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姚广孝回京,七年变化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第711章:姚广孝回京,七年变化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黄观用得太顺手了,关键是觉悟能力非常高。

    在南京直隶这边选拔完成后,黄观还向朱英申请,亲自前往北平监督。

    不过这个请求被朱英驳回了。

    远征军的统领大多数都在京师已经完成,去北平也就接人出发,这没必要再去跑一趟。

    大明的军队,可没这么差劲,连此事都无法完成。

    有黄观提供的章程明细,按章办事就可以了。

    比之南方,北方的士兵显然还更有优势一些,尤其是生活在辽东地区的,对于寒冷早就习以为常。

    不过考虑到横渡白令海峡后,北美南下四季就分明了,是以南北也都需要。

    远征军的事情筹办完成后,朱英再次把黄观召进宫里,商量关于南洋这边的安排。

    ......

    「悠悠七载,没想到再临京师,已然是物非人非。」

    正阳门码头上人声鼎沸,四处都是搬运货物的吆喝声。

    姚广孝看着这既陌生又熟悉的码头,极其感叹。

    原本这里不过是些泥巴土路,现在所入眼之处,尽皆是水泥铺设。

    不仅是码头,感觉似乎河道都有被加宽了,来来往往的船只琳琅满目,可见繁华。

    那正阳大道,姚广孝在离开的时候听说了,但却没有亲眼见过。

    此刻看着那宽敞大道上密集的人群,心神皆有些震撼。

    这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好比后世一直生活在农村,突然到了繁华大都市。

    「太孙殿下,真的,很不错。」

    姚广孝眼放光明。

    从前,他从未对大明这个国家有所多少的归属感,在他看来,朝代更替亦是寻常,此生最为在乎的便就是施展抱负才华,青史留名。

    直到看到现在的大明,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长期生活在高丽,又去了倭国,草原的姚广孝,足可以说开眼看世界了。

    但其余国家所有的一切,在南京这座京都面前,都如同是蝼蚁一般渺小。

    不管是那些搬运的工人,还是来往的行商,个个红光满面,眼神憧憬,体现出这大明蓬勃朝气。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理想之国。

    七年来第一次回来的姚广孝,感觉找到了自己心中所属。

    是啊,七年过去了。

    当年五十七岁出门,而今已然六十四。

    人到晚年,难免产生落叶归根的想法。

    船靠岸后,姚广孝拒绝了随从搭直通车,想要自己好好看看这焕然一新的南京。

    自然,身边还是跟着两个护卫。

    姚广孝身上穿着代表高丽国师的袈裟,华贵异常。

    虽说现在对于衣服的限制没有从前那般严格,但能够穿上这等袈裟的,普通人也不敢招惹。

    姚广孝步入正阳大道认真的感受到一番什么叫摩肩擦踵,哪怕是个吃饭的小店,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这里可是外城,已然是如此多人。

    坊间那还得了。

    其中姚广孝也注意,几乎每过两条巷子,就能看到治安所的招牌,这意味着京师这边有着大量的治安人员。

    这便是我的国啊。

    此刻,一种民族自豪感,在姚广孝的心底油然而生。

    或许只有长期在外乡的人,才会有这种强烈的感觉。

    其实姚广孝本应该在去年的时候就回来。

    不过因为等候朱权。

    朱英召姚广孝回来,改革中原神话体系的事情。

    但

    高丽这个地方,可不能放弃,必须要有人镇守。

    目前是三方鼎力的局面,维系着目前的高丽,若平衡被打破,姚广孝直接离开的话,那么李成桂必然会趁势夺取高丽王位。

    是以朱英便就选定了宁王朱权去接班。

    这并非是敕封藩国,暂且代于高丽之事。

    其中也是考虑到姚广孝六十多岁了,这般大的年纪,身体状况是个问题,一旦出现变故,可能会使得高丽的谋划成空,给李成桂作了嫁衣。

    朱权年轻,这些年也经历过战事,在谋略这块也有几分本事。

    替代姚广孝问题不大。

    姚广孝要等到朱权抵达,并且完成交接才能回来,一来二去的,也就到了这个时候。

    .....

