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萧文明果然没有看错人,这两个部落首领果然有着十分出众的军事才能。
尤其是在练兵方面全都很有一套。
他们带到萧文明面前的本部落的勇士,就算是在如狼似虎的戎羌骑兵之中,也是很看得过眼的。
随军配备的装备也颇为精良,有不少都装备了临海屯出产的利刃。
这些家伙,萧文明天天佩、天天看,一眼就能看出来。
看来是他们在同中原的互市贸易过程当中所取得的。
这也难怪,萧文明对于贸易采取的是较为开放的态度,只是禁止火枪火炮以及中国特有的生产技术外流,而其他商品——包括冷兵器在内——全都不加限制。
因此戎羌也就有取得这些东西的机会了。
这一回萧文明决定带去戎羌草原的军队,规模限制在一万五千人之内。
这倒不是萧文明轻敌,而是现在他所能够保持的补给线,所能养活的前线将士的上限,也就如此了。
如果人数再多,就只会让一线的将士们饿肚子,或者成倍加大后勤的压力。
前者会导致战斗力的急剧下降,后者甚至有可能把刚刚好转的财政再次拖垮。
一万五千人的兵力虽然不多,但都是精锐。
其中有:比格胡布带来了四千人,塔图姆布带来了三千人,萧家军三千人,娘子军三千人,再加上萧文明编练的新军中的精锐两千人。
这些人统一都是骑兵,并且每两个人配三匹马,机动能力和战斗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最为强悍的戎羌部落。
这或许并非是萧文明所指挥的规模最庞大的一支军队,却无疑是战斗力最为强悍的一支。
能否北击戎羌成功,在此一举!
并且根据温伯明的说法,这也是大齐朝的历史上,军容最盛的一次北伐。
大齐朝立国已经将近两百年了,已经走到了一个封建王朝寿命的尾声了。
按照历史周期律的说法叫做——气数已尽。
通常而言,到了这个阶段的王朝,本身是无法调动出这样庞大极具有战斗力的军队的,而萧文明偏偏做到了。
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一个大齐王朝,其实已是改弦更张,除了名字还叫这个名字以外,其余的已同原先那个王朝没有太大联系了。
萧文明是个爱热闹的人,指挥这样强大的军队,本应举办一场轰轰烈烈的出征仪式,然而这一回他的行事却异常的低调,只是为了尽可能保守住自己已然发兵的秘密。
这样庞大的军事力量的行动,秘密根本就不可能保守得太久。
但是萧文明只是想能多瞒一会儿,就只一会儿,只求董鸿儒知道消息晚一点,他的反应速度也就会迟缓一点,逃跑的距离也就会近一些,对于萧文明而言,寻找并击败他的难度也就会降低不少。
于是在悄无声息之中,萧文明点起一万五千精兵,由他亲自担任统帅,各部人马分别由戴松、杨妙真、任当思、比格胡和塔图姆索率领,再由宋星遥作为贴身护卫,便开始了这一段必将载入史册的伟大远征。
萧文明一走,他在朝廷里的势力就只剩下温伯明和林丹枫两人了。
这时的皇帝和康亲王,又觉得自己似乎可以了,打算整一些幺蛾子出来。
可他们不知道,温伯明和林丹枫这一文一武,就足以将他们玩弄于鼓掌之中。
萧文明这边离开京城洛阳之后,便与各部分军队陆续会合,到抵达青岭防线的时候,所有一万五千军队都已按照命令,顺利集结完毕了。
为了便于进行贸易,青岭防线的道路都经过了疏通和拓宽,各处关隘,除了几处关节之地以外,所有的关隘却全都被拆除了。
因此大军行动,早已不像之前那样的困难,而是十分顺利地通过了千沟万壑的青岭防线。
通过这一道防线,便是原先大齐朝影响力辐射的极限——河套地区了。
但是在渭水河畔那一战之后,萧文明派戴松彻底肃清了河套地区的戎羌势力,如今河套地区,已重新成为了中原百姓生活和繁衍的地方。
眼下虽然是秋尽冬来的时节,田地里并没有长着庄稼,但是几乎所有的土地全都有开垦过的痕迹。
是的,萧文明的大军在平原上行军,只要不是山川、河流、森林,只要是平地,全都已经开垦为农田了。
这还仅仅是在河套地区回到中原百姓手中,只有短短的大半年时间之内完成的,足以堪称可以载入史册、不逊色于任何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了。
中国的百姓就是这样。
只要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环境,光凭借丰衣足食的本能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他们就能给你创造一个奇迹。
千百个奇迹融合起来,便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萧文明一万五千大军,按照不同的组成部分,排成了几列纵队,宛如长山之蛇,又似潜渊之龙,蜿蜒在广袤无垠的河套平原上。
周边的百姓见了,又远远看见打的是中原的旗号,纷纷赶来拜见。
他们有的是自愿来此开荒的,有的是被萧文明强行迁移至此的,无论如何,对于这一片新占领的土地,还是怀着几分不安,唯恐什么时候又会落到异族的手中。
可是现在,他们看见中原的军事力量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这里,对他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仿佛看到亲人一样拖家带口地列队两旁,匍匐在地,山呼:“万岁!”
