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常平仓 (续)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第六百七十六章 常平仓 (续)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李云泽很清楚,常平仓落在文官们手中是个什么结果。

    他还在这个世界的时候,或许还好些,顶多每年抓一批,砍一批。

    可等到他离开这方世界的时候,按照传统套路来走,文官们会先行忽悠天子,忽悠不了就忽悠太子,都不行的话那就想办法溶于水,再寻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听话的。

    只要天子的目光看不到地方上,那真的是什么妖魔鬼怪都会出场表演。

    至于具体的例子如何,不需要举例了,李云泽自己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说过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不仅仅是常平仓不能交到文官手里,什么事情都不能交给他们,否则必然会给你玩出花来。

    “少府。”

    听到李云泽的呼唤,少府令张欧急忙上前行礼“臣在。”

    “此事交由丞相总领,少府操办,御史大夫监督,务必尽快完成。”

    主父偃,张欧,张汤齐齐行礼应声“喏。”

    退回去的汲黯,给公孙弘使了个眼色。

    略做犹豫,公孙弘还是出言说道“陛下,此事规模庞大,恐会耗费太多财货,影响他事。”

    这话倒是没说错。

    一旦常平仓开始收粮,那就是整个大汉规模最为庞大的粮商。

    做个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就知道。

    此时整个大汉除皇庄之外的所有民田,包括皇亲国戚们的封田,各地封王的田地,总数约为八亿亩地。

    看着多到恐怖,可实际上汉朝的亩与现代世界的亩不一样,面积要小的多,大概只有三分之二。

    不计算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

    也不计算旱田,梯田,水田。

    还不计算种植的不同作物,稻谷脱壳什么的,全部取中间值。

    就按照一亩地两石的收入计算,一年总产量大概是十六亿石。

    去除种粮,口粮等消耗,差不多可以有五亿石以上的粮食出售。

    取个平均价格二百钱一石,这就是惊天动地的一千亿钱。

    以大汉的税赋来说,从哪去找一千亿钱的买粮钱?

    大汉一年的朝廷收入,撑死了也就是五十亿钱,杯水车薪哪里够用的。

    当然了,实际上的粮食产量不可能有这么高,因为很大程度上的土地面积,需要种植别的作物,像是桑麻什么的。

    而且还有轮耕制度,大片土地需要休耕什么的。

    再除去勋贵封田,封王的封田,各地的皇庄粮食产量什么的,农户们真正能够拿出来的,绝对没有想象的这么多。

    这个数额,算是最大程度上的上限考量,农户们将所有的粮食都拿出来的那种。

    真正实际操作的时候,估计一半都做不到。

    清凉殿内顿时议论纷纷,没钱怎么去买粮?

    汲黯再度出言“不若降低最低收购价?哪怕只降十钱,也能省下数十万万钱。”

    不少人附和点头,觉得说的有道理。

    “呵~~~”

    李云泽这儿,也是忍不住的笑了。

    这些话术,忽悠那些深宫长大的皇帝没问题,可惜李云泽这儿行不通。

    “谁说要一次性都买下来的?”

    李云泽神色淡然的摆手“若是常平仓敞开了收购,全天下的财富砸进去都不够用。当然是要先行统计方可。”

    他的目光看向了颜异“户部这边,可知晓今年收了多少粮?”

    颜异急忙出来行礼回应“陛下,各处郡县的秋收还在陆续进行,目前只有关中各处的秋收统计送了过来。”

    大汉面积庞大,横跨了多个维度。

    秋收的时间自然是各有不同,而且关东各地距离遥远,按照这个时代的通讯能力来说,当然不可能那么快就将统计结果送过来。

    颜异跟着说道“今年风调雨顺,并无大的天灾。按照去年的记载来说,当比去年多些,至少多一成。”

    见颜异这儿拿不出具体的数据,李云泽也不废话,干脆的说“就按农户手中统计出来的余粮来算,京兆府从下个月开始,在各处设立的常平仓,按照当地的余粮统计,分月收购,每月

    限定数量。”

    主父偃颔首点头,这是个好办法,自己怎么没想到,居然还要天子亲自冲锋。

    京兆尹郑庄也在,毕竟算是天下第一的地方官,又是在长安城办公,自然是有资格参加朝会。

    他出列说道“陛下,时间太紧,恐难以修好足够多的仓库”

    眼见着李云泽再度皱眉,主父偃干脆跳了出来喊道“陛下说的话,你是听不懂吗?!说了按月定额收购,那就发徭役,先修储备一月收购粮的仓库就是!竟然如此愚钝,能不能做好!

    ?”