    「道衍回来了?怎么没来宫里。」

    「回禀殿下,道衍法师想要独自在南京城逛一逛。」

    朱英从锦衣卫得到消息,听说姚广孝在逛街,这才意识到姚广孝离去七年,大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行吧,随他去吧,舟车劳顿的,让他先休息一日,明日再过来宫里。」

    「是,殿下。」

    锦衣卫离开后,朱英笑着对黄观说道:「道衍你应该认识吧。」

    先前朱英一直在跟黄观商议布局南洋的事情。

    黄观点点头:「道衍法师在天界寺的名头很是响亮,只是臣到礼部的时候,道衍法师已然跟随燕王去了北平。」

    姚广孝洪武十五年就去了北平,而黄观则是在洪武二十四年才高中状元入翰林院编修,自然是错开了。

    朱英笑道:「道衍此人才学极深,于道释儒三教钻研极深,这番我想要改革完善中原神话体系,少不得他的帮忙。」

    之前朱英就已经跟黄观说过,关于神话体系对海外教化,信仰的影响。

    在这方面,就是黄观的弱项了。

    毕竟黄观读四书五经,是正儿八经,根红苗正的儒生,对于神鬼之说接触很少。

    朱英要借鉴后世的洪荒设定,其中自然会涉及到许多详细的名讳。

    这些名字,朱英怎么可能背下来。

    那些故事,基本上看过就已经忘记了,也就记得个大概,真要详细写出来,别搞笑,他只是大学生,又不是什么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教授。

    再者他的雅文水平也很一般,而新的洪荒体系,必然是要出雅文跟白话文两个版本的。

    一般人显然很难完成这套洪荒体系的设定。

    能同时精通道佛两家的,少数是一方面,再一方面朱英需要在文字里夹带私货,这等东西唯有姚广孝最是熟悉了。

    朱英还想着把其他国家的神灵也包含在其中,比如古希腊的奥林匹斯众神,古埃及神话,古印度神话,北欧神话,哪怕是已经淡却的古罗马神话,这几大古神话体系都搞进去。

    哪怕是所谓的上帝,也必然要包含其中。

    其他小国的,自然就降下去一档。

    现在世界神话很多地方都没有形成大的体系,尤其是在目前世界文明初步交融的情况下,如果统一完善的世界神话体系出炉,必然是有很大市场的。

    本来现在大明就是全世界最为富饶,强大,神秘的国度,那么洪荒神话体系最强,也是很合理的吧。

    谁要是觉得不合理,很好,咱们作为神话体系的代表,来碰一碰就知道了。

    至于帖木儿,那就无所谓了,目前的帖木儿本土都没有什么神话体系,波斯神话目前也是七零八碎的。

    再者帖木儿虽受波斯文化影响,自称苏丹,实际上他是突厥人,而

    他继承的又是蒙古帝国遗产。

    在神话体系的对抗上,完全不值得一提。

    欧洲那边就更加简单了。

    毕竟古罗马帝国都已经崩盘,欧洲分割成了七零八碎的小国,全欧洲的人加起来,都没有咱大明的人多,哪怕是神话的角度上来讲。

    我大明的神明信仰之力都要你多得多,你那区区几百万的信徒,怎么跟我大明八千万信徒相提并论。

    且在朱英拟定的神话体系里,皇帝本身也是神灵的代表,可是有着封神的权力。

    这便算是文明的覆盖了。

    文明是一方面,武力值也是很重要。

    最后的对决,当然还是靠拳头。

    朱英指着地图上的南洋说道:「整个南洋,临近我大明,我计划是在十年内,逐步的进行百姓迁徙,而后掌控整个南洋的军事武装,即便是保留南洋各国,至少也是要去军事化。」

    去军事化,这是个新颖的词汇,黄观之前没有听说过,但很好理解。

    稍有些疑惑的问道:「殿下的大明远洋贸易,将会逐步在南洋各国开设庄园,招聘农奴,种植粮食,这等方式可将其百姓所产生的怨恨,转嫁到各国之上,为何要让我们大明来承担呢。」

