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就在将近正旦佳节的隐隐氛围中,暂时放下诸多政务冗繁的李弘,也来到了新设立不久的猫坊中。正所谓是上所好而下必效从;如今在这里已经聚集了,至少七八十只的大小狸奴,专供日常的赏玩。
因此,在轮到不当值的日子里,绵延了好几片的跨院和花圃、树木中;里头总是充斥着形形***的吸猫人等。就算是五肢不全的宦者、内侍之流,偶尔也会混杂在其中,对着毛茸茸的生灵倾诉些什么。
而新君李弘,则是通过专门的夹墙步道,来到了最内里的狸奴祠中。作为猫坊最大的配套建筑,这座独占一座院子的狸奴祠,被修的相当精致气派。在内殿四壁更是由名家执笔,绘满千姿百态的猫儿。
而在正中的墙面上,则是变成了各种穿戴衣袍或是甲胄、裙裳,手持各色礼器和刀兵、仪仗、乐器,驾车乘马宛如出入扈卫一般,的拟人化直立猫咪。但在祠内其他的地方,就显得相当简单而朴素了。
除了一座写着「敕命清宝灵尊」的神牌,及其龛台外,空空荡荡的没有任何多余陈设。在唯一的供桌上,也不是常见的香火、灯烛等物,而是各种手工缝制的毛绒玩具、人形布偶,堆满了一层又一层。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弘也是忙里偷闲专程过来倾诉一番心事,顺便获得某种指引和不一样的见解。主要是贵为天子之后,更不能像往日东宫那般自在;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盯着,记录至尊的一举一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人,诸如天子对着空气自说自话,或者与一只不告而来的狸奴对话;那也太过耸人听闻,或是吓死人了。哪怕只是一点传闻泄露出来,也很容易被当成癔症,或是其他精神毛病。
也唯有在这里,他可以让人关起门来,走到这座狸奴祠的正殿上层,专门留出来的八面塔台顶端;在四面视野敞阔无遗之下。与应约而来的江畋,进行敞开心怀的交流。这段时间,又发生了好些事情。
比如:
作为政事堂中资格最老的宰相,在家苟延残喘的侍中戴至德,终究没能熬过这个秋天。照例追赠恩隆,诏令百官前往吊丧,并门荫其数子五品以上官身,拔举长子戴良绍为水部员外郎、显义陵署令。
紧接着,身为昔日东宫最有力的外援,亦师亦友的宰相张文瓘;随着李弘的登基,也像是诸多心愿毕了一般的,身体迅速垮了下去;虽在宫中使者的探问和派医之下,还算意识清醒,但开始交代后事。
受到这两位的影响,事实上政事堂的宰相,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中书令郝处俊;也开始萌生退意而上表乞骸骨。但是却被新君留中不发,并且专门召对了一个多时辰后,加太子少保衔,特准在家奉公。
而随着这三大元老宰相,相继退出政事堂的日常当值;也无不在昭示着,源自高宗时代的某种落幕。随之脱颖而出的政事堂执领秉笔宰相,却并非一贯追随张文瓘,亲近东宫立场的门下右仆射李义琰。
而是以重开西域之功,再度出将入相的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尚书左仆射裴行俭;加中书门下三品。再辅以高宗传位时,在场见证和记录的黄门侍郎裴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补入政事堂当值。
时称:「大小二裴,金紫满堂。」
在新君登基才两个多月的时间,身为侍御史的狄怀英,就已战斗力非凡的干翻好些人了。除了整肃了河南府内,贪渎不法或是尸位素餐之辈;还将十数名横行肆意的公卿子弟下狱,令街市风气一肃。
然后,又弹劾司农卿韦机,在修建上阳苑的新宫过程中,一味只求壮丽豪阔而滥发民力,宣索于各方奇花异草,假山怪石;有导上为奢泰,鼓励攀比之嫌;更阴损圣德,因此司农卿韦机不得不去位。
