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大汉历55年10月21日,长安城,建章宫。
大汉朝廷三公九卿,九卿府衙各地郡守汇报一年的成绩,整整费了三天时间,这些数据虽然枯燥,但现场的贤者,诸侯代表,大汉优秀代表都听的非常认真,通过这些数据,他们可以感受到大汉越来越强盛,朝廷的三公九卿向自己汇报成绩,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参与国家的管理,体会和国家的共同成长,增强主人翁的意识。
汇报完去年的成绩之后,则是大汉九卿提交下一年的计划书。
大司农冯唐对着贤者们道:“经过朝廷十几年的努力,大汉边郡已经有50个郡县的田赋彻底被免除,而现在只剩下河北,中原,江南等地的郡县还要上缴田赋,但现在大汉的田赋只占据朝廷收入的百分之三,而征收这笔粮食占据朝廷政务量的十分之一,每年征收粮食的消耗已经大于粮食本身,田赋已经成为了地方上的吃饭财政了,朝廷征收田赋已经是弊大于利。”
“而大汉,农户的收入普遍不如工匠,各种福利待遇也远远不如城市当中的市民,减免农户的田赋,有利于增加农户的收入,减少城乡的差距。”而后冯唐对着现场的贤者们道:“某以为我大汉时候结束几千年来的田赋了。”
冯唐话音刚刚落下,现场一片嘈杂。
赵喻感叹道:“不收田赋,我大汉真做到了!”
即便他是看着大汉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一步,但他还是感到不可思议。从三皇五帝到如今,田地的收入一直是决定一个王朝盛衰最直观表现,大汉是3000年来唯一一个让农户没有赋税的王朝。
公孙弘也跟着激动道:“我大汉的盛世至极,如此盛世谋定要留下浓厚的一笔。”
他明白今天的事情,在青史当中必定会大书特书,他甚至妒忌的看着冯唐,为了免除田赋,大汉经历了4代丞相的努力,了30多年时间。而这个功劳的绝大多数都被冯唐获取了。
他内心升起一股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刘恒自得笑道:“如此盛世在我等手中建立,人生岂不壮哉!”
而后他看着邓通道:“我等已经老朽了,但大汉创造的大同事业不能腐朽,你们一定要好好继承好这份事业。”
邓通严肃行礼道:“诺!”
蜀郡贤者代表卓王孙听完后,笑着对蒯旭道:“朝廷终究是心中装着我等。”
卓王孙的钢铁厂主要是打造农具收入高了,自然会有更多钱财来购买他的产品了,而蒯旭在江南有不少茶园,果园还和大量的农户签订了供货协议,即便不算这些,农户手中钱多了,对江南钱庄也是好事情,农户可以存到他钱庄里的钱变多了。
农家贤者代表们更加激动异常,其实大汉的田赋从周勃为丞相开始,一直都在减少,从最开始的三成田赋,经过周勃十年的努力减少到一成,而后又经历了郦商,陈锐,陈磊三位丞相二十五年时间,大汉一半以上的郡县田赋已经不收了。
其实早在10年前,田地的收入占据大汉财政总收入只有5%上下,对当时大汉朝廷来说,田赋带来的收入,已经是食之无味,弃之有肉的鸡肋了。
只是对地方来说,这笔收入很少,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乡村的汉吏就靠着这笔收入维持基础的运转,没有田赋地方郡县就要养活这些小吏,开支会暴涨,但偏偏这些乡村小吏是大汉的最基层的管理者,没有他们大汉就会出现皇权不下乡的囧境。
冯唐为大司农的这几年,一直在协调朝廷和地方,关于养活这些汉吏开支分配问题,最终于朝廷把房产税和一部分营造的权限交给了地方郡县,地方可以通过改造老旧城区,建设新小区,以卖房屋的收入,和每年征收的房产税来抵消这部分开支。
最终在今年朝廷和地方谈妥,所以对冯唐说免除田赋这个事情,大家其实都有预计,基本上该知道的都知道。
但真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在场的人内心还是极其激动的。现在的贤者回顾这三十五年的时间,才发现大汉翻天覆地的进步,三十五年前,田赋占据朝廷的四分之一,当时即便朝廷有这个想法,但也没有办法填补这四分之一的财政开支。
但三十五年后,田赋的收入只占朝廷收入的百分之三,有如此明显的对比,所以才恍然意识到大汉这三十五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改变。
最终免除田赋法令得到了在场贤者的全票通过了。
冯唐之后,刘恒也上台发言道:“我大汉从内燃机和电机研发出来之后,第二次科技革命已然爆发了,为了指导各郡县的产业发展,朝廷制定了工业2.0计划,朝廷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朝廷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公孙弘听着刘恒的发言,每个字他都能听得懂,但组合起来他就迷糊了,他大致就是知道朝廷要推广新技术,其他的他就听不懂了,这让他心里面生出些不安,即便他已经超过了四十岁了,但他还是有一颗宰执天下的心,但如果他连朝廷的政策都听不懂,那他还如何进步,即便他有一手高超的农业技术,但也没有用,没看到农业收税只占道大汉的百分之三,现在更是全部免除了,朝廷工业发展方向对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公孙弘拉着赵喻小声问道:“兄长,刘少府到底在说什么?”
