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国姓窃明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数日之后,六月初。

    在南京城宅了小半年的朱树人,总算是出了他今年入夏以来的第一趟远门——去太平府,考察最近几个月才刚刚开始勘探开采的马鞍山铁矿。

    作为王爷,朱树人出行当然至少也要数千骑兵提供护卫,一行军马浩浩荡荡从南京出城往西南而去,经过大胜关,抵达太平府的当涂县。

    这点距离,后世也就南京地铁直达,如今却需要走上两三天。

    地球人都知道,马鞍山是南京的小弟。所以既然朱树人未来都要坐镇南京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建立一座新的军工基地作为备份,为大明的军工体系加一道保险,绝对是再合理不过了。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嘛。湖广虽然是他的早期根据地,但将来他不太会有时间常驻湖广了,现在还可以让心腹张煌言、方以智稳住局势,将来这些人也要继续高升的。

    朱树人抵达马鞍山之前,工部等有司已经在当地经营了两三个月了,只是之前农忙的时候没有动用太多民间劳动力,只是用工部自己的人为主。

    现在夏季双抢完了,周边农民普遍闲下来,才大量雇佣百姓来加快施工进度。

    朱树人到了地方,被直接带到南山铁矿,登高远眺,就看到南方六月的烈日底下,数以万计的民夫在那儿担土运石,填平道路、铺设铁轨、搭建各种未来选矿用的厂房。

    与大冶的铁矿不同,大冶那边虽然也是露天铁矿,但早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开采了。马鞍山这边,历史上到了晚清才开始大规模开采,而如今才明末,自然是一点基础设施都没有。

    此前找矿就花了几个月,是趁着农忙季节,让专业技术人员带着小团队先干起来。好不容易才精确定位、少量采样确认品位,然后农闲了才大规模建设。

    原本明末其他的铁矿,都是不铺设铁轨的,也没有那种形似西部片里的铁轮子轨道矿车。但朱树人此前在大冶铁矿已经推过了,如今马鞍山这边也就照搬。

    铁轨矿车能极大地改善矿石在矿场内的运输效率,也能减少未来大部分的运输事故,还便于露天矿场一层层盘坑路往下挖的管理规划,算是先苦后甜的举措,还是值得的。

    大冶铁矿、炼钢厂那边进入正轨后,这种低劣的、比后世地条钢还质量差的钢铁,已经不那么值钱了。这种劣质钢铁没法打造兵器,甚至作为农具也不太好使,正好就拿来铺设手推车铁轨,算是质量高低搭配。

    一切从零开始,条件自然艰苦,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死掉一点民夫,都是时有发生的。这并不是劳动保护措施做得不够,实在是受限于时代技术,哪怕到了20世纪,工地盖房子还偶有民工丧生呢。

    “国难之秋,不得不加急。百姓不易,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朱树人手搭在眉毛上遮阳,看了一圈,悲悯地叹息了一声。

    旁边来陪同考察的,有从大冶那边调来的宋明德,也就是宋应星那个侄儿。

    他前几年就跟着朱树人混了,在大冶的时候,因为积年立功,如今也爬到了六品工部主事的位置上,他叔叔宋应星现在更是爬到了郎中。

    此刻听王爷如此悲悯贫苦,他不由发自肺腑地指出:“王爷仁德,已非寻常执政可比,这马鞍山铁矿的民夫,都是拿每日三十钱工钱的,还管饭,等闲民间雇佣,哪得如此待遇?

    至于往年朝廷征发徭役兴修水利、开矿修路,更是毫无银钱贴补,管的饭最多也就是稀粥,根本吃不饱,还得民夫自行贴钱买吃食。

    工部在组织时,还特意按您之前点拨的,多选新从北方南逃的落难流民,由负责军屯的衙门筹措人手。活儿虽苦些,但这些流民初来乍到,毫无根基,农闲时能多卖点力气,给家人赚点口粮,已是求之不得,无不感戴王爷恩德。”

    朱树人听得很仔细,还心算了一下。

    明末因为连年天灾,物价已经很昂贵了,南方大城市里白米二两银子以上一石的价格都比比皆是,苏州这样富甲天下的地方更是三四两都常见。

    所以,每天三十文铜钱的工价,折合每月也就一两多一点,还是重体力劳动,在明末本身是活不下去的,但管饭就不一样了。

    (注:明末铜钱和银子不再是理论上的一千比一,因为白银输入多,银子实际上有大约两成多的贬值,后期七百六十文到七百八十文足色好钱可以兑换一两足银。九百文一个月能折一两一钱半。)