此外,又有尚书省左
司郎中王立本,恃宠用事,私下聚敛为一时豪富,日常起居和器物用度,多有僭越之处。被狄怀英弹劾之后,罚没家产充公,本人则酌情贬放为洵州司马;到岭南去养鳄鱼去了。
似乎是受到他战斗力充沛的潜在刺激;在这段时间内,至少又有十多名的朝臣、京官,以年迈、身体不虞之故,主动请辞或是告病还家;或者干脆就是上书请求外任地方闲职,只为了避其锋芒而已。
当然了,身为东宫旧臣的狄怀英,这一系列举动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为了配合新君倡导的,节俭慎用、恤养民力的主张;虽然,身为践祚不久的新君,不可能轻易改变和扭转,偌大体制的惯性。
但是,作为新君最基本的态度和执政风格,却多少可以吸引一些有识之士,乃至是想要上进的投机之辈。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新生事物的邸闻和文抄,无疑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朝廷喉舌和风向作用。
甚至,在新君倡导的广开言路、四方纳谏如流之下;作为昔日东宫创办的《古文今要》,几个后续增设副刊,甚至成为了那些品级、身份不够,无法在朝会上进言的,广大低品官吏、士人的发声平台。
或者说,作为制造舆论的武器,报纸第一次在这个时代,展露出它真正应用的部分价值和威力。虽然目前还只能通过,强化人手和投入的馆驿体系;抵达一些望要大邑而已,甚至连部分州城都未普及。
但是,依旧架不住一时洛阳纸贵的现状,无论发行多少。都被官吏、士人、学子和商贾,争相购置或是雇人眷抄多份;再转送给亲朋好友,或是托送回乡里;以为某种时尚或是用作对朝廷风向的参详。
这一点,却是朝野上下的传统势力,或是沿袭成惯性的旧有官僚体系,无法阻止和公开对抗的既成事实。同样在新君登基之后,得到大力推进的,还有东南沿海的市舶使,和西域、边塞多处的互易场。
因为,在这些新兴的生意中,已经造就了一批潜在的既得利益群体;还同样变相巩固了,朝廷在西北延边地区的统治和控制力。商路往来的发达,还变相反哺到当地的驻军,减少朝廷维持的潜在成本。
还有在天下各处望要、名城大邑,推广官办学校和病坊(医院)制度;乃至开设定期的制科试,选拔医科学生;虽然导致的争议不小,但都没人敢于公开否定这种,救护黎庶、弘扬教化的政治正确性。
所能够入手劝阻和谏言的,也不过是由此产生的各种潜在靡费,对国朝财计所造成的亏空和额外支出的压力。因此,当这种声音出现在邸闻上,反而最着急的,是那些预定地方的官员和士民父老代表了。
毕竟,就算是显贵、官宦和豪富,甚至士族之家,也不能确保自己不会生病,更期待能够得到就近的医疗资源,及时的救治。而长安病坊的成功范例和名声在外,也足以让大多数人忽略和无视其中风险。
因此,只要稍加以推波助澜,就有一大堆来自地方的***,如同雪片一般的压倒了朝堂之中的质疑之声。再加上新君宣布将从内孥出钱,地方官府安排场地,并接受地方的捐赠,很快就已初见成效。
相比之下,普及官办学校则只是附带的产物;之前,高宗、太宗时代,就已经在各地推广官学。但是李弘所推行的略有不同,属于文字、书法、数算的启蒙,投入极少,也只占几个学官名额和教师料钱。
同样取得较大进度的,还有以宣慰之名派出众多的使者,清查各地军府府兵现状的工作。在军府相对集中的关内京畿道、河南都亟道,已基本完成了初步统计,以及用以充当对照的多轮暗中数据收集。
但除了这些投入少而见效快的部分项目之外,新君想要在其他方面推动的革新尝试,就不免明显阻力重重,乃至是难以推动了
。比如,新君李弘在还是太子时,就想要改变的转输法,只推行了小部分。
剩下的大部分进程,则是因为牵涉到太多,既得利益的群体和现有的当权阶层。毕竟,他还没能成为开元天子那样,身负天下之望的莫大权威和足以独断专行的朝堂控制力。所以只能妥协暂缓徐图之。
