲可是伤得很重?”
金枝哭了:“老爷还在大理寺呢,听说伤得不轻,又生了重病,家里人去探了,都说怕是要不好了。好不容易等到皇上下旨,却是将老爷革职,连少爷的官职也被撤了,夫人受不了打击,已经昏了过去,家里乱成了一团。”
沈氏如遭雷击:“怎会这样?!”
“少爷少奶奶遣人在外头四处打听,通没个准话,只听得有人说,是因为皇上恼了太子妃的缘故,可究竟是为什么恼的,却说不清楚。”
沈氏盯了金枝几眼,见她目光闪烁,已猜到几分。太子正妃,她的亲妹妹沈约,为了让亲生儿子更加安全地逃离皇宫,逼迫庶子广安王替死。广安王到底是皇家血脉,太子亲子,皇帝知道了真相,心里在庆幸嫡孙平安的同时,也会对下此决定的媳妇生出嫌隙吧?
沈氏咬咬唇,暗暗叹息一声,又问金枝:“沈家已经乱了,那李家呢?派去的人见到三姑奶奶没有?”
金枝又哭了:“李家也不好了!去的人说,李家已经被抄了家,三姑奶奶和姑爷他们一并被锁拿入官了呢!因瞧着不好,他怕被牵连进去,远远看见了三姑奶奶和表少爷小姐们被押上囚车,才回来报信的。”
沈氏的脸色再度变得苍白:“可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没理由呀,李家又不曾参与越王与冯家的谋逆,皇上既已醒了,为何反要处罚太子的外戚?就算是因为太子妃所为迁怒,一个沈家就足够了!
金枝哪里知道是为了什么事?连派去的家人也没打听出来,只知道前来押人的都是禁卫军。沈氏心知定然有异,心下纷乱如麻。这时候,常氏的丫环来请她,她只得收拾心情去见婆婆。
章寂已经随常森进宫去了,常氏放下心中大石,却又开始为子孙的未来而担忧,多日来为了支撑大局而强压下去的疲惫与虚弱涌上心头,让她整个人都仿佛苍老了十岁似的,连鬓边的白发也骤然增添了许多。
见沈氏来了,她勉强露出一个微笑:“你来得正好,家里的事算是安定下来了,我们也该早些把文龙和元凤接回来,省得他们在外头吃苦。”
沈氏苦笑:“母亲说得是,只是……当日媳妇儿交待刘嬷嬷时,特地吩咐过她,若是家里情形不好,就立刻把孩子送到北面世子那里,不要耽误时间,以免被人找到。都这么多天过去了,孩子们怕是……”
常氏讶然,有些无语:“你就是太谨慎了,叫我说你什么好?就那两三个人,带着两个不到十五岁的孩子,哪里能赶上千里路?现在可怎么办?派人去追,一来一回的就耽误功夫了!”
沈氏低头认错:“媳妇知错了,一会儿就命人追去,想来他们走不快,只要派了快马,不出几日就能追回来。索性也不必接回京了,就让他们直接回老家去吧?”
“也好。”常氏点点头,疲倦地揉了揉额角,不经意地说起,“方才三舅老爷来时,说了一个消息,你还不知道吧?李家太太,就是你那三妹妹,告诉皇上派去找太孙下落的人,说太孙和身边的内侍曾经找过她,只是她怕惹祸上身,只给了些银子衣裳就打发了,如今太孙下落不明,皇上震怒,要处置李家呢。如今也不知道是什么结果,你若是担心,就悄悄儿打发人去牢里疏通一下,送些吃食衣物,别的事就不要多管了,咱们家如今也是自身难保。”
沈氏好不容易才压下心头的震惊,强忍着点头:“是,媳妇知道该怎么办。”顿了顿,到底没忍住:“若是太孙平安归来,皇上是不是会网开一面?”
常氏漫不经心地答道:“那是当然,可如今上哪儿去找他呢?只盼着他听到消息后,会自己回来吧。”
这要等到什么时候?!
沈氏心急如焚,老父伤病缠身,李家生死不知,如果太孙迟迟没有出现,难道要让沈李两家的人白白送命不成?!那个胡四海她是知道的,一向行事谨慎,哪怕知道皇帝已经清醒过来,恐怕也会再三试探过才肯将太孙送回,沈李两家可等不了!
她该怎么办?
沈氏犹自苦苦思索着,在三房所住的院子里,明鸾也刚刚将自己偷听到的真相秘密告诉了陈氏,还对她道:“母亲不要再听信大伯娘了!她真不是个好人!你再对她盲目信任下去,迟早要吃大亏的!”
陈氏半信半疑,而且怀疑的想法更多一些:“你这话该不会是瞎编的吧?从前你虽跟你大姐姐不大亲近,但对你大伯娘却一向很喜欢的,怎么忽然说起她的坏话来?若她真的隐瞒了这样的大事,你怎么不早告诉我?”
因为那时候她连人都还认不清楚,不想惹祸!
明鸾当然不敢坦白真相,只能说:“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她跟刘嬷嬷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后来听说太子死了,东宫大火,四叔又被抓走了,我才想明白了。那时我就想告诉你的,可你要照顾祖母,又有官兵守在门外,我怕被人听见了,会给家里惹祸,才不敢说的。”
陈氏想了想,道:“若她真这么做了,也是人之常情,那是她亲外甥呢!更何况,越王是谋逆,太子是冤死的,维护正统,乃是人臣之道。”她瞪了明鸾一眼,“你不懂事就算了,可不能冤枉了好人。你大伯娘待咱们母女不薄,平时多有照顾不说,你出的那个馊主意,叫你四婶听了去,虽救下了你四叔,却害得他夫妻分离。你大伯娘生怕我受你祖母责怪,还出面担下了这个罪名呢。她若是心里藏奸,又何必如此?”
明鸾急得跳脚:“一点小恩小惠,顺水人情,就把你收买了吗?你不说,她不说,谁知道那主意跟你有关系?如果不是四婶一去不回,又把四叔给救下来了,出面领功的就是她了吧?你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呢!”
陈氏脸色一沉:“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我素日教你的礼数都学到哪里去了?你以为这是在谁面前撒野?!”
明鸾气得直咬牙:“表面上守礼节做好人多容易啊!母亲真是教得太对了!将来我也学大伯娘似的,表面上做得完美无缺,背地里害了人,别人也想不到是我做的!”
陈氏脸色更难看了,起身开箱取出一根一寸长的旧竹板,回头板着脸道:“把手伸出来!”
明鸾怎会乖乖听话挨板子?便冷笑说:“母亲真是章家的好媳妇,大伯娘给章家带来灭顶之灾,你就因为私人交情,替她瞒下来不说,还要坚持她是个好人,怕是在母亲眼里,章家全家人的性命加起来,也不如大伯娘一个人重要吧?!”
陈氏一愣,脸色就变了,恼怒地瞪着明鸾:“你都从哪里学来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说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话?!”
“我说的话是不是乱七八糟,母亲心里有数!”明鸾冷哼,“别以为我是个小孩子,就想着糊弄我。我年纪再小,也分得清是非曲直!想要做忠臣,没关系,好歹也要跟家里人打声招呼,免得自家为了忠于储君死了,还以为自己是个不走运遭了池鱼之灾的路人甲!”
陈氏听不懂什么是路人甲,但也知道池鱼之灾是何意,细细一想,脸色越发难看了,拿着竹板的手也不知不觉地放了下来,皱着眉道:“就算你的话是真的,这时候说出去也没意义了。圣旨已下,家里人放下了心,你再闹,又有什么用?不过是平乱一场乱子!”
明鸾翻了个白眼:“谁要给家里添乱子了?我如果是这样不知轻重的,又怎会把事情瞒到现在?我是见你被那女人耍得团团转,看不过眼,才特地提醒你而已!”
陈氏又是一眼瞪过来:“不管你有理没理,你的礼数也该重新学了。什么你呀我的,你大伯娘是你长辈!她犯了错,自有长辈处置,你是小辈,断不许对她不敬!”
明鸾撇撇嘴:“知道了,这不是在咱们自个儿屋里么?要是当着外人的面,我才不会这么傻呢。”
陈氏没忍住,一板子敲了过来:“给我住口!”
明鸾飞快地侧身一躲,寻了个空子钻了出去,陈氏要追,又见丫头过来请示该怎么收拾东西,生怕失仪叫人笑话,忙把板子丢开了,等她吩咐完丫头要再找女儿时,明鸾已经不见了踪影。
明鸾是跑回正院去了。虽然将真相告诉了陈氏,但她还是不放心。陈氏名义上是她母亲,实际上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跟她穿越前相比也大不了几岁,叫她真心将对方视作长辈,那是做梦!而且陈氏感情上明显更偏向于相信沈氏,就算现在起了疑心,只要沈氏那边编几个借口出来,她说不定就把这点疑心抛开了。明鸾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得提醒祖母常氏一声的好。常氏虽然也信任沈氏,但近来的局势变化应该已经让她起了些许疑心,加上她老成持重,对沈氏的态度不会太过盲目。
到了正院,丫头婆子都忙成一团,面上都带着几分茫然。章家人要回老家,下人却不是个个都能跟着走的,她们该何去何从,还不知道呢。她们没心情来招呼明鸾,明鸾也没功夫去操心她们,只身进了屋,却听到常氏吩咐丹凤去取大衣裳,她要穿上进宫,一旁沈氏正低头磨墨,展开纸卷,似乎在准备写些什么东西。
明鸾装作好奇地问:“祖母,您要进宫吗?”
常氏自打她悄悄接过林氏送来的秘信,就对她添了几分喜爱,闻言笑道:“是,皇上开恩,对我们家从轻发落,祖母正打算进宫谢恩呢。”
明鸾更疑惑了:“孙女儿听说祖父已经去谢恩了,祖母也要去?”常氏是女眷,向谁谢恩?该不会是皇后吧?
常氏叹道:“多亏你大伯娘提醒了我。皇上正病着,又在气头上,你祖父去谢恩,顶多只能在殿外磕头,可我去了,皇上一定会亲自召见的。到时候,若是皇上能念及孝康皇后的情份,对你祖父和四叔从轻发落就好了。即便不能,也可以再面一回圣,下一次……也不知要等到几时。”
沈氏建议的?明鸾的疑虑更重了,双眼视线立时盯住了她。
第十四章 转折
沈氏没注意明鸾的眼神,微笑着走过来:“母亲,笔墨纸砚都已经备好了,请您下笔吧。”
常氏点点头,走到书案前坐下,提笔在纸上写字。但她只写了几个字,手就开始发抖,视线也有些模糊了,只得停了下来,叹气道:“年纪大了,身体就不中用了,才病了几日,就连写字都没了力气。”又继续努力去写,但那字却越写越歪,手也不听使唤,写的字深一笔浅一笔的,一不小心,就滴了一滴墨到纸上,糊了一大块。
沈氏忙道:“母亲,您千万别勉强。您的病还没好呢,若是累着了,岂不是媳妇儿的过错?”
常氏苦笑:“这与你什么相干?是我自己身子没用。”
沈氏犹豫了一下:“母亲,事实上……平日勋贵之家女眷之间有书信往来时,媳妇儿也曾为您代笔,仿得几分您的笔迹。若您放心的话,不如让媳妇儿来写吧,您只需要口述就好。”
常氏迟疑:“这……总归是要呈到御前的谢恩折子,这样不太好吧?”
“媳妇儿会尽力模仿您的笔迹的,不会叫人看出来。”沈氏笑道,“您身子这么弱,连提笔都难,便是勉强坚持写完折子,那字也不能跟平日相比,到了御前,岂不是显得更不恭敬?何况媳妇儿只是代笔罢了,要写什么东西,还是您拿主意。”
常氏想想也对,再看自己写的字,真是没法见人,便笑着起身让出位置,坐到旁边的长榻上。沈氏走到书桌后,另取了一支笔,展开一份空白奏折,抬头冲常氏笑笑:“母亲请讲。”
明鸾走到常氏的长榻边上,一边为她捶肩膀,一边留意着这对婆媳的举动。
常氏口述的内容很好懂,大概就是忏悔一下自家的错误,再骂一下儿子,然后感谢了皇帝的仁慈(这部分内容至少占了整份奏折的三分之一),接着就是回忆过往,历数皇帝多年来的恩德,顺道把太子的恩德也提一提,表达了自己对太子一家悲惨命运的悲伤与愤慨,然后再骂一顿自己的儿子。最后,再提起自己夫妻已经老迈,这一离开,能活几年不知道,能不能再回来也不知道,也许就没法再目睹圣颜了,因此请求皇帝给自己一个恩典,让自己能够与皇帝告别。如果可以,她也希望能到去世多年的姐姐灵前拜别,向她忏悔自己未能保护亲外甥的罪过。
常氏口述完后,已经双眼含泪了。明鸾小心地递了手帕过去,回头看着沈氏奋笔疾书,留了个心眼,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扒在书桌边上看她写的字。
还好,那一字一句都几乎照足了常氏的口述,没有多添什么内容,也没有大改动,顶多就是用辞稍稍文雅正式一些。
明鸾没有见过常氏的笔迹,但也承认沈氏写的字不算漂亮,但还算端正,而且一个个写得挺大的。
沈氏写完常氏的署名,侧头看了明鸾一眼,温柔一笑:“三丫头,认得这些字么?”
明鸾不知道本尊学过多少字,便只是含糊地说:“只认得一些。”
“没关系,等你再大几岁,就能看懂了。”沈氏放下毛笔,“母亲,您要看一看么?”
常氏已经擦去泪水,点了点头。这是她的折子,自然是要检查的。
检查的结果没有问题,常氏便嘱咐沈氏:“等墨迹干了,就拿匣子好生装起来。我去换衣裳。”沈氏应了,常氏便往卧室的方向走。
明鸾眼珠子一转,觉得机不可失,连忙跟了上去。
常氏换衣服的时候,自然是不好打搅的,明鸾在外间等到她穿戴好了,又看着沈氏还在小书房那边忙活,便跑进了卧室。
常氏正对镜看着丫头给自己插头饰,见明鸾进来了,笑问:“又怎么了?你今天倒比往日更顽皮些,总是爱往祖母屋里凑。”
明鸾小声道:“祖母,我有要紧的话跟您讲。只能告诉您一个人的!”
常氏愣了愣,想起林氏那封信,便看了丫头们一眼。几个大丫头都是极有眼色的,屈膝一礼便退出去了,只有丹凤显得有些不甘心,暗暗瞪了明鸾。
明鸾哪里有闲心理会她?等她们都出去了,便凑到常氏耳边,小声将那天偷听到的沈氏与刘嬷嬷的对话说了出来,接着少不得为自己辩解几句:“我起初没听懂她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后来坏消息接连传到家里来,我才想明白了,害怕得不行。本来想告诉您的,可那时您又病了,官兵还守在门外头,我怕告诉了人,会传到那些官兵耳朵里,害了四叔,所以到今天才敢说出来。”
常氏脸上满是震惊,但她比陈氏要镇定些,深吸一口气,才盯着孙女问:“你可记清楚了?当时她们说的就只有这些?没有别的了?”
明鸾想了想,摇摇头:“我只听到这么多,别的就不知道了。”
常氏脸色发青,手背青筋直起:“你还跟什么人提过这件事?”
明鸾有些担心地看着她的脸色:“方才我跟母亲说过,可母亲不大相信。”顿了顿,“她担心我把这事传出去了,会给家里带来恐慌,叫我别随便告诉人。”
常氏又深吸一口气:“你娘这话是对的,你不要再告诉别人了。一切等你祖父和我从宫里回来再说。”
明鸾只是想要她知道而已,爽快地答应了:“我知道了。其实我只是想着祖母要进宫了,万一遇到皇上,皇上问起这件事,您总要心里有数才好,才急着跟您说这件事的。”
常氏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伸手摸了摸她的脸颊:“好孩子,你很好,往日我只道你是个莽撞的,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玲珑心思。”
明鸾笑嘻嘻地作乖孙女状,眼睛眨呀眨的:“我也不知道这样对不对,只想着有不懂的事,交给祖母就最稳妥不过了。”
常氏微微笑了,摸了摸她的头,回手从梳妆匣里拿出一样东西,放到明鸾手里:“这对手串原本是想给你大姐姐的,她嫌金子俗气,就没要,今儿就给了你玩吧。”
明鸾低头看手心里的东西,原来是两条金手链,一条串着十二生肖,另一条串的是花生、南瓜、黄瓜、茄子之类的瓜果蔬菜,俱是黄金打造的花生粒儿大小的坠子,十分可爱,拿在手里也不重,想必是空心的,不过就冲这份工艺,也是价值不菲的东西。
一笔小横财,不要白不要。明鸾笑眯眯地谢过了常氏,便把它揣进袖袋里了。那么精致小巧的东西,揣在薄薄的秋衣袖子里头,居然丝毫不显,明鸾决定要把它们留作自己的私房钱。
很快就要开始种田文的生活了,怎么能少得了私房钱?
常氏怀着心事,也没留意明鸾的举动。她重新叫了丫头进来,给自己作最后的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维持着忧心忡忡的神情。
整理好了,她在丫头们的搀扶下走出卧室,明鸾也乖巧地跟着扶一把——只是做个动作,没人会指望她一个七岁小女孩真能扶住常氏的。她们回到了先前写奏折的小隔间,正好赶上沈氏将奏折放进一个扁平的木匣子里。
常氏此时对这位长媳已经有了些看法,神情便淡淡地:“好了么?时辰不早了,我该出发了,把折子给我吧。”
沈氏将匣子递过去,顿了顿,又收了回来:“母亲,不如媳妇儿陪你走一趟吧?你如今的身子,一个人进宫实在叫人不放心。”
常氏看了她一眼:“不必了,家里还有一堆事要办呢,你也跟我走了,谁来办这些事?虽说皇恩浩荡,给了我们家十天时间收拾行李,可哪里够使?你就留在这里看着他们收拾东西,顺便把下人都安排一下吧。”又多看了她一眼:“对了,这几日都没看见章忠,他去了哪里?”
沈氏心虚,只得笑着混过去:“媳妇儿也正想找他呢,家里的事母亲尽管放心交给我。其实,只要皇上下了恩旨,咱们家未必要在十天内搬出去。”
常氏摇摇头:“皇上会不会开恩还不知道呢,就算开恩,也只是从轻发落老爷和老四,咱们家的爵位多半是保不住的。早做准备,也省得事到临头忙乱。”她从沈氏手中拿过匣子,便转身出去了。
她还没忘记沈氏是太子妃的亲姐姐,如果真如外面的传言所说,皇帝因太子妃逼死广安王而迁怒沈家,带上沈氏,只会让皇帝怒上加怒,那她想要为丈夫与幼子求情的目的就无法达到了。也许沈氏是有意想随她进宫,好为娘家人谋划的,但她不能冒这个险。
沈氏送走了常氏,怅然若失,回头看见明鸾,忽然起了疑心:“三丫头,你方才在夫人那里做什么呢?”