    「有我大明水师的武力保障,将马六甲内的沿海海域全部控制下来,夺其钱粮富为大明,臣觉得如此才是最高效的方式。」

    去军事化的间接统治,也会让南洋百姓对大明埋怨,如果只是开设农庄,这股怨气就不会影响到大明。

    日积月累下的爆发,也是由南洋诸国承当。

    所以黄观对此有些不理解。

    这个小冰河桥段,朱英熟悉得很,毕竟他已经跟老爷子讲述过一遍,现在再说一次,也就信手拈来。

    刘日新又被当了挡箭牌。

    关于气候变化,影响到历史王朝更替,以至于两百年后大明受冰封之苦,蝗虫四起,遍地饥荒这等事情,从朱英口中缓缓讲述出来。

    黄观听完之后,深受震动。

    他没想到太孙已经看到两百年后的大明,而自己这般,简直是鼠目寸光。

    起身作揖道:「是臣愚钝了,太孙此举乃为后世谋福利。」

    朱英摆摆手:「没事,这些消息你并不知晓,有此想法也很是正常。」

    黄观的思想开始转换,沉吟片刻后说道:「既是如此,欲谋其国,先使其乱,我大明乃礼仪之邦,贸然出兵有违道德典范,亦损我大国威严。」

    「其内生乱,犹如安南,我大明当以正义之师出击,拨乱反正,自可将其掌控手中。」

    朱英轻轻点头。

    这个想法跟他是一样的。

    南洋诸国有着自己的文化信仰,完整的统治机构,如果不乱起来,大明很难有插手的理由。

    出兵攻打是下下策。

    如果太过强势,表现出一统南洋的决心,很容易让整个南洋的国家联合起来。

    不要小看南洋,沿海也就算了,内陆多是热带丛林,瘴气四生,让大明的将士们钻进林子里去打仗,瘟疫伤亡上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而且战争一旦起来,那么来源于南洋的财富也会跟着变少,大明的整体利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哪怕是拿下南洋全境,还要付诸于大量兵力镇压,应付四处升起的起义。

    搞到最后,反而是动摇了大明根基。

    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在气候跟环境。

    如果是大量平原地区,早就给他推平了,当然这样的话,也轮不到朱英来干,前面朝代自然早完成。

    「殿下觉得将火器售卖

    于南洋如何。」黄观思索一番后,突然开口说道。

    朱英有些惊讶,问道:「详细说说。」

    黄观继续道:「殿下发明的火绳枪,在小规模的作战中,无疑是一神器,但今由于大规模装备军中,全境开设火器工厂的缘故,火绳枪跟颗粒火药,已然不是多大的秘密。」

    「现在这些海商们,除了暗中在大明购买外,不少甚至都有了自家的小作坊生产。」

    「他们所生产的火绳枪,比起咱们大明来,不管在持久还是威力上,自然是要差上许多,如今已然泄密,不如放开购买,倾销火器于南洋,扶持当地帮派,贵族及各方势力。」

    「如此之下,自当更能生乱,同时也可引导我大明世家介入争斗之中,再以水师压制,静候良机。」

    朱英笑着点头:「你这想法很是不错,具体的安排写个章程出来。」

    「詹士府那边现在人手比较空缺,你看哪些人才适合,便也都招进来出谋划策,把架子搭起来。」

    黄观的想法很对朱英的思路。

    朱英会有这个想法是建立在前世列强租界的历史情况下。

    黄观可没有知晓历史后世的本事,所以这些想法都是他通过自己研究琢磨出来,是极为正确的方向。

    在后世,租界最后都没了。

    这里头的原因,其实跟人数有关。

    列强人少,只能占据上层统治。

    而大明不同,目前八千万已然是最多之国,现在正在搞鼓励生育。

    其实就算不鼓励,也都在疯狂造孩子,三年两胎那都是基本操作。

    是以当不断迁徙百姓的情况下,人口比例达到一定程度,那南洋诸国自然就归于大明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