萧文明坦然受之,无论是谁能让百姓过上长治久安富足安定的好日子,就担得起“万岁”两个字。
于是萧文明又赏赐给这些百姓一些金银、粮食、物资,又承诺免除两年的赋税,便又在一阵此起彼伏的“万岁”声中,继续向北挺进。
之前戴松的肃清工作做得十分完美和彻底,不但将戎羌的势力在河套地区全部清除干净,并且已经把他们打出了心理阴影,真正做到了教戎羌骑兵不敢南下而牧马。
萧文明在河套地区的行动异常顺利,只用了五天时间,大军主力便已经来到了黄河南岸。
此刻天寒地冻,黄河河水都已结冰,正好可以让大军踏着冰面过河。
于是萧文明在黄河边上,又多等了三天,确定大河的的确是被严严实实地冻上了以后,这才挥动大军,抓紧抢渡黄河。
虽然根据情报,附近几十米内都没有戎羌大队人马活动的迹象,但是过河毕竟是大军十分危险的一项行动,尽可能节约时间、降低风险,还是十分必要的。
所幸戎羌和董鸿儒并没有半路劫杀萧文明的打算,过河的行动进行得一样十分顺利。
渡过黄河,萧文明这时才发现,这一条奔流不息的天堑,并不能阻挡中原百姓谋生的意愿。
在比河套平原更加广阔的土地上,也已经有了中原百姓正在耕种谋生,沿河成片的土地被开垦了出来,并且也形成了几个自然集合成的村落。
如果是在萧文明接手这个朝廷之前,这些百姓的行为,可能不但不会受到朝廷的鼓励,甚至还会有人认为他们是在多此一举,挑拨中原和戎羌之间的关系,属于没事找事。
甚至还可能有里通外国、充当汉奸的嫌疑……
轻则让他们拆毁屋舍、抛弃村庄、返回中原;重的,就会直接把他们投入监牢。
萧文明的态度同之前的朝廷当然完全不同。
不但对他们自发的行为加以鼓励,并且还从这些村民中,选择了一个诗文段字,且品行口碑还算不错的中年人,直接授予了他功名,让他就在此处成立一个县,对新开垦的土地和新迁入的百姓进行管理。
并让他立刻以县令的身份,向朝廷写了一封书信,萧文明在他的签名后面也联署签上了自己的大名,要在朝廷里主持政务的温伯明,对此地多加关照。
为了不扰民,萧文明并没有在这几个村庄驻扎,便立刻挥师继续北上。
但是温伯明的反应却很快,行动也很迅速。
萧文明的大军离开不久,他就将朝廷正式委任的文书送到了黄河以北,调集人手和物资,像模像样地就在黄河边上建立了一座新的县城,名字就叫做定北县,既管理着周围地方的行政事务,同时也作为关中地区向戎羌平原转运军需物资的重要的中转站。
萧文明深入漠北草原,但是同中原始终保持着联系。
温伯明的作为,萧文明也是心知肚明,就更加信心百倍地向着北方挺进。
萧文明在戎羌的地盘上也并不是两眼一抹黑,对于戎羌主力的动向,他还是有些了解的。
根据从各方面汇总出来的情报,戎羌的主力应该在曲善河以北,至于董鸿儒本人是不是跟随其主力一起行动,萧文明就不太知道了。
但是大概率他会是在那里的。
于是短时间内的行动目标就十分明确了——那就是继续北上,义无反顾地北上,直到来到曲善河畔。
萧文明行动的速度很快,只有尽可能地加快速度,缩短在路上的时间,才能避免夜长梦多,才能尽快地寻求和戎羌进行决战并且战而胜之的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弥补后勤上的困难。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尤其是在练兵方面全都很有一套。
他们带到萧文明面前的本部落的勇士,就算是在如狼似虎的戎羌骑兵之中,也是很看得过眼的。
随军配备的装备也颇为精良,有不少都装备了临海屯出产的利刃。
这些家伙,萧文明天天佩、天天看,一眼就能看出来。
看来是他们在同中原的互市贸易过程当中所取得的。
这也难怪,萧文明对于贸易采取的是较为开放的态度,只是禁止火枪火炮以及中国特有的生产技术外流,而其他商品——包括冷兵器在内——全都不加限制。
因此戎羌也就有取得这些东西的机会了。
这一回萧文明决定带去戎羌草原的军队,规模限制在一万五千人之内。
这倒不是萧文明轻敌,而是现在他所能够保持的补给线,所能养活的前线将士的上限,也就如此了。
如果人数再多,就只会让一线的将士们饿肚子,或者成倍加大后勤的压力。
前者会导致战斗力的急剧下降,后者甚至有可能把刚刚好转的财政再次拖垮。
一万五千人的兵力虽然不多,但都是精锐。