明鸾怎么露馅?便装出天真烂漫的样子:“祖母夸我呢,说我这几日做得很好,还赏了我好东西!对了,大伯娘,祖母怎么穿成那样进宫去了呢?不是有大礼服么?”
沈氏心不在焉地答道:“革爵的圣旨已经下来了,夫人不好再穿着侯夫人的礼服进宫,只能穿平日的衣裳。好了,你也玩得够久了,快回院去吧,仔细你母亲生气。”
说曹操曹操到,陈氏的身影出现在小路的尽头,一看见明鸾,便板起了脸,只是扫见沈氏,表情就顿时变得不自然起来:“大嫂子……”
沈氏满腹心事,也没多留意:“我正说呢,家里乱糟糟的,三弟妹怎么放着鸾丫头四处乱跑?幸好她是到母亲那里去了,若是不小心摔着了怎么办?你赶紧把孩子带回去吧。”
陈氏怔住了:“啊?”沈氏却没多理会,匆匆寒暄两句便走了。陈氏连忙抓住明鸾:“你把那事儿告诉夫人了?!”
明鸾斜了她一眼:“当然要告诉啊,祖母要进宫谢恩呢!说不定会见到皇上。”
陈氏急了:“那夫人也知道大嫂子……”她住了口,小心地看了沈氏离去的方向一眼。
明鸾一扬下巴:“祖母说我做得好,还叫我别把这事儿跟人说呢。对不住啦,我不能告诉您。不过您放心,等祖母回来了,自会有决断的。”
陈氏气恼地瞪着明鸾,明鸾只当是毛毛雨般,轻轻松松地往自家院子走。
秘密终于说出了口,这种感觉真是轻松啊!接下来的事只要交给大人就好,她还是安安静静在边上看戏吧!
然而,这场戏的情节发展却未如她预料般的上演,傍晚时节,章寂与常氏都回来了,只是回来的方式有些特别。
章寂整个人苍白憔悴得脱了形,目光都直了,他怀里的常氏已经僵硬了,额角上糊着可怕的浓血,整个头骨仿佛陷下去一块似的,伤痕清晰可见。
章家所有人都无法置信地看着这一幕,章二爷、章三爷抱着母亲的尸体痛哭,前者大声问父亲:“这是怎么了?这是怎么了啊?!”但章寂只是愣着不说话。
跟在他们身后回来的,是常氏的亲兄长常森,此时的脸色也是苍白得可怕。他为章家人解开了谜团,却又增添了新的谜团:“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本来只是候在殿外等候圣上传召的,你们母亲来了,送上了谢恩折子,但皇上很久都没传她进殿,她便与我们一起在门外候着。因有内侍在场,我们也不好多交谈,等到快传晚膳的时候,来了一名武官禀事,他才进殿不久,皇上就传了你们母亲进去,不一会儿便发了脾气,还发落了几名宫人内侍,听着象是什么要紧东西失窃了。接着殿内又传令召御医,皇后娘娘不知怎的也带着两位皇子过来了,我们被宣进去时,你们母亲就已经触柱而亡了。皇后娘娘说……她是犯了冲撞圣驾之罪,自知罪孽深重,方才自尽的。”
沈氏颤声问:“那皇上……皇上的病情如何了?他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母亲……”
常森看了她一眼,黯然摇了摇头:“皇上犯了病,又晕过去了,看着……可能不大好。”
沈氏身体一晃,看向常氏的尸首,软软跌倒在地:“怎么会这样……”
随同母亲从内院匆匆赶过来的明鸾看到这里,也有些不敢置信,常氏进宫只是为了谢恩,就算求情不成,也不至于会死吧?皇帝究竟丢了什么东西?而那东西……又是否跟沈氏有所关联?
更重要的是,皇帝又病倒了,常氏身为他的小姨子,死得不明不白,那么章家日后又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命运?
第十五章 迷雾
常氏的丧礼办得非常简单。应大家长章寂的意见,章家人连夜购制了一副还算过得去的棺木,匆匆装殓了常氏,连在家中停灵七日的仪式都没办,天未亮就送到附近一所规模不大的寺庙去了。章寂命次子捐了大笔香油钱,接下来的停灵、办法事、下葬等事务,该寺庙的僧人都会包办妥当。
章二爷、章三爷起初很反对父亲的决定,虽然母亲死得不明不白,也死得不太光彩,但她的身份摆在那里,又是他们的生母,后事办得如此草率,是为人子不能忍受的,好歹也要在家停灵三日,再送回老家祖坟安葬。
章寂对此只说了一句话:“圣上还不知会如何处置我们家,万一有个好歹,你们忍心叫你们母亲被孤零零抛在野地里,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么?”
听了他这话,章三爷还未反应过来,章二爷已经打了个冷战,忽然觉得有些恐惧,连忙拦住了兄弟:“父亲所言也有道理,如今局势不稳,也只能暂且对付着,等家里安定下来后,再派人来接母亲回去,也是一样的。”
章三爷也反应过来了,脸吓得煞白:“父亲,难道圣上真会因为母亲冲撞了圣驾而处罚我们全家?!”
章寂没有回答,只是将视线转向大堂正中的妻子牌位,怔怔地发起了呆。
章家兄弟忧心自家命运,也不再为母亲丧事的规格与父亲争论了,他们见官兵没再来围府,连忙派人四处打听最新消息,看皇帝醒了没有,皇帝是否生了气,皇后又有什么最新举措,越王是否出现了……就在章家一片人心惶惶之际,常森再次来到了妹妹妹夫的府上。
他是来告别的。昨晚他回家后不久,就迎来了皇帝派出来传旨的内侍,命他天亮后立刻出发北上,不得有误。他固然是为妹妹的死而伤心,但皇命不可违,此时此刻也只能向妹夫与外甥们表达歉意了。
既是皇帝有命,章家人自然不会怪他,但章二爷却忍不住拉住他问:“三舅舅,您可曾打听到什么消息?母亲究竟是为什么……”他红了红眼圈,泪水便掉了下来,“好歹让家里知道个缘故,就算是死……也死个明白!”
常森叹了口气,看向章寂,后者的脸色也露出坚毅之色,双眼直盯着他:“三哥,若你知道些什么,就请告诉我们吧!”
常森环视屋内众人一眼,在场的都是常氏的儿孙,都不是外人,理当让他们知道的。他想了想,叹道:“其实我也不是太清楚,但昨儿夜里内侍来传旨,那内侍从前承过我的情,因此确实冒险向我透露了一些消息。”
章二爷不由得跨前一步:“是什么消息?!”
常森道:“昨日他就在殿内侍候,因此知道个大概。据说,你们母亲送了折子上去后,圣上见那折子长长一篇,心里先烦了,又正在气头上,有心晾一晾你们父母,就把折子丢在一边,先看起别的奏折来。”
明鸾听到这里,不由得一动。常氏的奏折内容并不算长,字也写得大,顶多就是在怀念往昔和表示忏悔骂儿子方面啰嗦了一点,皇帝连这种程度的啰嗦都无法忍受吗?那他对章家来说还真不是个可靠的靠山啊。
常森继续道:“看了半个时辰,御医送药来了,圣上吃了药,又歇了一会儿,然后再起身看折子。这时候已经快要晚膳了,圣上吩咐送三份臣下的饭菜过来,想必是要召我与你们父母进殿的。不料这时候来了个武官禀事,乃是圣上亲信,禀事的时候,所有侍候的人都要回避,因此那内侍并不知道那武官都回禀了些什么东西。只知道圣上大怒,下令彻查所有曾在当日进出过内殿的内侍。那内侍听旁人私语,似乎是那名武官在宫中截住了一个行迹可疑的内侍,查问时发现他是前去御膳房传旨的,但身上居然带有纸张,纸上写的都是今日送到圣上殿内的奏折上的内容摘抄。这是泄露大内机密的大罪!”
章家众人都听得一惊,章寂也在旁点头:“我瞧见乾清宫里的内侍都人心惶惶的,圣上还传了禁卫进来审问内侍与宫女,只知道一定是出了大事,听说是有要紧东西失窃了,却没想到是御前侍候的宫人泄露机密。”
常森道:“就在检查有哪些奏折被泄露时,圣上看到了你们母亲的折子,便把人传进去了。但接下来这名内侍被遣出殿外,不在御前,因此并不清楚圣上与你们母亲都说了些什么,只是他在关上殿门的时候,隐约听到圣上大骂‘你连亲外甥的死都不问一句,先顾着给亲家求情,还有脸面提太子?’”
明鸾全身一震,猛地抬头看向常森,又扭头去看沈氏。
沈氏脸色苍白如纸,哽咽道:“这都是我的错……因我为娘家人的处境忧心,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了我几句,只是我实在放不下……想必母亲是因此才会替我娘家人求情的……”
章寂闭上了双眼,深吸一口气:“若是因此而触怒圣驾……那也是你们母亲自己的决定。”
常森对他道:“三妹素来疼爱这个媳妇,也跟沈李两家交情颇深,会有此举,也是常理,只能说她是糊涂了,以为还是从前呢。若是太子无事,又或者小四儿没供出太孙的下落,兴许事情还不至于糟糕到如此地步,但如今……”他顿了顿,“好歹先把妹夫跟小四儿的事说了再求情也不迟啊!”
明鸾见他们渐渐将责任都归到常氏身上,便有些忍不住了,高声嚷道:“祖母在折子里已经请过罪了,为什么皇上会说她提都不提太子就为亲家赔罪?”
众人都没料到她会插嘴,不由得静了一静,目光纷纷投注过来。陈氏吓了一跳,连忙拉住女儿,章三爷已经先开口骂道:“住口!你这孽障,也不瞧瞧这是什么地方,就胡乱开口说话,你母亲是怎么教你的?!”陈氏眼圈顿时红了。
明鸾压根儿就没把这个便宜老爹放在眼里,自然不会就此罢口:“我说的都是实话啊!祖母口述奏折时,我就在旁边,一字一句听得清清楚楚呢,不信问大伯娘,那折子就是她代的笔!”
众人又齐齐将目光射向沈氏,明鸾也盯了过去:“大伯娘您说是不是?祖母在折子里可是再三赔了罪,也为太子的事伤心难过,皇上怎么会冤枉祖母呢?”
沈氏的目光在犹疑,明鸾立即就发现了她的犹疑,连忙加重了砝码:“当时在正屋里侍候的丫环有好几个,应该也有人听到了祖母的口述的。我真的没有撒谎!”
沈氏忙道:“确实如此,折子里有请罪与为太子吴王之死而感伤的语句,只可惜圣上没细看,误会了母亲。”
章寂与常森的神色更难过了,只觉得常氏死得实在冤枉。后者还叹道:“就算是折子里写过了,三妹也不该以为这样就足够了,好歹要在御前再表示表示才好啊!求情什么的……”他看了一眼沈氏,没有说下去。
沈氏流着泪在章寂面前跪下:“这都是媳妇儿的错,请父亲责罚!”
章寂无力地摆摆手:“这是你们母亲自己做的决定,怪不得别人。”沈氏顿时伏地痛哭,引得在场几乎所有人都哭了起来。
章二爷却觉得有些不对,回头问常森:“三舅舅,您说那内侍告诉您的是……皇上看了折子后召了母亲入殿,然后将所有内侍都遣了出去,就在内侍出殿关门的时候,皇上骂母亲了?那在关门之前,皇上跟母亲说了什么?就那一会儿的功夫,难不成母亲会如此心急,一进殿就直接为沈亲家求情了么?!”
常森愣了愣,细细一想:“这么说来确实奇怪……那屋子并不大,内侍离开关门,也就是一会儿的功夫。那内侍的意思,似乎是指你们母亲在折子上……”
甥舅俩对视一眼,章二爷便立刻冲到明鸾面前问:“三丫头,你还记得祖母的折子都说了哪里话么?可有为亲家求情?”
明鸾果断摇头:“没有,一句话都没提过!”顿了顿,瞥了沈氏一眼,“祖母还叫大伯娘别太担心,如果李家情形不好,可以送些吃食衣物过去,但是不要插手管太多。”
章二爷怔住了,常森立刻便盯住了沈氏:“你确实照你婆婆口述的内容写了折子么?”
沈氏委屈地含泪道:“确实写了,写完以后,母亲亲自看过,确认无误,才叫我拿匣子装起来的。”她转向章寂:“父亲,媳妇儿虽担心娘家人的安危,但呈到御前的折子事关重大,媳妇儿怎敢胡来?”
常森看向明鸾:“鸾丫头,这可是真的?”
明鸾点点头,这也是她想不明白的地方,当时她看过那折子,常氏也看过,内容没有问题呀?莫非……
她瞧了章二爷一眼,吞吞吐吐地问:“会不会是有人换了祖母的折子……”常氏换衣服梳头发用了很长时间,又跟她说了一会儿话,沈氏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再写一份奏折,也不是不可能。可恶!她该提醒常氏再检查一遍的!
但章二爷没跟她想到一块,反而受到了另一种启发:“三丫头的话也有道理,既然有人能把朝臣奉到御前的奏折抄一份送走,自然也有可能把圣上丢在一边不管的折子换掉了。圣上又是喝药,又是小歇的,难保不会有人趁圣上不在偷龙转凤!”
常森似乎也觉得这种猜测很合理:“皇后本来被软禁在坤宁宫内,却能在皇上下令召御医时,带着两位皇子如入无人之境般赶到,可见皇宫早就在她掌握之中了。她虽多年来一直对我们常家颇为恭敬,但想也知道不可能真心敬服,越王与冯家也三番五次有削弱二哥权势之意。只需送上一份奏折,触怒圣上,就能轻而易举地打击常章两家,他们又怎会不这样做呢?”他连声哀叹:“三妹是被人算计了!”
章寂冷哼道:“最毒妇人心!圣上病发,夫人也自尽了,皇后居然还要栽她一个欺君之罪,分明是有意将我们全家赶尽杀绝!”
宫氏一听便急了:“怎会这样?!先前冯兆南明明已经说了会放过我们的,皇后怎能出尔反尔呢?!”
沈氏插嘴道:“为何不能?放我们的是冯家,可皇后贵为国母,又怎会听从冯家之令行事?”
宫氏害怕地的哭:“那起子杀千刀的,咱们家碍着他们什么事了,他们非要逼我们全家去死!”
明鸾有些傻眼,正要开口说明自己的意思,但又想到自己没有证据,一旦说出来,就算沈氏是傻子,也知道自己对她有意见了。明鸾开始犹豫,现在常氏死了,事情还不知道会如何发展,她要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真相说出来?说出来了,在场的人会相信吗?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可自己却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她悄悄拉了拦陈氏的手,陈氏低头看她,脸色同样苍白,眼中带着惊惧与犹疑,与明鸾四眼一对,怔了怔,便慢慢地摇了摇头。
不说吗?
明鸾咬咬唇,有些不甘心,用口形问了句:“为什么?”
陈氏却没回答,反而蹲下身抱住女儿哭泣,却变相束缚住了女儿的行动。明鸾被她抱得太紧了不舒服,挣扎了一下,但挣扎不开,心里暗暗恼火,在她耳边小声问:“你还想维护她不成?祖母都被她害死了!”
陈氏浑身一震。
就在这时,喧闹声从大门方向传来。管家跌跌撞撞地闯进来报信:“老爷,官兵又来了!说是要来拿人!”
屋内众人顿时一惊。
拿人?拿什么人?!
明鸾使力挣开陈氏的怀抱,扑到窗前推开窗去看,便看到一群黑鸦鸦的士兵拿着明晃晃的刀枪,在冯兆南的带领下正朝这边赶过来,人人凶神恶煞,冯兆南的脸色更是如同黑炭一般,同时带着不怀好意的奸笑。
章家人顿时惊慌起来,明鸾也觉得自己心中的恐慌随着官兵的接近渐渐扩大,转眼便盖过了她所有的思想。
第十六章 牢狱
冯兆南带来的官兵瞬间便包围了整个院子,并且直接拿着武器开进正堂,丝毫不顾堂上供着常氏灵位,大呼小叫地将堂内人等驱赶到一边,又里里外外地搜索。
章寂气得直发抖,狠狠地瞪着冯兆南:“姓冯的,你不要太过分了!”
冯兆南轻蔑地笑笑,又用忿恨地目光瞪回去:“老东西,是你们不老实在先,倒也好意思骂我?”
常森上前一步:“冯将军,你这是要做什么?可有奉旨?!”他不相信,皇帝既然传旨让他立即出京,就是有意保全的意思,又怎会对章家赶尽杀绝?
冯兆南却避而不答:“常大人,我记得你是领了旨要出京的人,不遵旨行事,跑到这里来做什么?难不成想要抗旨不遵?”
常森冷哼:“我正要出京,只是临行前来拜别亡妹罢了!”
“哦?是吗?”冯兆南轻飘飘地瞥了常氏的灵位一眼,“拜完了就走吧。皇恩浩荡,饶了你常家的性命,是你们的福气,还是不要多管闲事的好。”
常森目光越发阴冷:“冯将军,我还是那句话,你可是奉旨行事?!”
冯兆南嗤笑:“奉什么旨?章家不过是平头百姓,有犯上之嫌,大理寺自当出面惩处。圣上日理万机,身子又不好,哪有功夫理会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他看了常森一眼:“怎么?常大人想要干涉大理寺办案么?”
“什么大理寺?!我看是你们冯家的意思吧?!”常森气得满面通红,“国器私用,排除异己,你们这是大逆不道!”
冯兆南眉头一挑:“常大人,说话要小心一点,谁排除异己了?章常氏冲撞圣驾,犯了欺君之罪,其家人理当连坐,我不过是依国法行事罢了。反倒是你常大人,有因私情而妄人臣之道的嫌疑啊……怎么?常大人也想到天牢里转一转?”
“你……”常森大怒,章寂却飞快地跨前一步将他拦下,小声耳语:“三哥息怒,万不可中他的奸计!”
