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刘宽才谢完,朱标便登上楼来。
“父皇,让地方卫所组建铁路护卫队之事儿臣已经吩咐下去。另外,母后让人来传话,问父皇是否要多备一人的午宴。”
朱元璋与马皇后夫妻多年,一听这话,便领悟到,马皇后多半是得知了“跨江大桥与桥上怪人”之事。
便提醒他可以设宴招待人家——如此既不失待客之道,也能视以亲近。
他哈哈一笑道,“刘公子自六百年后来,咱是该设宴款待。你速去让人回复,就说按家宴准备。”
朱标见朱元璋待刘宽如此亲近,也很高兴,点点头便又下楼去传话了。
刘宽却是才记起,方才忘了说马皇后的事。
后世有不少喜欢明史的人认为,朱元璋是一柄锋利无匹的宝刀,马皇后则是唯一能容纳这把宝刀的刀鞘。
故而马皇后一死,这柄宝刀不仅伤人,也伤己,最终伤了大明。
刘宽则认为,有马皇后在,朱元璋应该会收着些脾气,好相处些。
于是,等朱标上来,刘宽便郑重其事地道:“还有一事方才忘了告知陛下与殿下。”
朱元璋此时心情很不错,笑着问:“何事?”
刘宽道:“根据后世历史记载,马皇后将病逝于洪武十五年八月份。”
刘宽这简单的一句话,让老朱、小朱再次有种如遭晴天霹雳之感,一时脑袋都空了。
马皇后比朱元璋小四岁,若在明年去世,那便是五十整,虚岁五十一,说起来并不算早逝。
但也称不上高寿。
最主要的是,如今马皇后人还好好的,虽贵为皇后,却仍每日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众皇子皇孙的衣食也都亲自过问,可谓无微不至。
所以,父子俩根本就没有马皇后突然离世的心理准备!
朱标先回过神来,急问:“我母后是患上哪种疾病去世的?”
刘宽叹道,“此事史书也不曾记载,又或者记载了,却遗失与战火之中。”
朱元璋忽然杀气腾腾地道:“这些史官都该杀!如此重要之事,要么不记载,要么便是保护不力至于史料遗失,要他们有何用?!”
刘宽、朱标感受到朱元璋的惊天杀意,都吓了一跳。
朱标劝道,“父皇,如今事情尚未发生,也不知缘由,如何能怪罪于史官?咱们眼下最需要想的,是如何应对此事,好不让母后在明年病逝。”
刘宽则道:“陛下,如今距离后世史载的马皇后病逝之事发生尚有一年,只要做好准备,还是有很大可能改变此事的。”
朱元璋深吸了口气,稍稍收敛杀意,问:“刘公子对此事有何建议?”
刘宽对这事早有想法,闻言道:“我们当前需要做的事情有三件。”
“其一,嘱咐皇后娘娘注意照顾身体,这种注意涉及日常饮食、起居。因为后世人认为,一些疾病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便埋下了祸根,不得不防。”
“其二,让太医定期为娘娘检查身体——预防疾病,要比病发了再去治疗容易很多。”
“尤其是一些疾病,在刚开始时病人根本没感觉,待症状显现,已然难治。”
“因此,在后世,上到国家领导人,下至稍微富裕的百姓,都会定期体检,无病安心,有病治疗,早治早好。”
“其三,在京师建立医学院,召集天下名医汇聚于此。”
“一则让他们交流医术,促进医学发展;二则可方便明年皇孙、皇后病发时,及时请诸多名医会诊。”
大明不是后世,交通不是靠双腿,就是靠车马,从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到京师(南京),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之久。
而有些病症是耽搁不得的,或者初期能治好,拖得久了便治不好了。
对于急症病人来讲,名医在本地还是在千里之外,完全是生死两个概念。
所以刘宽才提出了第三条建议。
除此之外,他也是想借机让大明尽快拥有一家医学院,让医学尽快发展起来。
便于百姓治病的话且不说,倘若他真的回不去后世,只能留在大明,以后生命保障就得交给大明的大夫们。
他并没有看不起明代大夫医术的意思,但此时的医学水平、医疗条件乃至医药方面,跟后世真的完全没法比。
很多后世的小病,在此时可能会要人命。
刘宽可不想穿越到明朝没几年,便因得了个感冒就一命呜呼了。
话说后世似乎有人推测,马皇后跟朱标都是得感冒死的?
