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李自成:贵人识得额(é)?张献忠:七杀碑!李治:关我屁事?!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第203章 李自成:贵人识得额(é)?张献忠:七杀碑!李治:关我屁事?!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苦素驿卒,果敢游侠。

    主堂内的天子储君,目光都是顷刻被这出现的二人吸引,一个个眼神中无不是透出疑惑。

    这二人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皆为底层百姓的皮黑肉糙之相。

    并且身着衣衫褴褛不堪,浑身透着一股汗臭,全然是一副没有见过大世面的模样。

    在一众天子储君心中的疑惑,这两个邋里邋遢的家伙究竟是什么人,身份上又是具备着何等资格,竟然能够让仙师主动介绍给太祖爷认识。

    尤其是其中的这个驿卒。

    在场的部分天子储君,对这年轻驿卒的模样,竟是莫名感到有些眼熟,似是感觉曾经在哪里见过,但是又一下子想不起来。

    “啊!”

    “我想起来了,他是那个谁!”

    武宗一拍脑门,惊喜出声。

    然而刚站起来,手指频频指着驿卒的脸,张口张了半天,却是始终叫不出那个名字,他只记起来了一半。

    这时。

    另一个声音响起。

    “李自成。”

    讲台上的阿标,凝目望着驿卒。

    阿标对于每一堂课都是秉着认真的态度上完,尤其是课堂上提及的重点人物,都是阿标的重点记忆对象。

    尽管眼前这个驿卒和先前在仙灵幻境中看到的李自成有着很大的不同,要更加年轻,要更加愣头青,身上更是少了那副纵横天下的枭雄之姿。

    但从脸上五官之中,依稀可以清晰辨明,这家伙就是那个在仙灵幻境所见,那个跨着高头大马,进入大明帝京的闯王李自成。

    话音落。

    其他人的眉头都是瞬间皱了起来,他们当然都记得这个名字。

    尤其是老朱。

    在‘李自成’三字入耳的刹那,目光猛的一凝,更是下意识站起了身,以俯瞰的姿态凝望着这个站在讲台边缘的年轻驿卒。

    他怎么都没想到,竟然就是这么一个小小驿卒,最终将自己一手开创的大明王朝彻底埋葬。

    不过转而一想,当年的自己,不也就是一个没饭吃的和尚。

    英雄不问出处。

    “贵人识得额(é)?”

    李自成挠了挠后脑勺,怯怯一笑,嘴里操着一口地道的陕西话,脸上更是透着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

    天启六年的李自成,年岁才刚刚二十一。

    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却分文不减,李自成这种中下贫农肯定是读不起书的,自小便是被送进庙里当小和尚,所以有个黄来僧的外号,等长大了点就给地主家放羊放牛。

    可就是这样,家里少了他这张口,李自成的父母还是饿死了。

    而这会。

    李闯王因为爹妈兄弟都已经死绝了,孤身一人,浪荡天涯。

    为了讨一口饱饭吃,无依无靠,但是运气不错的他应募到银蜀驿站当了一名驿卒,竟然阴差阳错的抱上了铁饭碗。

    如果按照接下来的历史剧本发展,李自成接下来就应该是被崇祯给裁了。

    从这一点可以汲取教训,铁饭碗最好不要轻易裁撤。

    被裁回家的老实人李自成为了吃饭,想法子营生,一圈套路之后,莫名其妙的欠了地主家的高利贷,最后竟是被羞辱的五花大绑游街,事后越想越不得劲,提起菜刀就是怒杀豪绅文举人。

    接着回家,准备跟老婆发泄下心中的苦闷委屈,却是发现自个老婆跟人通奸,头顶绿的都可以养羊了,一怒再杀妻子奸夫。

    背着这么几条人命在身上,家里是肯定没法呆了。

    无奈之下,李自成选择了逃往甘肃当了一个边境大头兵,反正那年头的边兵乱的跟一团麻一样,十个有九个都来历不明,毕竟来历明的谁愿意来这地方混,所以谁也不在乎你是从哪里来的。

    好歹背了几条命了,靠着人狠话不多的风格,李自成混了几年混成了把总,最后在明末大起义的浪潮中,于边兵之中发动兵变,就此发家。

    从李自成的人生历程来看,其实能够发现,李自成和老朱之间还是有几分相似。

    都是全家饿死,都当过和尚讨过饭,然后参与起义。

    只是老朱在队伍做大做强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怎么实行可持续发展,而李自成则是一路莽到底。