常森一愣,反应过来了,目光不善地盯着冯兆南,却没有再冲上去。
冯兆南有些失望,也不去理他,径自吩咐士兵:“都给我押好了,分了男女送到大理寺去,不许一个逃脱!奴婢仆从则对照名册,雇来的人赶出去,买来的先入官,等候发卖。”
常森气得眦目欲裂,章家人也吩咐惊呼出声,有女人和孩子哭了起来。章寂却表现得非常平静,匆匆对常森道:“三哥快走,不能把常家也卷进来,那就真的是绝境了!”常森一震,回头看他一眼,眼中含泪,郑重点了点头,接着再狠狠地瞪了冯兆南一眼,便匆匆离去。
宫氏见常森走了,哭得越发大声:“舅老爷!舅老爷!你不能丢下我们不管啊!”哭着就要追上去,玉翟也紧跟在她身后哭,冷不防一个士兵横刀挡在她们面前,大力推了一把:“想跑?做梦!都给我老实点!”
宫氏被她推得摔倒在地,玉翟被带了一把,踉跄着后退了两步,不知怎的就到了明鸾身边,双臂胡乱挥舞着想要抓住什么东西稳住身体,结果抓住了明鸾。明鸾本来正跟着陈氏与众人挤在一处,被她抓了这一把,便也跟着摔倒了。另一个士兵走了过来厉声喝道:“挤什么挤什么?!都给我站好了!”二房的文骥不知被谁推了一下,正好撞到他身上,他生气地抽刀出鞘:“都活得不耐烦了?啊?!”说着就拿着刀挥动几下,想要吓唬章家人。
他的刀正好递到明鸾眼前,她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拼命往后退,却有人横臂挡在她面前,被那刀划了一下。明鸾定睛一看,却是陈氏。
陈氏手臂挨了一刀,袖上很快就出现了血痕,她含泪哀求那士兵:“官爷,请不要为难孩子,他们还小,不懂事……”
章三爷见妻子受伤了,连忙赶过来挡在她面前,冲着那士兵怒斥:“你想要干什么?!对着女人孩子也能下手!”
那士兵见自己伤了妇孺,本觉得没意思,被章三爷一骂,又恼怒起来:“你们这群钦犯还敢在官爷面前摆臭架子?活得不耐烦了?看你大爷不活刮了你?!”
章三爷气得说不出话来,章寂见状,冷冷地对冯兆南道:“小冯将军,年轻人还是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的好,你既不是奉旨行事,焉知圣意何为?若是违了圣意,到时候难看的可就是你了。”
冯兆南冷笑以对,却也下令士兵收敛些:“赶紧把人带走就行了,别节外生枝闹出人命来!”
他发了话,那些士兵也不敢做得太过分,便大声吆喝着把章家人等分了男女拉开,押送出府。期间有些士兵混水摸鱼,或是扯掉章家女眷身上的首饰,或是趁机占点手头便宜。由于章家正值大丧,全家人的丧服是连夜赶制出来的,除了几样简单的银首饰,身上也没什么值钱物件,因此损失不大。但身为勋贵官宦之家的女眷,她们还从没被身份卑下的士兵这般污辱过,都气愤不已。宫氏仗着自己娘家无事,又与冯家是姻亲,骂了两句,结果被人生生扯去了耳饰,耳垂上鲜血淋漓,章家的女眷见状只得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
她们被押送出府,徒步走到数里外的大理寺牢狱,路上有无数行人旁观,指指点点地私下议论。大部分女眷都觉得羞耻难当,忍不住掩面哭了。明鸾没哭,只是觉得心头一片茫然。她以为这一回多半还会象上次那样,官兵围府,软禁在一个小地方,等候皇帝的发落,却没想到自己全家会被送到监狱去。难道自己穿了一把,还要逛一回传说中的天牢吗?
这运气真是背到家了!
她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陈氏。刚才陈氏为了救她被划了一刀,虽然她心中埋怨陈氏碍了她不少事,但经此一事后,还真不好意思再怪对方。她轻轻拉了拉陈氏的手,问:“母亲,您的伤要紧么?疼不疼?”
陈氏勉强对她笑了笑:“没事,只是皮外伤,伤口已经愈合了。”说话如此,但她脸上却带着惊恐与茫然,显露着对未来的担忧。
明鸾看向走在前方的沈氏。她似乎显得非常失落,整个人都透露出一种不敢接受现实的气息。但她走路的步伐很快就稳定下来,开始低头思索着什么。明鸾看得暗自忿恨不已:你还在想什么?都是你惹来的祸!
到了大理寺,他们立刻被投进了大狱。章寂和两个儿子以及孙子文骥进了男监,沈氏、宫氏、陈氏带着几个年纪小的孩子和两个姨娘进了女监。
那牢房地方很小,章家女眷足足有九个人,住在一起显得十分拥挤。而且牢里没有窗户,堆满了发黑的稻草,散发出极重的潮湿发霉味道。送来的饭食也十分不堪,九个人里有五个大人四个孩子,送来的却只是五人份的饭,还有馊味,另有一大盆水煮烂菜叶,汁水里还浮着一只虫尸。
谁也吃不下牢饭,个个都沿墙边呆坐发愣,宫氏搂着女儿小声哭着,边哭边骂狱卒,偶尔还会骂周姨娘与庶女青雀两句,周姨娘怀里还抱着不满四岁的文虎,因小孩子不懂事,冷了饿了忍不住哭出来,宫氏也要骂上几句。
陈氏听得不忍,便劝宫氏:“二嫂,你别骂了,虎哥儿不过是个孩子,知道些什么?”
宫氏白她一眼:“我教训自家孩子,用不着弟妹操心!”
陈氏闻言有些生气,扭过头不理她,明鸾验过她的伤口,替她放下袖子,小声耳语:“母亲别管她了,让她骂去,等她没力气了,也就不会骂了。”陈氏瞪她一眼:“不许胡说!那是你长辈呢!”
明鸾撇撇嘴,走过去看那堆饭菜,闻了闻,犹豫着是不是该勉强塞些进肚子里,不然饿死了就太亏了。她还没做决定,宫氏便在一旁说起风凉话:“那样的东西也是能吃的?三丫头,你也不怕吃了会生病!”
明鸾瞟她一眼:“如今只有这个饭,不吃,难不成要活活饿死?等二婶肚子饿了,就会觉得这饭是无上的美味了!”说罢便挑挑拣拣地挑出几勺看起来颜色白一点的饭,再加几条看起来干净点的青菜,捧着走回陈氏身边。
宫氏脸上有些下不来,她何尝不知道人不吃饭会饿死?但眼下也不知道自家几时能出去,若是真的饿出毛病来可就糟了,可要她去吃发馊的饭,她又实在下不了手。想了又想,越想越恼火,她忍不住把气都撒到了别人身上:“大嫂子怎么不说句话?!都是为了你娘家,我们章家才会落到这个地步!你怎么还有脸面装没事儿人呢?!”
沈氏抬头看她一眼,没吭声,只是起身走到饭食边,也挑拣了半碗饭,回到角落里慢慢地嚼着。
宫氏更生气了:“你怎么不说话?哑巴了?!”想了想,便冷笑道:“是了,你是没话说了吧?这事儿归根到底,都是你们沈家家教不好,居然教出那么一个心狠手辣的闺女来,亏她平日还自以为贤良,结果还不一样是个容不下庶子的?我平日还奇怪呢,母亲总夸大嫂子贤惠,嫌我们妯娌几个不懂事,可我们这些不懂事不贤惠的妇人,还知道给相公纳妾,开枝散叶呢。大嫂子你这位贤良人,屋里却是连个通房都没有,更别说庶子庶女了。明明就是个妒妇,母亲怎么就觉得你贤惠了呢?生生被你连累死了!”
明鸾暗暗叫好,陈氏却微微皱了皱眉头,沈氏仿佛什么都没听见似的,慢慢嚼着饭。
宫氏气急败坏,猛地站起身就要冲过来:“我在跟你说话呢!你没听见吗?!”
沈氏冷冷地抬头望向她,她愣了愣,脚下一窒,情不自禁地后退了一步,但又马上仰起头来:“做什么?我告诉你,别以为这样就能吓倒我!”
陈氏忍不住再次开口:“二嫂子,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正该一家人同心协力的时候,你何苦与大嫂再起争执?母亲在泉下有知,也会不安心的!”
宫氏闻言立刻调转了枪口:“我正是为母亲抱屈才骂她的,难道我说得不对?若不是她娘家人连累,我们家早就平安离开京城了,又怎会被关到大牢里吃馊饭?!”
陈氏不想跟她吵,便转头对明鸾说:“我吃不下饭,你拿些给你弟弟吃。”明鸾回头看了对面角落的谢姨娘母子一眼,犹豫了一下,起身走过去,谢姨娘却害怕地缩成一团,紧紧抱着儿子小声说:“不劳烦三姑娘了,我们不饿……”陈氏劝她:“大人不吃,孩子也是要吃的,我已经尝过了,勉强还能入口。”谢姨娘只是猛摇头,眼中满是戒备之色:“我倒罢了,哥儿还小,经不住这个的,求奶奶饶了他吧……”
明鸾翻了个白眼:“爱吃不吃,谁求你不成?!”捧着碗回到陈氏身边,见她还要再劝,便斩钉截铁地道:“这饭是馊的,咱们怕饿死,所以要吃,她怕吃坏了肚子不肯,就让她受饿去,免得吃出毛病来,她还要说是我们故意害的她儿子!”
陈氏又瞪明鸾,明鸾满不在乎地道:“小心您眼睛瞪出窗来,伤员还是乖乖吃饭养伤的好。”陈氏几乎被她气倒。
宫氏见众人都没把自己放在眼里,气得满面通红。玉翟只觉得母亲丢脸,一边扯她袖子一边小声叫:“算了,母亲,别闹了……”
明鸾低头吃了几口没滋没味又带点儿馊味的饭,忽然抬头问沈氏:“大伯娘,祖母那封奏折,您写完以后,就直接装匣子里了吗?没再润色或是重抄?”
沈氏动作一顿,抬起头来,神色淡淡的:“没有,你问这个做什么?”
明鸾吞下一口饭,慢慢地道:“没什么,我只是觉得,大伯娘写完折子后,就算是为了等墨汁干掉,也未免在那屋里逗留太长时间了。更奇怪的是,舅爷爷说别人告诉他,皇上看到祖母的折子,见是长长的一篇,心里烦了,才丢到一边没看完的。祖母的折子也不算长啊,皇上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沈氏双眼直射过来,眼神幽深:“皇上的想法,我怎么会知道呢?三丫头,你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明鸾笑了笑:“没什么意思,我只是有些好奇,那封所谓被换掉的奏折,里面究竟写了些什么,以至于皇上会大怒呢?”
沈氏一愣,转开了视线,眼中也带着几分疑惑:“确实……不知那些人在奏折里写了些什么,皇上为何会大怒……”
她也不知道?明鸾有些意外,正要再问,忽然听到牢房大门口的方向传来重重的声响,四名官差走了进来:“原南乡侯章家的女眷在哪里?奉圣上御旨,将章家罪眷移交刑部大牢候审。”
第十七章 角力
移交刑部?明鸾心中不解,这皇帝要折腾人怎么还一出一出的?
但她转念一想,又记起章寂说过大理寺要拿人是冯家的意思,便猜想这大理寺很可能是在冯家掌控下的,那么皇帝下旨将她们转移,会不会是有意帮忙?
想到这里,她连忙靠近了牢房栏杆边去听外头的对话。
狱卒是个四十多岁的黑胖妇人,满脸横肉,但在来人面前却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听了对方的话,面露迟疑之色:“这位大人,这几个罪人家眷……是大理寺王大人吩咐了要好生看管的,无论谁来提人都要报给他知道。”
为首的那名官差面露嘲讽:“怎么?王大人这般势大,连皇上下了旨意,也要问过他才能行事?”
狱卒吓了一跳,忙赔笑道:“小的说错了,小的这就让人带了她们来。”说罢真的拿了钥匙,叫过一个同伴去开锁。
章家女眷们见状都有些惊疑不定,沈氏想了想,便松了口气,宫氏更是喜出望外:“一定是妹夫使的法子,他来救我们了!”
哪里又冒出个妹夫来?明鸾瞥她一眼:“二伯娘,官差说了,是皇上下了旨。”
宫氏白她一眼,玉翟小声道:“母亲,姨父也是冯家人,他怎会救我们?”宫氏得意地道:“自然是你小姨使的法子。我就知道,你外祖父外祖母怎会丢下我不管?”
玉翟半信半疑,明鸾是压根儿就没相信过,章家出事这么多天以来,姻亲里头除了一个常家,还有谁伸过援手?就连章家正经姑奶奶临国公夫人也消失了踪影,那位庶出的姑姑更是连常氏出丧都没露过面,林家索性就逼着女儿与女婿和离,断了关系。宫氏的娘家若是真有心要帮忙,早就帮了,还会等到今天?现在明摆着是冯家势大,宫家要是势利一点的,恐怕宁可放弃一个女儿,巴上另一个女儿的婆家了吧?
这种情节在里见得多了,明鸾早已见怪不怪。
刑部的大牢比大理寺的强多了,不但地方宽敞,高墙上还有个小窗户可以透风透光,地板打扫得很干净,角落里还有一张石床,床上铺着一层软软的新草席,堆着两床薄薄的被子,是新的,气味干净,墙角还有一堆干爽的干草。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干净的饭菜和茶水,饭菜是两素一荤加白米饭,份量按人头算,茶水还是热的,茶具只是普通瓷器,却洗得挺干净。
明鸾看着已经过了饭时却还是送了热饭来的狱卒,留意到她脸上的笑容,忽然觉得有些恍惚。如果不是周围的环境还象是个牢狱,她几乎以为自己在做梦呢。
章家女眷被分在两间一模一样的相邻牢房里,二房人口最多,独占了一间,大房只有沈氏一人,便与三房合住一间。分开住的好处是大大的,明鸾现在总算不用再理会宫氏了,忙扒拉了饭菜送到陈氏身边和她一起吃。刚才吃的饭是馊的,她使劲儿咽才咽了几勺子下去,离饱腹还差得远呢,这会儿有了正常的饭菜,自然是要多吃一点。谁知道一会儿局势又会出现什么变化?
陈氏看了沈氏一眼,便推开明鸾的手:“我素日是怎么教你的?把礼数都忘了,让给你大伯娘送去。”又招呼谢姨娘:“孩子饿坏了吧?快喂他吃一点吧。”
谢姨娘勉强笑了笑,迅速拿了一碗饭走回角落的干草堆去喂孩子了。明鸾却迟迟不肯动,只是睨着沈氏,对陈氏道:“大伯娘自己会吃。”陈氏忍不住拍了女儿一下,对沈氏赔笑道:“大嫂子别见怪,三丫头又淘气了。”
沈氏笑了笑,自己起身拿了一碗饭,道:“三弟妹别怪她了,这会子三丫头怕是对我有些误会呢。”她看向明鸾,目光慈爱,笑容亲切:“三丫头,你祖母去世,大伯娘也很难过。那折子是大伯娘亲笔写的,里面都写了些什么,再没人比大伯娘清楚,大伯娘也不明白皇上看了以后为何会震怒。按理说是不应该的,除非真的有人暗中调换了折子,不然没有这个道理。”
明鸾斜眼看她:“大伯娘不是说,祖母心疼你,在皇上面前为你娘家人求情,才会触怒皇上的吗?”
沈氏顿了顿:“兴许夫人真的这么做了,可是……即便如此,皇上也不至于将章家赶尽杀绝,更别说夫人已经以死谢罪了。要知道……章家对朝廷是有功的。”
明鸾心想章家有什么功?但很快就记起太孙可以说是章家救出来的,那还真是有大功劳。想到这里她又疑惑起来了:皇帝已经清醒了那么久,就没亲自过问四叔章启的事吗?只要他派亲信去问,章启一定会说出太孙的真正下落吧?可现在太孙却好象完全下落不明似的。还有沈氏的做法也很奇怪,常氏都要进宫面圣了,她怎么还不肯将真相告诉常氏,让常氏向皇帝汇报?只要让皇帝与太孙团圆,章家立马就没事了,沈、李两家也是功大于过,如果害怕越王与冯家日后报复,那只要控制消息不要外传就行了,三家人还有时间从容离京。一时的荣耀与未来的太平相比,章沈李三家还是知道该怎么选择的。
莫非沈氏在奏折上做的手脚就是透露了太孙的下落?顺便给沈李两家求情?可皇帝看到这样的折子,就算再生气也该先问了太孙的情况再说吧?干嘛那么生气宁可逼死小姨子?对了,当时大殿发生了泄密事件……
明鸾忽然觉得身上发冷,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如果常氏谢恩折子的内容也被泄露了出去,还先一步让越王与冯家人知道了太孙的下落,而皇帝却又阴差阳错地隔了很久才看到那折子……
明鸾低低地哀叫了一声。要是太孙已经落入了越王手中,皇帝又因为误会常氏拖拖拉拉没有及时报信而迁怒章家,越王与冯家更是知道了章家在这件事上对他们的隐瞒……再加上皇帝三天两头昏倒,也不知几时就要死翘翘,能继位的皇子全都是跟越王一个妈的,等到皇帝一死,章家就……原来她的运气真的这么背!
陈氏不知明鸾在叫什么,疑惑地问:“怎么了?可是方才吃了不干净的饭菜,身上有哪里不舒服?”
明鸾摇摇头,忿恨地看了沈氏一眼,忍不住道:“大伯娘,祖母死在宫里,会不会跟大内泄密事件有关联啊?!”
沈氏一震,却很快就平静下来,还有心情朝陈氏微笑:“三弟妹,三丫头病了一场,反倒比先前机灵了许多,瞧着也比从前稳重了。”
陈氏勉强笑笑:“我反而担心她更鲁莽了呢,从前她还知道些礼数,这几日却是越发任性了。”
“慢慢教就好了,孩子机灵些,总比笨笨的好。”沈氏又冲明鸾笑了笑,“三丫头,大内泄密,必然是泄的朝中机密,你祖母从不涉足朝政,能泄露什么呢?”
她倒是稳得住!明鸾没好气地扭过头去,暗自腹诽不已,同时也十分不解。如果太孙的行踪真的泄露了,最应该担心的不是沈氏吗?她怎么还能这么淡定?除非她在奏折里没透露太孙的下落——可话又说回来了,她要是没写这个,就不担心章家人一走,太孙的下落就再也没人知道了吗?难道她真是个好姨妈,只要能保住太孙的命就行,宁可不让他跟皇帝团圆做回太孙?