赵喻道:“就是朝廷一直在做的产业升级,只是朝廷以前是以蒸汽机为核心,而现在却用内燃机和电机取代蒸汽机,再说简单一点,刘少府,就是告诉我们以后不要再弄蒸汽机了,要弄就弄内燃机和电机以及配套的产业,而做这些产业朝廷都会给与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
公孙弘无奈道:“小弟是要好好学习一番,要不然国家的政策都听不懂了。”
赵喻道:“你有空闲的时候可以去墨子学院,大汉的政务学院听课,你学习能力不差,就是乡村待久了,对新生事物了解的不多,尤其是工业发展的领域,现在在大汉,想要进步就要了解产业的发展。”
公孙弘认可的点点头,他自认为不输于人,这些东西他只是不了解,了解之后他可以很快掌握。
而其他贤者也是差不多的状态,只有像卓王孙,蒯旭这样的大商贾才能了解到这其中的信息。
卓王孙道:“陈郡这段时间在大力推广汽车,从实用性来说,比长安的电车,拖拉机,蒸汽车强太多了,兄长我等是不是投上一股。”
对卓王孙这样的大商贾来说,贤者大会上朝廷颁布的政策,都是赚钱的信息。
蒯旭皱着眉头道:“陈郡管理的太严苛,四马分利,我等只能占据两成五的利润,对我等来说算不得发财之地。”
只赚这么点利润,哪里不能赚,何必跑到陈郡去受气,明明是自己钱办的产业,却连管理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的陈郡可以说是墨家的根基之地,经过几十年的巩固进步,陈郡已经有徐凡后世记忆当中的七分样子了,内部有大量的钢铁,机械等重工业区,内部厂房林立,工匠众多,陈郡收入的差距是整个大汉最小的。同时陈郡也是整个大汉对工匠组织最严密的地方,有整个大汉最庞大的市民阶级,有各种墨家的组织为陈郡几百万工匠服务。
在这里生活的人,最喜欢问的事情就是“你是哪个单位的?”是充满着墨守成规的严密城市,在这座城市当中,最受到尊重,权利最大的永远都是那些站在几百万工匠最顶点的大匠,这是整个大汉最能体现工匠是主人的城市。
只是一座时候工匠的城市,但却让大汉的商贾不喜,税收太高,管理太严,利润太少,越是大商贾,就越是厌恶陈郡的环境。
反而是中小商贾更加喜欢陈郡的氛围,因为只要成为了陈郡产业链当中的一环,收入就变得非常稳定,甚至可以说是旱涝保收,甚至可以说他们被收编成为单位当中的一员了。
中小商贾在陈郡经商只要做好产品质量,管理好研发团队达到上面的技术要求,而后就可以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突出的就是一个轻松自在。他们深入到产业链当中,只要做好自己精通的那一部分事物就可以。
但在其他地方,大工厂压小工厂,大商贾压小商贾,甚至是大鱼吃小鱼都是常态之事,那些中小商贾要担心的事情就多了,要自己找订单,找到了订单又要担心上游的工厂是不是骗子,找大的工厂,什么回扣,压货物,防备挑刺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是要一个接一个处理,浪费了大量精力不是,还赚不到多少钱。
只有那些占据行业顶端的大商贾,他们可以轻松吃掉一个行业大部分的利润,但因为陈郡的制度限制,他们要把大量的利润分给工匠,分给技术大匠,分给管理的掌柜。自己出钱出力,结果只得到了小头,在这些大商贾看来,陈郡的制度就是在剥削他们来讨好工匠。
