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御陛之后,朱标、朱棣也面面相觑。
万万没想到,他们老朱家子孙一两百年后竟然会沦落到讨饭的地步。
朱棣想到削藩之事主要是他这一脉完成的,历史上大明也是在他子孙治理下发不出宗室俸禄,不禁有些羞愧,再度低下了头。
亏他先前还为有两个好儿子、一个好圣孙洋洋得意,甚至以为天命在身呢。
如今想来,什么好儿子,一个短命,一个造反,一个竟然想毒死他!
好圣孙没打几次仗,甚至丢失他打下的南北大片土地,竟然被文臣夸为好圣孙——历史上的他怎么就信了那些文臣的邪呢?
武不成,文也不成,给大明留下一堆问题。
且听那刘宽说,好圣孙似乎才在位十年,又是个短命鬼。
这特娘的···真是造孽呀!
另一边,刘宽见老朱息了火气,便继续道:“晚明很多宗室穷困潦倒,等到农民军起义,不少穷困宗室甚至投奔农民军,为推倒大明江山流血出力。”
“那些高高在上的藩王,因为养尊处优,什么也不会,农民军来了只能等死。”
“他们就藩时,朝廷会拨给许多田地、庄园、产业,又因为下面管事的王府官吏、奴仆常瞒着藩王作威作福、欺压百姓。”
“所以后来大明藩王几乎个个臭名昭著,没几个有好名声。”
“农民军多是被朝廷逼得活不下去的百姓,自是对藩王深怀恨意,所以明末时无论是哪支农民军攻破城池,都会狠狠屠戮大明宗藩。”
“例如福王,其为万历郑贵妃所生,就藩洛阳。因得万历之宠,就藩时被赏赐了数万顷田地,河南不足便从湖广划拨。”
“造福王府邸花费了几十万两白银,又将扬州、太平等州府杂税及数千盐引划给福王府作为花销,福王府因此富得流油,财富超过诸多老资格的藩王。”
“后来农民军攻打洛阳,城中缺少钱粮,官员请福王拿出些钱粮激励将士,福王却一毛不拔。”
“于是洛阳被围不久,便有守军反叛投靠农民军,攻破洛阳城。”
“福王府的财富都被农民军获得,福王也被杀掉——甚至有传言,福王因名声太臭,又生得一身肥肉,让农民军跟府上梅花鹿一起烹杀,做成了福禄宴分食···”
说到这里,刘宽意识到他又说秃噜嘴了,不禁停了下来。
抬头一看,便见朱元璋皱着眉头又拍了下御案,道:“那万历自私庸碌,生的儿子也是个自私的蠢货,就算真被人活烹,也是该!”
听此,刘宽松了口气。、
还好老朱气的是万历和福王,没有怪到他头上。
接着便听朱元璋道:“你的意思咱明白,明末宗藩之事就不必多讲了。”
“封藩海外之事咱会考虑——回头你也将相关想法梳理好,写一份奏本呈上来。”
刘宽虽然不喜欢写奏本,但封藩海外这件事他却是很感兴趣。
而且这里面也涉及到他的利益——他将来也想封到海外去。
只有先让藩王就藩海外之事成了,他才可能有机会,不然想也别想。
“是。”刘宽恭声答应了,又瞅了下老朱脸色,道:“陛下,若无别的事,微臣就告退了啊。”
朱元璋本来点了点头,却忽然想到今日叫刘宽过来的本意,于是道:“老四的文治武功你还没讲呢,说完再走。”
听此,刘宽更加确定朱棣就在奉先殿内。
未来之事不好说,刘宽不想得罪朱棣,于是道:“永乐的文治武功在大明历代皇帝中仅排在陛下之后,甚至被称为唐太宗第二。”
“武功方面,微臣之前已经说过了,主要是五征漠北,不仅打得蒙古及后来崛起的瓦剌不敢南下,更大大扩张了北境领土,还收服了不少游牧、渔猎部族。”
“向南除打下了安南,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外,在云南也大有所为,征讨缅甸等国,设立了数百里羁縻区域。”
“此外,还承继陛下之政策,令乌斯藏彻底归附大明。”
“文治方面,设立内阁、东厂,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疏浚大运河;在北平建立新都,迁都北京;以及让人编纂《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朱元璋觉得这个词很新鲜,不禁追问。
刘宽想了想,道:“就是将经史子集,以及天文、地理、阴阳、医卜、佛道及各种技艺之书都进行校对、整编,汇于一部,以方便文化传承,彰显文治之功。”
朱元璋眼睛一亮,道:“听着倒是不错。”
同时心想:咱回头或许可以弄个洪武大典。
刘宽则接着道:“还有件事在后世很著名,那就是派太监郑和率领船队六下西洋。”
“六下西洋?”朱元璋听了好奇,“老四为何这么做?莫非他那时已知晓了澳洲、美洲,有意移民新大陆?”