明鸾想得脑仁儿都疼了,但事情的变化却越发加重了她的症状。
章家认识的那个大理寺狱卒刘大勇,他的妻子是常氏生前的陪嫁丫头,名叫卢金蝉,不知用什么法子打通了门路,带着吃食衣物与几样时令药丸经过重重检验进了刑部大牢探监,同时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在章家入狱后,沈李两家也跟着先后被投入大牢中,沈家老爷病得很重了,李家两名年轻子弟受了几日刑,但这两天已经没再受苦了,只是李家的老太太受惊过度,恐怕熬不了几日。另外还有几家从前追随悼仁太子的大臣,也先后被大理寺以不同的罪名收押。京城内许多人家都人心惶惶,尤其是那些与入狱的人家交往密切或有亲戚关系的,生怕自家也会受了连累。
但那几家大臣在入狱不到两天之后,案卷就和章家一样被转移到了刑部,皇帝在病中下旨,命刑部主审,审案的结果是这些大臣只是犯了点小错误,轻描淡写地被处于降职、罚俸、革职等惩罚,有两个甚至只是降职留用,过几天还升到了更高的位置。
与此同时,大理寺卿和少卿都被都察院查出有贪腐行为,还贪得不少,告到御前,龙颜震怒,干脆利落地沿用先帝时的法令,把他们砍头抄家了,家族子弟的功名官职也都被革除殆尽。大理寺卿的位置很快就有人填补了,但接下来却轮到刑部尚书在下朝途中遭遇疯马,被撞成重伤,只能告病在家,朝中一时为顶替的人选争论不休。朝臣推举一人,皇帝就否决一人,但皇帝属意的人选,却受到朝臣的集体反对,好不容易有了个无可挑剔的人选,这人又在上任前一天晚上忽发疾病,无法上任了。
新任刑部尚书迟迟未能决定下来,章家的案子自然就没法审了。本来大理寺那边已经将沈李两家的案子料理妥当,只等秋后了事的,虽因为主官出事而悬在半途,但判罚是已经出来了。刑部这边有人主张,循沈李案为例处置章家,但反对声音很大。沈李两家的案子是皇上吩咐办的,章家的案子却与他们不相干,若因为三家是姻亲就用同一种判法,必会贻笑大方。
提出这一主张的就是刑部的小主事冯兆北,他是冯家庶子,同时也是宫氏庶妹之夫。听说了这件事后,宫氏先是质疑卢金蝉的话,但狱卒们也含含糊糊地透露了一些消息,她总算相信了这个事实,顿时对妹妹妹夫破口大骂:“小娘养的上不了台面的贱货!亏我平日待他们一向客气,他们居然这般回报我!等我出去了,我一定告诉爹娘,狠狠给他们一个教训!”
对于她的话,明鸾是不屑地撇撇嘴,扭头不去理会,陈氏皱着眉劝她息怒,沈氏则道:“二弟妹,冯兆北在冯家也不过是一介庶子罢了,能顶什么用?教训了他,对冯家丝毫无损。别说冯家了,就算是冯兆北自己,也不会被你这话吓倒的。”
宫氏冷笑道:“大嫂子,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别指望我们宫家会为你出力!如今皇上明摆着是要护着我们,我们迟早要出去的,有了娘家撑腰,就算回了老家日子也不会难过,若是宫家被你利用坏了事,我要靠谁去?!”
沈氏神色不变地移开了视线,继续问卢金蝉:“如今外头都是怎么传的?皇上龙体可安好?太孙……可有消息?”
卢金蝉低声道:“我们哪里知道宫里的消息?只听说皇上病得挺重的,正有意立储,太孙一直没有消息,有人说……可能是已经……”
沈氏愣了愣,很镇定地说:“不可能,太孙一定还平安无事。”又问:“皇上属意立哪位皇子为储?”
卢金蝉摇头:“外头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越王势大,又是嫡长,一定是立他;但也有人说,皇上连着几天都宣了衡王进殿侍疾,还让衡王主持悼仁太子的丧礼,并告察太庙,定是要立衡王;还有人说,皇上一定是谁都不立,就等着找回太孙,直接立太孙为储呢,乱七八糟的,什么说法都有。”
沈氏眉间现出几分焦色:“这可怎么办呢?皇上的病情似乎加重了,可是太孙却迟迟未出现,这样下去……”她显得忧心忡忡。
明鸾没心情去管那些皇帝皇子皇孙的闲事,她现在只关心一点:“刘婶子,你和刘大叔在外头,可曾听说我们家的案子会怎么判么?先前进了刑部大牢的几位大人不是都放出去了?我们是不是也能放出去啊?”
第十八章 探监
卢金蝉面露难色,想了好一会儿才道:“三姑娘,我真说不准,打听来的消息就没一个信得过的。我们当家的是在大理寺当差,若这案子是在大理寺审,我或许还能打听到些什么,可这里是刑部,我连进来都费了好大功夫,实在没法做得更多了。”
如果他们家现在待的是大理寺,恐怕早就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了,哪里还能好吃好喝地供着?不过卢金蝉说的也有道理,他们夫妻只是小人物,能打听到这么多消息已经很不容易了。
明鸾便对她道:“不要紧,你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消息,已经很好了,真的谢谢你。我们家的案子,如果你能打听到些什么,就来告诉我们一声,如果不能,也不要紧,我们再想法子好了。”
卢金蝉立时便红了眼圈:“三姑娘如此体恤下情,真叫我惭愧得紧。夫人死得冤枉,我却帮不上什么忙,真真枉费了夫人对我的恩情……”
陈氏忙道:“金蝉,你不必这样,你已经做得足够多了,若还想帮我们点什么,就到寺里照应一下母亲的后事吧。虽说已经托付了方丈,但我们家如今这样,也不知母亲在寺里会不会受什么委屈。只要你能帮我们看着些,让母亲能平安下葬,便是我们家的恩人了!”
卢金蝉连忙道:“这是当然,原是我该做的。三奶奶放心,前儿我就已经打发我那小子去过寺里了,夫人一切安好,法事也做过了,虽是悄悄儿做的,没惊动外人,但该有的都有。明儿就是夫人入土的日子,我已经叫家里人收拾了香烛纸钱,好生送夫人一程。”
陈氏放下了心,含泪向她道谢,两人又客气了一番。明鸾对卢金蝉的为人很有好感,也笑眯眯地道了谢。宫氏在隔壁牢房听见了,也扭扭捏捏地谢了一句,又托卢金蝉帮她捎个口信娘家人:“你只说是我求爹娘救我就行了,若我娘召你去见,你跟她说,就说是我说的,二老即便不顾着女儿,也请看在外孙子、外孙女的面上,多照应些吧。”
卢金蝉一一应了,又记住了宫氏提供的地址,方才回头问沈氏还有什么吩咐。她已经进来很久了,不能再待下去。
沈氏方才已经考虑了很久,见她来问,便道:“我也没什么可托你的,不外乎打听些消息,若有与我们家相干的,就想法子来告诉一声。若说我有什么不放心的,就只有娘家的几位亲人了。金蝉,我知道你男人是在大理寺当差的,我父亲如今关在大理寺,听说……”她哽咽了,“听说病得很重,我妹妹的日子也不好过,你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他们的情形,若是可以,就多照应他们些。我也不敢奢求些什么,只盼着他们在牢里能过得好一点,别受太多苦楚……”
她低声哭了起来,哭得卢金蝉心生不忍:“少夫人放心,我一定会尽力帮忙的。”
卢金蝉答应了帮忙,果然真的做到了。她带着儿女为常氏送了葬,又替宫氏送了信,但宫家没有回信,宫家夫人也没召她面见,只在两天后派了宫氏的奶娘来刑部大牢送了几件换洗衣裳,说了几句安慰的话。
卢金蝉还打听到了沈家老爷与李家人的情形,据说沈老爷已经没再受刑了,但是病情日益加重,看起来只是在熬日子而已,更糟糕的是,沈家独生的孙子也生起了病,看症状有点象是天花,很可能是被隔邻牢房的死囚传染的,已经烧了几天,身上开始出红疹了。本来他这样的情形是应该被送到别的牢房里单独囚禁的,但是狱卒们都害怕会受到感染,便由得他在原本的牢房里自生自灭。如今他完全靠家人照料,连每天的食水都是一个瘸腿老卒用长竹竿挑着篮子递过去的。李家人与沈家人本是关在相邻的牢房里,就因为沈家的孙子得了天花,已经完全不跟沈家人说话接触了。
沈氏听了这些消息,真是心如刀割:“这是真的吗?真的是天花?怎会如此?沈家是世宦望族,李家是勋贵之后,他们即便是被关押在大理寺里,也不能与寻常囚犯相比,怎能把他们跟死囚关在一起呢?还是生病的死囚……”她顿了顿,脸色瞬间变得格外吓人,手迅速越过栏杆紧紧抓住了卢金蝉:“难道他们已经被判了……判了……”那两个字却无论如何也说不下去。
卢金蝉难过地劝她:“少夫人,您想开些吧,事情还没到绝路。如今大理寺有了新主官,正忙着重审一些案子,以免所有错漏呢,李家与沈家的案子本就不算什么大罪,或许会有转机呢?”
转机?沈家人真的能等到转机出现的那一天吗?沈氏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沈君安是她弟弟嫡出的独子,也是沈家目前唯一的孙子,自小聪颖好学,全家人都盼着他将来能象他祖父那样循科举出仕,青出于蓝,光耀门楣,没想到年纪轻轻,就遭遇到这样的大劫难。若是熬不过去,那沈家……
想到这里,沈氏心中对章启的怨念越发深了。若不是章启行事鲁莽,就不会被人捉个正着,连累章沈李三家;若不是章启不知轻重胡乱招供,沈李两家更不会遭此横祸。如今她父亲病危,亲侄感染重疾,与姻亲李家生隙,全都拜章启所赐,她自问一向待他不薄,他怎能这般以怨报德?!
沈氏越哭越伤心,陈氏不忍劝道:“大嫂子,你放宽心吧,金蝉也说了,未必就真的到了绝路,一定会有转机的!”沈氏只是低头痛哭,陈氏再劝,她才哽咽着低低地道:“苍天为何如此不公?我父亲一生清正,对朝廷忠心耿耿,我弟弟虽然学问平平,但也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我侄儿更是从小就乖巧懂事,人人夸赞,他们什么错都没有,为何会遭遇这样的厄运?!”
因为他们沈家有两个自作聪明的女儿啊!
明鸾在一旁腹诽。如果不是沈氏当初诓了章启进宫救人,章启被擒后她又一味向章家人隐瞒实情,事情未必会到这个地步。还有那个太子妃,想要救儿子就救吧,还非要让庶子当替身,都一样是孙子,皇帝哪有不心疼的?现在的沈李两家就是因为这一点才被皇帝厌弃的吧?
不过明鸾懒得落井下石,就叫了卢金蝉一声,转移了话题:“我们家的案子,可有什么新消息没有?”
卢金蝉忙道:“我们当家的正打听呢,也不知算不算是好消息,刑部尚书虽还未定下来,但皇上已经下了旨,命两位侍郎暂代尚书职务,免得耽误公事。刑部已经行文大理寺,命大理寺将章家案子的相关宗卷送过来,同时审决四爷的案子。听得说,四爷的刑罚已经下来了,维持原判不变,还是充军辽东,想必过几日就要起解了。”
这倒也勉强算是个好消息,章家的案子,目前只有两个罪名,一是章启的闯宫,二是常氏的冲撞圣驾,既然章启能维持原判,也就代表皇帝没有迁怒的意思,对章启是有意保全的,只是不知道另一个罪名又会怎么判?
明鸾问:“那祖父呢?当初祖父也被判了充军辽东的,要不要跟着去?”
卢金蝉说:“我们正找人打听呢,等有了准信儿,马上就给奶奶姑娘们报来!”沈氏又请她夫妻二人多照应父亲与侄儿,给他们送些能用的药,卢金蝉面露难色,但还是答应了。
然而,卢金蝉这一走,却迟迟未能再来。过得几日,天气渐冷,宫氏原本还嘀咕着娘家或是卢金蝉会再送几件秋衣来,却久等不至,已经开始埋怨上了。她嘴里不埋怨娘家人,只是一味怪卢金蝉办事不利,陈氏听了都觉得过分,劝她:“她是侍候过母亲的老人,又已经放出去了,哪里还能当成是家里的奴仆一般对待?何况我们家如今落难,她愿意帮忙已是难得,二嫂子就少说两句吧。”
宫氏不服气地道:“我难道还冤枉了她?没有母亲,没有我们家,她也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叫她做点小事,也是应当应份的,她没办好,自然是她的错!若换了在我们宫家,这样没用的东西,早就该撵了!”
陈氏不想跟她吵,扭头不理,明鸾冷笑着问:“二伯娘,既然她办事不利,那就别叫她办了。反正宫家多的是能办事的人,都交给他们不是更好?”
宫氏气得双眼圆瞪,指着明鸾就要大骂:“三丫头,你娘是怎么教你的?你就是这样对长辈说话的?!”
明鸾也睁大了双眼跟她比大小:“二伯娘,难道我说的话不对?你不是说刘婶子办不了事,宫家的仆人更能干嘛,我只是顺着你的口风说话呀?难道你是瞎说的?”
宫氏气得跳脚,明鸾施施然看她跳脚。这时狱卒又过来了,有人来探监,不过不是卢金蝉,而是宫氏的妹妹,那位嫁到冯家的小宫氏。
小宫氏一见到宫氏就哭了:“姐姐,才几日不见,你怎么瘦成这样了?”又看向玉翟:“翟丫头也瘦得脱了形,可怜见的。小姨带了参汤来,你们快趁热喝了吧。”
宫氏却不领情,斜了她一眼,冷笑道:“冯四奶奶怎么来了?来看我有多落魄么?人还没死呢,你嚎什么丧?!”
小宫氏被她骂得一窒,旋即哽咽道:“我知道姐姐怨我,可我实在是为难。相公在冯家不过是一介庶子,从来都没什么体面,我也是庶出,帮不上他什么忙。我们夫妻在冯家过的什么日子,姐姐是知道的,怕是连几个管家都比我们体面。姐姐家有难,我早有心相助,可惜我们夫妻人微言轻,便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啊!”
宫氏啐了她一口:“少在我面前装模作样!你们为难,帮不了我,倒也罢了,却为何要落井下石?!你男人在刑部做官,刑部上上下下都有心要轻判我们,是他主张要将我们循李沈两家的案子判决,他安的是什么心?!这分明是要置我们于死地呢!不相干的人都做不出的事,他做亲妹夫的也开得了这个口?!”
小宫氏哭道:“姐姐误会他了,他实在不是故意的。那件事原是公公与几位大伯逼着他做的,连文书都替他写好了,逼着他一回刑部就上交。冯家在刑部又不只有他一个人,他还能如何?只好听话交了,可交了以后,这几日始终无法安心,私底下不知跟我哭诉了几回。若是他知道姐姐姐夫如此误会他,怕是连死的心都有了!”
“他既然不愿意,为什么不装病?”明鸾忽然插了一句。
小宫氏再次窒住,愣愣地转头去看明鸾:“啊?”似乎还没反应过来。
明鸾解释给她听:“他不愿意提那个建议,干嘛不装病?只要不来刑部,自然就不用提那个建议了,就算冯家叫了别人来提,那也不是他的责任啊。”
小宫氏张张嘴,忽然大声哭道:“他哪里敢这么做?要是叫家里知道他装病不来刑部上差,一定会打死他的!”
陈氏拉了明鸾一把,使了个警告的眼色,明鸾怏怏地闭了嘴,继续在旁看戏。
宫氏被妹妹哭得心烦,开始有点回转了。她对妹妹妹夫在冯家的处境是有所了解的,便道:“行了行了,早就劝过你们,别留在京里苦熬了,冯家光是嫡子就有四个,妹夫的生母又早就失了宠,留在京里几时才能出头?这么多年了也不过是个小小的六品主事,还不如放了外任自在。偏你们夫妻贪图京师繁华,不肯到外头吃苦,如今知道后悔了吧?”
小宫氏哽咽道:“姐姐当初真是金玉良言,我也不知那时怎么就猪油蒙了心,居然没听进去。”
宫氏哂道:“知道错就好,以后多听我的,包你们有好处!”又问:“如今外头有些什么新消息么?原本有个老家人可以帮我们打听消息的,可连着几日都没来,也不知道怎么了,我们家的案子可是有眉目了?你都知道些什么,赶紧说出来吧!”
小宫氏擦了擦泪:“老家人?可是一个姓刘的狱卒?我听说他老婆以前是你们章家的丫头。他们夫妻前些天一直在打听沈家的事,还私自往牢里送东西,叫上司抓住了把柄,已经贬到广德州去了。他们既是你们章家的老家人,怎么不给你们送东西,反而管起沈家的闲事来呢?”
宫氏立即回头瞪了沈氏一眼,沈氏眉间生愁,忧心不已:“这可怎么办才好?怎的也不送个信来……”
宫氏没理她,继续问妹妹:“那我们家的案子如何了?”
小宫氏忙道:“姐姐,我都让相公去打听过了,其实这案子很简单,什么闯宫也好,欺君也罢,都是说轻就轻,说重就重的罪名,只要上面点了头,说放人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
宫氏双眼一亮:“那……那我们……”
“姐姐别着急。”小宫氏压低了声音,“这件事说来容易。皇上病重,已经顾不上你们了,只要冯家发了话,你们立马就能脱罪。只是有一点,有些事你们要交待清楚,毕竟都是亲戚,想要冯家给面子,姐姐也要给点诚意才行……”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恐惧忧心之余,沈氏没忘记追问更多的细节:“小少爷当时是往哪个方向走的?你们事后就没追上去找?章忠没跟你说清楚么?那位主儿是绝不能出差错的!”
