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蓝玉带着消息回来了,很快就传到了五军都督府。
对于太孙的决定,淮西勋贵集团感觉到很委屈,伤心,认为是太孙抛弃了他们。
他们又哪里可能知道,如今能够还活着,都应该是好好感谢太孙了。
只是就现在这样的情况,也没有其他的办法,总不可能造反吧。
现在陛下的脾性已经有所收敛,可是他们已经找不到人去说了。
大家都知道,陛下对于凉国公是有意见的,如果不是太孙在,指不定凉国公都被贬下去了。
不管是曾经冲关还是后来暴打吏部尚书詹徽,这都是没把朝廷放在眼里。
能够跟陛下直接兑换的,也没几个了。
冯胜那边不属于淮西党,傅友德虽然也算,可摆明是不问朝政之事。
“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他们此刻感觉到,属于自己的时代正在落寞,即便是再怎么不甘心,也只能接受现实。
虽说没有再能立功的机会,可现在的爵位其实大多数人都很满意了,尤其是俸禄这块,朝廷确实没亏待他们,太孙做的也没话说。
生活上,比曾经过得不知多么安逸,就这样的环境下,谁也不想强行出头。
况且,他们的儿子,许多都去了大明京师军事学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譬如现在大明精锐骑士团中,许多百骑长,千骑长,就是他们的儿子。
在蓝玉回去后,朱英就让锦衣卫对这些淮西勋贵们严密监视,虽说不担心他们闹出什么大的事情来,但如果有那脑子转不过来,想要闹事的,当然是要提前处理掉。
还好这些淮西勋贵们算比较识相,开始有些怨言,过了两天也就这样了。
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大明兵权开始朝着朱英全面倾斜。
第二步就是对将领层次的换血,这次也让他们有了个心理准备。
——
燕王府。
朱棣看着眼前的黑胖子,终究是有些感叹道:“这几年,辛苦你了。”
在安南那等地方,怎么可能不黑,毕竟是属于热带。
只是就算是很辛苦,可朱高炽的体重完全没有下降的趋势,不过倒也没更胖。
朱英也考虑到朱高炽的身体问题,所以给他专门安排了医师进行调养,虽然还没有根治这肥胖问题,但如今的朱高炽看上去要精神多了。
“父王,儿臣不辛苦,在安南日常便是处理一些内政方面的事情,没有像是父王还有二弟三弟需要跟倭国打仗。”
“邻国的占城也基本上在大明统治里,整体比较太平。”朱高炽笑着说道。
此刻,徐仪华的目光转向朱高炽身后,儿媳张氏旁边跟着的小孩。
“这是我的孙子吗,都长这么大了,快给我抱抱。”徐仪华眼神中很是惊喜的问道。
洪武二十八年,张氏被封为燕王世子妃,朱高炽去安南不久,张氏就随着过去了。
她是指挥使张麒之女,性格豪爽大方。
当年赐婚后,朱高炽独自前往,张氏也不在京师等着,直接乘船过去找夫君。
现在五年时间过去,孩子都快三岁了。
朱棣也有些瞪大了眼睛看向了那小孩:“这是我的大孙子吗,叫什么。”
朱高炽看着母妃将儿子抱在怀里亲热的模样,心里也松了口气,回道:“按照皇爷爷定下的规矩,他叫朱瞻基。”
两岁多的朱瞻基看上去很是灵气,完全不似朱高炽这般,眼睛大而有神,瞧着徐仪华过来完全没有害怕的感觉,反而是咯咯直笑。
徐仪华抱着给朱棣看,朱棣看着非常高兴,这可是第一个大孙子。
历史上,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梦到了父皇,还给了他一个象征权力的大圭,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当然现在可没这个事情了,毕竟朱元璋还好好的活着,这朱棣要是梦到了,可不是美梦,而是噩梦了。
“你这孩子,大孙子都出生了,怎么也不写封信过来。”徐仪华有些埋怨道。
她都不知道自己有孙子,当奶奶了。
朱高炽苦笑道:“我派人传了信,是从安南直接到倭国的船队,后来才知道,船在路上遇了风浪沉了。”
海上的危险是不可预知的,尤其是在如今的年代,看似繁荣的海路,每年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导致发生危险,让不少船只沉入海底。