这说明古代感冒死亡率不低啊,且不分贵贱,运气不好的话,有钱有势也治不好!
念及此处,刘宽越发觉得,应该将发展大明医学当做第一等重要之事去做。
听了刘宽的话,朱标道:“刘公子所说前两点倒是好办,但第三条···刘公子可知如今大明太医院有多少名医?”
刘宽还真不知道这事,便问:“多少?”
朱标道,“即便算上院使、院判,也只有六位名医而已。事实上,院判、院使只因追随我父皇较早,受到信重因而得职,二人只能衬得上一县之名医。”
“倒是四位御医,皆是我父皇开国后从各方征召而来,为一府乃至一行省之名医,个个医术惊人。”
刘宽听了惊讶,没想到洪武时期大明太医院的名医这么少,名副其实的才四个。
他觉得,这虽不能说是朱雄英、马皇后、朱标相继病死的主要原因,但肯定占有一定因素。
他不明白的是,向来注重自家人(或者说护短)的朱元璋,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朱标接着道:“几年前,有人上书说太医院的名医太少,有失皇家体面,请我父皇多征召名医聚于京师。”
“随后便有御史进谏,说天下各地名医有数,若将地方名医聚于京师,地方百姓患疑难重兵将求治无门,此不仁也。”
“我父皇认为这御史说的对,于是便驳回了先前那人的建议,故如今太医院只有四位名医。”
“因此,若如刘公子所说,聚集天下名医于京师,地方百姓怕是求医无门,民间也会非议我皇室自私不仁啊。”
朱标这番话其实说的比较犹豫。
一则,为了明年能够保住儿子、母亲的性命,他恨不得将全天下的名医都召集到京师来。
二则,他又清楚地知道,这种做法不利于地方百姓,是自私不仁之举。
不过,朱标才说完,便听朱元璋道:“咱以前认为那御史说得对,那是不知你娘、雄英还有你都会早早病死!”
“如今咱既然知道了此事,哪里还管得了地方百姓?咱回宫里就下发圣旨,征调各地名医到京师来!”
朱标听得愕然,大约是没想到朱元璋会说出这种话。
刘宽倒是不意外。
穷苦出身的朱元璋固然爱百姓,但他更爱自家人,这是人性的体现——能够做到大爱无私的人,终究是极少数。
刘宽没想到“汇聚名医于京师之事”上还有这么多道道。
他稍稍思考,便道:“陛下,殿下,咱们可以先征召天下名医汇聚与京师一两年,待明年皇孙、皇后无恙,再令其中大部分名医归乡。”
“到时候,只需留下一小部分名医,一则增加太医院名医数目,二则组建医学院。”
“此后可令天下名医每隔两三年进京来开一次医术交流大会,以此促进大明医学的发展。”
“如此,过个十几年,不仅医学会有所进步,还能培养出更多名医来。”
朱元璋听了直接点头,“这主意不错——不管怎样,先让天下名医到京师再说。咱绝不能眼睁睁看着亲人病逝而不作为!”