同样受到巨大阻力的,还有推广官办的飞钱生意,并且形成全国性汇兑体系网络的上书。因为,这其中牵涉到诸多权门显贵,乃至皇族宗室、外戚勋贵门下,抵店、坊柜和质铺的生意,典型与民争利。
因此,新君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私下以内臣经营皇产的名义,继续沿用和扩张,东宫时期就铺下的飞钱联庄兑换网络;在原本投献东宫的商人配合下,潜移默化的将这些抗拒变化之辈,挤走和取代之。
在东宫时期赚钱的生意虽然很多,各种进项也不少,但若换位到了执领天下的皇帝之位,就远远不够用了。事实上,高宗的连年兴兵两征吐蕃,平定新罗,再加上大兴土木的营造宫室;国库早已空虚。
而作为天子所掌握的内藏诸库,虽然还有不少内孥;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高宗时代攒下来的,也早就内定被用在太上皇养老所需的;非不得已不能轻易动用的。地方民力疲敝,也不堪更多压榨驱使。
但不管做什么都需要钱,开启新政和革除旧弊,同样也要额外的支出;因此,最好的办法和选择,就是慢慢的消减冗费(节流)同时,更多开辟新的财源和进项。所以,江畋给李弘画了一个大大的饼。
在东海海外的倭国列岛上,有着因为频繁的地震,而形成的金银矿脉,乃至是铜山;等着人去采掘和开发。在实际成熟的时候,可以将其抛出来;作为国家发行债券的质押和担保,然后众筹跨海远征。
不过,这都是将来较为遥远的事情了。新君李弘登基之后的两月间,为了增广皇嗣的需要,也是为了安抚臣下之意;又新纳了两名妃子。一个是出身贝州房氏,已故仓部侍郎房玄基的孙女,封房婕妤。
而这位部侍郎房玄基,正式贞观名相房玄龄的堂弟。另一位,而是前朝勋臣将门出身,已故朝散大夫、卫尉寺丞王玄策的孙女;因为家门破落而双亲早亡,从小就寄养在族伯王及善的家里,封王才人。
而王及善也是曾经的东宫左奉裕率,后提拔为右千牛卫将军。因此养育之故,转任成为卫尉卿。这两位妃子,既没有太过强势的娘家,也与旧日勋臣、元老家族,保持了一定的联系和变相的释放善意。
甚至对依附在天后身边的武氏宗亲,新君也一个未动;反而在登基之后,顺带提携了,在东宫服事的武攸绪,武平一等人。其中武攸绪以千牛备身,升任左千牛卫中郎将,右谕德武平一迁为祠部郎中。
当然了,不出意料的话,这两位出身武氏的宗亲子弟,早已是太子李弘的(自己人)形状了;或者说,他们所做出的选择,本身就是武氏一门,转移和分摊政治投机的风险,保全家门宗嗣的后路所在。
而继续临朝听政的天后,则变成了某种程度上,在野党领袖的角色;而在身边重新聚集起,好几股政治色彩分明的势力来。在已经退养的太上皇隐隐支持下,等于当初与监国太子的相持颠倒过来而已。
光目前已知的武后一党,就有中书侍郎刘祎之,大学士孟利贞、御史大夫高智周、秘书少监、祭酒郭正一;并称一时才俊。又有著作郎元万顷,左史范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思茂、韩楚宾等北门学士。
此外,还有疑似倾向的中书舍人袁公瑜;兵部侍郎岑长倩、左卫将军麴崇裕、卫尉少卿张光辅、洛州司马房嗣业;洛阳令张嗣明;就算没有那些占据要职的武氏宗亲,这同样也是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
正如《
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然而,作为听众的江畋却有些意犹未尽。
因为,在他的视野面板当中,随着意念浮现出来的任务场景:「太子的宏愿」,自从他回宫并顺轮登基的这段时间下来,始终停留在了「99」的进度;也不知道是缺什么关键性的事物,或是最后一点条件呢?