    季伯鹰瞥了眼略显慌乱,手足局促的李自成。

    毕竟这会的李自成才二十一岁,后面那些真正改变他人生的精彩都还没有经历过,并没有开启成长之路,有些紧张也能理解。

    横向对比之下。

    在李自成身边站着的这位游侠,虽然年龄也是二十出头,但是从外表来看倒是显得沉稳许多,主要原因在于这哥们读过几年书、参过军,还差点被军法从事,也算是经历过生死。

    最后沦为游侠(流浪汉),四处飘荡。

    但同样是眼神中透着惧意,悄摸着打量着四周景象。

    有道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龙袍这玩意,就算从来没见过,那还是在说书的嘴里听过的,多看几眼还是能分辨出来,更何况有这么多穿龙袍的,胆小的直接就屁滚尿流了。

    而且这种奇异的穿越之法,亦是令他们心惊胆颤,明明上一秒还在垃圾堆里跟狗抢吃的,下一秒就出现在这等地方,岂能心中不惊骇。

    这位游侠,名为张献忠,亦是明末清初大起义的核心人物之一,与李自成齐名,东成西就。

    纵观张献忠这一生的经历,能够惊奇发现,两人的经历竟是极其之相似。

    两人都是陕西人,也就是老乡,都是穷苦出身,都是响应大起义,都是在发家后投入了第一代闯王高迎祥的麾下,都是差点被朝廷平叛军给干死,都是死灰复燃起了家,一个杀入明京建立了大顺政权,一个取得了蜀地天府建立了大西政权。

    当然。

    如果是要从后世名气上来说,张献忠这个名字比李自成的知名度要低很多很多。

    毕竟,李自成那是正儿八经的闯王。

    而闯王这个称号,那就是农民军领袖的代名词,是天下义军的共主,跟元末的小明王属于同一个概念,并且李自成最后攻入了大明帝京顺天府,从象征意义上灭了大明王朝。

    而自从第一代闯王高迎祥挂了之后,众骨干推李自成为新闯王之后,张献忠就选择出去单干了,并且一直都与李自成不对付。

    不过碍于自身实力的原因,张献忠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明白自己已经无法与李自成逐鹿中原。

    所以。

    张献忠在湖广长江流域接连打了几年游击之后,尤其是被左良玉干了几次之后,毅然而然的带着六十万起义军入蜀,割据一地当起了土皇帝。

    说起左良玉,更是让张献忠气愤不已,每次左良玉被李自成揍了之后,就会来揍一顿张献忠泄愤。

    而提及张献忠这个名字,最有名的得属七杀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缘由如下。

    李自成的大顺军败了之后,清军便是开始着手入蜀,着手剿灭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而这个时候的张献忠则是突然魔怔了,莫名其妙的开始在蜀地玩起了血色恐怖。

    从各种各式的记载来看,关于张献忠在蜀地究竟杀了多少人,至今依旧是个未解之谜。

    有说杀了六个亿(纯属扯淡)的,有说把蜀地九成百姓都屠光了的,也有说杀了几百万的,也有说几十万的,也有说张献忠压根没有进行过屠杀,一切都是清朝的辫子刻意抹黑。

    关于张献忠屠蜀这件事的真假定论,自从辫子朝没了之后,近现代已经吵了上百年,至今依旧没有一个定论。

    从各类史料来看。

    南明小朝廷的文人,把张献忠和张献忠麾下的部系一分为二:这帮南明的文人是这样说的,在蜀地屠人食人的是张献忠和摇黄军,联合南明抗清大义的,是张献忠的部下孙可望和李定国,而加重蜀人灭绝的,则是清兵在平定期内干的。

    也就说,是清兵屠的蜀。

    再看清朝辫子的说法是:张献忠及其部下,以及南明军因为没有了粮食,所以共同屠蜀,共同食人,他们大清那会还在屠宰场的外围,根本不可能参与屠杀,后来反而是平定和重建者。