所以在陈郡有一定资本和野心的工厂主会去南方的会稽郡另起炉灶,会稽郡对商贾的限制更少,还能连接全球商道,是创业的好地方,当然在会稽郡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大部分的创业的工厂主成为了枯骨的一部分。
倒是坐在郡守代表席位的韩安国大喜了,朝廷推出的工业2.0对他们来说就是永远了泼天富贵降临了,他们研发的汽车就是属于朝廷要大力支持的产业,他们想要发展壮大,有朝廷的政策支持,有钱庄的资金支持,再加上陈郡的技术优势,汽车必定会成为陈郡新的产业核心。
而后是营造令袁盎登台,说明了大汉朝廷将会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当中,修筑20个中小型水坝,一方面满足大汉对于电力的需求,一方面改善大汉航运河道的运力,最后解决上亿亩田地灌溉需求。
蜀郡太守灌何大喜过望,有朝廷这个政策在,他弄几个中小型水坝通过几率大增,其他有江河的郡守们也是跃跃欲试,能用朝廷的钱为本郡建设工程自然是好事情了。不过现在大汉有上百个郡。而朝廷的规划却是20个水坝,只有两成的概率,是要经历一番激烈的竞争。
像董仲舒这样的诸侯代表一脸羡慕,这也只有大汉朝廷能有如此强大的财力免除田赋,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些诸侯国本就没有多少工业基础,收入的大头都是来自农业。
他们也没有财力多个工程共同进行,像天竺,都不说修水坝的钱财,就水泥产能就很难满足修水坝的需求。
不过他在羡慕的同时也为天竺找到了一条多快好省建立五小工业的途径,就是购买大量放弃了落后产能工厂。
当日的会议结束,天子的侍从就找到了董仲舒,带他去了天子所在的章台宫。
“臣董仲舒拜见陛下!”董仲舒看到天子马上行礼道。
徐爱民道:“免礼!”
而后他说道:“三弟这两年的情况如何?”
董仲舒回禀道:“我王身体健康,去年还诞下一位公主。”
徐爱民笑道:“你在天竺做的事情,朕听说了,天竺国的财政扭亏为盈,朕都没想到,卿的才干如此出众。”
这点倒是真的,董仲舒看上去是一个古板的儒生,但去了天竺却是一改面貌,在天竺用的都是法家之道,严厉打击贵族豪强,贪官污吏,就看董仲舒在天竺的政策,说他是法家之人也不为过。
董仲舒严肃道:“天竺病入膏肓,臣只能用重药。”
董仲舒也想要实行儒家的仁政,但天竺的贵族豪强太贪婪,僧侣祭祀太强势,底层的百姓愚昧无知,却又一盘散沙。
他不下重手根本压制不住天竺的豪强贵族,不过经过天子的提醒,董仲舒却有想要在大汉招揽几个法家的士子去天竺,这种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来做这个黑手套,他可不想被人说是法家之徒。
徐爱民道:“这次找卿,主要却也是为了贤者大会期间的那次游行示威,他们告诉朕,长安有很多非法的天竺劳工,他们在长安城抢占了长安百姓的工作岗位,压低了长安工匠的收入,朕记得在我大汉的诸侯当中,朝廷发放给天竺的劳工证是最多的,有近十万张,怎么天竺还有如此多的非法劳工?”