朱高炽没等到回信,开始还以为父王不想搭理自己,直到去年才知晓沉了。
这也因为朱高炽在安南处理的政务很多,说是日理万机都不为过,尤其是在水稻种植,水利灌溉这块。
安南能够上贡如此之多的粮食,朱高炽有很大的功劳。
朱棣没有多说什么,点点头后,就去抱大孙子。
“王爷,大孙子跟你长得真有几分相似呢。”徐仪华把朱瞻基递过去后笑着说道。
朱棣仔细一看,眉眼之间,果然跟自己有几分相似,当下笑得更加的开心了。
朱高炽无奈的看着儿子在父王的怀里玩乐。
显然父王跟母妃已经没空搭理自己了。
“你弟弟他们在后院里,你去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大孙子我先跟你父王带着。”徐仪华笑着说道。
现在朱高炽跟朱高煦,朱高燧的关系还是很不错。
因为朱棣没有靖难不是皇帝,世子的位置两人也没法动摇,毕竟上头还有个皇爷爷压着呢,就算是父王想,那也得看皇爷爷答不答应。
朱高煦也非常清楚,在皇爷爷那里,大哥显然要比自己吃香多了,因为调皮不读书,皇爷爷更喜欢大哥。
去后院的路上,张氏小声道:“安南那边已经稳定了,瞻基马上就三岁了,你是燕王世子,长期待在安南像个什么,或许你应该跟父王也说说,此番之后,一起去倭国。”
朱高炽回道:“这还得看太孙的意思。”
张氏道:“只要你向太孙请求,他自然不可能拒绝,现在父王和母妃都很喜欢瞻基,这可是个机会。”
朱高炽只好回道:“我寻个机会说说吧。”
在安南,朱高炽是大臣,很显然朝廷这边也不可能再给朱高炽封王。
而且安南王室那边,也已经得到了太孙的承诺,太孙月妃的儿子朱文南,听这个名字都知晓是要封王安南的。
况且太孙的各个妃子去封王各国,这在大明来说都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情了。
朱高炽开始没多少想法,可张氏就不愿意了。
不管怎么说,朱高炽都是燕王世子,未来肯定是要继承燕王之位,那么在倭国的燕城,才是日后真正要生活的地方。
现在等于是在给大明打工。
所以张氏就想着这次回京师,可以让朱高炽去到倭国燕城。
“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应该为儿子想一想,他可是世孙,难道就一直待在安南吗。”
张氏听出了朱高炽嘴里的敷衍,当即就说道。
朱高炽听到儿子,这才认真道:“我明日便进宫求见太孙。”
张氏这才满意。
这边,徐仪华也在对抱着孙子的朱棣道:“此番炽儿回来,我看就不去安南了,等北伐的事情结束,就跟着我们一起去燕城吧。”
朱棣闻言冷哼一声:“这难道不是他当初自己的选择吗,好像跟在我的身边,他就不自在一样。”
徐仪华说道:“你再怎么不喜欢老大,也应该为你怀中的大孙子想想,况且老大是世子,他一直待在安南,以后怎么继承燕城。”
朱棣道:“他有的是治理内政的本事,你还担心他接管不了燕城吗。”
徐仪华当即有些生气,从朱棣的怀中抱过大孙子:“我可不想大孙子一直待在安南那边,几年都不能见上一面,这次大孙子出生,我们都不知道。”
“如果你坚持要这样做,那你就带着老二老三回倭国,我跟老大去安南算了,我可舍不得我的大孙子。”
朱棣听着这话,当下气势就下去了。
“行了,都听你的,让老大一起回燕城。”
“也不是这段时间的事情,没必要如此着急,这次可是父皇要御驾亲征,北伐草原,还不知道打仗打多久。”
“说起来,太孙这一手真厉害,差点误导我们。”
朱棣的语气中带有几分感慨,在路上的时候还提心吊胆,得到父皇好好活着的消息,这才落下心来,要不然他都有些不敢进南京城。
感情是太孙摆了他一手。
“我看或许是多想了,兴许太孙根本就没那个意思呢。”徐仪华一边逗着大孙子,一边回道。
朱棣摇头道:“绝不可能,不要小看太孙,他的手段比我们猜测的还要高深。”
“我听到消息,前日凉国公府上,聚集了大量的都督将军,他们想要参加这次的北伐。”
“但是蓝玉从宫里回来后,就告诉了他们父皇御驾亲征的事情。”
徐仪华闻言道:“父皇御驾亲征,太孙那边也管不到吧。”
朱棣冷哼一声:“通知我们回来,完全就是太孙的意思,父皇是后来才知情的,依照父皇对太孙的宠溺,他要是有什么安排,父皇能不答应?”