    总结一下,清朝的辫子是为蜀地百姓带来光明和希望的和平使者。(这也是明史的观点,毕竟胜利者才有话语权)。

    而近现代的观念则是:李自成、张献忠推翻了万恶的封建明朝,是推动历史进程的时代领袖。至于在蜀地屠人和食人的,只是不受控的张献忠部下的摇黄军,以及南明军的李调燮曹勋等小军阀,蜀地人口的灭绝是封建王朝罪恶下的必然规律,万恶的旧社会,除了农民,其他都负有责任。

    观念概括下来,这事和张献忠无关。

    说法不一,各有道理。

    谁屠的蜀人已经搞不清了,其中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也已经是不得而知。

    但是有一点可以百分百的确定,不论是屠杀还是疫灾,那就是蜀地的确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经历了一场人口大锐减,锐减程度高达90%,十个蜀人就只有一个活了下来。

    清初之时,因为蜀地无人,后来都是从湖广强行迁过去的。

    只是张献忠屠蜀这件事,细想起来,其中有些地方,确实比较猫腻。

    比如,张献忠麾下的义军几乎走遍了整个南边,在湖广之地不屠,在长江流域不屠,为什么非要去蜀地屠。

    难道蜀地的人杀了爆装备?

    …………………………

    ……………

    讲台之上,季伯鹰目光瞥了眼这天启年还没发迹的李自成和张献忠。

    他之所以把这两人给弄来,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确保万一,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兄长,他二人要如何处置?”

    老朱看着讲台下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眉头皱起。

    依老朱的想法,既然确定这两人未来会对大明造成不可逆的创伤,那不如就直接当场砍了,一了百了,省事。

    至于交流。

    原本老朱的确是很有一番兴趣和李自成交流下心得。

    但现在看来,老朱想交流的并不是眼前这个李自成,而是和那个已经发了迹,有过人生阅历的李自成,也就是崇祯时空或者南明时期的李自成。

    “既然时代选择了他们,那就说明他们的身上必然有出彩之处。”

    季伯鹰不大相信那一句,如果没有这个人,还会再有那个人的说法。

    这一点,比较一下刘邦和李自成,就能得到一定验证。

    刘邦的麾下有萧何张良韩信,但李自成的麾下就没有可以与之比肩的治世之才。

    而这,也是为什么李自成仅仅在顺天待了42天就被迫退入关中的核心所在,辅臣不给力,稳不住江山。

    明末的这一遭农民起义,就算是没有李自成和张献忠,依旧会风起云涌,但没有李自成和张献忠,最终能不能形成那等对大明王朝的毁灭性打击,就难以两说。

    而且。

    现在有两个现成的人才摆在这,岂有不用的道理。

    “卯一,我来问你。”

    季伯鹰没有直接回答老朱的问题,而是将目光掠过李自成和张献忠,目光看向赤着膀子的天启帝。

    刚坐下不久的天启帝,闻声连忙又是站了起来,一脸的恭敬,等待来自于仙师的提问。

    “朱由校,你觉得在你的天启年间,未来能否避免大规模的起义?”

    一语出。

    首先惊愣的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两现在一个是混吃等死的底层驿卒,一个是被开除军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这会听到‘朱由校’三个字,心肝儿都在颤。

    他们就算是再怎么没有文化,那也知道皇帝的名字叫啥。

    我勒个去,竟然是皇帝!

    要不是他两的膝盖都天生比较硬,这会估计直接就跪了。

    而此刻的朱由校,闻言后眉头紧皱着。

    这个问题。

    他还真的就想过。

    他甚至做过一个最好的假设,那就是哪怕是突然哪一天,关外的金军突然全数消失了,国内的暴乱依旧可能是无法避免。

    因为,积重难返。

    大明本土的起义暴乱就像是一枚已经积蓄在大明命脉之上许久的化脓毒疮,想让这毒疮内部消耗是不可能了,早破晚破都得破。

    就看怎么破,以及破了之后怎么治,最后是发展成要命的感染,还是彻底治愈。

    “不能。”

    天启帝诚实的回答了问题。

    他很清楚自己现在国内的局势。

    尤其是陕西之地,近些年天灾连绵,遍地的流民就像一团团躁动的干草,只要有一丁点的星火出现,顷刻就会燎原。

    “既然不能,那就需要想办法解决。”