徐爱民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大汉有大量的天竺非法劳工,数量已经不可统计,大概有十几万人左右,比规定的数量多了一倍多。
这些天竺人多集中在会稽郡,临淄郡,长安三地,要知道大汉本就处于产业转型时期,大量的工匠失业要重新适用新的岗位,偏偏还来如此多的非法劳工来抢占工作,大汉屯垦的制度也就停了十年时间而已,大部分市民还是极其重视工作的。而现在天竺的外来者抢他们的工资,扰乱用工市场。
长安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的八小时工作制和最低工资标准,但这些天竺人一来,动不动九小时,十小时,甚至十一,十二小时,有时候还不要加班费,美其名曰自愿加班。这些天竺人做工贼,直接影响到长安本地人利益了,这才导致了这次的游行示威运动。
董仲舒顿时沉默了,他要说不知道那是假的,天竺劳工每年汇入多少外汇他是知道的。
这是天竺最重要的收入,天竺本土的收入太低了,因为工业不成规模,大部分人都是农民,而几十年前胡亥在天竺均田,当地的农民是过了十几年的好日子。
但农业社会能生产的财富太少了,天竺受到大汉的影响,医疗水平增加,生育率大增,现在天竺的人口比胡亥当初去天竺的时候增加了两倍余,人均田地一少,天竺的农户只能租种贵族豪强的田地生活了,他们收入的一大半要上缴,余下的也只能勉强生活。
但去了大汉,一年却可以积累3万钱的财富,这笔财富可以在天竺养活十个人,收入的差距如此大,天竺人自然是想办法进入大汉了。
而偏偏大汉和天竺还没有地理上的隔绝,在南方天竺人走线的方式是躲在运输船当中,在北方,天竺人走线的方式挂在火车上,一路从西域铁路进入关中,而长安城天竺非法劳工,就是从西域过来的。
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了天竺这几十年来形成的传统了,大航海时代大汉获取了最丰厚的利益,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而要开垦这些土地,需要大量的人手,天竺却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从胡亥开始,大量天竺人进入南洋,新大陆,西域等地。靠着给大汉打工,天竺人也是实实在在的吃到了几块带肉的骨头。
(本章完)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大汉朝廷三公九卿,九卿府衙各地郡守汇报一年的成绩,整整费了三天时间,这些数据虽然枯燥,但现场的贤者,诸侯代表,大汉优秀代表都听的非常认真,通过这些数据,他们可以感受到大汉越来越强盛,朝廷的三公九卿向自己汇报成绩,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参与国家的管理,体会和国家的共同成长,增强主人翁的意识。
汇报完去年的成绩之后,则是大汉九卿提交下一年的计划书。
大司农冯唐对着贤者们道:“经过朝廷十几年的努力,大汉边郡已经有50个郡县的田赋彻底被免除,而现在只剩下河北,中原,江南等地的郡县还要上缴田赋,但现在大汉的田赋只占据朝廷收入的百分之三,而征收这笔粮食占据朝廷政务量的十分之一,每年征收粮食的消耗已经大于粮食本身,田赋已经成为了地方上的吃饭财政了,朝廷征收田赋已经是弊大于利。”
“而大汉,农户的收入普遍不如工匠,各种福利待遇也远远不如城市当中的市民,减免农户的田赋,有利于增加农户的收入,减少城乡的差距。”而后冯唐对着现场的贤者们道:“某以为我大汉时候结束几千年来的田赋了。”
冯唐话音刚刚落下,现场一片嘈杂。
赵喻感叹道:“不收田赋,我大汉真做到了!”
即便他是看着大汉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一步,但他还是感到不可思议。从三皇五帝到如今,田地的收入一直是决定一个王朝盛衰最直观表现,大汉是3000年来唯一一个让农户没有赋税的王朝。
公孙弘也跟着激动道:“我大汉的盛世至极,如此盛世谋定要留下浓厚的一笔。”
他明白今天的事情,在青史当中必定会大书特书,他甚至妒忌的看着冯唐,为了免除田赋,大汉经历了4代丞相的努力,了30多年时间。而这个功劳的绝大多数都被冯唐获取了。
他内心升起一股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刘恒自得笑道:“如此盛世在我等手中建立,人生岂不壮哉!”