刘宽没想到朱元璋想法如此天马行空,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接话了。
犹豫了下,他还是据实道:“陛下,后世关于永乐派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存在争议,有人说是为了寻找逃亡海外的建文帝。”
“也有人说或是为了剿灭前元在南洋的残余势力;还有说是为了给朝廷搜刮金银财宝,以充作北征钱粮的。”
“但不论其真实目的为何,郑和下西洋都大大宣扬了大明国威。”
“另外,其次下西洋也令大明的造船业变得更为繁荣,航海技术也得到提高。”
“据后世史料记载,郑和船队最远甚至抵达了非洲东海岸,这无疑说明,哪怕是没有微臣帮助,大明也拥有开辟通往非洲乃至欧洲航线的能力!”
听刘宽转述了后世对下西洋的赞赏之语,朱元璋莫名开心,不禁露出笑容。
但他口中却道:“以咱对老四的了解,他派人下西洋多半没安好心思,不是想搜刮钱财,就是为了寻找允炆,甚至二者兼有之。”
“不过如你所言,此举确实是大大宣扬了我大明国威。美中不足的是,只到了非洲,没到达那西夷所在的欧洲。”
御陛之后,朱棣听到老朱这番话,不禁满脸冤枉。
他看向朱标,想要解释什么,却又不知如何解释。
好在朱标正笑盈盈地看着他,并不像生气的样子···
朱元璋道:“这郑和能六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应该是个有能力的,虽是宦官,却也可以找来协助建设水师?你可知此人现在何处?”
刘宽道:“回陛下,郑和原姓马,此时应该还是个孩子,据说是在朝廷平定云南时为军队所掳,遂进宫成了宦官。”
“至于其何时被调入燕王府中,微臣便不知道了。”
听此,朱元璋皱了皱眉,道:“倒是可以让傅友德、沐英、蓝玉他们留意一番,别让这人再受腐刑做了宦官。”
刘宽听了心中一动,当即赞道:“陛下圣明,此人若非残缺之躯,或可培养为水师名将,取得比后世历史上更大的成就。”
朱元璋笑了笑,又问:“永乐时可还有其他名臣?”
闻言,刘宽倒是想起两个人,于是道:“燕王靖难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曾有一僧一道两位重要谋士。”
“一僧法号道衍,熟读儒释道三家典籍,擅长谋略,算是燕王靖难的谋主,后来得赐俗名姚广孝,民间则又称之为黑衣宰相,此时应在天界寺中。”
“一道名为袁珙,据说精于识人、相面,在前元时便颇为有名,靖难之后被任命为太常寺卿。此人如今在何处,微臣便不知道了。”
朱元璋听了点头,“既知法号、姓名,咱会派人找这两人的。可还有别的人?”
刘宽为难道:“剩余的微臣只记得几个武将名字,如:张玉、张辅、朱能、丘福?”
“没了?”朱元璋问。
“陛下恕罪,微臣只记得这个几个名字,其中张玉、张辅似乎是父子,丘福其名是否有误也不确定。”
朱元璋有些失望——刘宽所说这四个人没一个他认识的,只怕如今都是籍籍无名之辈,想要找到并不容易。
回过神,他便道:“行了,今日便讲到这里,你退下吧。”
“是,微臣告退。”
刘宽退出奉先殿后,朱标、朱棣便从御陛后走了出来。
朱棣往御陛方向一抬头,便见朱元璋正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设内阁、东厂,削藩、迁都,五征漠北,取安南、征缅甸,六下西洋,老四,你做的好大事呀。”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万万没想到,他们老朱家子孙一两百年后竟然会沦落到讨饭的地步。
朱棣想到削藩之事主要是他这一脉完成的,历史上大明也是在他子孙治理下发不出宗室俸禄,不禁有些羞愧,再度低下了头。
亏他先前还为有两个好儿子、一个好圣孙洋洋得意,甚至以为天命在身呢。
如今想来,什么好儿子,一个短命,一个造反,一个竟然想毒死他!