然后,就听李弘继续说道:「不知,狸生,您所知的那个后世时光,可有利于保生受孕的偏房,或是促进子嗣的法子?」江畋突然就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他即位之后,由此逐渐萌生的心病和隐隐忧虑所在了。
毕竟,他三岁就册封为储君,从八岁开始监国,此后一直病体缠绵而难以视事;直到近些年才明显好转起来,但与裴妃成婚也有七八年了,一直没有所出,这作为最高统治者就不免令人担忧,甚至成为隐患了。
免费阅读.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因此,在轮到不当值的日子里,绵延了好几片的跨院和花圃、树木中;里头总是充斥着形形***的吸猫人等。就算是五肢不全的宦者、内侍之流,偶尔也会混杂在其中,对着毛茸茸的生灵倾诉些什么。
而新君李弘,则是通过专门的夹墙步道,来到了最内里的狸奴祠中。作为猫坊最大的配套建筑,这座独占一座院子的狸奴祠,被修的相当精致气派。在内殿四壁更是由名家执笔,绘满千姿百态的猫儿。
而在正中的墙面上,则是变成了各种穿戴衣袍或是甲胄、裙裳,手持各色礼器和刀兵、仪仗、乐器,驾车乘马宛如出入扈卫一般,的拟人化直立猫咪。但在祠内其他的地方,就显得相当简单而朴素了。
除了一座写着「敕命清宝灵尊」的神牌,及其龛台外,空空荡荡的没有任何多余陈设。在唯一的供桌上,也不是常见的香火、灯烛等物,而是各种手工缝制的毛绒玩具、人形布偶,堆满了一层又一层。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弘也是忙里偷闲专程过来倾诉一番心事,顺便获得某种指引和不一样的见解。主要是贵为天子之后,更不能像往日东宫那般自在;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盯着,记录至尊的一举一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人,诸如天子对着空气自说自话,或者与一只不告而来的狸奴对话;那也太过耸人听闻,或是吓死人了。哪怕只是一点传闻泄露出来,也很容易被当成癔症,或是其他精神毛病。
也唯有在这里,他可以让人关起门来,走到这座狸奴祠的正殿上层,专门留出来的八面塔台顶端;在四面视野敞阔无遗之下。与应约而来的江畋,进行敞开心怀的交流。这段时间,又发生了好些事情。
比如:
作为政事堂中资格最老的宰相,在家苟延残喘的侍中戴至德,终究没能熬过这个秋天。照例追赠恩隆,诏令百官前往吊丧,并门荫其数子五品以上官身,拔举长子戴良绍为水部员外郎、显义陵署令。
紧接着,身为昔日东宫最有力的外援,亦师亦友的宰相张文瓘;随着李弘的登基,也像是诸多心愿毕了一般的,身体迅速垮了下去;虽在宫中使者的探问和派医之下,还算意识清醒,但开始交代后事。
受到这两位的影响,事实上政事堂的宰相,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中书令郝处俊;也开始萌生退意而上表乞骸骨。但是却被新君留中不发,并且专门召对了一个多时辰后,加太子少保衔,特准在家奉公。
而随着这三大元老宰相,相继退出政事堂的日常当值;也无不在昭示着,源自高宗时代的某种落幕。随之脱颖而出的政事堂执领秉笔宰相,却并非一贯追随张文瓘,亲近东宫立场的门下右仆射李义琰。
而是以重开西域之功,再度出将入相的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尚书左仆射裴行俭;加中书门下三品。再辅以高宗传位时,在场见证和记录的黄门侍郎裴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补入政事堂当值。
时称:「大小二裴,金紫满堂。」
在新君登基才两个多月的时间,身为侍御史的狄怀英,就已战斗力非凡的干翻好些人了。除了整肃了河南府内,贪渎不法或是尸位素餐之辈;还将十数名横行肆意的公卿子弟下狱,令街市风气一肃。
然后,又弹劾司农卿韦机,在修建上阳苑的新宫过程中,一味只求壮丽豪阔而滥发民力,宣索于各方奇花异草,假山怪石;有导上为奢泰,鼓励攀比之嫌;更阴损圣德,因此司农卿韦机不得不去位。