而后他看着邓通道:“我等已经老朽了,但大汉创造的大同事业不能腐朽,你们一定要好好继承好这份事业。”
邓通严肃行礼道:“诺!”
蜀郡贤者代表卓王孙听完后,笑着对蒯旭道:“朝廷终究是心中装着我等。”
卓王孙的钢铁厂主要是打造农具收入高了,自然会有更多钱财来购买他的产品了,而蒯旭在江南有不少茶园,果园还和大量的农户签订了供货协议,即便不算这些,农户手中钱多了,对江南钱庄也是好事情,农户可以存到他钱庄里的钱变多了。
农家贤者代表们更加激动异常,其实大汉的田赋从周勃为丞相开始,一直都在减少,从最开始的三成田赋,经过周勃十年的努力减少到一成,而后又经历了郦商,陈锐,陈磊三位丞相二十五年时间,大汉一半以上的郡县田赋已经不收了。
其实早在10年前,田地的收入占据大汉财政总收入只有5%上下,对当时大汉朝廷来说,田赋带来的收入,已经是食之无味,弃之有肉的鸡肋了。
只是对地方来说,这笔收入很少,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乡村的汉吏就靠着这笔收入维持基础的运转,没有田赋地方郡县就要养活这些小吏,开支会暴涨,但偏偏这些乡村小吏是大汉的最基层的管理者,没有他们大汉就会出现皇权不下乡的囧境。
冯唐为大司农的这几年,一直在协调朝廷和地方,关于养活这些汉吏开支分配问题,最终于朝廷把房产税和一部分营造的权限交给了地方郡县,地方可以通过改造老旧城区,建设新小区,以卖房屋的收入,和每年征收的房产税来抵消这部分开支。
最终在今年朝廷和地方谈妥,所以对冯唐说免除田赋这个事情,大家其实都有预计,基本上该知道的都知道。
但真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在场的人内心还是极其激动的。现在的贤者回顾这三十五年的时间,才发现大汉翻天覆地的进步,三十五年前,田赋占据朝廷的四分之一,当时即便朝廷有这个想法,但也没有办法填补这四分之一的财政开支。
但三十五年后,田赋的收入只占朝廷收入的百分之三,有如此明显的对比,所以才恍然意识到大汉这三十五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改变。
最终免除田赋法令得到了在场贤者的全票通过了。
冯唐之后,刘恒也上台发言道:“我大汉从内燃机和电机研发出来之后,第二次科技革命已然爆发了,为了指导各郡县的产业发展,朝廷制定了工业2.0计划,朝廷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朝廷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公孙弘听着刘恒的发言,每个字他都能听得懂,但组合起来他就迷糊了,他大致就是知道朝廷要推广新技术,其他的他就听不懂了,这让他心里面生出些不安,即便他已经超过了四十岁了,但他还是有一颗宰执天下的心,但如果他连朝廷的政策都听不懂,那他还如何进步,即便他有一手高超的农业技术,但也没有用,没看到农业收税只占道大汉的百分之三,现在更是全部免除了,朝廷工业发展方向对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公孙弘拉着赵喻小声问道:“兄长,刘少府到底在说什么?”