“真正对淮西勋贵们下手的,我看可不是父皇,而是太孙。”
徐仪华奇道:“太孙不是一直护着淮西勋贵们吗,怎么这次突然下手了。”
朱棣道:“他可不是护着淮西勋贵,他是护着蓝玉。”
“曾经他入宫的时候,可是得到了淮西勋贵的大力支持,当年淮西勋贵就代表了大明军队,他还有父皇的宠溺,如此谁敢说什么闲话。”
“狡兔死,良狗烹。太孙靠着建立的军事学院,不断渗透军队,现在淮西勋贵已经成了阻碍了,他借着这次北伐,就是想要夺取淮西勋贵手里的兵权。”
“我们这些皇叔,不过是他手里的棋子罢了。”
“这个大侄子,是真的不简单呐。”
扪心自问,朱棣对于朱英还是有几分佩服的,不管是搞经济,搞政治,搞军队,朱英的手段都让他叹为观止。
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是这样去办。
最早之前,大家都看不出什么,这几年的时间过去,才懂得朱英的布局多么辽阔。
这等润物细无声的手法,朱棣现在也感觉自己输得不冤。
朱棣现在早就没了造反的心思,大明在朱英的治理下,达到如此程度,朱棣自问如果自己是皇帝,绝对达不到现在这样的程度。
是以不得不承认,朱英手段高深,却也是真正的圣明之君。
徐仪华此刻突然想到宁王,便道:“太孙整出来的火车,我们都还没有坐过,听说在科研司那边,有个专门用作测验的火车,明日左右也是无事,不如去体验下。”
这个消息徐仪华还是从你别处听来的。
太孙特意开放了科研司的火车,都可以坐着去感受,最近在勋贵圈子里传得神乎其神。
因此徐仪华也生了兴趣。
朱棣点头道:“不错,我们也去看看,或许能在倭国也把火车建出来。”
火车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其用处有多大。
有了火车,就意味可以更好的掌控地方,朱棣当然也想在自己封国里弄出来。
转眼几天时间悄然而过,因为北伐的事情在邸报上刊登出来,这让整个京师的百姓都热情高涨。
大家议论纷纷,和吐蕃不同,这次可是跟草原打。
大明建国至今三十三年,很多老一辈的都还是在蒙元统治下长大,回忆起曾经的日子,当真满是唏嘘。
此番之战,牵动大明国运,不仅要胜,且还要胜得漂亮。
这边大明虽还未宣布出征,但通往九边的火车早正月过后,就已经是轰隆隆的开动了起来。
大量的士兵,粮草,火器,不断的被装在火车上向着九边驶去,开始做足准备工作。
只等着三月三这日大朝会后,朱元璋就御驾亲征,直达草原。
御驾亲征的决定,也代表了此次北伐的决心。
其实朱元璋是很少亲征的。
倘若他知道朱棣后来搞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必然会觉得荒唐。
朱元璋的政策,是藩王守边,天子守国。
作为皇帝,就应该在后方发展经济,支援指挥。
这次之所以亲征,首先是因为他自己的心愿,最主要的是现在大明有了大孙。
他会带上所有能战之皇子,这样即便出现了什么意外,太孙也能顺利登基。
至于如果路上驾崩,身边的皇子会不会对皇位有想法,这不在朱元璋的考虑之内。
自古以来,政变跟造反完全就是两码事。
司马懿也好,李世民也好,他们可不是带着大军去攻打王宫,恰恰实际上是少数兵力出其不意,快速的控制王宫。
哪怕是朱棣,如果没有李景隆的里应外合,他也不可能进得了南京城,最后也是失败的局面。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对于太孙的决定,淮西勋贵集团感觉到很委屈,伤心,认为是太孙抛弃了他们。
他们又哪里可能知道,如今能够还活着,都应该是好好感谢太孙了。
只是就现在这样的情况,也没有其他的办法,总不可能造反吧。
现在陛下的脾性已经有所收敛,可是他们已经找不到人去说了。
大家都知道,陛下对于凉国公是有意见的,如果不是太孙在,指不定凉国公都被贬下去了。
不管是曾经冲关还是后来暴打吏部尚书詹徽,这都是没把朝廷放在眼里。