此外,又有尚书省左
司郎中王立本,恃宠用事,私下聚敛为一时豪富,日常起居和器物用度,多有僭越之处。被狄怀英弹劾之后,罚没家产充公,本人则酌情贬放为洵州司马;到岭南去养鳄鱼去了。
似乎是受到他战斗力充沛的潜在刺激;在这段时间内,至少又有十多名的朝臣、京官,以年迈、身体不虞之故,主动请辞或是告病还家;或者干脆就是上书请求外任地方闲职,只为了避其锋芒而已。
当然了,身为东宫旧臣的狄怀英,这一系列举动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为了配合新君倡导的,节俭慎用、恤养民力的主张;虽然,身为践祚不久的新君,不可能轻易改变和扭转,偌大体制的惯性。
但是,作为新君最基本的态度和执政风格,却多少可以吸引一些有识之士,乃至是想要上进的投机之辈。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新生事物的邸闻和文抄,无疑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朝廷喉舌和风向作用。
甚至,在新君倡导的广开言路、四方纳谏如流之下;作为昔日东宫创办的《古文今要》,几个后续增设副刊,甚至成为了那些品级、身份不够,无法在朝会上进言的,广大低品官吏、士人的发声平台。
或者说,作为制造舆论的武器,报纸第一次在这个时代,展露出它真正应用的部分价值和威力。虽然目前还只能通过,强化人手和投入的馆驿体系;抵达一些望要大邑而已,甚至连部分州城都未普及。
但是,依旧架不住一时洛阳纸贵的现状,无论发行多少。都被官吏、士人、学子和商贾,争相购置或是雇人眷抄多份;再转送给亲朋好友,或是托送回乡里;以为某种时尚或是用作对朝廷风向的参详。
这一点,却是朝野上下的传统势力,或是沿袭成惯性的旧有官僚体系,无法阻止和公开对抗的既成事实。同样在新君登基之后,得到大力推进的,还有东南沿海的市舶使,和西域、边塞多处的互易场。
因为,在这些新兴的生意中,已经造就了一批潜在的既得利益群体;还同样变相巩固了,朝廷在西北延边地区的统治和控制力。商路往来的发达,还变相反哺到当地的驻军,减少朝廷维持的潜在成本。
还有在天下各处望要、名城大邑,推广官办学校和病坊(医院)制度;乃至开设定期的制科试,选拔医科学生;虽然导致的争议不小,但都没人敢于公开否定这种,救护黎庶、弘扬教化的政治正确性。
所能够入手劝阻和谏言的,也不过是由此产生的各种潜在靡费,对国朝财计所造成的亏空和额外支出的压力。因此,当这种声音出现在邸闻上,反而最着急的,是那些预定地方的官员和士民父老代表了。
毕竟,就算是显贵、官宦和豪富,甚至士族之家,也不能确保自己不会生病,更期待能够得到就近的医疗资源,及时的救治。而长安病坊的成功范例和名声在外,也足以让大多数人忽略和无视其中风险。
因此,只要稍加以推波助澜,就有一大堆来自地方的***,如同雪片一般的压倒了朝堂之中的质疑之声。再加上新君宣布将从内孥出钱,地方官府安排场地,并接受地方的捐赠,很快就已初见成效。
相比之下,普及官办学校则只是附带的产物;之前,高宗、太宗时代,就已经在各地推广官学。但是李弘所推行的略有不同,属于文字、书法、数算的启蒙,投入极少,也只占几个学官名额和教师料钱。
同样取得较大进度的,还有以宣慰之名派出众多的使者,清查各地军府府兵现状的工作。在军府相对集中的关内京畿道、河南都亟道,已基本完成了初步统计,以及用以充当对照的多轮暗中数据收集。
但除了这些投入少而见效快的部分项目之外,新君想要在其他方面推动的革新尝试,就不免明显阻力重重,乃至是难以推动了
。比如,新君李弘在还是太子时,就想要改变的转输法,只推行了小部分。
剩下的大部分进程,则是因为牵涉到太多,既得利益的群体和现有的当权阶层。毕竟,他还没能成为开元天子那样,身负天下之望的莫大权威和足以独断专行的朝堂控制力。所以只能妥协暂缓徐图之。
同样受到巨大阻力的,还有推广官办的飞钱生意,并且形成全国性汇兑体系网络的上书。因为,这其中牵涉到诸多权门显贵,乃至皇族宗室、外戚勋贵门下,抵店、坊柜和质铺的生意,典型与民争利。
