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洪武初年,大明刚刚建国,老爷子便下令清查天下。”
“以求维护民间秩序,恢复农业生产,也可以保障国家赋税的来源。”
“但老爷子却没有想过,他所信心满满设计出来的户籍制,不仅不能保证民间秩序,甚至会因此发生骚乱。”
“就拿北方来说吧,老爷子定下的户籍制,农户就是农户、医户就是医户,匠户就是匠户。”
“那就没有想过,各行各业,皆有兴衰,如果行业不景气,工匠们干不下去了,吃不起饭。”
“但是碍于老爷子制定的户籍制,他们终其一生也只能做工匠,父为匠,子便为匠,永生永世。”
“所以一旦工匠这个行业,让他们吃不起饭,他们还能干嘛?”
“除了饿死,就是成为流民,然后再饿死。”
朱棡看上一脸震动的朱标,又是边走边说道。
这声音虽轻,却是重逾千斤,压的朱标内心中泛起一抹沉重。
的确,朱元璋在考虑制度之初,只求两点,那就是秩序与生产。
因为经历过元末乱世,百姓流离失所,会造成极大的不稳定动荡。
所以朱元璋完善出了一套可以维护民间秩序、恢复农业生产的户籍制度。
希望借此,可以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而且那个时期,朝廷的支出几乎捉襟见肘,因为要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是因为户籍制度,百姓都是各司其职,民间也算是安稳。
可是朱元璋也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所制定的户籍制度,如果有百姓吃不起饭,又不能去干其他行业。
这就相当于走上了死路,而不管是哪朝哪代,百姓求生的意志,可都是历历在目。
所以他们会去流亡,沿途乞讨,以求何以活命。
而这若是到了后期,王朝的土地兼并严重,就会造成极多的百姓成为流民,那这天下,焉有不亡的道理?
“可是我大明的科举,终有一日会重开。”
“而只要不是所属贱籍,皆可参加科举,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农户、军户、匠户。”
“况且这是老爷子建立户籍制以后,就定下的规矩。”
“所以只要努努力,他们也可以凭借科举,改变自己的出身。”
随后,朱标看向朱棡轻声道。
明朝的户籍制,虽然存在弊端,但只要不是分属贱籍,就都拥有参加科举的权力。
所以哪怕是不能成为大官,只要努努力,也可以成为朝廷官吏,从而改变自己的出身。
这可不是瞎掰,而是有事实依据。
就拿明朝时期的张居正来说吧,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出生于湖广荆州卫,故又被称作“张江陵”。
而这张居正,便是出自军户家庭。
这意味着张居正的家族在明朝的户籍制度下属于军籍,即专门负责军事服务的家庭。
所以张居正尽管出身于军户世家,但他凭借自身的能力,也能从科举中脱颖而出。
最终成为明朝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更是担任内阁首辅,权倾朝野。
甚至对于明朝的政局,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毕竟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就是对于张居正最好的评价。
也是再三诠释了忠臣与权臣,从来都不矛盾。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嘴,后世总有人说朱元璋建立了四等人的种姓制。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荒谬绝伦。
首先你要弄明白,什么是种姓制。
种姓制就是处于一种静态,意味着一个人的种姓身份由其出生决定,且一生不变,永生永世。
这也意味着低等人永远都是低等人,他们永远没有办法越过阶层。
但朱元璋的户籍制,虽然看似与种姓制相似。
可这是有着天差地别,那就是除了封建王朝早已订立的士农工商,还有贱籍之外,明朝都可以参加科举。
通过自身的努力,你就可以越过阶层。
而种姓制纵然你终其一生,任劳任怨,也不可能让伱越过阶层。
这是一出生就注定了的结局,充斥着压榨与不公。
那为什么贱籍就不能参加科举?
这都能怪到朱元璋的身上?
那为什么不找找历朝历代的麻烦?
别的就不说了,自唐朝起,科举开始大兴,就明确规定了,商贾、刑家之子、工贾殊类、僧人、道士。
娼、优、隶、皂等等,皆不能参加科举。
那为什么不找唐朝的麻烦?
偏偏要找朱元璋的麻烦?