能够跟陛下直接兑换的,也没几个了。
冯胜那边不属于淮西党,傅友德虽然也算,可摆明是不问朝政之事。
“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他们此刻感觉到,属于自己的时代正在落寞,即便是再怎么不甘心,也只能接受现实。
虽说没有再能立功的机会,可现在的爵位其实大多数人都很满意了,尤其是俸禄这块,朝廷确实没亏待他们,太孙做的也没话说。
生活上,比曾经过得不知多么安逸,就这样的环境下,谁也不想强行出头。
况且,他们的儿子,许多都去了大明京师军事学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譬如现在大明精锐骑士团中,许多百骑长,千骑长,就是他们的儿子。
在蓝玉回去后,朱英就让锦衣卫对这些淮西勋贵们严密监视,虽说不担心他们闹出什么大的事情来,但如果有那脑子转不过来,想要闹事的,当然是要提前处理掉。
还好这些淮西勋贵们算比较识相,开始有些怨言,过了两天也就这样了。
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大明兵权开始朝着朱英全面倾斜。
第二步就是对将领层次的换血,这次也让他们有了个心理准备。
——
燕王府。
朱棣看着眼前的黑胖子,终究是有些感叹道:“这几年,辛苦你了。”
在安南那等地方,怎么可能不黑,毕竟是属于热带。
只是就算是很辛苦,可朱高炽的体重完全没有下降的趋势,不过倒也没更胖。
朱英也考虑到朱高炽的身体问题,所以给他专门安排了医师进行调养,虽然还没有根治这肥胖问题,但如今的朱高炽看上去要精神多了。
“父王,儿臣不辛苦,在安南日常便是处理一些内政方面的事情,没有像是父王还有二弟三弟需要跟倭国打仗。”
“邻国的占城也基本上在大明统治里,整体比较太平。”朱高炽笑着说道。
此刻,徐仪华的目光转向朱高炽身后,儿媳张氏旁边跟着的小孩。
“这是我的孙子吗,都长这么大了,快给我抱抱。”徐仪华眼神中很是惊喜的问道。
洪武二十八年,张氏被封为燕王世子妃,朱高炽去安南不久,张氏就随着过去了。
她是指挥使张麒之女,性格豪爽大方。
当年赐婚后,朱高炽独自前往,张氏也不在京师等着,直接乘船过去找夫君。
现在五年时间过去,孩子都快三岁了。
朱棣也有些瞪大了眼睛看向了那小孩:“这是我的大孙子吗,叫什么。”
朱高炽看着母妃将儿子抱在怀里亲热的模样,心里也松了口气,回道:“按照皇爷爷定下的规矩,他叫朱瞻基。”
两岁多的朱瞻基看上去很是灵气,完全不似朱高炽这般,眼睛大而有神,瞧着徐仪华过来完全没有害怕的感觉,反而是咯咯直笑。
徐仪华抱着给朱棣看,朱棣看着非常高兴,这可是第一个大孙子。
历史上,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梦到了父皇,还给了他一个象征权力的大圭,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当然现在可没这个事情了,毕竟朱元璋还好好的活着,这朱棣要是梦到了,可不是美梦,而是噩梦了。
“你这孩子,大孙子都出生了,怎么也不写封信过来。”徐仪华有些埋怨道。
她都不知道自己有孙子,当奶奶了。
朱高炽苦笑道:“我派人传了信,是从安南直接到倭国的船队,后来才知道,船在路上遇了风浪沉了。”
海上的危险是不可预知的,尤其是在如今的年代,看似繁荣的海路,每年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导致发生危险,让不少船只沉入海底。
朱高炽没等到回信,开始还以为父王不想搭理自己,直到去年才知晓沉了。
这也因为朱高炽在安南处理的政务很多,说是日理万机都不为过,尤其是在水稻种植,水利灌溉这块。
安南能够上贡如此之多的粮食,朱高炽有很大的功劳。