朱标也觉得,若只是聚集天下名医于京师一两年,不会给地方造成太过恶劣的影响,便没多说什么。
定下建立医学院之事,刘宽决定趁机说出另一件事,免得日后不好再说。
他道,“陛下,其实在我们后世人看来,不论是皇后、皇孙之病逝,还是后来太子殿下病逝,陛下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听见这话,朱标立马替刘宽紧张起来,心道:刘公子,你可真敢说啊——上一个对我父皇如此说话的人,还在大牢里蹲着呢。
但出乎朱标意料的是,朱元璋不仅没生气,反而认真问道:“什么责任,刘公子尽管说来——只要能让妹子活得久些,咱愿意改正。”
‘老朱对马皇后果然是真爱啊。’
感叹了句,刘宽便道:“陛下当有个心理准备,我所说的事,涉及到去年才被陛下废掉的中书省及宰相之职。”
这一下,朱标不止是紧张了,心都悬了起来。
“胡惟庸案”可是如今大明朝的禁忌话题,虽已过去一年多,却无人敢在朱元璋面前提起相关之事。
朱标没想到刘宽竟敢,很可能要说的还是质疑、反对之语。
他不禁想,后世人是不是都像刘宽这么胆大?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父皇,让地方卫所组建铁路护卫队之事儿臣已经吩咐下去。另外,母后让人来传话,问父皇是否要多备一人的午宴。”
朱元璋与马皇后夫妻多年,一听这话,便领悟到,马皇后多半是得知了“跨江大桥与桥上怪人”之事。
便提醒他可以设宴招待人家——如此既不失待客之道,也能视以亲近。
他哈哈一笑道,“刘公子自六百年后来,咱是该设宴款待。你速去让人回复,就说按家宴准备。”
朱标见朱元璋待刘宽如此亲近,也很高兴,点点头便又下楼去传话了。
刘宽却是才记起,方才忘了说马皇后的事。
后世有不少喜欢明史的人认为,朱元璋是一柄锋利无匹的宝刀,马皇后则是唯一能容纳这把宝刀的刀鞘。
故而马皇后一死,这柄宝刀不仅伤人,也伤己,最终伤了大明。
刘宽则认为,有马皇后在,朱元璋应该会收着些脾气,好相处些。
于是,等朱标上来,刘宽便郑重其事地道:“还有一事方才忘了告知陛下与殿下。”
朱元璋此时心情很不错,笑着问:“何事?”
刘宽道:“根据后世历史记载,马皇后将病逝于洪武十五年八月份。”
刘宽这简单的一句话,让老朱、小朱再次有种如遭晴天霹雳之感,一时脑袋都空了。
马皇后比朱元璋小四岁,若在明年去世,那便是五十整,虚岁五十一,说起来并不算早逝。
但也称不上高寿。
最主要的是,如今马皇后人还好好的,虽贵为皇后,却仍每日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众皇子皇孙的衣食也都亲自过问,可谓无微不至。
所以,父子俩根本就没有马皇后突然离世的心理准备!
朱标先回过神来,急问:“我母后是患上哪种疾病去世的?”
刘宽叹道,“此事史书也不曾记载,又或者记载了,却遗失与战火之中。”
朱元璋忽然杀气腾腾地道:“这些史官都该杀!如此重要之事,要么不记载,要么便是保护不力至于史料遗失,要他们有何用?!”
刘宽、朱标感受到朱元璋的惊天杀意,都吓了一跳。
朱标劝道,“父皇,如今事情尚未发生,也不知缘由,如何能怪罪于史官?咱们眼下最需要想的,是如何应对此事,好不让母后在明年病逝。”
刘宽则道:“陛下,如今距离后世史载的马皇后病逝之事发生尚有一年,只要做好准备,还是有很大可能改变此事的。”
朱元璋深吸了口气,稍稍收敛杀意,问:“刘公子对此事有何建议?”
刘宽对这事早有想法,闻言道:“我们当前需要做的事情有三件。”
“其一,嘱咐皇后娘娘注意照顾身体,这种注意涉及日常饮食、起居。因为后世人认为,一些疾病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便埋下了祸根,不得不防。”
“其二,让太医定期为娘娘检查身体——预防疾病,要比病发了再去治疗容易很多。”
“尤其是一些疾病,在刚开始时病人根本没感觉,待症状显现,已然难治。”
“因此,在后世,上到国家领导人,下至稍微富裕的百姓,都会定期体检,无病安心,有病治疗,早治早好。”
“其三,在京师建立医学院,召集天下名医汇聚于此。”
“一则让他们交流医术,促进医学发展;二则可方便明年皇孙、皇后病发时,及时请诸多名医会诊。”
大明不是后世,交通不是靠双腿,就是靠车马,从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到京师(南京),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之久。
而有些病症是耽搁不得的,或者初期能治好,拖得久了便治不好了。
对于急症病人来讲,名医在本地还是在千里之外,完全是生死两个概念。
所以刘宽才提出了第三条建议。
除此之外,他也是想借机让大明尽快拥有一家医学院,让医学尽快发展起来。
便于百姓治病的话且不说,倘若他真的回不去后世,只能留在大明,以后生命保障就得交给大明的大夫们。
他并没有看不起明代大夫医术的意思,但此时的医学水平、医疗条件乃至医药方面,跟后世真的完全没法比。
很多后世的小病,在此时可能会要人命。
刘宽可不想穿越到明朝没几年,便因得了个感冒就一命呜呼了。
话说后世似乎有人推测,马皇后跟朱标都是得感冒死的?