    “如何以最低的代价,平息本土即将发生的动乱。”

    接着。

    季伯鹰的目光,转而落在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身上。

    “他们两个,就是未来替你将平定内乱的代价降至最低的人选。”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是凝落在李自成和张献忠身上。

    在大明诸天子储君的注视之下,这两位未来的枭雄,当下的狗熊,被看的一阵心中忐忑,头皮发麻。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

    仙师这句话一出口,顿时基本上全数都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我明白了。”

    天启帝眼神一亮,深吸一口气,连声道。

    “李自成,张献忠。”

    一语出口,这两位未来的枭雄,现在的底层草根连忙是看向天启帝,扑通一声就给朱由校跪地上了。

    “叩拜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声叩拜,他两已经憋了很久了。

    这会拜完了,心头顿时舒服多了。

    天启帝望着这两个,在这之前他从未见过的草芥,微微颔首,习惯性的一句平身之后,开口。

    “从今日开始,你们二人便是朕安插在民间的平乱之臣,你们往后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在叛军暴乱之时,爬到叛军之首的位置,收归各路叛军,然后带着叛军归降朝廷。”

    “归降之日的那一天,你们二人,皆可官居一品,封世袭忠义侯。”

    说白了,就是让这两货去做谍子,去玩潜伏,做卧底。

    当然,也不用太担心这两家伙之后势力大了会反水。

    毕竟经历了这一场穿越之后,这天启时空的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在各自心中明白了一件事。

    大明有天运在,有神仙罩着,还远远没有到亡国的时候。

    谁反大明,那就是逆天而行,是自取灭亡。

    “臣,遵旨!”

    天启李自成和天启张献忠都是磕头领旨,心中欣喜,脸都快笑开花了。

    他们两现在一个是偏远驿站的临时工,一个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被开了军籍的流浪汉。

    这会能从当朝皇帝手里讨得一份前途无量的差事,夜里做梦都得笑醒了,纯纯的祖坟冒烟。

    打定主意,回去就给祖宗坟头上香。

    季伯鹰瞥了眼这二人,旁边的怜香微笑着上前,将两封早就提前准备好的折起宣纸,分别递给了李自成和张献忠。

    宣纸上所写,是季伯鹰根据这二人原本轨迹的生平,大致规划了一条陕西暴乱路线,让他们两个未来能够按照这条路线走,比如怎么走出第一步,怎么投靠第一代闯王之类。

    当然,用的是比较晦涩的言语,让他们能看懂个大概即可。

    有了这个起义指南,他们两未来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效率收归义军。

    随后,季伯鹰心念一动,直接送这两人回去了。

    这算是在天启时空的农民起义中埋下了两颗钉子,有这两颗钉子在,未来的天启大起义大概率能从内部瓦解。

    如此一来,天启朝廷的国力,就可以全力对付关外的金军。

    这时。

    太师椅上坐着的老朱站了起来,目光看向还没得来得及坐下的天启帝。

    “小子,把你天启这一朝,关外建奴目前的情况讲一讲。”

    老朱最关心的,还是关外情况。

    “从萨尔浒之战开始讲。”

    季伯鹰顺带提醒,补了一句。

    刚好,让天启帝来讲,不用自己在这上面多费口水。

    “是。”

    天启帝行了个礼,又是深吸一口气,虽然表情看起来沉重,但实则心中轻松不少。

    以往。

    这些事情,他只能憋在心里一个人承受,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就只能起来做木匠活,只有跟木头待在一起的时候,他的心才能平静一些。

    而现在有这么多祖宗给自己出法子,还有天上仙人相助,顿时颇有一种开挂的错觉。

    “自萨尔浒之战后,金国大汗努尔哈赤接连攻克了铁岭、开原、辽阳、沈阳,并于去年将金国都城迁至沈阳,改沈阳为盛京,辽东大部分之地也都已经落入金军掌控之中,当下努尔哈赤的八旗军足有接近二十万之众,兵强马壮、粮草丰足。”

    “为了稳住辽东之局势,我在天启二年,以大学士孙承宗为辽东经略,耗费四年,于辽东构建了抵御金军的关宁锦防线,这一道绵延两百里的防线,也是山海关外的最后一道防线。”