    朱树人很是关心民生,恰好他来的点也是差不多赶上民夫放饭,今天他也特地没提前通知,以防下面造假,便趁机突击检查一下民夫的伙食情况。

    下面的小吏和监工,看到王爷亲自到矿坑里视察,自然是早就跪了一地,朱树人走到锅边细看,民夫们果然吃的是莲藕芋头加上一点杂粮煮的稠粥,另外还能分到一点点单独煮的罗非鱼肉和咸菜鱼汤作为菜。

    咸菜鱼肉汤当然是限量的,但粥可以管饱,喝完还能添,只是限制吃饭时间,而且是分批吃饭,每一批里吃太慢的就排不到了。

    这也是必要的管理措施,否则各个环节都拖着,工期肯定会受到影响。用吃饭速度卡是否有机会添饭,也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指标,毕竟吃得慢的说明不太饿。

    朱树人又随机问了几个来做工的流民,也都是人人跪拜着表示这已经是难以想象的好日子了,只要能吃饱饭,多卖点力气根本不算什么。

    尤其是那些陕、豫而来的流民,纷纷表示在老家连榆树皮都没得吃了,到了这儿好歹杂粮杂菜管够。

    朱树人还在民夫人群中,看到一些明显年纪太小的,估计也就十岁不到的儿童,在那里干些筛土之类相对不太辛苦、只要细心耐心一些的工种。

    他下基层还是下得少,见状难免问有司的负责人,为何会有这样的安排。

    一旁的宋明德连忙过来解释:“王爷,就这已经是有司开恩了,寻常人还抢不到呢。下官知道您仁德,已经吩咐过了,用孩子可以,但是只能在那些固定工位的活儿上用孩子。

    至于需要下坑洞、翻山攀爬铺路填坑的活儿,环境太复杂,便不许用孩子,如此也不虞有危险。

    王爷您不知道,这些刚来的流民人家,纵然有官府组织,日子也是非常艰难的。如果不许孩子出来做活,再生下婴儿,就得直接掐死溺死,哪里有粮食养活?

    让年长些的孩子出来做活,好歹能让他们意外生出的弟妹多匀到一口粥水吃,不至于直接毙命,已经是仁政了。”

    朱树人闻言也是默然,他前些年在湖广,对流民安置工作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很少会出现那么惨的情况。

    今年流民问题再度恶化,说到底还是新流入的流民源源不断,都是第一年来南方,毫无基础,自然惨些。

    多尔衮在北方拼命“苦一苦百姓”,内部划线死命剥削其中一部分人,可想而知未来一两年里,这种疯狂南逃的流民潮还会持续,除非朱树人灭了清国,否则停不下来的。

    所以童工的问题他暂时也不好多说,只是肯定了宋明德定下的“不许让小孩子干那些需要在复杂环境作业的活儿”,只允许固定工位,这就是极限了。

    另外,那些安全环境固定工位的活儿,每天工钱也会比需要下洞钻坑的活儿少五到十文钱,视辛苦程度而定。这也是一碗水端平,以免干危险活儿的民夫不服。

    ……

    朱树人简单视察了两天,确认各项工程进度还是很顺利的,对民力的使用和后勤保障也都稳妥,不至于出问题。

    剩下的关键,就是看看马鞍山这边的铁矿、钢铁厂,有没有跟大冶那边不一样的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毕竟每个地方的矿藏品位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也不相同,总有“水土不服”的具体细节差异。

    宋明德也比较有经验,所以那边铁矿还在建设中,他这儿已经先让人搭建了配套钢铁厂的第一座高炉和第一座预热风炼钢炉,以小规模试产起来,双管齐下一边开矿一边调试产线,省得将来浪费时间。

    高炉建好后,就弄了一些先用土法开采的矿石,配上广德、湖州那边拉来的煤矿,直接试炼几炉。

    池州铜陵那边,也把扩大开采的铜矿石运到了马鞍山,将来这儿的冶金厂在炼钢铁之外,还会再加一些炼铜的产线,充分利用当地的交通便利、燃料集散充足。

    江南水网纵横,铜陵的铜矿石可以直接顺着长江,走二百里的长江水路就抵达马鞍山了,水运成本很低。

    长兴、广德等地的煤矿,可以直接入太湖,走常州府宜兴、溧阳境内的溧水,经石臼湖、高淳湖由当涂县入长江,所以也是水路直达,一点陆路翻山都不需要。

    这方面,马鞍山的区位优势,比湖广那边的大冶铁矿还要好得多。大冶所需的煤炭,好歹还是要走一些陆路运输周折的。

    朱树人抵达后第三天,他就拿到了马鞍山炼铁、炼铜的第一批样品,他亲自查看了一番,还让随行的专业人员质检,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需要调试的问题。