所以以这个去黑朱元璋,绝对没有好好翻过史书,就是为了黑而黑。
封建王朝的错,你非要将其归咎在一位皇帝的身上,只能说是时代的局限性,让他们无法看得更长远。
想想,异族入侵中原,近乎百年的动荡,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驱逐鞑虏,光复汉家江山。
而在这样的动荡时期,不管是政治还是时局,都是要以决对去应对。
但凡有丝毫的犹豫,历史的洪流就会将朱元璋瞬间淹没。
至于朱元璋对于宗室多有厚爱,意图用全天下之力供养朱家。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不管朱元璋的初衷是什么,他即便是没有想过,但也终究是错了。
可以站在朱元璋的角度,就会发现朱家之底蕴薄弱,若是不借此壮大宗室,何以巩固江山?
再者就是儿子犯错,朱元璋多有宽纵。
那为什么就不能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站在了这个位子,手掌通天权柄,全天下的生杀之权,皆在你一人之手。
可是你的儿子犯了错,犯了几乎可以凌迟处死的死罪,你又能不能狠下心,诛杀自己的儿子。
说白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王朝,永远不会存在真正的公平,因为这个时期的权力,从来都不会有公平。
那纵然再恨自家的儿子不争气,朱元璋也狠不下心,毕竟就连虎毒都不食子,更何况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能通过科举做官,即便不是天才,也算是良才。”
“可是天下的百姓,何其之多,往后的人口更是会成倍增长。”
“现在更是实施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也的确是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但是长此以往,人口越来越密集的情况下,这天下的田亩,就这么多,谁人去种,谁人不种,你能不能拿定主意?”
“还是你想看着百姓成为流民?成为沿街乞讨,生不如死的流民?”
“带着这样的民间,这样的天下,就像是寒冬腊月,湖中之水,凝结成冰。”
“你终其一生,日子过得再好,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该是什么,还是什么?”
“那这样的天下,还能有更进一步的可能嘛?”
“而且这样的户籍制,更是让百姓都得在家门口“扎根”,不能随便搬家,这就像给百姓画了个圈,让他们待在里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朝廷能清楚知道百姓们都在哪里,方便收税和管理。”
“但是时间长了,问题也就来了,而这不仅仅会影响天下经济,更是会让民间丧失活力。”
朱棡还是摇了摇头道。
说白了,这样的户籍制,不贴切于实际,并不能减轻民众的负担,更是会激化社会矛盾。
“你的意思就是不能加剧矛盾,放开对于百姓的束缚,让他们可以自由作为,是与不是?”
朱标思索片刻以后,方才转头看向朱棡道。
“没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工匠干不下去,你可以去种地,农民要是不想种地,也可以去当工匠,经商。”
朱棡笑着点了点头道。
“这样一来,朝廷还能管控得住么?”
闻言,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担忧之色。
朝廷也不是不能放开对于百姓的限制,但是这样一来,管控的力度就会越来越小,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大明是朝前走的,所以会越来越好,未来也是一样的。”
“而只要你朝廷的政策好,百姓就会更好的管理,毕竟若是不想被管理,那本义上其实就是流民。”
“那就无法享受朝廷的政策,那好日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所以与其限制管理,倒不如自愿管理。”
“只要让他们明白,跟着大明走,日子奔小康就可以了。”
“况且户籍制,是重修,又不是废除。”
“简而言之,就是不管你举家搬迁,还是个人出门务工,都需要在当地官府报备。”
“从而获取自己身为大明百姓的身份象征,这样一来就可以享受朝廷的政策,以及诸多优待。”
“那老百姓也不是傻子,所以自然不可能不愿意。”
“毕竟规矩是由我们定的,就像是没有大明的身份凭证,他们做什么都会受到限制。”
“这样也可以确保,身为我大明公民的权益。”
“而且让这些年轻人出去闯一闯,那这其中不乏有聪明的人,所以一定可以混的风生水起。”
“那这对于我大明,又何尝不能促进经济发展?”
朱棡又是停下脚步,方才转头看向朱标笑道:“毕竟现在的大明,处于改革发展的前沿,那即便是一头猪,只要能站在风口,也可以起飞。”
“那贱籍,应该怎么办?”
朱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但还是开口问道。
“通通废除,而历朝历代都不曾给的机会,大明来给。”
“历朝历代都将他们视作贱民,但大明不会。”
“我就是要让他们对大明心生感激之情,我就是要明白的告诉天下人,异族侵我中原百年,元末乱世动荡。”
“可经过这一朝的鲜血洗刷,汉人的江山光复了,天下的正统回归了,但所有的陈规陋习,大明不会承袭。”
“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王朝,一个再也不会有士农工商来定义的王朝。”
“就像唐代名臣魏征所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大明就是要在历朝历代的皑皑白骨上,建立起一个兴盛的王朝,建立起一个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王朝。”
“我要让这天下颠覆过来,若有不服者,若有心生不满者,当施以雷霆之怒,这天下,还是天下。”
朱棡一展裘袍,周身充斥着不弱于朱元璋的霸道,甚至更胜一筹道。
颠覆自古以来的封建陋习,就相当于以天下的士绅、礼法走上了相悖的道路。
但大明有百万披甲之士,何惧这些小丑乎?
