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曹卿,薛奎可是淳化三年及第?”
听到这个问题,曹韦先是一愣,转而沉吟片刻。
官家为何特地提及淳化三年?
丁谓、王钦若,皆是淳化三年的进士,三人是同年,难道官家以为薛奎是丁谓一系的人?
此事却是想岔了。
“薛郎中确是淳化三年的进士。”
“不过,薛郎中的伯乐乃是向文简公(向敏中)。”
少顷,曹韦缓缓讲述着薛奎的履历。
薛奎虽然和丁谓、王钦若是同年,但他们关系并不怎么好,不是所有的同年关系都好。
比如,王曙也是淳化三年的进士,他和丁谓、王钦若便不对付。
因为王曙是寇准的女婿,先天性就站在了南方集团的对立面。
薛奎的履历也大抵类似,他入仕前十七年,一直在各个地方轮换,直到大中祥符二年(1009),他才结束了地方官生涯。
至于,薛奎为什么前期沉浮地方十七年?
很简单。
没有政治资源嘛。
大中祥符二年,薛奎得向敏中推荐,转迁至殿中侍御史,成了台谏官。
向敏中是什么人?
寇准、王旦、李沆的同年,北方系大老。
这不,政治资源来了。
当然,向敏中推荐薛奎的原因,还是因为薛奎本人足够出色。
也正因为向敏中的推荐,薛奎得以进入中央为官,历任殿中侍御史、陕西路转运副使、河北安抚使、江淮制置发运使、三司户部副使。
直到天禧末年,因为同三司使李士衡发生争端,然后被李士衡、曹利用携手贬离了京师,出任延州知州。
薛奎被调离京师,其实和天禧年间的政争脱不开关系,向敏中是天禧四年离世的。
后来,寇准和丁谓之间的争斗,又以寇准一系全面失败为终。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没了北方系大老的保护,薛奎又和李士衡闹了矛盾,因此,他被贬黜,也是应有之理。
谁让靠山倒了呢?
不过,即便没有曹韦的举荐,要不了多久,薛奎也能重回中枢。
而这一切,不外乎薛奎是北方集团的嫡系,同时个人能力也很出众。
最后,王曾在未进士及第前,曾经向薛奎投过行卷。
彼时,薛奎曾盛赞王曾,足下殆将作状元了,做宰相耶?
北方集团出身,能力出众,又‘传颂’过王曾的名声,种种标签集于一身,回归中央,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
其实,如果不是近期朝政节奏变幻太快,王曾早就向朝廷举荐薛奎了。
这不,吕夷简之前的差遣‘权知开封府’不是空着吗?
此差遣由薛奎担任,再合适不过。
因为薛奎给人的印象便是,刚正不阿,不阿附权贵。
京畿之地,皇亲国戚不知凡几,担任权知开封府的官员,要么背景通天,能够左右逢源,要么秉持原则,刚正不阿。
薛奎,完美符合此类条件,同时,他亦是历经太宗、真宗的两朝元老,不论是资历,亦或者声誉,都无比契合。
不过,曹韦推荐薛奎的原因倒不是为了讨好北方系官员什么的。
因为没必要。
他是武臣出身,本来就和文臣不是同一立场。
曹韦之所以推荐薛奎,其中和薛奎的两人仕官经历有关。
一次是咸平年间,薛奎担任过兴州知州,一次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薛奎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出任陕西路转运副使。
彼时,曹韦也在西北地区为官,两人虽然不是同地为官,但薛奎的名声,曹韦是听过说的。
不说是如雷贯耳,也是远近闻名。
尤其是大中祥符年间,薛奎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解决了李德明谋取绥州(今陕西绥德)的阴谋。
虽然绥州很小,但此事却关乎朝廷的脸面。
薛奎能够在战场之外逼退李德明,确实有两把刷子,此事不仅让薛奎得到了宋真宗的赏识。
曹韦也因为此事对他印象深刻。
故此,他才会推荐薛奎担任前往契丹的使臣。
此人胸有韬略,不是那等死读书的迂腐之人。
若是换作不知变通的人出使,只怕人还没到契丹,这项任务便失败了。
或者更进一步,人家根本不会接受此趟差遣。
虚则实之?