赵喻道:“就是朝廷一直在做的产业升级,只是朝廷以前是以蒸汽机为核心,而现在却用内燃机和电机取代蒸汽机,再说简单一点,刘少府,就是告诉我们以后不要再弄蒸汽机了,要弄就弄内燃机和电机以及配套的产业,而做这些产业朝廷都会给与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
公孙弘无奈道:“小弟是要好好学习一番,要不然国家的政策都听不懂了。”
赵喻道:“你有空闲的时候可以去墨子学院,大汉的政务学院听课,你学习能力不差,就是乡村待久了,对新生事物了解的不多,尤其是工业发展的领域,现在在大汉,想要进步就要了解产业的发展。”
公孙弘认可的点点头,他自认为不输于人,这些东西他只是不了解,了解之后他可以很快掌握。
而其他贤者也是差不多的状态,只有像卓王孙,蒯旭这样的大商贾才能了解到这其中的信息。
卓王孙道:“陈郡这段时间在大力推广汽车,从实用性来说,比长安的电车,拖拉机,蒸汽车强太多了,兄长我等是不是投上一股。”
对卓王孙这样的大商贾来说,贤者大会上朝廷颁布的政策,都是赚钱的信息。
蒯旭皱着眉头道:“陈郡管理的太严苛,四马分利,我等只能占据两成五的利润,对我等来说算不得发财之地。”
只赚这么点利润,哪里不能赚,何必跑到陈郡去受气,明明是自己钱办的产业,却连管理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的陈郡可以说是墨家的根基之地,经过几十年的巩固进步,陈郡已经有徐凡后世记忆当中的七分样子了,内部有大量的钢铁,机械等重工业区,内部厂房林立,工匠众多,陈郡收入的差距是整个大汉最小的。同时陈郡也是整个大汉对工匠组织最严密的地方,有整个大汉最庞大的市民阶级,有各种墨家的组织为陈郡几百万工匠服务。
在这里生活的人,最喜欢问的事情就是“你是哪个单位的?”是充满着墨守成规的严密城市,在这座城市当中,最受到尊重,权利最大的永远都是那些站在几百万工匠最顶点的大匠,这是整个大汉最能体现工匠是主人的城市。
只是一座时候工匠的城市,但却让大汉的商贾不喜,税收太高,管理太严,利润太少,越是大商贾,就越是厌恶陈郡的环境。
反而是中小商贾更加喜欢陈郡的氛围,因为只要成为了陈郡产业链当中的一环,收入就变得非常稳定,甚至可以说是旱涝保收,甚至可以说他们被收编成为单位当中的一员了。
中小商贾在陈郡经商只要做好产品质量,管理好研发团队达到上面的技术要求,而后就可以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突出的就是一个轻松自在。他们深入到产业链当中,只要做好自己精通的那一部分事物就可以。
但在其他地方,大工厂压小工厂,大商贾压小商贾,甚至是大鱼吃小鱼都是常态之事,那些中小商贾要担心的事情就多了,要自己找订单,找到了订单又要担心上游的工厂是不是骗子,找大的工厂,什么回扣,压货物,防备挑刺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是要一个接一个处理,浪费了大量精力不是,还赚不到多少钱。
只有那些占据行业顶端的大商贾,他们可以轻松吃掉一个行业大部分的利润,但因为陈郡的制度限制,他们要把大量的利润分给工匠,分给技术大匠,分给管理的掌柜。自己出钱出力,结果只得到了小头,在这些大商贾看来,陈郡的制度就是在剥削他们来讨好工匠。
所以在陈郡有一定资本和野心的工厂主会去南方的会稽郡另起炉灶,会稽郡对商贾的限制更少,还能连接全球商道,是创业的好地方,当然在会稽郡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大部分的创业的工厂主成为了枯骨的一部分。
倒是坐在郡守代表席位的韩安国大喜了,朝廷推出的工业2.0对他们来说就是永远了泼天富贵降临了,他们研发的汽车就是属于朝廷要大力支持的产业,他们想要发展壮大,有朝廷的政策支持,有钱庄的资金支持,再加上陈郡的技术优势,汽车必定会成为陈郡新的产业核心。
而后是营造令袁盎登台,说明了大汉朝廷将会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当中,修筑20个中小型水坝,一方面满足大汉对于电力的需求,一方面改善大汉航运河道的运力,最后解决上亿亩田地灌溉需求。
蜀郡太守灌何大喜过望,有朝廷这个政策在,他弄几个中小型水坝通过几率大增,其他有江河的郡守们也是跃跃欲试,能用朝廷的钱为本郡建设工程自然是好事情了。不过现在大汉有上百个郡。而朝廷的规划却是20个水坝,只有两成的概率,是要经历一番激烈的竞争。
像董仲舒这样的诸侯代表一脸羡慕,这也只有大汉朝廷能有如此强大的财力免除田赋,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些诸侯国本就没有多少工业基础,收入的大头都是来自农业。
他们也没有财力多个工程共同进行,像天竺,都不说修水坝的钱财,就水泥产能就很难满足修水坝的需求。
不过他在羡慕的同时也为天竺找到了一条多快好省建立五小工业的途径,就是购买大量放弃了落后产能工厂。
当日的会议结束,天子的侍从就找到了董仲舒,带他去了天子所在的章台宫。
“臣董仲舒拜见陛下!”董仲舒看到天子马上行礼道。
徐爱民道:“免礼!”