好圣孙没打几次仗,甚至丢失他打下的南北大片土地,竟然被文臣夸为好圣孙——历史上的他怎么就信了那些文臣的邪呢?
武不成,文也不成,给大明留下一堆问题。
且听那刘宽说,好圣孙似乎才在位十年,又是个短命鬼。
这特娘的···真是造孽呀!
另一边,刘宽见老朱息了火气,便继续道:“晚明很多宗室穷困潦倒,等到农民军起义,不少穷困宗室甚至投奔农民军,为推倒大明江山流血出力。”
“那些高高在上的藩王,因为养尊处优,什么也不会,农民军来了只能等死。”
“他们就藩时,朝廷会拨给许多田地、庄园、产业,又因为下面管事的王府官吏、奴仆常瞒着藩王作威作福、欺压百姓。”
“所以后来大明藩王几乎个个臭名昭著,没几个有好名声。”
“农民军多是被朝廷逼得活不下去的百姓,自是对藩王深怀恨意,所以明末时无论是哪支农民军攻破城池,都会狠狠屠戮大明宗藩。”
“例如福王,其为万历郑贵妃所生,就藩洛阳。因得万历之宠,就藩时被赏赐了数万顷田地,河南不足便从湖广划拨。”
“造福王府邸花费了几十万两白银,又将扬州、太平等州府杂税及数千盐引划给福王府作为花销,福王府因此富得流油,财富超过诸多老资格的藩王。”
“后来农民军攻打洛阳,城中缺少钱粮,官员请福王拿出些钱粮激励将士,福王却一毛不拔。”
“于是洛阳被围不久,便有守军反叛投靠农民军,攻破洛阳城。”
“福王府的财富都被农民军获得,福王也被杀掉——甚至有传言,福王因名声太臭,又生得一身肥肉,让农民军跟府上梅花鹿一起烹杀,做成了福禄宴分食···”
说到这里,刘宽意识到他又说秃噜嘴了,不禁停了下来。
抬头一看,便见朱元璋皱着眉头又拍了下御案,道:“那万历自私庸碌,生的儿子也是个自私的蠢货,就算真被人活烹,也是该!”
听此,刘宽松了口气。、
还好老朱气的是万历和福王,没有怪到他头上。
接着便听朱元璋道:“你的意思咱明白,明末宗藩之事就不必多讲了。”
“封藩海外之事咱会考虑——回头你也将相关想法梳理好,写一份奏本呈上来。”
刘宽虽然不喜欢写奏本,但封藩海外这件事他却是很感兴趣。
而且这里面也涉及到他的利益——他将来也想封到海外去。
只有先让藩王就藩海外之事成了,他才可能有机会,不然想也别想。
“是。”刘宽恭声答应了,又瞅了下老朱脸色,道:“陛下,若无别的事,微臣就告退了啊。”
朱元璋本来点了点头,却忽然想到今日叫刘宽过来的本意,于是道:“老四的文治武功你还没讲呢,说完再走。”
听此,刘宽更加确定朱棣就在奉先殿内。
未来之事不好说,刘宽不想得罪朱棣,于是道:“永乐的文治武功在大明历代皇帝中仅排在陛下之后,甚至被称为唐太宗第二。”
“武功方面,微臣之前已经说过了,主要是五征漠北,不仅打得蒙古及后来崛起的瓦剌不敢南下,更大大扩张了北境领土,还收服了不少游牧、渔猎部族。”
“向南除打下了安南,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外,在云南也大有所为,征讨缅甸等国,设立了数百里羁縻区域。”
“此外,还承继陛下之政策,令乌斯藏彻底归附大明。”
“文治方面,设立内阁、东厂,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疏浚大运河;在北平建立新都,迁都北京;以及让人编纂《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朱元璋觉得这个词很新鲜,不禁追问。
刘宽想了想,道:“就是将经史子集,以及天文、地理、阴阳、医卜、佛道及各种技艺之书都进行校对、整编,汇于一部,以方便文化传承,彰显文治之功。”
朱元璋眼睛一亮,道:“听着倒是不错。”
同时心想:咱回头或许可以弄个洪武大典。
刘宽则接着道:“还有件事在后世很著名,那就是派太监郑和率领船队六下西洋。”
“六下西洋?”朱元璋听了好奇,“老四为何这么做?莫非他那时已知晓了澳洲、美洲,有意移民新大陆?”