兵法上确实是好谋略,但放到邦交上,未免有‘欺诈’之闲!
泱泱大宋,岂能言而无信?
前脚和契丹协定共击党项,结果后脚就和吐蕃唃厮啰部联合到一起。
这不就是言而无信吗?
“善,既如此,此事交由薛郎中去办,朕也能放心。”
李杰当然是了解薛奎的,但做上司的,总要给下属表现的机会吧?
另外,通过此事,他也能看看曹韦的态度。
如今看来,曹韦的确尽忠言事,并没有趁机举荐更偏向曹氏的官员。
言罢,李杰忽然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很是‘惊悚’的问题。
“曹卿,可有重回西北之意?”
听到这话,曹韦连连摇头。
“臣老了,今年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像现在这样就挺好。”
虽然曹韦知道现在的官家颇有雄心,不是那种多疑的君主,但伴君如伴虎。
谁知道官家是不是有意试探?
他是因为什么被调离西北的?
不外乎两个字,猜忌!
自从他被掉了回来,曹韦便打定主意,往后再也不去西北之地。
“曹卿,先别忙着拒绝,回去好好想一想。”
李杰微微一笑,留下了一句满是回味的话。
他能从曹韦的眼中看到‘惊疑’,对方估计以为自己是在试探。
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可以预见,也就一到两年的时间,党项和大宋多半会有一战。
此战,大宋不能输!
数遍满朝文武百官,谁能保证此战必胜?
谁能担此重任?
数来数去,大概也就曹韦有这个把握了。
毕竟,曹韦在边地经略了二十余载,不仅熟知敌情,同时也是征战沙场的老将。
有他守着西北,且不说能否反攻党项,仅仅是守住西北门户,定然不是问题。
约莫一刻钟后,李杰故意打了个哈欠。
“曹卿,今日便到如此吧,朕有些乏了。”
————————————
ps:今天好冷,突然降温了十几度,晚上还下雪了,诸位读者老爷,注意保暖哦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听到这个问题,曹韦先是一愣,转而沉吟片刻。
官家为何特地提及淳化三年?
丁谓、王钦若,皆是淳化三年的进士,三人是同年,难道官家以为薛奎是丁谓一系的人?
此事却是想岔了。
“薛郎中确是淳化三年的进士。”
“不过,薛郎中的伯乐乃是向文简公(向敏中)。”
少顷,曹韦缓缓讲述着薛奎的履历。
薛奎虽然和丁谓、王钦若是同年,但他们关系并不怎么好,不是所有的同年关系都好。
比如,王曙也是淳化三年的进士,他和丁谓、王钦若便不对付。
因为王曙是寇准的女婿,先天性就站在了南方集团的对立面。
薛奎的履历也大抵类似,他入仕前十七年,一直在各个地方轮换,直到大中祥符二年(1009),他才结束了地方官生涯。
至于,薛奎为什么前期沉浮地方十七年?
很简单。
没有政治资源嘛。
大中祥符二年,薛奎得向敏中推荐,转迁至殿中侍御史,成了台谏官。
向敏中是什么人?
寇准、王旦、李沆的同年,北方系大老。
这不,政治资源来了。
当然,向敏中推荐薛奎的原因,还是因为薛奎本人足够出色。
也正因为向敏中的推荐,薛奎得以进入中央为官,历任殿中侍御史、陕西路转运副使、河北安抚使、江淮制置发运使、三司户部副使。
直到天禧末年,因为同三司使李士衡发生争端,然后被李士衡、曹利用携手贬离了京师,出任延州知州。
薛奎被调离京师,其实和天禧年间的政争脱不开关系,向敏中是天禧四年离世的。
后来,寇准和丁谓之间的争斗,又以寇准一系全面失败为终。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没了北方系大老的保护,薛奎又和李士衡闹了矛盾,因此,他被贬黜,也是应有之理。
谁让靠山倒了呢?