也是印证了朱棡回京,两兄弟太子东宫夜谈,想要撼动这亘古不变的天。
“好。”
朱标的眼中也是闪过一抹决绝,便是重重点头道。
枪杆子里出政治,而且大明已经步上了改革的大道,那就断然没有停下的道理。
要不然就是粉身碎骨,所以唯有齐头并进,才能搏出一条康庄大道。
就当为这天下的百姓,搏出一个青天白日。
让这天下的芸芸苍生明白,日月合则为明,天下自有公道昭昭,可替日月!
“你不用跟老爷子商议一下?”
朱棡倒是饶有兴趣的看向朱标道。
“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而若是什么事情,都要去找老爷子商议,那这个太子,我也就没必要干了。”
朱标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便是伸出手接住一片雪花,方才轻声道。
“老爷子摊上我们这两个儿子,命还真不是一般的好,处处都在为他老人家着想。”
“还得处处为他老人家擦屁股,就让那老头偷着乐吧。”
朱棡的眼中也是闪过一抹狡黠之色。
快刀斩乱麻,以最快的速度拍板敲定,那即便是朱元璋炸锅,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最多也就骂他们两句。
可是对于这天下,那就足以掀起惊涛骇浪。
甚至会加剧士绅豪强的反抗。
而且在这种极限的压迫下,士绅豪强已经无路可走,那除了造反,就只能是造反。
所以与其跟他们博弈,在政治上针锋相对,慢慢的削弱他们。
倒不如激起他们的反抗,一举镇压他们的暴乱,从而彻底平息士绅豪强之乱。
自此以后起,剔除古法弊端,只留其精华,配以大明新政新礼,重塑天下风骨。
“殿下,这是中书省今日送来的秘奏,请您过目。”
就在朱棡与朱标刚走到惠妃宫的门口,锦衣卫便是匆匆忙忙的赶来,并且将一封秘奏呈上道。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胡惟庸又出了什么幺蛾子。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以求维护民间秩序,恢复农业生产,也可以保障国家赋税的来源。”
“但老爷子却没有想过,他所信心满满设计出来的户籍制,不仅不能保证民间秩序,甚至会因此发生骚乱。”
“就拿北方来说吧,老爷子定下的户籍制,农户就是农户、医户就是医户,匠户就是匠户。”
“那就没有想过,各行各业,皆有兴衰,如果行业不景气,工匠们干不下去了,吃不起饭。”
“但是碍于老爷子制定的户籍制,他们终其一生也只能做工匠,父为匠,子便为匠,永生永世。”
“所以一旦工匠这个行业,让他们吃不起饭,他们还能干嘛?”
“除了饿死,就是成为流民,然后再饿死。”
朱棡看上一脸震动的朱标,又是边走边说道。
这声音虽轻,却是重逾千斤,压的朱标内心中泛起一抹沉重。
的确,朱元璋在考虑制度之初,只求两点,那就是秩序与生产。
因为经历过元末乱世,百姓流离失所,会造成极大的不稳定动荡。
所以朱元璋完善出了一套可以维护民间秩序、恢复农业生产的户籍制度。
希望借此,可以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而且那个时期,朝廷的支出几乎捉襟见肘,因为要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是因为户籍制度,百姓都是各司其职,民间也算是安稳。
可是朱元璋也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所制定的户籍制度,如果有百姓吃不起饭,又不能去干其他行业。
这就相当于走上了死路,而不管是哪朝哪代,百姓求生的意志,可都是历历在目。
所以他们会去流亡,沿途乞讨,以求何以活命。
而这若是到了后期,王朝的土地兼并严重,就会造成极多的百姓成为流民,那这天下,焉有不亡的道理?