刘宽没想到朱元璋想法如此天马行空,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接话了。
犹豫了下,他还是据实道:“陛下,后世关于永乐派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存在争议,有人说是为了寻找逃亡海外的建文帝。”
“也有人说或是为了剿灭前元在南洋的残余势力;还有说是为了给朝廷搜刮金银财宝,以充作北征钱粮的。”
“但不论其真实目的为何,郑和下西洋都大大宣扬了大明国威。”
“另外,其次下西洋也令大明的造船业变得更为繁荣,航海技术也得到提高。”
“据后世史料记载,郑和船队最远甚至抵达了非洲东海岸,这无疑说明,哪怕是没有微臣帮助,大明也拥有开辟通往非洲乃至欧洲航线的能力!”
听刘宽转述了后世对下西洋的赞赏之语,朱元璋莫名开心,不禁露出笑容。
但他口中却道:“以咱对老四的了解,他派人下西洋多半没安好心思,不是想搜刮钱财,就是为了寻找允炆,甚至二者兼有之。”
“不过如你所言,此举确实是大大宣扬了我大明国威。美中不足的是,只到了非洲,没到达那西夷所在的欧洲。”
御陛之后,朱棣听到老朱这番话,不禁满脸冤枉。
他看向朱标,想要解释什么,却又不知如何解释。
好在朱标正笑盈盈地看着他,并不像生气的样子···
朱元璋道:“这郑和能六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应该是个有能力的,虽是宦官,却也可以找来协助建设水师?你可知此人现在何处?”
刘宽道:“回陛下,郑和原姓马,此时应该还是个孩子,据说是在朝廷平定云南时为军队所掳,遂进宫成了宦官。”
“至于其何时被调入燕王府中,微臣便不知道了。”
听此,朱元璋皱了皱眉,道:“倒是可以让傅友德、沐英、蓝玉他们留意一番,别让这人再受腐刑做了宦官。”
刘宽听了心中一动,当即赞道:“陛下圣明,此人若非残缺之躯,或可培养为水师名将,取得比后世历史上更大的成就。”
朱元璋笑了笑,又问:“永乐时可还有其他名臣?”
闻言,刘宽倒是想起两个人,于是道:“燕王靖难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曾有一僧一道两位重要谋士。”
“一僧法号道衍,熟读儒释道三家典籍,擅长谋略,算是燕王靖难的谋主,后来得赐俗名姚广孝,民间则又称之为黑衣宰相,此时应在天界寺中。”
“一道名为袁珙,据说精于识人、相面,在前元时便颇为有名,靖难之后被任命为太常寺卿。此人如今在何处,微臣便不知道了。”
朱元璋听了点头,“既知法号、姓名,咱会派人找这两人的。可还有别的人?”
刘宽为难道:“剩余的微臣只记得几个武将名字,如:张玉、张辅、朱能、丘福?”
“没了?”朱元璋问。
“陛下恕罪,微臣只记得这个几个名字,其中张玉、张辅似乎是父子,丘福其名是否有误也不确定。”
朱元璋有些失望——刘宽所说这四个人没一个他认识的,只怕如今都是籍籍无名之辈,想要找到并不容易。
回过神,他便道:“行了,今日便讲到这里,你退下吧。”
“是,微臣告退。”
刘宽退出奉先殿后,朱标、朱棣便从御陛后走了出来。
朱棣往御陛方向一抬头,便见朱元璋正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设内阁、东厂,削藩、迁都,五征漠北,取安南、征缅甸,六下西洋,老四,你做的好大事呀。”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