章忠妻子只是一味哭泣:“小的真没留意他们去了哪里,当时小的男人被官兵押住,差一点丢了性命,小的吓得魂飞魄散,哪里顾得上别人?不过小的父亲事后查过,说是那位小少爷大概是从庄后的小路走了。小的真没再看见过他们,他们也没回来。”
沈氏追问再三,章忠妻子都无法提供更多的细节了,只说官兵来搜庄前,章忠曾经单独跟那位“少爷”主仆俩有过短暂的交谈,当时她不在场,不知他们谈了些什么,只隐约知道章忠是在劝他们尽快离开。
沈氏得了这个线索,立刻绞尽脑汁思索起来。既然章忠在官兵搜庄前就劝过太孙与胡四海离开,很有可能也跟他们商议过躲藏的去处。她事先曾经吩咐过章忠,命他带人躲在那个不为外人所知的新置田庄里,等风声过去了再出来打听消息,她也会随时派人向他们传达指令的。只是章启意外被捕,章家被围,她动弹不得,才使得原定计划出现变数,更没想到官兵居然会查到那个新庄子。想来可能是因为她派心腹家人买下庄子时,虽是挂在章忠妻子娘家名下,但章忠是章家人却不是秘密,冯兆南不肯放过任何一丝可能,才会派人去搜索的。
还好,她之前也想过这个可能性,因此吩咐章忠,若是情况不对,就向李家和沈家求援,其中又以李家为佳。沈家是太子妃娘家,目标太明显了,比不得李家,本身就是勋贵之后,又是大族,人多势众,也跟好几家皇亲国戚联过姻,便是越王也轻易动不得。
想到这里,她便三两句打发了章忠妻子,叫过亲信大丫环金枝:“先前打发去沈家和李家的人可回来了?我父亲可曾被释放回来了?”
金枝却红着眼圈道:“已经回来了,因少夫人在见客,我们不敢打搅,才没报上来。”
沈氏见状有了不好的预感:“怎么?我父亲可是伤得很重?”
金枝哭了:“老爷还在大理寺呢,听说伤得不轻,又生了重病,家里人去探了,都说怕是要不好了。好不容易等到皇上下旨,却是将老爷革职,连少爷的官职也被撤了,夫人受不了打击,已经昏了过去,家里乱成了一团。”
沈氏如遭雷击:“怎会这样?!”
“少爷少奶奶遣人在外头四处打听,通没个准话,只听得有人说,是因为皇上恼了太子妃的缘故,可究竟是为什么恼的,却说不清楚。”
沈氏盯了金枝几眼,见她目光闪烁,已猜到几分。太子正妃,她的亲妹妹沈约,为了让亲生儿子更加安全地逃离皇宫,逼迫庶子广安王替死。广安王到底是皇家血脉,太子亲子,皇帝知道了真相,心里在庆幸嫡孙平安的同时,也会对下此决定的媳妇生出嫌隙吧?
沈氏咬咬唇,暗暗叹息一声,又问金枝:“沈家已经乱了,那李家呢?派去的人见到三姑奶奶没有?”
金枝又哭了:“李家也不好了!去的人说,李家已经被抄了家,三姑奶奶和姑爷他们一并被锁拿入官了呢!因瞧着不好,他怕被牵连进去,远远看见了三姑奶奶和表少爷小姐们被押上囚车,才回来报信的。”
沈氏的脸色再度变得苍白:“可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没理由呀,李家又不曾参与越王与冯家的谋逆,皇上既已醒了,为何反要处罚太子的外戚?就算是因为太子妃所为迁怒,一个沈家就足够了!
金枝哪里知道是为了什么事?连派去的家人也没打听出来,只知道前来押人的都是禁卫军。沈氏心知定然有异,心下纷乱如麻。这时候,常氏的丫环来请她,她只得收拾心情去见婆婆。
章寂已经随常森进宫去了,常氏放下心中大石,却又开始为子孙的未来而担忧,多日来为了支撑大局而强压下去的疲惫与虚弱涌上心头,让她整个人都仿佛苍老了十岁似的,连鬓边的白发也骤然增添了许多。
见沈氏来了,她勉强露出一个微笑:“你来得正好,家里的事算是安定下来了,我们也该早些把文龙和元凤接回来,省得他们在外头吃苦。”
沈氏苦笑:“母亲说得是,只是……当日媳妇儿交待刘嬷嬷时,特地吩咐过她,若是家里情形不好,就立刻把孩子送到北面世子那里,不要耽误时间,以免被人找到。都这么多天过去了,孩子们怕是……”
常氏讶然,有些无语:“你就是太谨慎了,叫我说你什么好?就那两三个人,带着两个不到十五岁的孩子,哪里能赶上千里路?现在可怎么办?派人去追,一来一回的就耽误功夫了!”
沈氏低头认错:“媳妇知错了,一会儿就命人追去,想来他们走不快,只要派了快马,不出几日就能追回来。索性也不必接回京了,就让他们直接回老家去吧?”
“也好。”常氏点点头,疲倦地揉了揉额角,不经意地说起,“方才三舅老爷来时,说了一个消息,你还不知道吧?李家太太,就是你那三妹妹,告诉皇上派去找太孙下落的人,说太孙和身边的内侍曾经找过她,只是她怕惹祸上身,只给了些银子衣裳就打发了,如今太孙下落不明,皇上震怒,要处置李家呢。如今也不知道是什么结果,你若是担心,就悄悄儿打发人去牢里疏通一下,送些吃食衣物,别的事就不要多管了,咱们家如今也是自身难保。”
沈氏好不容易才压下心头的震惊,强忍着点头:“是,媳妇知道该怎么办。”顿了顿,到底没忍住:“若是太孙平安归来,皇上是不是会网开一面?”
常氏漫不经心地答道:“那是当然,可如今上哪儿去找他呢?只盼着他听到消息后,会自己回来吧。”
这要等到什么时候?!
沈氏心急如焚,老父伤病缠身,李家生死不知,如果太孙迟迟没有出现,难道要让沈李两家的人白白送命不成?!那个胡四海她是知道的,一向行事谨慎,哪怕知道皇帝已经清醒过来,恐怕也会再三试探过才肯将太孙送回,沈李两家可等不了!
她该怎么办?
沈氏犹自苦苦思索着,在三房所住的院子里,明鸾也刚刚将自己偷听到的真相秘密告诉了陈氏,还对她道:“母亲不要再听信大伯娘了!她真不是个好人!你再对她盲目信任下去,迟早要吃大亏的!”
陈氏半信半疑,而且怀疑的想法更多一些:“你这话该不会是瞎编的吧?从前你虽跟你大姐姐不大亲近,但对你大伯娘却一向很喜欢的,怎么忽然说起她的坏话来?若她真的隐瞒了这样的大事,你怎么不早告诉我?”
因为那时候她连人都还认不清楚,不想惹祸!
明鸾当然不敢坦白真相,只能说:“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她跟刘嬷嬷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后来听说太子死了,东宫大火,四叔又被抓走了,我才想明白了。那时我就想告诉你的,可你要照顾祖母,又有官兵守在门外,我怕被人听见了,会给家里惹祸,才不敢说的。”
陈氏想了想,道:“若她真这么做了,也是人之常情,那是她亲外甥呢!更何况,越王是谋逆,太子是冤死的,维护正统,乃是人臣之道。”她瞪了明鸾一眼,“你不懂事就算了,可不能冤枉了好人。你大伯娘待咱们母女不薄,平时多有照顾不说,你出的那个馊主意,叫你四婶听了去,虽救下了你四叔,却害得他夫妻分离。你大伯娘生怕我受你祖母责怪,还出面担下了这个罪名呢。她若是心里藏奸,又何必如此?”
明鸾急得跳脚:“一点小恩小惠,顺水人情,就把你收买了吗?你不说,她不说,谁知道那主意跟你有关系?如果不是四婶一去不回,又把四叔给救下来了,出面领功的就是她了吧?你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呢!”
陈氏脸色一沉:“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我素日教你的礼数都学到哪里去了?你以为这是在谁面前撒野?!”
明鸾气得直咬牙:“表面上守礼节做好人多容易啊!母亲真是教得太对了!将来我也学大伯娘似的,表面上做得完美无缺,背地里害了人,别人也想不到是我做的!”
陈氏脸色更难看了,起身开箱取出一根一寸长的旧竹板,回头板着脸道:“把手伸出来!”
明鸾怎会乖乖听话挨板子?便冷笑说:“母亲真是章家的好媳妇,大伯娘给章家带来灭顶之灾,你就因为私人交情,替她瞒下来不说,还要坚持她是个好人,怕是在母亲眼里,章家全家人的性命加起来,也不如大伯娘一个人重要吧?!”
陈氏一愣,脸色就变了,恼怒地瞪着明鸾:“你都从哪里学来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说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话?!”
“我说的话是不是乱七八糟,母亲心里有数!”明鸾冷哼,“别以为我是个小孩子,就想着糊弄我。我年纪再小,也分得清是非曲直!想要做忠臣,没关系,好歹也要跟家里人打声招呼,免得自家为了忠于储君死了,还以为自己是个不走运遭了池鱼之灾的路人甲!”
陈氏听不懂什么是路人甲,但也知道池鱼之灾是何意,细细一想,脸色越发难看了,拿着竹板的手也不知不觉地放了下来,皱着眉道:“就算你的话是真的,这时候说出去也没意义了。圣旨已下,家里人放下了心,你再闹,又有什么用?不过是平乱一场乱子!”
明鸾翻了个白眼:“谁要给家里添乱子了?我如果是这样不知轻重的,又怎会把事情瞒到现在?我是见你被那女人耍得团团转,看不过眼,才特地提醒你而已!”
陈氏又是一眼瞪过来:“不管你有理没理,你的礼数也该重新学了。什么你呀我的,你大伯娘是你长辈!她犯了错,自有长辈处置,你是小辈,断不许对她不敬!”
明鸾撇撇嘴:“知道了,这不是在咱们自个儿屋里么?要是当着外人的面,我才不会这么傻呢。”
陈氏没忍住,一板子敲了过来:“给我住口!”
明鸾飞快地侧身一躲,寻了个空子钻了出去,陈氏要追,又见丫头过来请示该怎么收拾东西,生怕失仪叫人笑话,忙把板子丢开了,等她吩咐完丫头要再找女儿时,明鸾已经不见了踪影。
明鸾是跑回正院去了。虽然将真相告诉了陈氏,但她还是不放心。陈氏名义上是她母亲,实际上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跟她穿越前相比也大不了几岁,叫她真心将对方视作长辈,那是做梦!而且陈氏感情上明显更偏向于相信沈氏,就算现在起了疑心,只要沈氏那边编几个借口出来,她说不定就把这点疑心抛开了。明鸾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得提醒祖母常氏一声的好。常氏虽然也信任沈氏,但近来的局势变化应该已经让她起了些许疑心,加上她老成持重,对沈氏的态度不会太过盲目。
到了正院,丫头婆子都忙成一团,面上都带着几分茫然。章家人要回老家,下人却不是个个都能跟着走的,她们该何去何从,还不知道呢。她们没心情来招呼明鸾,明鸾也没功夫去操心她们,只身进了屋,却听到常氏吩咐丹凤去取大衣裳,她要穿上进宫,一旁沈氏正低头磨墨,展开纸卷,似乎在准备写些什么东西。
明鸾装作好奇地问:“祖母,您要进宫吗?”
常氏自打她悄悄接过林氏送来的秘信,就对她添了几分喜爱,闻言笑道:“是,皇上开恩,对我们家从轻发落,祖母正打算进宫谢恩呢。”
明鸾更疑惑了:“孙女儿听说祖父已经去谢恩了,祖母也要去?”常氏是女眷,向谁谢恩?该不会是皇后吧?
常氏叹道:“多亏你大伯娘提醒了我。皇上正病着,又在气头上,你祖父去谢恩,顶多只能在殿外磕头,可我去了,皇上一定会亲自召见的。到时候,若是皇上能念及孝康皇后的情份,对你祖父和四叔从轻发落就好了。即便不能,也可以再面一回圣,下一次……也不知要等到几时。”
沈氏建议的?明鸾的疑虑更重了,双眼视线立时盯住了她。
第十四章 转折
沈氏没注意明鸾的眼神,微笑着走过来:“母亲,笔墨纸砚都已经备好了,请您下笔吧。”
常氏点点头,走到书案前坐下,提笔在纸上写字。但她只写了几个字,手就开始发抖,视线也有些模糊了,只得停了下来,叹气道:“年纪大了,身体就不中用了,才病了几日,就连写字都没了力气。”又继续努力去写,但那字却越写越歪,手也不听使唤,写的字深一笔浅一笔的,一不小心,就滴了一滴墨到纸上,糊了一大块。
沈氏忙道:“母亲,您千万别勉强。您的病还没好呢,若是累着了,岂不是媳妇儿的过错?”
常氏苦笑:“这与你什么相干?是我自己身子没用。”
沈氏犹豫了一下:“母亲,事实上……平日勋贵之家女眷之间有书信往来时,媳妇儿也曾为您代笔,仿得几分您的笔迹。若您放心的话,不如让媳妇儿来写吧,您只需要口述就好。”
常氏迟疑:“这……总归是要呈到御前的谢恩折子,这样不太好吧?”
“媳妇儿会尽力模仿您的笔迹的,不会叫人看出来。”沈氏笑道,“您身子这么弱,连提笔都难,便是勉强坚持写完折子,那字也不能跟平日相比,到了御前,岂不是显得更不恭敬?何况媳妇儿只是代笔罢了,要写什么东西,还是您拿主意。”
常氏想想也对,再看自己写的字,真是没法见人,便笑着起身让出位置,坐到旁边的长榻上。沈氏走到书桌后,另取了一支笔,展开一份空白奏折,抬头冲常氏笑笑:“母亲请讲。”
明鸾走到常氏的长榻边上,一边为她捶肩膀,一边留意着这对婆媳的举动。
常氏口述的内容很好懂,大概就是忏悔一下自家的错误,再骂一下儿子,然后感谢了皇帝的仁慈(这部分内容至少占了整份奏折的三分之一),接着就是回忆过往,历数皇帝多年来的恩德,顺道把太子的恩德也提一提,表达了自己对太子一家悲惨命运的悲伤与愤慨,然后再骂一顿自己的儿子。最后,再提起自己夫妻已经老迈,这一离开,能活几年不知道,能不能再回来也不知道,也许就没法再目睹圣颜了,因此请求皇帝给自己一个恩典,让自己能够与皇帝告别。如果可以,她也希望能到去世多年的姐姐灵前拜别,向她忏悔自己未能保护亲外甥的罪过。
常氏口述完后,已经双眼含泪了。明鸾小心地递了手帕过去,回头看着沈氏奋笔疾书,留了个心眼,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扒在书桌边上看她写的字。
还好,那一字一句都几乎照足了常氏的口述,没有多添什么内容,也没有大改动,顶多就是用辞稍稍文雅正式一些。
明鸾没有见过常氏的笔迹,但也承认沈氏写的字不算漂亮,但还算端正,而且一个个写得挺大的。
沈氏写完常氏的署名,侧头看了明鸾一眼,温柔一笑:“三丫头,认得这些字么?”
明鸾不知道本尊学过多少字,便只是含糊地说:“只认得一些。”
“没关系,等你再大几岁,就能看懂了。”沈氏放下毛笔,“母亲,您要看一看么?”
常氏已经擦去泪水,点了点头。这是她的折子,自然是要检查的。
检查的结果没有问题,常氏便嘱咐沈氏:“等墨迹干了,就拿匣子好生装起来。我去换衣裳。”沈氏应了,常氏便往卧室的方向走。
明鸾眼珠子一转,觉得机不可失,连忙跟了上去。
常氏换衣服的时候,自然是不好打搅的,明鸾在外间等到她穿戴好了,又看着沈氏还在小书房那边忙活,便跑进了卧室。
常氏正对镜看着丫头给自己插头饰,见明鸾进来了,笑问:“又怎么了?你今天倒比往日更顽皮些,总是爱往祖母屋里凑。”
明鸾小声道:“祖母,我有要紧的话跟您讲。只能告诉您一个人的!”
常氏愣了愣,想起林氏那封信,便看了丫头们一眼。几个大丫头都是极有眼色的,屈膝一礼便退出去了,只有丹凤显得有些不甘心,暗暗瞪了明鸾。
明鸾哪里有闲心理会她?等她们都出去了,便凑到常氏耳边,小声将那天偷听到的沈氏与刘嬷嬷的对话说了出来,接着少不得为自己辩解几句:“我起初没听懂她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后来坏消息接连传到家里来,我才想明白了,害怕得不行。本来想告诉您的,可那时您又病了,官兵还守在门外头,我怕告诉了人,会传到那些官兵耳朵里,害了四叔,所以到今天才敢说出来。”
常氏脸上满是震惊,但她比陈氏要镇定些,深吸一口气,才盯着孙女问:“你可记清楚了?当时她们说的就只有这些?没有别的了?”
明鸾想了想,摇摇头:“我只听到这么多,别的就不知道了。”
常氏脸色发青,手背青筋直起:“你还跟什么人提过这件事?”
明鸾有些担心地看着她的脸色:“方才我跟母亲说过,可母亲不大相信。”顿了顿,“她担心我把这事传出去了,会给家里带来恐慌,叫我别随便告诉人。”
常氏又深吸一口气:“你娘这话是对的,你不要再告诉别人了。一切等你祖父和我从宫里回来再说。”
明鸾只是想要她知道而已,爽快地答应了:“我知道了。其实我只是想着祖母要进宫了,万一遇到皇上,皇上问起这件事,您总要心里有数才好,才急着跟您说这件事的。”
常氏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伸手摸了摸她的脸颊:“好孩子,你很好,往日我只道你是个莽撞的,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玲珑心思。”
明鸾笑嘻嘻地作乖孙女状,眼睛眨呀眨的:“我也不知道这样对不对,只想着有不懂的事,交给祖母就最稳妥不过了。”
常氏微微笑了,摸了摸她的头,回手从梳妆匣里拿出一样东西,放到明鸾手里:“这对手串原本是想给你大姐姐的,她嫌金子俗气,就没要,今儿就给了你玩吧。”
明鸾低头看手心里的东西,原来是两条金手链,一条串着十二生肖,另一条串的是花生、南瓜、黄瓜、茄子之类的瓜果蔬菜,俱是黄金打造的花生粒儿大小的坠子,十分可爱,拿在手里也不重,想必是空心的,不过就冲这份工艺,也是价值不菲的东西。
一笔小横财,不要白不要。明鸾笑眯眯地谢过了常氏,便把它揣进袖袋里了。那么精致小巧的东西,揣在薄薄的秋衣袖子里头,居然丝毫不显,明鸾决定要把它们留作自己的私房钱。
很快就要开始种田文的生活了,怎么能少得了私房钱?