不过,即便没有曹韦的举荐,要不了多久,薛奎也能重回中枢。
而这一切,不外乎薛奎是北方集团的嫡系,同时个人能力也很出众。
最后,王曾在未进士及第前,曾经向薛奎投过行卷。
彼时,薛奎曾盛赞王曾,足下殆将作状元了,做宰相耶?
北方集团出身,能力出众,又‘传颂’过王曾的名声,种种标签集于一身,回归中央,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
其实,如果不是近期朝政节奏变幻太快,王曾早就向朝廷举荐薛奎了。
这不,吕夷简之前的差遣‘权知开封府’不是空着吗?
此差遣由薛奎担任,再合适不过。
因为薛奎给人的印象便是,刚正不阿,不阿附权贵。
京畿之地,皇亲国戚不知凡几,担任权知开封府的官员,要么背景通天,能够左右逢源,要么秉持原则,刚正不阿。
薛奎,完美符合此类条件,同时,他亦是历经太宗、真宗的两朝元老,不论是资历,亦或者声誉,都无比契合。
不过,曹韦推荐薛奎的原因倒不是为了讨好北方系官员什么的。
因为没必要。
他是武臣出身,本来就和文臣不是同一立场。
曹韦之所以推荐薛奎,其中和薛奎的两人仕官经历有关。
一次是咸平年间,薛奎担任过兴州知州,一次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薛奎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出任陕西路转运副使。
彼时,曹韦也在西北地区为官,两人虽然不是同地为官,但薛奎的名声,曹韦是听过说的。
不说是如雷贯耳,也是远近闻名。
尤其是大中祥符年间,薛奎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解决了李德明谋取绥州(今陕西绥德)的阴谋。
虽然绥州很小,但此事却关乎朝廷的脸面。
薛奎能够在战场之外逼退李德明,确实有两把刷子,此事不仅让薛奎得到了宋真宗的赏识。
曹韦也因为此事对他印象深刻。
故此,他才会推荐薛奎担任前往契丹的使臣。
此人胸有韬略,不是那等死读书的迂腐之人。
若是换作不知变通的人出使,只怕人还没到契丹,这项任务便失败了。
或者更进一步,人家根本不会接受此趟差遣。
虚则实之?
兵法上确实是好谋略,但放到邦交上,未免有‘欺诈’之闲!
泱泱大宋,岂能言而无信?
前脚和契丹协定共击党项,结果后脚就和吐蕃唃厮啰部联合到一起。
这不就是言而无信吗?
“善,既如此,此事交由薛郎中去办,朕也能放心。”
李杰当然是了解薛奎的,但做上司的,总要给下属表现的机会吧?
另外,通过此事,他也能看看曹韦的态度。
如今看来,曹韦的确尽忠言事,并没有趁机举荐更偏向曹氏的官员。
言罢,李杰忽然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很是‘惊悚’的问题。
“曹卿,可有重回西北之意?”
听到这话,曹韦连连摇头。
“臣老了,今年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像现在这样就挺好。”
虽然曹韦知道现在的官家颇有雄心,不是那种多疑的君主,但伴君如伴虎。
谁知道官家是不是有意试探?
他是因为什么被调离西北的?
不外乎两个字,猜忌!
自从他被掉了回来,曹韦便打定主意,往后再也不去西北之地。
“曹卿,先别忙着拒绝,回去好好想一想。”
李杰微微一笑,留下了一句满是回味的话。
他能从曹韦的眼中看到‘惊疑’,对方估计以为自己是在试探。
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可以预见,也就一到两年的时间,党项和大宋多半会有一战。
此战,大宋不能输!
数遍满朝文武百官,谁能保证此战必胜?
谁能担此重任?
数来数去,大概也就曹韦有这个把握了。
毕竟,曹韦在边地经略了二十余载,不仅熟知敌情,同时也是征战沙场的老将。
有他守着西北,且不说能否反攻党项,仅仅是守住西北门户,定然不是问题。
约莫一刻钟后,李杰故意打了个哈欠。
“曹卿,今日便到如此吧,朕有些乏了。”
————————————
ps:今天好冷,突然降温了十几度,晚上还下雪了,诸位读者老爷,注意保暖哦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