其中有:比格胡布带来了四千人,塔图姆布带来了三千人,萧家军三千人,娘子军三千人,再加上萧文明编练的新军中的精锐两千人。
这些人统一都是骑兵,并且每两个人配三匹马,机动能力和战斗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最为强悍的戎羌部落。
这或许并非是萧文明所指挥的规模最庞大的一支军队,却无疑是战斗力最为强悍的一支。
能否北击戎羌成功,在此一举!
并且根据温伯明的说法,这也是大齐朝的历史上,军容最盛的一次北伐。
大齐朝立国已经将近两百年了,已经走到了一个封建王朝寿命的尾声了。
按照历史周期律的说法叫做——气数已尽。
通常而言,到了这个阶段的王朝,本身是无法调动出这样庞大极具有战斗力的军队的,而萧文明偏偏做到了。
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一个大齐王朝,其实已是改弦更张,除了名字还叫这个名字以外,其余的已同原先那个王朝没有太大联系了。
萧文明是个爱热闹的人,指挥这样强大的军队,本应举办一场轰轰烈烈的出征仪式,然而这一回他的行事却异常的低调,只是为了尽可能保守住自己已然发兵的秘密。
这样庞大的军事力量的行动,秘密根本就不可能保守得太久。
但是萧文明只是想能多瞒一会儿,就只一会儿,只求董鸿儒知道消息晚一点,他的反应速度也就会迟缓一点,逃跑的距离也就会近一些,对于萧文明而言,寻找并击败他的难度也就会降低不少。
于是在悄无声息之中,萧文明点起一万五千精兵,由他亲自担任统帅,各部人马分别由戴松、杨妙真、任当思、比格胡和塔图姆索率领,再由宋星遥作为贴身护卫,便开始了这一段必将载入史册的伟大远征。
萧文明一走,他在朝廷里的势力就只剩下温伯明和林丹枫两人了。
这时的皇帝和康亲王,又觉得自己似乎可以了,打算整一些幺蛾子出来。
可他们不知道,温伯明和林丹枫这一文一武,就足以将他们玩弄于鼓掌之中。
萧文明这边离开京城洛阳之后,便与各部分军队陆续会合,到抵达青岭防线的时候,所有一万五千军队都已按照命令,顺利集结完毕了。
为了便于进行贸易,青岭防线的道路都经过了疏通和拓宽,各处关隘,除了几处关节之地以外,所有的关隘却全都被拆除了。
因此大军行动,早已不像之前那样的困难,而是十分顺利地通过了千沟万壑的青岭防线。
通过这一道防线,便是原先大齐朝影响力辐射的极限——河套地区了。
但是在渭水河畔那一战之后,萧文明派戴松彻底肃清了河套地区的戎羌势力,如今河套地区,已重新成为了中原百姓生活和繁衍的地方。
眼下虽然是秋尽冬来的时节,田地里并没有长着庄稼,但是几乎所有的土地全都有开垦过的痕迹。
是的,萧文明的大军在平原上行军,只要不是山川、河流、森林,只要是平地,全都已经开垦为农田了。
这还仅仅是在河套地区回到中原百姓手中,只有短短的大半年时间之内完成的,足以堪称可以载入史册、不逊色于任何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了。
中国的百姓就是这样。
只要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环境,光凭借丰衣足食的本能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他们就能给你创造一个奇迹。
千百个奇迹融合起来,便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萧文明一万五千大军,按照不同的组成部分,排成了几列纵队,宛如长山之蛇,又似潜渊之龙,蜿蜒在广袤无垠的河套平原上。
周边的百姓见了,又远远看见打的是中原的旗号,纷纷赶来拜见。
他们有的是自愿来此开荒的,有的是被萧文明强行迁移至此的,无论如何,对于这一片新占领的土地,还是怀着几分不安,唯恐什么时候又会落到异族的手中。
可是现在,他们看见中原的军事力量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这里,对他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仿佛看到亲人一样拖家带口地列队两旁,匍匐在地,山呼:“万岁!”