常氏怀着心事,也没留意明鸾的举动。她重新叫了丫头进来,给自己作最后的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维持着忧心忡忡的神情。
整理好了,她在丫头们的搀扶下走出卧室,明鸾也乖巧地跟着扶一把——只是做个动作,没人会指望她一个七岁小女孩真能扶住常氏的。她们回到了先前写奏折的小隔间,正好赶上沈氏将奏折放进一个扁平的木匣子里。
常氏此时对这位长媳已经有了些看法,神情便淡淡地:“好了么?时辰不早了,我该出发了,把折子给我吧。”
沈氏将匣子递过去,顿了顿,又收了回来:“母亲,不如媳妇儿陪你走一趟吧?你如今的身子,一个人进宫实在叫人不放心。”
常氏看了她一眼:“不必了,家里还有一堆事要办呢,你也跟我走了,谁来办这些事?虽说皇恩浩荡,给了我们家十天时间收拾行李,可哪里够使?你就留在这里看着他们收拾东西,顺便把下人都安排一下吧。”又多看了她一眼:“对了,这几日都没看见章忠,他去了哪里?”
沈氏心虚,只得笑着混过去:“媳妇儿也正想找他呢,家里的事母亲尽管放心交给我。其实,只要皇上下了恩旨,咱们家未必要在十天内搬出去。”
常氏摇摇头:“皇上会不会开恩还不知道呢,就算开恩,也只是从轻发落老爷和老四,咱们家的爵位多半是保不住的。早做准备,也省得事到临头忙乱。”她从沈氏手中拿过匣子,便转身出去了。
她还没忘记沈氏是太子妃的亲姐姐,如果真如外面的传言所说,皇帝因太子妃逼死广安王而迁怒沈家,带上沈氏,只会让皇帝怒上加怒,那她想要为丈夫与幼子求情的目的就无法达到了。也许沈氏是有意想随她进宫,好为娘家人谋划的,但她不能冒这个险。
沈氏送走了常氏,怅然若失,回头看见明鸾,忽然起了疑心:“三丫头,你方才在夫人那里做什么呢?”
明鸾怎么露馅?便装出天真烂漫的样子:“祖母夸我呢,说我这几日做得很好,还赏了我好东西!对了,大伯娘,祖母怎么穿成那样进宫去了呢?不是有大礼服么?”
沈氏心不在焉地答道:“革爵的圣旨已经下来了,夫人不好再穿着侯夫人的礼服进宫,只能穿平日的衣裳。好了,你也玩得够久了,快回院去吧,仔细你母亲生气。”
说曹操曹操到,陈氏的身影出现在小路的尽头,一看见明鸾,便板起了脸,只是扫见沈氏,表情就顿时变得不自然起来:“大嫂子……”
沈氏满腹心事,也没多留意:“我正说呢,家里乱糟糟的,三弟妹怎么放着鸾丫头四处乱跑?幸好她是到母亲那里去了,若是不小心摔着了怎么办?你赶紧把孩子带回去吧。”
陈氏怔住了:“啊?”沈氏却没多理会,匆匆寒暄两句便走了。陈氏连忙抓住明鸾:“你把那事儿告诉夫人了?!”
明鸾斜了她一眼:“当然要告诉啊,祖母要进宫谢恩呢!说不定会见到皇上。”
陈氏急了:“那夫人也知道大嫂子……”她住了口,小心地看了沈氏离去的方向一眼。
明鸾一扬下巴:“祖母说我做得好,还叫我别把这事儿跟人说呢。对不住啦,我不能告诉您。不过您放心,等祖母回来了,自会有决断的。”
陈氏气恼地瞪着明鸾,明鸾只当是毛毛雨般,轻轻松松地往自家院子走。
秘密终于说出了口,这种感觉真是轻松啊!接下来的事只要交给大人就好,她还是安安静静在边上看戏吧!
然而,这场戏的情节发展却未如她预料般的上演,傍晚时节,章寂与常氏都回来了,只是回来的方式有些特别。
章寂整个人苍白憔悴得脱了形,目光都直了,他怀里的常氏已经僵硬了,额角上糊着可怕的浓血,整个头骨仿佛陷下去一块似的,伤痕清晰可见。
章家所有人都无法置信地看着这一幕,章二爷、章三爷抱着母亲的尸体痛哭,前者大声问父亲:“这是怎么了?这是怎么了啊?!”但章寂只是愣着不说话。
跟在他们身后回来的,是常氏的亲兄长常森,此时的脸色也是苍白得可怕。他为章家人解开了谜团,却又增添了新的谜团:“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本来只是候在殿外等候圣上传召的,你们母亲来了,送上了谢恩折子,但皇上很久都没传她进殿,她便与我们一起在门外候着。因有内侍在场,我们也不好多交谈,等到快传晚膳的时候,来了一名武官禀事,他才进殿不久,皇上就传了你们母亲进去,不一会儿便发了脾气,还发落了几名宫人内侍,听着象是什么要紧东西失窃了。接着殿内又传令召御医,皇后娘娘不知怎的也带着两位皇子过来了,我们被宣进去时,你们母亲就已经触柱而亡了。皇后娘娘说……她是犯了冲撞圣驾之罪,自知罪孽深重,方才自尽的。”
沈氏颤声问:“那皇上……皇上的病情如何了?他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母亲……”
常森看了她一眼,黯然摇了摇头:“皇上犯了病,又晕过去了,看着……可能不大好。”
沈氏身体一晃,看向常氏的尸首,软软跌倒在地:“怎么会这样……”
随同母亲从内院匆匆赶过来的明鸾看到这里,也有些不敢置信,常氏进宫只是为了谢恩,就算求情不成,也不至于会死吧?皇帝究竟丢了什么东西?而那东西……又是否跟沈氏有所关联?
更重要的是,皇帝又病倒了,常氏身为他的小姨子,死得不明不白,那么章家日后又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命运?
第十五章 迷雾
常氏的丧礼办得非常简单。应大家长章寂的意见,章家人连夜购制了一副还算过得去的棺木,匆匆装殓了常氏,连在家中停灵七日的仪式都没办,天未亮就送到附近一所规模不大的寺庙去了。章寂命次子捐了大笔香油钱,接下来的停灵、办法事、下葬等事务,该寺庙的僧人都会包办妥当。
章二爷、章三爷起初很反对父亲的决定,虽然母亲死得不明不白,也死得不太光彩,但她的身份摆在那里,又是他们的生母,后事办得如此草率,是为人子不能忍受的,好歹也要在家停灵三日,再送回老家祖坟安葬。
章寂对此只说了一句话:“圣上还不知会如何处置我们家,万一有个好歹,你们忍心叫你们母亲被孤零零抛在野地里,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么?”
听了他这话,章三爷还未反应过来,章二爷已经打了个冷战,忽然觉得有些恐惧,连忙拦住了兄弟:“父亲所言也有道理,如今局势不稳,也只能暂且对付着,等家里安定下来后,再派人来接母亲回去,也是一样的。”
章三爷也反应过来了,脸吓得煞白:“父亲,难道圣上真会因为母亲冲撞了圣驾而处罚我们全家?!”
章寂没有回答,只是将视线转向大堂正中的妻子牌位,怔怔地发起了呆。
章家兄弟忧心自家命运,也不再为母亲丧事的规格与父亲争论了,他们见官兵没再来围府,连忙派人四处打听最新消息,看皇帝醒了没有,皇帝是否生了气,皇后又有什么最新举措,越王是否出现了……就在章家一片人心惶惶之际,常森再次来到了妹妹妹夫的府上。
他是来告别的。昨晚他回家后不久,就迎来了皇帝派出来传旨的内侍,命他天亮后立刻出发北上,不得有误。他固然是为妹妹的死而伤心,但皇命不可违,此时此刻也只能向妹夫与外甥们表达歉意了。
既是皇帝有命,章家人自然不会怪他,但章二爷却忍不住拉住他问:“三舅舅,您可曾打听到什么消息?母亲究竟是为什么……”他红了红眼圈,泪水便掉了下来,“好歹让家里知道个缘故,就算是死……也死个明白!”
常森叹了口气,看向章寂,后者的脸色也露出坚毅之色,双眼直盯着他:“三哥,若你知道些什么,就请告诉我们吧!”
常森环视屋内众人一眼,在场的都是常氏的儿孙,都不是外人,理当让他们知道的。他想了想,叹道:“其实我也不是太清楚,但昨儿夜里内侍来传旨,那内侍从前承过我的情,因此确实冒险向我透露了一些消息。”
章二爷不由得跨前一步:“是什么消息?!”
常森道:“昨日他就在殿内侍候,因此知道个大概。据说,你们母亲送了折子上去后,圣上见那折子长长一篇,心里先烦了,又正在气头上,有心晾一晾你们父母,就把折子丢在一边,先看起别的奏折来。”
明鸾听到这里,不由得一动。常氏的奏折内容并不算长,字也写得大,顶多就是在怀念往昔和表示忏悔骂儿子方面啰嗦了一点,皇帝连这种程度的啰嗦都无法忍受吗?那他对章家来说还真不是个可靠的靠山啊。
常森继续道:“看了半个时辰,御医送药来了,圣上吃了药,又歇了一会儿,然后再起身看折子。这时候已经快要晚膳了,圣上吩咐送三份臣下的饭菜过来,想必是要召我与你们父母进殿的。不料这时候来了个武官禀事,乃是圣上亲信,禀事的时候,所有侍候的人都要回避,因此那内侍并不知道那武官都回禀了些什么东西。只知道圣上大怒,下令彻查所有曾在当日进出过内殿的内侍。那内侍听旁人私语,似乎是那名武官在宫中截住了一个行迹可疑的内侍,查问时发现他是前去御膳房传旨的,但身上居然带有纸张,纸上写的都是今日送到圣上殿内的奏折上的内容摘抄。这是泄露大内机密的大罪!”
章家众人都听得一惊,章寂也在旁点头:“我瞧见乾清宫里的内侍都人心惶惶的,圣上还传了禁卫进来审问内侍与宫女,只知道一定是出了大事,听说是有要紧东西失窃了,却没想到是御前侍候的宫人泄露机密。”
常森道:“就在检查有哪些奏折被泄露时,圣上看到了你们母亲的折子,便把人传进去了。但接下来这名内侍被遣出殿外,不在御前,因此并不清楚圣上与你们母亲都说了些什么,只是他在关上殿门的时候,隐约听到圣上大骂‘你连亲外甥的死都不问一句,先顾着给亲家求情,还有脸面提太子?’”
明鸾全身一震,猛地抬头看向常森,又扭头去看沈氏。
沈氏脸色苍白如纸,哽咽道:“这都是我的错……因我为娘家人的处境忧心,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了我几句,只是我实在放不下……想必母亲是因此才会替我娘家人求情的……”
章寂闭上了双眼,深吸一口气:“若是因此而触怒圣驾……那也是你们母亲自己的决定。”
常森对他道:“三妹素来疼爱这个媳妇,也跟沈李两家交情颇深,会有此举,也是常理,只能说她是糊涂了,以为还是从前呢。若是太子无事,又或者小四儿没供出太孙的下落,兴许事情还不至于糟糕到如此地步,但如今……”他顿了顿,“好歹先把妹夫跟小四儿的事说了再求情也不迟啊!”
明鸾见他们渐渐将责任都归到常氏身上,便有些忍不住了,高声嚷道:“祖母在折子里已经请过罪了,为什么皇上会说她提都不提太子就为亲家赔罪?”
众人都没料到她会插嘴,不由得静了一静,目光纷纷投注过来。陈氏吓了一跳,连忙拉住女儿,章三爷已经先开口骂道:“住口!你这孽障,也不瞧瞧这是什么地方,就胡乱开口说话,你母亲是怎么教你的?!”陈氏眼圈顿时红了。
明鸾压根儿就没把这个便宜老爹放在眼里,自然不会就此罢口:“我说的都是实话啊!祖母口述奏折时,我就在旁边,一字一句听得清清楚楚呢,不信问大伯娘,那折子就是她代的笔!”
众人又齐齐将目光射向沈氏,明鸾也盯了过去:“大伯娘您说是不是?祖母在折子里可是再三赔了罪,也为太子的事伤心难过,皇上怎么会冤枉祖母呢?”
沈氏的目光在犹疑,明鸾立即就发现了她的犹疑,连忙加重了砝码:“当时在正屋里侍候的丫环有好几个,应该也有人听到了祖母的口述的。我真的没有撒谎!”
沈氏忙道:“确实如此,折子里有请罪与为太子吴王之死而感伤的语句,只可惜圣上没细看,误会了母亲。”
章寂与常森的神色更难过了,只觉得常氏死得实在冤枉。后者还叹道:“就算是折子里写过了,三妹也不该以为这样就足够了,好歹要在御前再表示表示才好啊!求情什么的……”他看了一眼沈氏,没有说下去。
沈氏流着泪在章寂面前跪下:“这都是媳妇儿的错,请父亲责罚!”
章寂无力地摆摆手:“这是你们母亲自己做的决定,怪不得别人。”沈氏顿时伏地痛哭,引得在场几乎所有人都哭了起来。
章二爷却觉得有些不对,回头问常森:“三舅舅,您说那内侍告诉您的是……皇上看了折子后召了母亲入殿,然后将所有内侍都遣了出去,就在内侍出殿关门的时候,皇上骂母亲了?那在关门之前,皇上跟母亲说了什么?就那一会儿的功夫,难不成母亲会如此心急,一进殿就直接为沈亲家求情了么?!”
常森愣了愣,细细一想:“这么说来确实奇怪……那屋子并不大,内侍离开关门,也就是一会儿的功夫。那内侍的意思,似乎是指你们母亲在折子上……”
甥舅俩对视一眼,章二爷便立刻冲到明鸾面前问:“三丫头,你还记得祖母的折子都说了哪里话么?可有为亲家求情?”
明鸾果断摇头:“没有,一句话都没提过!”顿了顿,瞥了沈氏一眼,“祖母还叫大伯娘别太担心,如果李家情形不好,可以送些吃食衣物过去,但是不要插手管太多。”
章二爷怔住了,常森立刻便盯住了沈氏:“你确实照你婆婆口述的内容写了折子么?”
沈氏委屈地含泪道:“确实写了,写完以后,母亲亲自看过,确认无误,才叫我拿匣子装起来的。”她转向章寂:“父亲,媳妇儿虽担心娘家人的安危,但呈到御前的折子事关重大,媳妇儿怎敢胡来?”
常森看向明鸾:“鸾丫头,这可是真的?”
明鸾点点头,这也是她想不明白的地方,当时她看过那折子,常氏也看过,内容没有问题呀?莫非……
她瞧了章二爷一眼,吞吞吐吐地问:“会不会是有人换了祖母的折子……”常氏换衣服梳头发用了很长时间,又跟她说了一会儿话,沈氏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再写一份奏折,也不是不可能。可恶!她该提醒常氏再检查一遍的!
但章二爷没跟她想到一块,反而受到了另一种启发:“三丫头的话也有道理,既然有人能把朝臣奉到御前的奏折抄一份送走,自然也有可能把圣上丢在一边不管的折子换掉了。圣上又是喝药,又是小歇的,难保不会有人趁圣上不在偷龙转凤!”
常森似乎也觉得这种猜测很合理:“皇后本来被软禁在坤宁宫内,却能在皇上下令召御医时,带着两位皇子如入无人之境般赶到,可见皇宫早就在她掌握之中了。她虽多年来一直对我们常家颇为恭敬,但想也知道不可能真心敬服,越王与冯家也三番五次有削弱二哥权势之意。只需送上一份奏折,触怒圣上,就能轻而易举地打击常章两家,他们又怎会不这样做呢?”他连声哀叹:“三妹是被人算计了!”
章寂冷哼道:“最毒妇人心!圣上病发,夫人也自尽了,皇后居然还要栽她一个欺君之罪,分明是有意将我们全家赶尽杀绝!”
宫氏一听便急了:“怎会这样?!先前冯兆南明明已经说了会放过我们的,皇后怎能出尔反尔呢?!”
沈氏插嘴道:“为何不能?放我们的是冯家,可皇后贵为国母,又怎会听从冯家之令行事?”
宫氏害怕地的哭:“那起子杀千刀的,咱们家碍着他们什么事了,他们非要逼我们全家去死!”
明鸾有些傻眼,正要开口说明自己的意思,但又想到自己没有证据,一旦说出来,就算沈氏是傻子,也知道自己对她有意见了。明鸾开始犹豫,现在常氏死了,事情还不知道会如何发展,她要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真相说出来?说出来了,在场的人会相信吗?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可自己却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她悄悄拉了拦陈氏的手,陈氏低头看她,脸色同样苍白,眼中带着惊惧与犹疑,与明鸾四眼一对,怔了怔,便慢慢地摇了摇头。
不说吗?
明鸾咬咬唇,有些不甘心,用口形问了句:“为什么?”
陈氏却没回答,反而蹲下身抱住女儿哭泣,却变相束缚住了女儿的行动。明鸾被她抱得太紧了不舒服,挣扎了一下,但挣扎不开,心里暗暗恼火,在她耳边小声问:“你还想维护她不成?祖母都被她害死了!”
陈氏浑身一震。
就在这时,喧闹声从大门方向传来。管家跌跌撞撞地闯进来报信:“老爷,官兵又来了!说是要来拿人!”
屋内众人顿时一惊。
拿人?拿什么人?!
明鸾使力挣开陈氏的怀抱,扑到窗前推开窗去看,便看到一群黑鸦鸦的士兵拿着明晃晃的刀枪,在冯兆南的带领下正朝这边赶过来,人人凶神恶煞,冯兆南的脸色更是如同黑炭一般,同时带着不怀好意的奸笑。
章家人顿时惊慌起来,明鸾也觉得自己心中的恐慌随着官兵的接近渐渐扩大,转眼便盖过了她所有的思想。
第十六章 牢狱
冯兆南带来的官兵瞬间便包围了整个院子,并且直接拿着武器开进正堂,丝毫不顾堂上供着常氏灵位,大呼小叫地将堂内人等驱赶到一边,又里里外外地搜索。
章寂气得直发抖,狠狠地瞪着冯兆南:“姓冯的,你不要太过分了!”
冯兆南轻蔑地笑笑,又用忿恨地目光瞪回去:“老东西,是你们不老实在先,倒也好意思骂我?”
常森上前一步:“冯将军,你这是要做什么?可有奉旨?!”他不相信,皇帝既然传旨让他立即出京,就是有意保全的意思,又怎会对章家赶尽杀绝?
冯兆南却避而不答:“常大人,我记得你是领了旨要出京的人,不遵旨行事,跑到这里来做什么?难不成想要抗旨不遵?”
常森冷哼:“我正要出京,只是临行前来拜别亡妹罢了!”
“哦?是吗?”冯兆南轻飘飘地瞥了常氏的灵位一眼,“拜完了就走吧。皇恩浩荡,饶了你常家的性命,是你们的福气,还是不要多管闲事的好。”
常森目光越发阴冷:“冯将军,我还是那句话,你可是奉旨行事?!”