“可是我大明的科举,终有一日会重开。”
“而只要不是所属贱籍,皆可参加科举,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农户、军户、匠户。”
“况且这是老爷子建立户籍制以后,就定下的规矩。”
“所以只要努努力,他们也可以凭借科举,改变自己的出身。”
随后,朱标看向朱棡轻声道。
明朝的户籍制,虽然存在弊端,但只要不是分属贱籍,就都拥有参加科举的权力。
所以哪怕是不能成为大官,只要努努力,也可以成为朝廷官吏,从而改变自己的出身。
这可不是瞎掰,而是有事实依据。
就拿明朝时期的张居正来说吧,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出生于湖广荆州卫,故又被称作“张江陵”。
而这张居正,便是出自军户家庭。
这意味着张居正的家族在明朝的户籍制度下属于军籍,即专门负责军事服务的家庭。
所以张居正尽管出身于军户世家,但他凭借自身的能力,也能从科举中脱颖而出。
最终成为明朝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更是担任内阁首辅,权倾朝野。
甚至对于明朝的政局,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毕竟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就是对于张居正最好的评价。
也是再三诠释了忠臣与权臣,从来都不矛盾。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嘴,后世总有人说朱元璋建立了四等人的种姓制。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荒谬绝伦。
首先你要弄明白,什么是种姓制。
种姓制就是处于一种静态,意味着一个人的种姓身份由其出生决定,且一生不变,永生永世。
这也意味着低等人永远都是低等人,他们永远没有办法越过阶层。
但朱元璋的户籍制,虽然看似与种姓制相似。
可这是有着天差地别,那就是除了封建王朝早已订立的士农工商,还有贱籍之外,明朝都可以参加科举。
通过自身的努力,你就可以越过阶层。
而种姓制纵然你终其一生,任劳任怨,也不可能让伱越过阶层。
这是一出生就注定了的结局,充斥着压榨与不公。
那为什么贱籍就不能参加科举?
这都能怪到朱元璋的身上?
那为什么不找找历朝历代的麻烦?
别的就不说了,自唐朝起,科举开始大兴,就明确规定了,商贾、刑家之子、工贾殊类、僧人、道士。
娼、优、隶、皂等等,皆不能参加科举。
那为什么不找唐朝的麻烦?
偏偏要找朱元璋的麻烦?
所以以这个去黑朱元璋,绝对没有好好翻过史书,就是为了黑而黑。
封建王朝的错,你非要将其归咎在一位皇帝的身上,只能说是时代的局限性,让他们无法看得更长远。
想想,异族入侵中原,近乎百年的动荡,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驱逐鞑虏,光复汉家江山。
而在这样的动荡时期,不管是政治还是时局,都是要以决对去应对。
但凡有丝毫的犹豫,历史的洪流就会将朱元璋瞬间淹没。
至于朱元璋对于宗室多有厚爱,意图用全天下之力供养朱家。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不管朱元璋的初衷是什么,他即便是没有想过,但也终究是错了。
可以站在朱元璋的角度,就会发现朱家之底蕴薄弱,若是不借此壮大宗室,何以巩固江山?
再者就是儿子犯错,朱元璋多有宽纵。
那为什么就不能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站在了这个位子,手掌通天权柄,全天下的生杀之权,皆在你一人之手。
可是你的儿子犯了错,犯了几乎可以凌迟处死的死罪,你又能不能狠下心,诛杀自己的儿子。
说白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王朝,永远不会存在真正的公平,因为这个时期的权力,从来都不会有公平。
那纵然再恨自家的儿子不争气,朱元璋也狠不下心,毕竟就连虎毒都不食子,更何况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能通过科举做官,即便不是天才,也算是良才。”
“可是天下的百姓,何其之多,往后的人口更是会成倍增长。”
“现在更是实施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也的确是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但是长此以往,人口越来越密集的情况下,这天下的田亩,就这么多,谁人去种,谁人不种,你能不能拿定主意?”
“还是你想看着百姓成为流民?成为沿街乞讨,生不如死的流民?”
“带着这样的民间,这样的天下,就像是寒冬腊月,湖中之水,凝结成冰。”
“你终其一生,日子过得再好,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该是什么,还是什么?”
“那这样的天下,还能有更进一步的可能嘛?”
“而且这样的户籍制,更是让百姓都得在家门口“扎根”,不能随便搬家,这就像给百姓画了个圈,让他们待在里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朝廷能清楚知道百姓们都在哪里,方便收税和管理。”
“但是时间长了,问题也就来了,而这不仅仅会影响天下经济,更是会让民间丧失活力。”
朱棡还是摇了摇头道。
说白了,这样的户籍制,不贴切于实际,并不能减轻民众的负担,更是会激化社会矛盾。
“你的意思就是不能加剧矛盾,放开对于百姓的束缚,让他们可以自由作为,是与不是?”
朱标思索片刻以后,方才转头看向朱棡道。
“没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工匠干不下去,你可以去种地,农民要是不想种地,也可以去当工匠,经商。”
朱棡笑着点了点头道。
“这样一来,朝廷还能管控得住么?”