朱棣没有多说什么,点点头后,就去抱大孙子。
“王爷,大孙子跟你长得真有几分相似呢。”徐仪华把朱瞻基递过去后笑着说道。
朱棣仔细一看,眉眼之间,果然跟自己有几分相似,当下笑得更加的开心了。
朱高炽无奈的看着儿子在父王的怀里玩乐。
显然父王跟母妃已经没空搭理自己了。
“你弟弟他们在后院里,你去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大孙子我先跟你父王带着。”徐仪华笑着说道。
现在朱高炽跟朱高煦,朱高燧的关系还是很不错。
因为朱棣没有靖难不是皇帝,世子的位置两人也没法动摇,毕竟上头还有个皇爷爷压着呢,就算是父王想,那也得看皇爷爷答不答应。
朱高煦也非常清楚,在皇爷爷那里,大哥显然要比自己吃香多了,因为调皮不读书,皇爷爷更喜欢大哥。
去后院的路上,张氏小声道:“安南那边已经稳定了,瞻基马上就三岁了,你是燕王世子,长期待在安南像个什么,或许你应该跟父王也说说,此番之后,一起去倭国。”
朱高炽回道:“这还得看太孙的意思。”
张氏道:“只要你向太孙请求,他自然不可能拒绝,现在父王和母妃都很喜欢瞻基,这可是个机会。”
朱高炽只好回道:“我寻个机会说说吧。”
在安南,朱高炽是大臣,很显然朝廷这边也不可能再给朱高炽封王。
而且安南王室那边,也已经得到了太孙的承诺,太孙月妃的儿子朱文南,听这个名字都知晓是要封王安南的。
况且太孙的各个妃子去封王各国,这在大明来说都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情了。
朱高炽开始没多少想法,可张氏就不愿意了。
不管怎么说,朱高炽都是燕王世子,未来肯定是要继承燕王之位,那么在倭国的燕城,才是日后真正要生活的地方。
现在等于是在给大明打工。
所以张氏就想着这次回京师,可以让朱高炽去到倭国燕城。
“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应该为儿子想一想,他可是世孙,难道就一直待在安南吗。”
张氏听出了朱高炽嘴里的敷衍,当即就说道。
朱高炽听到儿子,这才认真道:“我明日便进宫求见太孙。”
张氏这才满意。
这边,徐仪华也在对抱着孙子的朱棣道:“此番炽儿回来,我看就不去安南了,等北伐的事情结束,就跟着我们一起去燕城吧。”
朱棣闻言冷哼一声:“这难道不是他当初自己的选择吗,好像跟在我的身边,他就不自在一样。”
徐仪华说道:“你再怎么不喜欢老大,也应该为你怀中的大孙子想想,况且老大是世子,他一直待在安南,以后怎么继承燕城。”
朱棣道:“他有的是治理内政的本事,你还担心他接管不了燕城吗。”
徐仪华当即有些生气,从朱棣的怀中抱过大孙子:“我可不想大孙子一直待在安南那边,几年都不能见上一面,这次大孙子出生,我们都不知道。”
“如果你坚持要这样做,那你就带着老二老三回倭国,我跟老大去安南算了,我可舍不得我的大孙子。”
朱棣听着这话,当下气势就下去了。
“行了,都听你的,让老大一起回燕城。”
“也不是这段时间的事情,没必要如此着急,这次可是父皇要御驾亲征,北伐草原,还不知道打仗打多久。”
“说起来,太孙这一手真厉害,差点误导我们。”
朱棣的语气中带有几分感慨,在路上的时候还提心吊胆,得到父皇好好活着的消息,这才落下心来,要不然他都有些不敢进南京城。
感情是太孙摆了他一手。
“我看或许是多想了,兴许太孙根本就没那个意思呢。”徐仪华一边逗着大孙子,一边回道。
朱棣摇头道:“绝不可能,不要小看太孙,他的手段比我们猜测的还要高深。”
“我听到消息,前日凉国公府上,聚集了大量的都督将军,他们想要参加这次的北伐。”
“但是蓝玉从宫里回来后,就告诉了他们父皇御驾亲征的事情。”
徐仪华闻言道:“父皇御驾亲征,太孙那边也管不到吧。”
朱棣冷哼一声:“通知我们回来,完全就是太孙的意思,父皇是后来才知情的,依照父皇对太孙的宠溺,他要是有什么安排,父皇能不答应?”