这说明古代感冒死亡率不低啊,且不分贵贱,运气不好的话,有钱有势也治不好!
念及此处,刘宽越发觉得,应该将发展大明医学当做第一等重要之事去做。
听了刘宽的话,朱标道:“刘公子所说前两点倒是好办,但第三条···刘公子可知如今大明太医院有多少名医?”
刘宽还真不知道这事,便问:“多少?”
朱标道,“即便算上院使、院判,也只有六位名医而已。事实上,院判、院使只因追随我父皇较早,受到信重因而得职,二人只能衬得上一县之名医。”
“倒是四位御医,皆是我父皇开国后从各方征召而来,为一府乃至一行省之名医,个个医术惊人。”
刘宽听了惊讶,没想到洪武时期大明太医院的名医这么少,名副其实的才四个。
他觉得,这虽不能说是朱雄英、马皇后、朱标相继病死的主要原因,但肯定占有一定因素。
他不明白的是,向来注重自家人(或者说护短)的朱元璋,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朱标接着道:“几年前,有人上书说太医院的名医太少,有失皇家体面,请我父皇多征召名医聚于京师。”
“随后便有御史进谏,说天下各地名医有数,若将地方名医聚于京师,地方百姓患疑难重兵将求治无门,此不仁也。”
“我父皇认为这御史说的对,于是便驳回了先前那人的建议,故如今太医院只有四位名医。”
“因此,若如刘公子所说,聚集天下名医于京师,地方百姓怕是求医无门,民间也会非议我皇室自私不仁啊。”
朱标这番话其实说的比较犹豫。
一则,为了明年能够保住儿子、母亲的性命,他恨不得将全天下的名医都召集到京师来。
二则,他又清楚地知道,这种做法不利于地方百姓,是自私不仁之举。
不过,朱标才说完,便听朱元璋道:“咱以前认为那御史说得对,那是不知你娘、雄英还有你都会早早病死!”
“如今咱既然知道了此事,哪里还管得了地方百姓?咱回宫里就下发圣旨,征调各地名医到京师来!”
朱标听得愕然,大约是没想到朱元璋会说出这种话。
刘宽倒是不意外。
穷苦出身的朱元璋固然爱百姓,但他更爱自家人,这是人性的体现——能够做到大爱无私的人,终究是极少数。
刘宽没想到“汇聚名医于京师之事”上还有这么多道道。
他稍稍思考,便道:“陛下,殿下,咱们可以先征召天下名医汇聚与京师一两年,待明年皇孙、皇后无恙,再令其中大部分名医归乡。”
“到时候,只需留下一小部分名医,一则增加太医院名医数目,二则组建医学院。”
“此后可令天下名医每隔两三年进京来开一次医术交流大会,以此促进大明医学的发展。”
“如此,过个十几年,不仅医学会有所进步,还能培养出更多名医来。”
朱元璋听了直接点头,“这主意不错——不管怎样,先让天下名医到京师再说。咱绝不能眼睁睁看着亲人病逝而不作为!”
朱标也觉得,若只是聚集天下名医于京师一两年,不会给地方造成太过恶劣的影响,便没多说什么。
定下建立医学院之事,刘宽决定趁机说出另一件事,免得日后不好再说。
他道,“陛下,其实在我们后世人看来,不论是皇后、皇孙之病逝,还是后来太子殿下病逝,陛下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听见这话,朱标立马替刘宽紧张起来,心道:刘公子,你可真敢说啊——上一个对我父皇如此说话的人,还在大牢里蹲着呢。
但出乎朱标意料的是,朱元璋不仅没生气,反而认真问道:“什么责任,刘公子尽管说来——只要能让妹子活得久些,咱愿意改正。”
‘老朱对马皇后果然是真爱啊。’
感叹了句,刘宽便道:“陛下当有个心理准备,我所说的事,涉及到去年才被陛下废掉的中书省及宰相之职。”
这一下,朱标不止是紧张了,心都悬了起来。
“胡惟庸案”可是如今大明朝的禁忌话题,虽已过去一年多,却无人敢在朱元璋面前提起相关之事。
朱标没想到刘宽竟敢,很可能要说的还是质疑、反对之语。
他不禁想,后世人是不是都像刘宽这么胆大?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