    宋明德再三确认后,忐忑地汇报:“王爷,这儿的铁矿品位不低,产量也比大冶更大,更容易露天大规模挖。

    可惜炼出来的铁质量还是比大冶略差,果然还是含硫稍微高了些,下官会请教家叔和方抚台,另请高明之士一并参详,争取尽快解决。”

    从宋明德的回复中,也可以看出他这几年长进不少。原本他只是有点工程实践经验,但极度缺乏理论基础。

    在大冶历练数年,还偶尔听朱树人高屋建瓴点拨,跟着方以智学习理论,现在连“铁矿质量不好是因为含硫多”这种粗浅的化学结论,都能总结出了。

    】

    朱树人对这种长进还是挺满意的,听说含硫问题不好解决,就先常态化追问:“大冶那边用先炼焦的办法、再用焦炭炼钢铁,这法子移植过来,也解决不了么?”

    宋明德连忙回答:“可以解决一部分,但一来焦炭昂贵量少,多是精炼钢材才用,如果炼粗铁时就大量指望焦炭,不太实际。

    二来么,便是不仅马鞍山的铁矿石含硫多,连长兴广德的煤矿含硫也多,直接烧焦也经常出次品。”

    朱树人对冶金和化工并不太了解,他前世的水平也就是高中物理化学那点程度,琢磨再三之后,再结合他后世那点可怜经验,加上宋明德描述的问题,思索良久,才略微有些眉目。

    “且拿些铁矿石和煤来看看,大冶那边的铁矿石,你们有运一些来对比么?”朱树人决定还是不要拍脑袋决策,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宋明德倒是挺有科学对照分析的思路,他果然有让人运了几船大冶那边的铁矿石,甚至还有大冶那边的煤炭、焦炭,当下立刻就让人取来了,给朱树人看。

    宋明德这一手准备,也是为了试试看在马鞍山这边炼大冶的矿石,跟本地炼本地矿石做个对照组,减少变量——

    因为要是大冶矿石到了马鞍山,用马鞍山的煤来炼,最后出了问题,就可以推测是马鞍山的环境或者煤矿质量有问题。

    要是再换上大冶那边的煤,也依然有问题,那就能进一步定位是马鞍山的地理环境有问题,比如空气、水源、污染等。

    如此把铁矿石、燃料、环境,三组变量两两组合设置对照组,一共可以做八组对照实验,每组二分法排查问题。这样的科学思路加持下来,可比古人随机乱实验要靠谱得多。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这个科学排查的思路方法首先就值得肯定。

    有了宋明德的前期对照排查,朱树人的思路也就清晰了很多,又结合后世粗浅的化学知识和网上看来的常识,很快得到一些启发:

    “看来这马鞍山果然是铁矿煤矿含硫都多,不过应该多是以‘硫化铁’,也就是黄铁矿杂质的形态存在的。铁矿里本身混有黄铁矿,煤炭里也有黄铁矿。

    这儿的矿石在冶炼之前,要比大冶那边多一步更精细的粉碎工作,磨得越细,越容易把杂质筛出来。

    密度法不知道能不能筛,不过就算能,估计成本不划算,这是大规模生产,不是淘金——最好还是想想看用磁选法。铁矿石里的黄铁矿未必能筛,但煤矿里的黄铁矿碎粉是肯定能磁选的。”

    “磁选筛杂质”这种常识,后世只要不是太偏文科的知识分子,基本上也是能想到的,但凡多看一点b站视频或者抖音科普就够了。

    硫化铁保留了比较强的铁磁性,比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更容易被磁铁磁石吸附,比毫无磁性的煤炭,那就更容易吸附了。

    只是古代没有电力,也就没有电磁铁,要靠天然磁性材料来筛矿,材料比较难凑,而且磁铁磁石也不是绝对的永磁体,用久了磁性消耗太大,也需要人造补充。

    想到这儿,朱树人也大致融会贯通,理解为什么历史上马鞍山这边煤矿一直到了晚清末年才开采——到了20世纪初,交流发电机、发电站才算渐渐普及,当时国内才有了第一批电厂,也就可以用工业级电磁铁了。

    马鞍山的矿藏资源是比大冶多得多也好得多,但没有磁性筛选之前,这儿只是产量大,产品质量却不如大冶的好。

    想明白这点后,朱树人也就知道:未来马鞍山这边的定位,首先还是一个量大管饱、低质量钢铁可以大规模量产的基地。但这儿主要的产铁,还是用于工具类民生类的需求,做大冶那边低端民用钢铁的平替。