萧文明坦然受之,无论是谁能让百姓过上长治久安富足安定的好日子,就担得起“万岁”两个字。
于是萧文明又赏赐给这些百姓一些金银、粮食、物资,又承诺免除两年的赋税,便又在一阵此起彼伏的“万岁”声中,继续向北挺进。
之前戴松的肃清工作做得十分完美和彻底,不但将戎羌的势力在河套地区全部清除干净,并且已经把他们打出了心理阴影,真正做到了教戎羌骑兵不敢南下而牧马。
萧文明在河套地区的行动异常顺利,只用了五天时间,大军主力便已经来到了黄河南岸。
此刻天寒地冻,黄河河水都已结冰,正好可以让大军踏着冰面过河。
于是萧文明在黄河边上,又多等了三天,确定大河的的确是被严严实实地冻上了以后,这才挥动大军,抓紧抢渡黄河。
虽然根据情报,附近几十米内都没有戎羌大队人马活动的迹象,但是过河毕竟是大军十分危险的一项行动,尽可能节约时间、降低风险,还是十分必要的。
所幸戎羌和董鸿儒并没有半路劫杀萧文明的打算,过河的行动进行得一样十分顺利。
渡过黄河,萧文明这时才发现,这一条奔流不息的天堑,并不能阻挡中原百姓谋生的意愿。
在比河套平原更加广阔的土地上,也已经有了中原百姓正在耕种谋生,沿河成片的土地被开垦了出来,并且也形成了几个自然集合成的村落。
如果是在萧文明接手这个朝廷之前,这些百姓的行为,可能不但不会受到朝廷的鼓励,甚至还会有人认为他们是在多此一举,挑拨中原和戎羌之间的关系,属于没事找事。
甚至还可能有里通外国、充当汉奸的嫌疑……
轻则让他们拆毁屋舍、抛弃村庄、返回中原;重的,就会直接把他们投入监牢。
萧文明的态度同之前的朝廷当然完全不同。
不但对他们自发的行为加以鼓励,并且还从这些村民中,选择了一个诗文段字,且品行口碑还算不错的中年人,直接授予了他功名,让他就在此处成立一个县,对新开垦的土地和新迁入的百姓进行管理。
并让他立刻以县令的身份,向朝廷写了一封书信,萧文明在他的签名后面也联署签上了自己的大名,要在朝廷里主持政务的温伯明,对此地多加关照。
为了不扰民,萧文明并没有在这几个村庄驻扎,便立刻挥师继续北上。
但是温伯明的反应却很快,行动也很迅速。
萧文明的大军离开不久,他就将朝廷正式委任的文书送到了黄河以北,调集人手和物资,像模像样地就在黄河边上建立了一座新的县城,名字就叫做定北县,既管理着周围地方的行政事务,同时也作为关中地区向戎羌平原转运军需物资的重要的中转站。
萧文明深入漠北草原,但是同中原始终保持着联系。
温伯明的作为,萧文明也是心知肚明,就更加信心百倍地向着北方挺进。
萧文明在戎羌的地盘上也并不是两眼一抹黑,对于戎羌主力的动向,他还是有些了解的。
根据从各方面汇总出来的情报,戎羌的主力应该在曲善河以北,至于董鸿儒本人是不是跟随其主力一起行动,萧文明就不太知道了。
但是大概率他会是在那里的。
于是短时间内的行动目标就十分明确了——那就是继续北上,义无反顾地北上,直到来到曲善河畔。
萧文明行动的速度很快,只有尽可能地加快速度,缩短在路上的时间,才能避免夜长梦多,才能尽快地寻求和戎羌进行决战并且战而胜之的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弥补后勤上的困难。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