闻言,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担忧之色。
朝廷也不是不能放开对于百姓的限制,但是这样一来,管控的力度就会越来越小,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大明是朝前走的,所以会越来越好,未来也是一样的。”
“而只要你朝廷的政策好,百姓就会更好的管理,毕竟若是不想被管理,那本义上其实就是流民。”
“那就无法享受朝廷的政策,那好日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所以与其限制管理,倒不如自愿管理。”
“只要让他们明白,跟着大明走,日子奔小康就可以了。”
“况且户籍制,是重修,又不是废除。”
“简而言之,就是不管你举家搬迁,还是个人出门务工,都需要在当地官府报备。”
“从而获取自己身为大明百姓的身份象征,这样一来就可以享受朝廷的政策,以及诸多优待。”
“那老百姓也不是傻子,所以自然不可能不愿意。”
“毕竟规矩是由我们定的,就像是没有大明的身份凭证,他们做什么都会受到限制。”
“这样也可以确保,身为我大明公民的权益。”
“而且让这些年轻人出去闯一闯,那这其中不乏有聪明的人,所以一定可以混的风生水起。”
“那这对于我大明,又何尝不能促进经济发展?”
朱棡又是停下脚步,方才转头看向朱标笑道:“毕竟现在的大明,处于改革发展的前沿,那即便是一头猪,只要能站在风口,也可以起飞。”
“那贱籍,应该怎么办?”
朱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但还是开口问道。
“通通废除,而历朝历代都不曾给的机会,大明来给。”
“历朝历代都将他们视作贱民,但大明不会。”
“我就是要让他们对大明心生感激之情,我就是要明白的告诉天下人,异族侵我中原百年,元末乱世动荡。”
“可经过这一朝的鲜血洗刷,汉人的江山光复了,天下的正统回归了,但所有的陈规陋习,大明不会承袭。”
“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王朝,一个再也不会有士农工商来定义的王朝。”
“就像唐代名臣魏征所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大明就是要在历朝历代的皑皑白骨上,建立起一个兴盛的王朝,建立起一个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王朝。”
“我要让这天下颠覆过来,若有不服者,若有心生不满者,当施以雷霆之怒,这天下,还是天下。”
朱棡一展裘袍,周身充斥着不弱于朱元璋的霸道,甚至更胜一筹道。
颠覆自古以来的封建陋习,就相当于以天下的士绅、礼法走上了相悖的道路。
但大明有百万披甲之士,何惧这些小丑乎?
也是印证了朱棡回京,两兄弟太子东宫夜谈,想要撼动这亘古不变的天。
“好。”
朱标的眼中也是闪过一抹决绝,便是重重点头道。
枪杆子里出政治,而且大明已经步上了改革的大道,那就断然没有停下的道理。
要不然就是粉身碎骨,所以唯有齐头并进,才能搏出一条康庄大道。
就当为这天下的百姓,搏出一个青天白日。
让这天下的芸芸苍生明白,日月合则为明,天下自有公道昭昭,可替日月!
“你不用跟老爷子商议一下?”
朱棡倒是饶有兴趣的看向朱标道。
“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而若是什么事情,都要去找老爷子商议,那这个太子,我也就没必要干了。”
朱标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便是伸出手接住一片雪花,方才轻声道。
“老爷子摊上我们这两个儿子,命还真不是一般的好,处处都在为他老人家着想。”
“还得处处为他老人家擦屁股,就让那老头偷着乐吧。”
朱棡的眼中也是闪过一抹狡黠之色。
快刀斩乱麻,以最快的速度拍板敲定,那即便是朱元璋炸锅,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最多也就骂他们两句。
可是对于这天下,那就足以掀起惊涛骇浪。
甚至会加剧士绅豪强的反抗。
而且在这种极限的压迫下,士绅豪强已经无路可走,那除了造反,就只能是造反。
所以与其跟他们博弈,在政治上针锋相对,慢慢的削弱他们。
倒不如激起他们的反抗,一举镇压他们的暴乱,从而彻底平息士绅豪强之乱。
自此以后起,剔除古法弊端,只留其精华,配以大明新政新礼,重塑天下风骨。
“殿下,这是中书省今日送来的秘奏,请您过目。”
就在朱棡与朱标刚走到惠妃宫的门口,锦衣卫便是匆匆忙忙的赶来,并且将一封秘奏呈上道。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胡惟庸又出了什么幺蛾子。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