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铁道游击队》后遗症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1978文艺时代第39章《铁道游击队》后遗症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怀揣三十五元奖金,还有林台那句下月就可以扶正位子的喜悦,张晚风回到曲艺组办公室。

    除了老孙在,其他人都在录音室工作。

    最近大家的工作都有点紧张,一是因为《彭公案》要播放,二是体育部在报道女排世锦赛的赛况。从八月二十五号到这月的六号,录音室差不多都归于体育部在使用。

    这期间他们的评书录制,几乎是借用其他部门的录音室。

    每天录制少,工作量反而特别大。

    大家在如此环境下工作,还能保持一天两到三集的录制。说再多的漂亮话,都不如发点奖金能鼓舞士气,还好台领导想到了这一层,给的钱虽然不多,但这表达了台里没有忽视大家伙的付出,没有忘记大家伙为电台曲艺工作而努力过。

    “老孙,你去录音室把人都叫来,我有些事情需要和大家说一下。”

    《铁道游击队》的成功不光让林台有了敢和台里一些对手撕破脸的勇气,对张晚风这个发起人更是好处多多,现在组里他说的话就是最高指示,包括老孙这个老同志都不敢唱反调。

    老孙放下手中的笔,便去了录音室叫人。

    差不多十分钟后,组里所有人都到齐了。

    张晚风招呼大家坐,众人走回自己的办公桌前,发现每一个办公桌都摆了白色茶瓷杯,这可是他们组用来待客的杯子,每一个杯子还都给倒了热水,放了……嗯?居然是茉莉花茶,离了老远就闻到香气,这可是他们张大组长的最爱啊!居然舍得拿出来。

    都好奇张大组长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别都站着,坐,喝口水,然后咱们说事。”

    齐先生几人迟疑不决,他也不管便就近坐了下来,握着白色瓷茶杯的把儿,吹了吹,浅饮一口,嗯?!这茉莉花茶确实比高沫喝着舒服。

    几人看了看也都相继落座,忐忑不安的喝了一口茶水。

    就听张晚风道:“最近大家都辛苦了,在这炎炎夏日,顶着酷暑每天在录音室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不管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非常大,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

    在鲁晓为的带头下,几人响起了节奏感的掌声。

    “漂亮话也说了,接下来就上点干货。”所有人一听有干货,各个精神抖擞,坐直身子,竖起了耳朵,张晚风笑笑继续道:“经台领导集体决定,给我们曲艺组每人发五块钱的奖金,以示鼓励。”

    话音一落地,掌声就啪啪的响,尤其徐飞拍的最起劲儿,鼓掌还不忘朝鲁晓为挑眉得瑟。

    等大家激情过后,张晚风便把钱发给大家。

    “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徐飞是个猴精,连忙站起身高喊:“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有一就有二,在他的带领下齐先生都忍不住跟着喊了两句。

    有如此士气,焉有不胜之战。

    张晚风借此机会,又是一通输出,“《铁道游击队》不过是我们曲艺组的小试牛刀,接下来的《彭公案》才是刺刀见红,是英雄还是狗熊,一试便知……”

    最后张晚风又难得大方一次,“这周末,老地方,我请客。”

    这次的掌声明显比前两次更热烈像潮水,能把人给淹死。

    ·······

    九月八号,晚上七点二十,曲艺组所有人都待在录音室,今儿是《铁道游击队》最后一集,他们聚在录音室跟普通听众一样,或站或坐认真听书。

    二十三分钟如风一样逝去。

    就听齐信英先生落下惊堂木,道:“铁道线上开战场,微山湖畔断桥梁。城镇郊林闪英姿,日寇列车毁梦乡。

    今儿《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就讲完了,故事虽然结束了,但反对外敌入侵、反对殖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百年民族之殇,有多少英雄豪杰,抛头颅洒热血,书历史辉煌篇章;多少仁人志士,舍生取义,铸就民族精神丰碑。

    英雄虽去,我辈皆是接班人。”

    录音室先是一片寂静,十几秒后,响起震天响的掌声。

    这掌声是为那些英雄志士为民族的兴亡抛头颅洒热血而鼓;这掌声也是为他们敢于打破文艺枷锁而鼓。

    老孙和老严还有齐先生他们三位老同志喜极而泣,张晚风一脸肃穆坐在录音室的墙角默默抽着烟。

    《铁道游击队》结束了,他们的心情都格外复杂。这个故事不是他们创作的,他们也不是第一个把《铁道游击队》以评书的形式搬上电台。

    心情复杂的原因在于他们每一个人都说不清是为了节目的成功而高兴,还是在宣泄,宣泄着这些年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难。

    八点钟,借着宛如一把弯刀的月儿发出的皓光,张晚风独自一人从西华门往家赶。

    微风吹着,他内心如路边盛开的喇叭花,夜,再深,也难阻拦我要开花。

    此时此刻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五脏六腑的激荡,便猛蹬自行车,飞快疾行,过景山公园,穿地安门,经万宁桥,到火德真君庙,至鼓楼向东便是草厂胡同。

    到家见张安民老两口正坐在枣树下乘凉,激荡的心绪顷刻间飘然而去。

    桌子上摆了不少吃食。

    有山楂罐头,还有枣、核桃、花生,几块月饼,一瓶红星二锅头。

    枣是他们自家树上的。他们家这棵枣树的品种属燕京有名的洪村大枣,是老张同志当年不辞辛苦从大兴洪村移栽过来的。

    栽时只有拇指粗细,二十年过去,如今枝繁叶茂如伞盖,硕果累累。

    洪村大枣在清朝年间属于“贡枣”,听说老佛爷就拿这玩意儿赏赐给大臣和各国使节。

    洪村大枣分白口和黄口两种,又以白口最佳,枣个大皮薄,核小肉多,果实呈圆柱形,果皮红褐色,果实酥脆,坠地即裂。

    除了好吃之外,还格外丰产、稳产,每年从九月初成熟,开始摘果,到了十月末还有枣可摘,这颗枣树最丰产的时候能产小两百斤果,最差也有几十斤。

    今年也不会少于一百斤果。

    每年的枣子成熟的时候老张同志最为得意,他常说枣是木本粮食、铁杆庄稼,种下一棵能吃三代。

    核桃和花生都是老家寄来的。

    “吃了吗?”老妈杜岚关心道。

    不等张晚风回话,老张同志就替他回答了,“他还能饿着肚子干工作。”

    这话说的也太小看人了。

    “不饿着肚子干工作,这是我们所有革命工作者当下奋斗的目标。”张晚风义正言辞回怼他,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张同志哑口无言。

    (还有……)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1978文艺时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1978文艺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1978文艺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1978文艺时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