冯兆南嗤笑:“奉什么旨?章家不过是平头百姓,有犯上之嫌,大理寺自当出面惩处。圣上日理万机,身子又不好,哪有功夫理会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他看了常森一眼:“怎么?常大人想要干涉大理寺办案么?”
“什么大理寺?!我看是你们冯家的意思吧?!”常森气得满面通红,“国器私用,排除异己,你们这是大逆不道!”
冯兆南眉头一挑:“常大人,说话要小心一点,谁排除异己了?章常氏冲撞圣驾,犯了欺君之罪,其家人理当连坐,我不过是依国法行事罢了。反倒是你常大人,有因私情而妄人臣之道的嫌疑啊……怎么?常大人也想到天牢里转一转?”
“你……”常森大怒,章寂却飞快地跨前一步将他拦下,小声耳语:“三哥息怒,万不可中他的奸计!”
常森一愣,反应过来了,目光不善地盯着冯兆南,却没有再冲上去。
冯兆南有些失望,也不去理他,径自吩咐士兵:“都给我押好了,分了男女送到大理寺去,不许一个逃脱!奴婢仆从则对照名册,雇来的人赶出去,买来的先入官,等候发卖。”
常森气得眦目欲裂,章家人也吩咐惊呼出声,有女人和孩子哭了起来。章寂却表现得非常平静,匆匆对常森道:“三哥快走,不能把常家也卷进来,那就真的是绝境了!”常森一震,回头看他一眼,眼中含泪,郑重点了点头,接着再狠狠地瞪了冯兆南一眼,便匆匆离去。
宫氏见常森走了,哭得越发大声:“舅老爷!舅老爷!你不能丢下我们不管啊!”哭着就要追上去,玉翟也紧跟在她身后哭,冷不防一个士兵横刀挡在她们面前,大力推了一把:“想跑?做梦!都给我老实点!”
宫氏被她推得摔倒在地,玉翟被带了一把,踉跄着后退了两步,不知怎的就到了明鸾身边,双臂胡乱挥舞着想要抓住什么东西稳住身体,结果抓住了明鸾。明鸾本来正跟着陈氏与众人挤在一处,被她抓了这一把,便也跟着摔倒了。另一个士兵走了过来厉声喝道:“挤什么挤什么?!都给我站好了!”二房的文骥不知被谁推了一下,正好撞到他身上,他生气地抽刀出鞘:“都活得不耐烦了?啊?!”说着就拿着刀挥动几下,想要吓唬章家人。
他的刀正好递到明鸾眼前,她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拼命往后退,却有人横臂挡在她面前,被那刀划了一下。明鸾定睛一看,却是陈氏。
陈氏手臂挨了一刀,袖上很快就出现了血痕,她含泪哀求那士兵:“官爷,请不要为难孩子,他们还小,不懂事……”
章三爷见妻子受伤了,连忙赶过来挡在她面前,冲着那士兵怒斥:“你想要干什么?!对着女人孩子也能下手!”
那士兵见自己伤了妇孺,本觉得没意思,被章三爷一骂,又恼怒起来:“你们这群钦犯还敢在官爷面前摆臭架子?活得不耐烦了?看你大爷不活刮了你?!”
章三爷气得说不出话来,章寂见状,冷冷地对冯兆南道:“小冯将军,年轻人还是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的好,你既不是奉旨行事,焉知圣意何为?若是违了圣意,到时候难看的可就是你了。”
冯兆南冷笑以对,却也下令士兵收敛些:“赶紧把人带走就行了,别节外生枝闹出人命来!”
他发了话,那些士兵也不敢做得太过分,便大声吆喝着把章家人等分了男女拉开,押送出府。期间有些士兵混水摸鱼,或是扯掉章家女眷身上的首饰,或是趁机占点手头便宜。由于章家正值大丧,全家人的丧服是连夜赶制出来的,除了几样简单的银首饰,身上也没什么值钱物件,因此损失不大。但身为勋贵官宦之家的女眷,她们还从没被身份卑下的士兵这般污辱过,都气愤不已。宫氏仗着自己娘家无事,又与冯家是姻亲,骂了两句,结果被人生生扯去了耳饰,耳垂上鲜血淋漓,章家的女眷见状只得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
她们被押送出府,徒步走到数里外的大理寺牢狱,路上有无数行人旁观,指指点点地私下议论。大部分女眷都觉得羞耻难当,忍不住掩面哭了。明鸾没哭,只是觉得心头一片茫然。她以为这一回多半还会象上次那样,官兵围府,软禁在一个小地方,等候皇帝的发落,却没想到自己全家会被送到监狱去。难道自己穿了一把,还要逛一回传说中的天牢吗?
这运气真是背到家了!
她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陈氏。刚才陈氏为了救她被划了一刀,虽然她心中埋怨陈氏碍了她不少事,但经此一事后,还真不好意思再怪对方。她轻轻拉了拉陈氏的手,问:“母亲,您的伤要紧么?疼不疼?”
陈氏勉强对她笑了笑:“没事,只是皮外伤,伤口已经愈合了。”说话如此,但她脸上却带着惊恐与茫然,显露着对未来的担忧。
明鸾看向走在前方的沈氏。她似乎显得非常失落,整个人都透露出一种不敢接受现实的气息。但她走路的步伐很快就稳定下来,开始低头思索着什么。明鸾看得暗自忿恨不已:你还在想什么?都是你惹来的祸!
到了大理寺,他们立刻被投进了大狱。章寂和两个儿子以及孙子文骥进了男监,沈氏、宫氏、陈氏带着几个年纪小的孩子和两个姨娘进了女监。
那牢房地方很小,章家女眷足足有九个人,住在一起显得十分拥挤。而且牢里没有窗户,堆满了发黑的稻草,散发出极重的潮湿发霉味道。送来的饭食也十分不堪,九个人里有五个大人四个孩子,送来的却只是五人份的饭,还有馊味,另有一大盆水煮烂菜叶,汁水里还浮着一只虫尸。
谁也吃不下牢饭,个个都沿墙边呆坐发愣,宫氏搂着女儿小声哭着,边哭边骂狱卒,偶尔还会骂周姨娘与庶女青雀两句,周姨娘怀里还抱着不满四岁的文虎,因小孩子不懂事,冷了饿了忍不住哭出来,宫氏也要骂上几句。
陈氏听得不忍,便劝宫氏:“二嫂,你别骂了,虎哥儿不过是个孩子,知道些什么?”
宫氏白她一眼:“我教训自家孩子,用不着弟妹操心!”
陈氏闻言有些生气,扭过头不理她,明鸾验过她的伤口,替她放下袖子,小声耳语:“母亲别管她了,让她骂去,等她没力气了,也就不会骂了。”陈氏瞪她一眼:“不许胡说!那是你长辈呢!”
明鸾撇撇嘴,走过去看那堆饭菜,闻了闻,犹豫着是不是该勉强塞些进肚子里,不然饿死了就太亏了。她还没做决定,宫氏便在一旁说起风凉话:“那样的东西也是能吃的?三丫头,你也不怕吃了会生病!”
明鸾瞟她一眼:“如今只有这个饭,不吃,难不成要活活饿死?等二婶肚子饿了,就会觉得这饭是无上的美味了!”说罢便挑挑拣拣地挑出几勺看起来颜色白一点的饭,再加几条看起来干净点的青菜,捧着走回陈氏身边。
宫氏脸上有些下不来,她何尝不知道人不吃饭会饿死?但眼下也不知道自家几时能出去,若是真的饿出毛病来可就糟了,可要她去吃发馊的饭,她又实在下不了手。想了又想,越想越恼火,她忍不住把气都撒到了别人身上:“大嫂子怎么不说句话?!都是为了你娘家,我们章家才会落到这个地步!你怎么还有脸面装没事儿人呢?!”
沈氏抬头看她一眼,没吭声,只是起身走到饭食边,也挑拣了半碗饭,回到角落里慢慢地嚼着。
宫氏更生气了:“你怎么不说话?哑巴了?!”想了想,便冷笑道:“是了,你是没话说了吧?这事儿归根到底,都是你们沈家家教不好,居然教出那么一个心狠手辣的闺女来,亏她平日还自以为贤良,结果还不一样是个容不下庶子的?我平日还奇怪呢,母亲总夸大嫂子贤惠,嫌我们妯娌几个不懂事,可我们这些不懂事不贤惠的妇人,还知道给相公纳妾,开枝散叶呢。大嫂子你这位贤良人,屋里却是连个通房都没有,更别说庶子庶女了。明明就是个妒妇,母亲怎么就觉得你贤惠了呢?生生被你连累死了!”
明鸾暗暗叫好,陈氏却微微皱了皱眉头,沈氏仿佛什么都没听见似的,慢慢嚼着饭。
宫氏气急败坏,猛地站起身就要冲过来:“我在跟你说话呢!你没听见吗?!”
沈氏冷冷地抬头望向她,她愣了愣,脚下一窒,情不自禁地后退了一步,但又马上仰起头来:“做什么?我告诉你,别以为这样就能吓倒我!”
陈氏忍不住再次开口:“二嫂子,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正该一家人同心协力的时候,你何苦与大嫂再起争执?母亲在泉下有知,也会不安心的!”
宫氏闻言立刻调转了枪口:“我正是为母亲抱屈才骂她的,难道我说得不对?若不是她娘家人连累,我们家早就平安离开京城了,又怎会被关到大牢里吃馊饭?!”
陈氏不想跟她吵,便转头对明鸾说:“我吃不下饭,你拿些给你弟弟吃。”明鸾回头看了对面角落的谢姨娘母子一眼,犹豫了一下,起身走过去,谢姨娘却害怕地缩成一团,紧紧抱着儿子小声说:“不劳烦三姑娘了,我们不饿……”陈氏劝她:“大人不吃,孩子也是要吃的,我已经尝过了,勉强还能入口。”谢姨娘只是猛摇头,眼中满是戒备之色:“我倒罢了,哥儿还小,经不住这个的,求奶奶饶了他吧……”
明鸾翻了个白眼:“爱吃不吃,谁求你不成?!”捧着碗回到陈氏身边,见她还要再劝,便斩钉截铁地道:“这饭是馊的,咱们怕饿死,所以要吃,她怕吃坏了肚子不肯,就让她受饿去,免得吃出毛病来,她还要说是我们故意害的她儿子!”
陈氏又瞪明鸾,明鸾满不在乎地道:“小心您眼睛瞪出窗来,伤员还是乖乖吃饭养伤的好。”陈氏几乎被她气倒。
宫氏见众人都没把自己放在眼里,气得满面通红。玉翟只觉得母亲丢脸,一边扯她袖子一边小声叫:“算了,母亲,别闹了……”
明鸾低头吃了几口没滋没味又带点儿馊味的饭,忽然抬头问沈氏:“大伯娘,祖母那封奏折,您写完以后,就直接装匣子里了吗?没再润色或是重抄?”
沈氏动作一顿,抬起头来,神色淡淡的:“没有,你问这个做什么?”
明鸾吞下一口饭,慢慢地道:“没什么,我只是觉得,大伯娘写完折子后,就算是为了等墨汁干掉,也未免在那屋里逗留太长时间了。更奇怪的是,舅爷爷说别人告诉他,皇上看到祖母的折子,见是长长的一篇,心里烦了,才丢到一边没看完的。祖母的折子也不算长啊,皇上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沈氏双眼直射过来,眼神幽深:“皇上的想法,我怎么会知道呢?三丫头,你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明鸾笑了笑:“没什么意思,我只是有些好奇,那封所谓被换掉的奏折,里面究竟写了些什么,以至于皇上会大怒呢?”
沈氏一愣,转开了视线,眼中也带着几分疑惑:“确实……不知那些人在奏折里写了些什么,皇上为何会大怒……”
她也不知道?明鸾有些意外,正要再问,忽然听到牢房大门口的方向传来重重的声响,四名官差走了进来:“原南乡侯章家的女眷在哪里?奉圣上御旨,将章家罪眷移交刑部大牢候审。”
第十七章 角力
移交刑部?明鸾心中不解,这皇帝要折腾人怎么还一出一出的?
但她转念一想,又记起章寂说过大理寺要拿人是冯家的意思,便猜想这大理寺很可能是在冯家掌控下的,那么皇帝下旨将她们转移,会不会是有意帮忙?
想到这里,她连忙靠近了牢房栏杆边去听外头的对话。
狱卒是个四十多岁的黑胖妇人,满脸横肉,但在来人面前却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听了对方的话,面露迟疑之色:“这位大人,这几个罪人家眷……是大理寺王大人吩咐了要好生看管的,无论谁来提人都要报给他知道。”
为首的那名官差面露嘲讽:“怎么?王大人这般势大,连皇上下了旨意,也要问过他才能行事?”
狱卒吓了一跳,忙赔笑道:“小的说错了,小的这就让人带了她们来。”说罢真的拿了钥匙,叫过一个同伴去开锁。
章家女眷们见状都有些惊疑不定,沈氏想了想,便松了口气,宫氏更是喜出望外:“一定是妹夫使的法子,他来救我们了!”
哪里又冒出个妹夫来?明鸾瞥她一眼:“二伯娘,官差说了,是皇上下了旨。”
宫氏白她一眼,玉翟小声道:“母亲,姨父也是冯家人,他怎会救我们?”宫氏得意地道:“自然是你小姨使的法子。我就知道,你外祖父外祖母怎会丢下我不管?”
玉翟半信半疑,明鸾是压根儿就没相信过,章家出事这么多天以来,姻亲里头除了一个常家,还有谁伸过援手?就连章家正经姑奶奶临国公夫人也消失了踪影,那位庶出的姑姑更是连常氏出丧都没露过面,林家索性就逼着女儿与女婿和离,断了关系。宫氏的娘家若是真有心要帮忙,早就帮了,还会等到今天?现在明摆着是冯家势大,宫家要是势利一点的,恐怕宁可放弃一个女儿,巴上另一个女儿的婆家了吧?
这种情节在里见得多了,明鸾早已见怪不怪。
刑部的大牢比大理寺的强多了,不但地方宽敞,高墙上还有个小窗户可以透风透光,地板打扫得很干净,角落里还有一张石床,床上铺着一层软软的新草席,堆着两床薄薄的被子,是新的,气味干净,墙角还有一堆干爽的干草。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干净的饭菜和茶水,饭菜是两素一荤加白米饭,份量按人头算,茶水还是热的,茶具只是普通瓷器,却洗得挺干净。
明鸾看着已经过了饭时却还是送了热饭来的狱卒,留意到她脸上的笑容,忽然觉得有些恍惚。如果不是周围的环境还象是个牢狱,她几乎以为自己在做梦呢。
章家女眷被分在两间一模一样的相邻牢房里,二房人口最多,独占了一间,大房只有沈氏一人,便与三房合住一间。分开住的好处是大大的,明鸾现在总算不用再理会宫氏了,忙扒拉了饭菜送到陈氏身边和她一起吃。刚才吃的饭是馊的,她使劲儿咽才咽了几勺子下去,离饱腹还差得远呢,这会儿有了正常的饭菜,自然是要多吃一点。谁知道一会儿局势又会出现什么变化?
陈氏看了沈氏一眼,便推开明鸾的手:“我素日是怎么教你的?把礼数都忘了,让给你大伯娘送去。”又招呼谢姨娘:“孩子饿坏了吧?快喂他吃一点吧。”
谢姨娘勉强笑了笑,迅速拿了一碗饭走回角落的干草堆去喂孩子了。明鸾却迟迟不肯动,只是睨着沈氏,对陈氏道:“大伯娘自己会吃。”陈氏忍不住拍了女儿一下,对沈氏赔笑道:“大嫂子别见怪,三丫头又淘气了。”
沈氏笑了笑,自己起身拿了一碗饭,道:“三弟妹别怪她了,这会子三丫头怕是对我有些误会呢。”她看向明鸾,目光慈爱,笑容亲切:“三丫头,你祖母去世,大伯娘也很难过。那折子是大伯娘亲笔写的,里面都写了些什么,再没人比大伯娘清楚,大伯娘也不明白皇上看了以后为何会震怒。按理说是不应该的,除非真的有人暗中调换了折子,不然没有这个道理。”
明鸾斜眼看她:“大伯娘不是说,祖母心疼你,在皇上面前为你娘家人求情,才会触怒皇上的吗?”
沈氏顿了顿:“兴许夫人真的这么做了,可是……即便如此,皇上也不至于将章家赶尽杀绝,更别说夫人已经以死谢罪了。要知道……章家对朝廷是有功的。”
明鸾心想章家有什么功?但很快就记起太孙可以说是章家救出来的,那还真是有大功劳。想到这里她又疑惑起来了:皇帝已经清醒了那么久,就没亲自过问四叔章启的事吗?只要他派亲信去问,章启一定会说出太孙的真正下落吧?可现在太孙却好象完全下落不明似的。还有沈氏的做法也很奇怪,常氏都要进宫面圣了,她怎么还不肯将真相告诉常氏,让常氏向皇帝汇报?只要让皇帝与太孙团圆,章家立马就没事了,沈、李两家也是功大于过,如果害怕越王与冯家日后报复,那只要控制消息不要外传就行了,三家人还有时间从容离京。一时的荣耀与未来的太平相比,章沈李三家还是知道该怎么选择的。
莫非沈氏在奏折上做的手脚就是透露了太孙的下落?顺便给沈李两家求情?可皇帝看到这样的折子,就算再生气也该先问了太孙的情况再说吧?干嘛那么生气宁可逼死小姨子?对了,当时大殿发生了泄密事件……
明鸾忽然觉得身上发冷,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如果常氏谢恩折子的内容也被泄露了出去,还先一步让越王与冯家人知道了太孙的下落,而皇帝却又阴差阳错地隔了很久才看到那折子……
明鸾低低地哀叫了一声。要是太孙已经落入了越王手中,皇帝又因为误会常氏拖拖拉拉没有及时报信而迁怒章家,越王与冯家更是知道了章家在这件事上对他们的隐瞒……再加上皇帝三天两头昏倒,也不知几时就要死翘翘,能继位的皇子全都是跟越王一个妈的,等到皇帝一死,章家就……原来她的运气真的这么背!
陈氏不知明鸾在叫什么,疑惑地问:“怎么了?可是方才吃了不干净的饭菜,身上有哪里不舒服?”
明鸾摇摇头,忿恨地看了沈氏一眼,忍不住道:“大伯娘,祖母死在宫里,会不会跟大内泄密事件有关联啊?!”