而后他说道:“三弟这两年的情况如何?”
董仲舒回禀道:“我王身体健康,去年还诞下一位公主。”
徐爱民笑道:“你在天竺做的事情,朕听说了,天竺国的财政扭亏为盈,朕都没想到,卿的才干如此出众。”
这点倒是真的,董仲舒看上去是一个古板的儒生,但去了天竺却是一改面貌,在天竺用的都是法家之道,严厉打击贵族豪强,贪官污吏,就看董仲舒在天竺的政策,说他是法家之人也不为过。
董仲舒严肃道:“天竺病入膏肓,臣只能用重药。”
董仲舒也想要实行儒家的仁政,但天竺的贵族豪强太贪婪,僧侣祭祀太强势,底层的百姓愚昧无知,却又一盘散沙。
他不下重手根本压制不住天竺的豪强贵族,不过经过天子的提醒,董仲舒却有想要在大汉招揽几个法家的士子去天竺,这种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来做这个黑手套,他可不想被人说是法家之徒。
徐爱民道:“这次找卿,主要却也是为了贤者大会期间的那次游行示威,他们告诉朕,长安有很多非法的天竺劳工,他们在长安城抢占了长安百姓的工作岗位,压低了长安工匠的收入,朕记得在我大汉的诸侯当中,朝廷发放给天竺的劳工证是最多的,有近十万张,怎么天竺还有如此多的非法劳工?”
徐爱民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大汉有大量的天竺非法劳工,数量已经不可统计,大概有十几万人左右,比规定的数量多了一倍多。
这些天竺人多集中在会稽郡,临淄郡,长安三地,要知道大汉本就处于产业转型时期,大量的工匠失业要重新适用新的岗位,偏偏还来如此多的非法劳工来抢占工作,大汉屯垦的制度也就停了十年时间而已,大部分市民还是极其重视工作的。而现在天竺的外来者抢他们的工资,扰乱用工市场。
长安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的八小时工作制和最低工资标准,但这些天竺人一来,动不动九小时,十小时,甚至十一,十二小时,有时候还不要加班费,美其名曰自愿加班。这些天竺人做工贼,直接影响到长安本地人利益了,这才导致了这次的游行示威运动。
董仲舒顿时沉默了,他要说不知道那是假的,天竺劳工每年汇入多少外汇他是知道的。
这是天竺最重要的收入,天竺本土的收入太低了,因为工业不成规模,大部分人都是农民,而几十年前胡亥在天竺均田,当地的农民是过了十几年的好日子。
但农业社会能生产的财富太少了,天竺受到大汉的影响,医疗水平增加,生育率大增,现在天竺的人口比胡亥当初去天竺的时候增加了两倍余,人均田地一少,天竺的农户只能租种贵族豪强的田地生活了,他们收入的一大半要上缴,余下的也只能勉强生活。
但去了大汉,一年却可以积累3万钱的财富,这笔财富可以在天竺养活十个人,收入的差距如此大,天竺人自然是想办法进入大汉了。
而偏偏大汉和天竺还没有地理上的隔绝,在南方天竺人走线的方式是躲在运输船当中,在北方,天竺人走线的方式挂在火车上,一路从西域铁路进入关中,而长安城天竺非法劳工,就是从西域过来的。
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了天竺这几十年来形成的传统了,大航海时代大汉获取了最丰厚的利益,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而要开垦这些土地,需要大量的人手,天竺却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从胡亥开始,大量天竺人进入南洋,新大陆,西域等地。靠着给大汉打工,天竺人也是实实在在的吃到了几块带肉的骨头。
(本章完)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