    把大冶那边的产能替代后,大冶才能集中产能全部搞武器级钢铁。

    至于马鞍山这边的磁选矿、高端路线,也不是不能攀科技。只要总投入成本可控,用来攀科技验证还是不错的,

    说不定朱树人点出“磁选”这个思路,再预言一点“变磁生电、变电生磁”的指导思想,还能让华夏科学家将来成为人类电学之父,把电磁感应理论雏形先提出来。

    当然,也就是个雏形,历史上法拉第提出电磁感应理论,到人类真的弄出工业级发电机,怎么也得近百年的发展。

    朱树人就算机缘巧合帮人鼓捣出了思路,他有生之年应该是看不到发电机了,或者最多就是看到个实验室里的不靠谱玩具级产物,绝不可能工业化,工业基础差太多了。

    宋明德把鄂王爷的指点思路一一记下,立刻就去先安排采购天然磁体,进行选矿实验,然后再对尽量筛去黄铁矿杂质的煤、铁进行重炼。

    用于生产焦炭的煤,以后也可以粉碎并且稍微磁性粗筛。磁力弱一点,那就在粉碎上多下功夫,也可以一定程度弥补——需要被磁性吸附起来的碎屑越轻,需要的筛选磁力也就越小,磁铁差一点也就问题不大。

    一时间,宋明德安排了几手准备,一边组织更多民工,在当涂水入长江的河口位置,以及上游石臼湖、高淳湖来水位置,筑坝提高水位,

    然后造一大堆水车推动的巨型石碾粉碎机,把以后用于炼钢的煤炭先在这些水车石碾下粉碎彻底,再磁筛一遍。

    造大量水力粉碎机的同时,他自己筹备磁性材料,还行文去后方的大冶,向宋应星和方以智要求技术指导。

    还真别说,宋应星等人水平果然比宋明德还高得多。不过旬日,武昌方面就给了回信,

    宋应星还在信里教训侄儿读书不仔细,连宋朝人写的《武经总要》里提的“薄钢片热锻后急速冷却形成顺磁”来人工制造磁铁的法子都没看过。

    而且宋应星还更进一步,把他自己对人造磁铁的一些思路跟侄儿详尽阐述了一番,如此一来,好歹是确保了磁性材料的供应不会断顿,无非是制造过程中燃料消耗多一点,成本高一点,算是留了一张底牌。

    而且一旦大规模生产,不断试错,工艺成熟总结出经验后,成本总会慢慢降下来的。

    工业科技的进步,不就是一次次大规模生产砸资源攒经验得来的么,现在亏不等于未来也亏,总要有人在工业化量产上吃亏当先行者。

    朱树人对于砸资源没有意见,只是要求一切砸资源换来的经验都要尽量总结完备,不能是敝帚自珍当独门绝学,最后闹得一代工匠故去后,脑子里的经验又消失了。必须写成书,就算不公开,也要由他先珍藏起来。

    于是乎,马鞍山铁矿和铁厂,总算在数管齐下的建设下,逐步走上正轨,产量和质量双丰收也是指日可期。

    大量建造水力粉碎机,大量采购磁铁磁石选矿,大量摸索人造磁性材料,最后用更优质的精炼矿和精炼焦炭进一步生产高质量钢铁,每一手都要硬。

    这一切会花下去的银子总数,估计至少得是百万量级的了,具体几个百万能打住,目前还没数。

    但朱树人连休战的代价都付出了,这两年朝廷不用打仗,把省下来的钱先打好工业基础,未来造武器的成本也能大幅下降,长久肯定是划算的。

    最后,考虑到马鞍山这地方比较偏僻,毕竟是乡野矿区,旁边的当涂县也太小,很难吸引到高端人才。朱树人觉得为了更好统筹科学研究,还是在隔壁应天府境内,搞一个研究机构。

    为此,他拨出了几十万两银子,吩咐选在南京西南郊的江宁镇,设立一座“磁学研究所”,朱树人怕太惊世骇俗,暂时没提电的事儿,只说是专注研究磁。

    一开始的研究方向,无非也就是如何用加热/淬火的方式,更高效、更低能耗的生产人造磁铁,以《武经总要》和《天工开物》上的思路为基础。

    至于研究所里的人将来会不会鼓捣磁铁鼓捣得多了发现电,那就是很遥远之后的事儿了。

    研究所的负责人,自然也是要有工部六品主事的官职级别待遇,将来可以把武昌大冶那边的技术人才逐步分流过来,群策群力发展更多的方向,朱树人内心已然是把这所江宁镇上的研究所,当成未来华夏的元老级理工科大学来筹办了。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国姓窃明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国姓窃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国姓窃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国姓窃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