“真正对淮西勋贵们下手的,我看可不是父皇,而是太孙。”
徐仪华奇道:“太孙不是一直护着淮西勋贵们吗,怎么这次突然下手了。”
朱棣道:“他可不是护着淮西勋贵,他是护着蓝玉。”
“曾经他入宫的时候,可是得到了淮西勋贵的大力支持,当年淮西勋贵就代表了大明军队,他还有父皇的宠溺,如此谁敢说什么闲话。”
“狡兔死,良狗烹。太孙靠着建立的军事学院,不断渗透军队,现在淮西勋贵已经成了阻碍了,他借着这次北伐,就是想要夺取淮西勋贵手里的兵权。”
“我们这些皇叔,不过是他手里的棋子罢了。”
“这个大侄子,是真的不简单呐。”
扪心自问,朱棣对于朱英还是有几分佩服的,不管是搞经济,搞政治,搞军队,朱英的手段都让他叹为观止。
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是这样去办。
最早之前,大家都看不出什么,这几年的时间过去,才懂得朱英的布局多么辽阔。
这等润物细无声的手法,朱棣现在也感觉自己输得不冤。
朱棣现在早就没了造反的心思,大明在朱英的治理下,达到如此程度,朱棣自问如果自己是皇帝,绝对达不到现在这样的程度。
是以不得不承认,朱英手段高深,却也是真正的圣明之君。
徐仪华此刻突然想到宁王,便道:“太孙整出来的火车,我们都还没有坐过,听说在科研司那边,有个专门用作测验的火车,明日左右也是无事,不如去体验下。”
这个消息徐仪华还是从你别处听来的。
太孙特意开放了科研司的火车,都可以坐着去感受,最近在勋贵圈子里传得神乎其神。
因此徐仪华也生了兴趣。
朱棣点头道:“不错,我们也去看看,或许能在倭国也把火车建出来。”
火车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其用处有多大。
有了火车,就意味可以更好的掌控地方,朱棣当然也想在自己封国里弄出来。
转眼几天时间悄然而过,因为北伐的事情在邸报上刊登出来,这让整个京师的百姓都热情高涨。
大家议论纷纷,和吐蕃不同,这次可是跟草原打。
大明建国至今三十三年,很多老一辈的都还是在蒙元统治下长大,回忆起曾经的日子,当真满是唏嘘。
此番之战,牵动大明国运,不仅要胜,且还要胜得漂亮。
这边大明虽还未宣布出征,但通往九边的火车早正月过后,就已经是轰隆隆的开动了起来。
大量的士兵,粮草,火器,不断的被装在火车上向着九边驶去,开始做足准备工作。
只等着三月三这日大朝会后,朱元璋就御驾亲征,直达草原。
御驾亲征的决定,也代表了此次北伐的决心。
其实朱元璋是很少亲征的。
倘若他知道朱棣后来搞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必然会觉得荒唐。
朱元璋的政策,是藩王守边,天子守国。
作为皇帝,就应该在后方发展经济,支援指挥。
这次之所以亲征,首先是因为他自己的心愿,最主要的是现在大明有了大孙。
他会带上所有能战之皇子,这样即便出现了什么意外,太孙也能顺利登基。
至于如果路上驾崩,身边的皇子会不会对皇位有想法,这不在朱元璋的考虑之内。
自古以来,政变跟造反完全就是两码事。
司马懿也好,李世民也好,他们可不是带着大军去攻打王宫,恰恰实际上是少数兵力出其不意,快速的控制王宫。
哪怕是朱棣,如果没有李景隆的里应外合,他也不可能进得了南京城,最后也是失败的局面。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