    “今年正月之际,努尔哈赤率主力对这道防线发起冲击,最后被我军败于宁远,我朝取得宁远大捷,暂时稳住了辽东局势,并联合藩属朝鲜国与蒙古诸部,从左右联合封锁金国。”

    话音至此,天启帝便是不再继续开口了。

    辽东这地方的战况,大致就是如此,不过有几点,天启帝在说的时候显然是刻意避开了。

    比如。

    孙承宗因为柳河之役的波及,被阉党攻讦。

    为了平复朝局,天启帝暂时将孙承宗给撤回了前线,调回了朝廷。

    而孙承宗离开辽东,这也是努尔哈赤敢对发起关宁锦防线发起攻势的主要原因。

    又比如,宁远之战的核心在于袁崇焕和满桂这帮被孙承宗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誓死守土,才会有最终的大捷。

    若不然,这会孙承宗耗费心血构建的关宁锦防线早就已经彻底崩溃,天启大明也就只剩下一个山海关可以守了。

    提到关宁锦防线,就不得不顺带提一下孙承宗。

    孙承宗,官居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武双全,相貌奇伟,是天启帝的老师。

    天启二年,孙承宗主动请命前往辽东前线。

    上任之后的孙承宗,汰逃将,肃军纪,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亲手构建了关宁锦防线,并且一手培养提拔了诸如袁崇焕、满桂等将领,打造出能与金军面对面野战的关宁铁骑。

    这一番操作之下,将原本已经濒临崩溃的辽东局势稳固下来,有孙承宗在辽东,努尔哈赤数年不敢再攻,为大明打造了反攻灭金的基础。

    “这么听下来,你这一朝的关外情况倒也不算很糟。”

    说这话的人,是老朱棣。

    老朱棣捏了捏自个的胡须,眼中有着自信之意。

    毕竟,当下天启这关外情况,比起他当年靖难只有八百人的局面,这些都不过算是毛毛雨。

    “如果是努尔哈赤继续在位,十年之内,只要天子对辽东策略的坚持不变,后金很可能会被蚕食扑灭,大概率不会出现建奴入主中原之景。”

    “只是。”

    “接下来的建奴之首,并非是努尔哈赤,而是皇太极。”

    季伯鹰淡淡开口。

    看起来建奴虽然只是换了一个老大,但实际上皇太极与努尔哈赤的汗位交替,却让以八旗起家的女真金军,脱胎换骨。

    老朱阿标,以及三个朱棣,其他的天子储君,听闻此言,纷纷都是听的皱起了眉头,下意识想听仙师解释其中缘由。

    这皇太极究竟是做了什么,竟然是能够让建奴突破上限,竟然能够得到仙师这般评价。

    正当这时。

    哐当。

    二楼雅间的门,骤然被撞的哐哐响。

    突然的声响,众人都是下意识仰头望去,只见一道人影,透过窗纸,隐约可见的被强行摁着趴在这木门之上。

    从中。

    “李二,你弑兄逼父,天人公愤!”

    武则天愤怒的声音,带着极致压抑着的屈辱。

    “一边骂,一边抽!”

    “好激烈啊!”

    “好变态,我好喜欢!”

    隆庆小蜜蜂的眼中透出渴望,不禁想起他当年败火的场景,嘴瓢般的自我感慨了起来。

    好在嘉靖神仙等人这会都被二楼动静吸引,不然非得逮着小蜜蜂给胖揍一顿。

    就连老朱和老朱棣等人,这会心神都是不由再一次被二楼雅间的动静吸引。

    这对老夫老妾,又或者说老公公和老儿媳妇,实在是太能闹腾了。

    季伯鹰眉头微皱,瞥了眼二楼。

    心中一声长叹。

    这家庭纠纷,最为难搞,尤其是和事佬这个角色,只能让他们家里人来解决调和,一直在这里闹个不停,太影响上课了。

    ‘不破不立。’

    ‘只能矛盾外引了。’

    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那就是创造新的矛盾。

    季伯鹰思绪想定。

    刹那。

    眼前光幕亮起,在选召天子的这个功能中,季伯鹰锁定了另一个名单。

    「李治」「空闲」

    ——————————

    PS:后接彩蛋,关宁锦防线。

    PS:兄弟们觉得,天启的皇太极该怎么搞定。

    (本章完)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