沈氏一震,却很快就平静下来,还有心情朝陈氏微笑:“三弟妹,三丫头病了一场,反倒比先前机灵了许多,瞧着也比从前稳重了。”
陈氏勉强笑笑:“我反而担心她更鲁莽了呢,从前她还知道些礼数,这几日却是越发任性了。”
“慢慢教就好了,孩子机灵些,总比笨笨的好。”沈氏又冲明鸾笑了笑,“三丫头,大内泄密,必然是泄的朝中机密,你祖母从不涉足朝政,能泄露什么呢?”
她倒是稳得住!明鸾没好气地扭过头去,暗自腹诽不已,同时也十分不解。如果太孙的行踪真的泄露了,最应该担心的不是沈氏吗?她怎么还能这么淡定?除非她在奏折里没透露太孙的下落——可话又说回来了,她要是没写这个,就不担心章家人一走,太孙的下落就再也没人知道了吗?难道她真是个好姨妈,只要能保住太孙的命就行,宁可不让他跟皇帝团圆做回太孙?
明鸾想得脑仁儿都疼了,但事情的变化却越发加重了她的症状。
章家认识的那个大理寺狱卒刘大勇,他的妻子是常氏生前的陪嫁丫头,名叫卢金蝉,不知用什么法子打通了门路,带着吃食衣物与几样时令药丸经过重重检验进了刑部大牢探监,同时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在章家入狱后,沈李两家也跟着先后被投入大牢中,沈家老爷病得很重了,李家两名年轻子弟受了几日刑,但这两天已经没再受苦了,只是李家的老太太受惊过度,恐怕熬不了几日。另外还有几家从前追随悼仁太子的大臣,也先后被大理寺以不同的罪名收押。京城内许多人家都人心惶惶,尤其是那些与入狱的人家交往密切或有亲戚关系的,生怕自家也会受了连累。
但那几家大臣在入狱不到两天之后,案卷就和章家一样被转移到了刑部,皇帝在病中下旨,命刑部主审,审案的结果是这些大臣只是犯了点小错误,轻描淡写地被处于降职、罚俸、革职等惩罚,有两个甚至只是降职留用,过几天还升到了更高的位置。
与此同时,大理寺卿和少卿都被都察院查出有贪腐行为,还贪得不少,告到御前,龙颜震怒,干脆利落地沿用先帝时的法令,把他们砍头抄家了,家族子弟的功名官职也都被革除殆尽。大理寺卿的位置很快就有人填补了,但接下来却轮到刑部尚书在下朝途中遭遇疯马,被撞成重伤,只能告病在家,朝中一时为顶替的人选争论不休。朝臣推举一人,皇帝就否决一人,但皇帝属意的人选,却受到朝臣的集体反对,好不容易有了个无可挑剔的人选,这人又在上任前一天晚上忽发疾病,无法上任了。
新任刑部尚书迟迟未能决定下来,章家的案子自然就没法审了。本来大理寺那边已经将沈李两家的案子料理妥当,只等秋后了事的,虽因为主官出事而悬在半途,但判罚是已经出来了。刑部这边有人主张,循沈李案为例处置章家,但反对声音很大。沈李两家的案子是皇上吩咐办的,章家的案子却与他们不相干,若因为三家是姻亲就用同一种判法,必会贻笑大方。
提出这一主张的就是刑部的小主事冯兆北,他是冯家庶子,同时也是宫氏庶妹之夫。听说了这件事后,宫氏先是质疑卢金蝉的话,但狱卒们也含含糊糊地透露了一些消息,她总算相信了这个事实,顿时对妹妹妹夫破口大骂:“小娘养的上不了台面的贱货!亏我平日待他们一向客气,他们居然这般回报我!等我出去了,我一定告诉爹娘,狠狠给他们一个教训!”
对于她的话,明鸾是不屑地撇撇嘴,扭头不去理会,陈氏皱着眉劝她息怒,沈氏则道:“二弟妹,冯兆北在冯家也不过是一介庶子罢了,能顶什么用?教训了他,对冯家丝毫无损。别说冯家了,就算是冯兆北自己,也不会被你这话吓倒的。”
宫氏冷笑道:“大嫂子,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别指望我们宫家会为你出力!如今皇上明摆着是要护着我们,我们迟早要出去的,有了娘家撑腰,就算回了老家日子也不会难过,若是宫家被你利用坏了事,我要靠谁去?!”
沈氏神色不变地移开了视线,继续问卢金蝉:“如今外头都是怎么传的?皇上龙体可安好?太孙……可有消息?”
卢金蝉低声道:“我们哪里知道宫里的消息?只听说皇上病得挺重的,正有意立储,太孙一直没有消息,有人说……可能是已经……”
沈氏愣了愣,很镇定地说:“不可能,太孙一定还平安无事。”又问:“皇上属意立哪位皇子为储?”
卢金蝉摇头:“外头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越王势大,又是嫡长,一定是立他;但也有人说,皇上连着几天都宣了衡王进殿侍疾,还让衡王主持悼仁太子的丧礼,并告察太庙,定是要立衡王;还有人说,皇上一定是谁都不立,就等着找回太孙,直接立太孙为储呢,乱七八糟的,什么说法都有。”
沈氏眉间现出几分焦色:“这可怎么办呢?皇上的病情似乎加重了,可是太孙却迟迟未出现,这样下去……”她显得忧心忡忡。
明鸾没心情去管那些皇帝皇子皇孙的闲事,她现在只关心一点:“刘婶子,你和刘大叔在外头,可曾听说我们家的案子会怎么判么?先前进了刑部大牢的几位大人不是都放出去了?我们是不是也能放出去啊?”
第十八章 探监
卢金蝉面露难色,想了好一会儿才道:“三姑娘,我真说不准,打听来的消息就没一个信得过的。我们当家的是在大理寺当差,若这案子是在大理寺审,我或许还能打听到些什么,可这里是刑部,我连进来都费了好大功夫,实在没法做得更多了。”
如果他们家现在待的是大理寺,恐怕早就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了,哪里还能好吃好喝地供着?不过卢金蝉说的也有道理,他们夫妻只是小人物,能打听到这么多消息已经很不容易了。
明鸾便对她道:“不要紧,你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消息,已经很好了,真的谢谢你。我们家的案子,如果你能打听到些什么,就来告诉我们一声,如果不能,也不要紧,我们再想法子好了。”
卢金蝉立时便红了眼圈:“三姑娘如此体恤下情,真叫我惭愧得紧。夫人死得冤枉,我却帮不上什么忙,真真枉费了夫人对我的恩情……”
陈氏忙道:“金蝉,你不必这样,你已经做得足够多了,若还想帮我们点什么,就到寺里照应一下母亲的后事吧。虽说已经托付了方丈,但我们家如今这样,也不知母亲在寺里会不会受什么委屈。只要你能帮我们看着些,让母亲能平安下葬,便是我们家的恩人了!”
卢金蝉连忙道:“这是当然,原是我该做的。三奶奶放心,前儿我就已经打发我那小子去过寺里了,夫人一切安好,法事也做过了,虽是悄悄儿做的,没惊动外人,但该有的都有。明儿就是夫人入土的日子,我已经叫家里人收拾了香烛纸钱,好生送夫人一程。”
陈氏放下了心,含泪向她道谢,两人又客气了一番。明鸾对卢金蝉的为人很有好感,也笑眯眯地道了谢。宫氏在隔壁牢房听见了,也扭扭捏捏地谢了一句,又托卢金蝉帮她捎个口信娘家人:“你只说是我求爹娘救我就行了,若我娘召你去见,你跟她说,就说是我说的,二老即便不顾着女儿,也请看在外孙子、外孙女的面上,多照应些吧。”
卢金蝉一一应了,又记住了宫氏提供的地址,方才回头问沈氏还有什么吩咐。她已经进来很久了,不能再待下去。
沈氏方才已经考虑了很久,见她来问,便道:“我也没什么可托你的,不外乎打听些消息,若有与我们家相干的,就想法子来告诉一声。若说我有什么不放心的,就只有娘家的几位亲人了。金蝉,我知道你男人是在大理寺当差的,我父亲如今关在大理寺,听说……”她哽咽了,“听说病得很重,我妹妹的日子也不好过,你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他们的情形,若是可以,就多照应他们些。我也不敢奢求些什么,只盼着他们在牢里能过得好一点,别受太多苦楚……”
她低声哭了起来,哭得卢金蝉心生不忍:“少夫人放心,我一定会尽力帮忙的。”
卢金蝉答应了帮忙,果然真的做到了。她带着儿女为常氏送了葬,又替宫氏送了信,但宫家没有回信,宫家夫人也没召她面见,只在两天后派了宫氏的奶娘来刑部大牢送了几件换洗衣裳,说了几句安慰的话。
卢金蝉还打听到了沈家老爷与李家人的情形,据说沈老爷已经没再受刑了,但是病情日益加重,看起来只是在熬日子而已,更糟糕的是,沈家独生的孙子也生起了病,看症状有点象是天花,很可能是被隔邻牢房的死囚传染的,已经烧了几天,身上开始出红疹了。本来他这样的情形是应该被送到别的牢房里单独囚禁的,但是狱卒们都害怕会受到感染,便由得他在原本的牢房里自生自灭。如今他完全靠家人照料,连每天的食水都是一个瘸腿老卒用长竹竿挑着篮子递过去的。李家人与沈家人本是关在相邻的牢房里,就因为沈家的孙子得了天花,已经完全不跟沈家人说话接触了。
沈氏听了这些消息,真是心如刀割:“这是真的吗?真的是天花?怎会如此?沈家是世宦望族,李家是勋贵之后,他们即便是被关押在大理寺里,也不能与寻常囚犯相比,怎能把他们跟死囚关在一起呢?还是生病的死囚……”她顿了顿,脸色瞬间变得格外吓人,手迅速越过栏杆紧紧抓住了卢金蝉:“难道他们已经被判了……判了……”那两个字却无论如何也说不下去。
卢金蝉难过地劝她:“少夫人,您想开些吧,事情还没到绝路。如今大理寺有了新主官,正忙着重审一些案子,以免所有错漏呢,李家与沈家的案子本就不算什么大罪,或许会有转机呢?”
转机?沈家人真的能等到转机出现的那一天吗?沈氏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沈君安是她弟弟嫡出的独子,也是沈家目前唯一的孙子,自小聪颖好学,全家人都盼着他将来能象他祖父那样循科举出仕,青出于蓝,光耀门楣,没想到年纪轻轻,就遭遇到这样的大劫难。若是熬不过去,那沈家……
想到这里,沈氏心中对章启的怨念越发深了。若不是章启行事鲁莽,就不会被人捉个正着,连累章沈李三家;若不是章启不知轻重胡乱招供,沈李两家更不会遭此横祸。如今她父亲病危,亲侄感染重疾,与姻亲李家生隙,全都拜章启所赐,她自问一向待他不薄,他怎能这般以怨报德?!
沈氏越哭越伤心,陈氏不忍劝道:“大嫂子,你放宽心吧,金蝉也说了,未必就真的到了绝路,一定会有转机的!”沈氏只是低头痛哭,陈氏再劝,她才哽咽着低低地道:“苍天为何如此不公?我父亲一生清正,对朝廷忠心耿耿,我弟弟虽然学问平平,但也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我侄儿更是从小就乖巧懂事,人人夸赞,他们什么错都没有,为何会遭遇这样的厄运?!”
因为他们沈家有两个自作聪明的女儿啊!
明鸾在一旁腹诽。如果不是沈氏当初诓了章启进宫救人,章启被擒后她又一味向章家人隐瞒实情,事情未必会到这个地步。还有那个太子妃,想要救儿子就救吧,还非要让庶子当替身,都一样是孙子,皇帝哪有不心疼的?现在的沈李两家就是因为这一点才被皇帝厌弃的吧?
不过明鸾懒得落井下石,就叫了卢金蝉一声,转移了话题:“我们家的案子,可有什么新消息没有?”
卢金蝉忙道:“我们当家的正打听呢,也不知算不算是好消息,刑部尚书虽还未定下来,但皇上已经下了旨,命两位侍郎暂代尚书职务,免得耽误公事。刑部已经行文大理寺,命大理寺将章家案子的相关宗卷送过来,同时审决四爷的案子。听得说,四爷的刑罚已经下来了,维持原判不变,还是充军辽东,想必过几日就要起解了。”
这倒也勉强算是个好消息,章家的案子,目前只有两个罪名,一是章启的闯宫,二是常氏的冲撞圣驾,既然章启能维持原判,也就代表皇帝没有迁怒的意思,对章启是有意保全的,只是不知道另一个罪名又会怎么判?
明鸾问:“那祖父呢?当初祖父也被判了充军辽东的,要不要跟着去?”
卢金蝉说:“我们正找人打听呢,等有了准信儿,马上就给奶奶姑娘们报来!”沈氏又请她夫妻二人多照应父亲与侄儿,给他们送些能用的药,卢金蝉面露难色,但还是答应了。
然而,卢金蝉这一走,却迟迟未能再来。过得几日,天气渐冷,宫氏原本还嘀咕着娘家或是卢金蝉会再送几件秋衣来,却久等不至,已经开始埋怨上了。她嘴里不埋怨娘家人,只是一味怪卢金蝉办事不利,陈氏听了都觉得过分,劝她:“她是侍候过母亲的老人,又已经放出去了,哪里还能当成是家里的奴仆一般对待?何况我们家如今落难,她愿意帮忙已是难得,二嫂子就少说两句吧。”
宫氏不服气地道:“我难道还冤枉了她?没有母亲,没有我们家,她也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叫她做点小事,也是应当应份的,她没办好,自然是她的错!若换了在我们宫家,这样没用的东西,早就该撵了!”
陈氏不想跟她吵,扭头不理,明鸾冷笑着问:“二伯娘,既然她办事不利,那就别叫她办了。反正宫家多的是能办事的人,都交给他们不是更好?”
宫氏气得双眼圆瞪,指着明鸾就要大骂:“三丫头,你娘是怎么教你的?你就是这样对长辈说话的?!”
明鸾也睁大了双眼跟她比大小:“二伯娘,难道我说的话不对?你不是说刘婶子办不了事,宫家的仆人更能干嘛,我只是顺着你的口风说话呀?难道你是瞎说的?”
宫氏气得跳脚,明鸾施施然看她跳脚。这时狱卒又过来了,有人来探监,不过不是卢金蝉,而是宫氏的妹妹,那位嫁到冯家的小宫氏。
小宫氏一见到宫氏就哭了:“姐姐,才几日不见,你怎么瘦成这样了?”又看向玉翟:“翟丫头也瘦得脱了形,可怜见的。小姨带了参汤来,你们快趁热喝了吧。”
宫氏却不领情,斜了她一眼,冷笑道:“冯四奶奶怎么来了?来看我有多落魄么?人还没死呢,你嚎什么丧?!”
小宫氏被她骂得一窒,旋即哽咽道:“我知道姐姐怨我,可我实在是为难。相公在冯家不过是一介庶子,从来都没什么体面,我也是庶出,帮不上他什么忙。我们夫妻在冯家过的什么日子,姐姐是知道的,怕是连几个管家都比我们体面。姐姐家有难,我早有心相助,可惜我们夫妻人微言轻,便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啊!”
宫氏啐了她一口:“少在我面前装模作样!你们为难,帮不了我,倒也罢了,却为何要落井下石?!你男人在刑部做官,刑部上上下下都有心要轻判我们,是他主张要将我们循李沈两家的案子判决,他安的是什么心?!这分明是要置我们于死地呢!不相干的人都做不出的事,他做亲妹夫的也开得了这个口?!”
小宫氏哭道:“姐姐误会他了,他实在不是故意的。那件事原是公公与几位大伯逼着他做的,连文书都替他写好了,逼着他一回刑部就上交。冯家在刑部又不只有他一个人,他还能如何?只好听话交了,可交了以后,这几日始终无法安心,私底下不知跟我哭诉了几回。若是他知道姐姐姐夫如此误会他,怕是连死的心都有了!”
“他既然不愿意,为什么不装病?”明鸾忽然插了一句。
小宫氏再次窒住,愣愣地转头去看明鸾:“啊?”似乎还没反应过来。
明鸾解释给她听:“他不愿意提那个建议,干嘛不装病?只要不来刑部,自然就不用提那个建议了,就算冯家叫了别人来提,那也不是他的责任啊。”
小宫氏张张嘴,忽然大声哭道:“他哪里敢这么做?要是叫家里知道他装病不来刑部上差,一定会打死他的!”
陈氏拉了明鸾一把,使了个警告的眼色,明鸾怏怏地闭了嘴,继续在旁看戏。
宫氏被妹妹哭得心烦,开始有点回转了。她对妹妹妹夫在冯家的处境是有所了解的,便道:“行了行了,早就劝过你们,别留在京里苦熬了,冯家光是嫡子就有四个,妹夫的生母又早就失了宠,留在京里几时才能出头?这么多年了也不过是个小小的六品主事,还不如放了外任自在。偏你们夫妻贪图京师繁华,不肯到外头吃苦,如今知道后悔了吧?”
小宫氏哽咽道:“姐姐当初真是金玉良言,我也不知那时怎么就猪油蒙了心,居然没听进去。”
宫氏哂道:“知道错就好,以后多听我的,包你们有好处!”又问:“如今外头有些什么新消息么?原本有个老家人可以帮我们打听消息的,可连着几日都没来,也不知道怎么了,我们家的案子可是有眉目了?你都知道些什么,赶紧说出来吧!”
小宫氏擦了擦泪:“老家人?可是一个姓刘的狱卒?我听说他老婆以前是你们章家的丫头。他们夫妻前些天一直在打听沈家的事,还私自往牢里送东西,叫上司抓住了把柄,已经贬到广德州去了。他们既是你们章家的老家人,怎么不给你们送东西,反而管起沈家的闲事来呢?”
宫氏立即回头瞪了沈氏一眼,沈氏眉间生愁,忧心不已:“这可怎么办才好?怎的也不送个信来……”
宫氏没理她,继续问妹妹:“那我们家的案子如何了?”
小宫氏忙道:“姐姐,我都让相公去打听过了,其实这案子很简单,什么闯宫也好,欺君也罢,都是说轻就轻,说重就重的罪名,只要上面点了头,说放人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
宫氏双眼一亮:“那……那我们……”
“姐姐别着急。”小宫氏压低了声音,“这件事说来容易。皇上病重,已经顾不上你们了,只要冯家发了话,你们立马就能脱罪。只是有一点,有些事你们要交待清楚,毕竟都是亲戚,想要冯家给面子,姐姐也要给点诚意才行……”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