因此,新君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私下以内臣经营皇产的名义,继续沿用和扩张,东宫时期就铺下的飞钱联庄兑换网络;在原本投献东宫的商人配合下,潜移默化的将这些抗拒变化之辈,挤走和取代之。
在东宫时期赚钱的生意虽然很多,各种进项也不少,但若换位到了执领天下的皇帝之位,就远远不够用了。事实上,高宗的连年兴兵两征吐蕃,平定新罗,再加上大兴土木的营造宫室;国库早已空虚。
而作为天子所掌握的内藏诸库,虽然还有不少内孥;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高宗时代攒下来的,也早就内定被用在太上皇养老所需的;非不得已不能轻易动用的。地方民力疲敝,也不堪更多压榨驱使。
但不管做什么都需要钱,开启新政和革除旧弊,同样也要额外的支出;因此,最好的办法和选择,就是慢慢的消减冗费(节流)同时,更多开辟新的财源和进项。所以,江畋给李弘画了一个大大的饼。
在东海海外的倭国列岛上,有着因为频繁的地震,而形成的金银矿脉,乃至是铜山;等着人去采掘和开发。在实际成熟的时候,可以将其抛出来;作为国家发行债券的质押和担保,然后众筹跨海远征。
不过,这都是将来较为遥远的事情了。新君李弘登基之后的两月间,为了增广皇嗣的需要,也是为了安抚臣下之意;又新纳了两名妃子。一个是出身贝州房氏,已故仓部侍郎房玄基的孙女,封房婕妤。
而这位部侍郎房玄基,正式贞观名相房玄龄的堂弟。另一位,而是前朝勋臣将门出身,已故朝散大夫、卫尉寺丞王玄策的孙女;因为家门破落而双亲早亡,从小就寄养在族伯王及善的家里,封王才人。
而王及善也是曾经的东宫左奉裕率,后提拔为右千牛卫将军。因此养育之故,转任成为卫尉卿。这两位妃子,既没有太过强势的娘家,也与旧日勋臣、元老家族,保持了一定的联系和变相的释放善意。
甚至对依附在天后身边的武氏宗亲,新君也一个未动;反而在登基之后,顺带提携了,在东宫服事的武攸绪,武平一等人。其中武攸绪以千牛备身,升任左千牛卫中郎将,右谕德武平一迁为祠部郎中。
当然了,不出意料的话,这两位出身武氏的宗亲子弟,早已是太子李弘的(自己人)形状了;或者说,他们所做出的选择,本身就是武氏一门,转移和分摊政治投机的风险,保全家门宗嗣的后路所在。
而继续临朝听政的天后,则变成了某种程度上,在野党领袖的角色;而在身边重新聚集起,好几股政治色彩分明的势力来。在已经退养的太上皇隐隐支持下,等于当初与监国太子的相持颠倒过来而已。
光目前已知的武后一党,就有中书侍郎刘祎之,大学士孟利贞、御史大夫高智周、秘书少监、祭酒郭正一;并称一时才俊。又有著作郎元万顷,左史范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思茂、韩楚宾等北门学士。
此外,还有疑似倾向的中书舍人袁公瑜;兵部侍郎岑长倩、左卫将军麴崇裕、卫尉少卿张光辅、洛州司马房嗣业;洛阳令张嗣明;就算没有那些占据要职的武氏宗亲,这同样也是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
正如《
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然而,作为听众的江畋却有些意犹未尽。
因为,在他的视野面板当中,随着意念浮现出来的任务场景:「太子的宏愿」,自从他回宫并顺轮登基的这段时间下来,始终停留在了「99」的进度;也不知道是缺什么关键性的事物,或是最后一点条件呢?
然后,就听李弘继续说道:「不知,狸生,您所知的那个后世时光,可有利于保生受孕的偏房,或是促进子嗣的法子?」江畋突然就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他即位之后,由此逐渐萌生的心病和隐隐忧虑所在了。
毕竟,他三岁就册封为储君,从八岁开始监国,此后一直病体缠绵而难以视事;直到近些年才明显好转起来,但与裴妃成婚也有七八年了,一直没有所出,这作为最高统治者就不免令人担忧,甚至成为隐患了。
免费阅读.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