    有眼力见的人都能够看的出来,郑庄不是不懂,而是在推脱拿捏罢了。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这常平仓是归少府管的,地方衙门伸不进去手,反倒是有出力担责任,自然是没有干活的动力。

    这边少府令张欧也是立刻说道“少府当设常平令,督促天下各处修建常平仓,若是有人怠工推脱”

    说到这里,张欧看向了御史大夫张汤“还望御史大夫相助。”

    “这是自然。”

    张汤嘿嘿一笑“此乃皇命督办之事,谁敢在这事情上做手脚,那就用汉律说话。”

    主父偃与张欧的安排,地方上有的是办法去推脱,去搞小动作。

    毕竟都是人精,想要找麻烦甩锅,那有的是办法。

    可张汤开口了,那事情就不一样了。

    这位可是酷吏啊,他一旦认真起来做事,可不会去问什么缘由,什么证据的,人家只要名单!

    还是全家全族的名单!

    所以说,酷吏有些时候真的是很管用。

    看到一众鹰犬们终于是想明白了开始出头,李云泽也是满意颔首。

    他补充道“各地常平仓收粮食的时候,要搞清楚卖粮的是谁。只接纳本地农户的卖粮,切不可收那二道贩子粮商的。”

    “若是有人贪墨,内外勾结。无论是地方衙门的人还是少府的人,又或者是御史台的巡查御史”

    说到这里,李云泽的目光看向了张汤“能处理的了吗?还是让致都来?”

    神色严肃的张汤恭敬行礼“臣,亲自督办!”

    “嗯。”

    李云泽搞免税的时候,将勋贵皇亲们的封地食邑收入,折算成了具体的收入,转入少府统计后,由少府来发放。

    名义上的食邑还在,可收入什么的实际上已经转入了少府的手中。

    大部分的食邑收入,都被李云泽折算成了财货,也是为了避免太多的粮食落入勋贵的手里。

    这同样也是在遏制二道贩子们的崛起

    “收粮的同时,还要卖粮。”

    李云泽进入了下一个话题“卖粮的价格,丞相去做。主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平抑物价。略高于收购价格即可,所赚利润最多不能超过修建维护的费用。”

    主父偃自然责无旁贷“喏。”

    大汉是个农业国,自然谈不到什么城市化。

    可实际上大汉的体量摆在这儿,就算是个农业国,可各地的城市人口数量总体上来说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勋贵皇亲,朝廷官吏什么的无需考虑,他们的俸禄之中就有皇庄收获的粮食来支付,足以养活全家人。

    军粮也不用管,军队的粮食供应,依旧是以皇庄出产的粮食为主。

    可各地城池集镇里生活的人口,少说也有数百万之多,这些人吃粮还是要依靠买的。

    这些人,是各地常平仓的主要客户。

    当然了,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地方农户说不得也会购买粮食,毕竟粮食这东西,永远都是不够吃。

    因为大汉的人口一直在不断的增长,是个人就要消耗粮食。

    常平仓的事情,算是就这么定下来了。

    再之后,就是丞相督促,少府做事,御史大夫督查了。

    至于说启动资金的问题,李云泽毫不犹豫的开了库房。

    文景二帝勤俭节约下来的财货,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那些一年年掰着手指节省下来,甚至堆放到穿钱绳子都烂了的钱,开始一车车的运走。

    这些钱用在活跃经济运转上,总比历史上武帝用来大兴土木,修建数不胜数的宫殿要强的多。

    朝廷的收入,其实是在不断增加的。

    尤其是在盐铁官营之后,更是大幅度的增长,这也是李云泽免除田税的信心来源。

    更重要的一点是,朝廷掌握着铸币权,从中山国搬迁到了上林苑里的铸币局,每天都在全力开工铸造新钱。

    而且此时的大汉社会,依旧是属于缺钱的程度,还没到饱和超发,导致物价上升的阶段。

    不过这里也有个问题,那就是大汉缺铜,导致铸币的原材料逐渐短缺。

    李云泽自然不会去铸造铁钱糊弄百姓,用的肯定是铜钱。

    可铜矿的缺乏,却是个重要问题。

    虽然这一世不打算过多借用现代世界的力量,可弄来矿产分布资料是没问题的。

    说到铜矿,尤其是易开采,易提炼的铜矿,自然是集中在了云贵川江西两广等地。

    只不过这些地方.

    李云泽摩挲着下巴,看着大汉地图自语“又要打仗了。”

    符合这个时代开采与冶炼水平的大型铜矿,大都集中在三越之地,以及滇国,夜郎国的境内。

    这些地方,或许名义上臣服大汉,可实际上依旧是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没什么好多说的,自然是要大军开过去。

    正好卫青他们就要回来了,也该是时候考虑南边的事情了。

    (本章完)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