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有一次,我和我的Love
郊游,看到一群喜鹊从头顶往东南飞去,我随口吟诵“喜鹊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Love
看我一眼又一眼的,没出声。
走了一程,她突然站下了说,“你刚才背诵的不对,不是‘喜鹊东南飞’,而是‘孔雀东南飞’!”
我哈哈大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我们熟到混同的程度。高一的时候,我们怀着对缠绵悱恻爱情的好奇,听老师一句一句地讲解,大体是这样讲的: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
少女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听到这里,我们心里都打鼓:“十七岁就可以结婚哪,有关部门让吗?”实际上,真要是汉朝,十七岁才结婚,属于老大没人要那伙的。这个年龄结婚,不是汉朝的婚姻习俗)。
婚后,刘兰芝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
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仲卿长跪,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母亲大怒。
因仍要赶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兰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别,类乎休弃,今后恐难再见,便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仲卿以作纪念。
鸡鸣天亮,兰芝精心梳妆之后,上堂别过婆婆和小姑,流泪登车而去。此时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见。两情依依,低头耳语道,“誓天不相负。”
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县令即派媒人来为其子求婚,被兰芝婉言回绝;又数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门提亲,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与刘家结为百年之好,又被谢绝。
这下早惹恼了兰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难违,兰芝被逼迫不过,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边媒人回报,说刘家已允婚事。
恰好三天过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马上四处派人备下金帛彩礼,人马舟车,以便早日完婚。仲卿在任上闻知此变,急忙乞假告归。
第二天,兰芝整日默默无语,只是和泪裁衣。忽听得一阵熟悉的马嘶声,出门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兰芝手抚马鞍,一一诉说原委。
仲卿提及当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各自回家去了。
仲卿回家后对母亲说道,“今天大风吹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严霜;孩儿的性命犹如西山的落日,母亲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
遂再拜长叹而去。
这一天,迎亲的车马格外热闹,新妇已进门。黄昏后人群渐渐散去,夜深沉,万籁无声,兰芝揽裙投水自尽。仲卿得知,徘徊树下,亦自缢殉情。后两人合葬于华山旁。
——我这只是简单的叙说,要一句接一句的翻成白话文,得五千字!
大体意思明白就行了,我们知道了发生在汉末三国初年这么一个悲戚地故事就行了,我怀疑这是“梁祝”的雏形。
从这个长篇叙事诗里我们了解了刘兰芝这么一个忠贞不二的女性。实际上,我们很是推崇这样的女性。女人就应该忠贞不二,因为如果“二”了,就可能有后遗症。
1924年,梁启超为了欢迎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作了一次演讲,提到《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问题。
他说,“像《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一类的作品,都起于六朝,前此却无有。(《孔雀东南飞》向来都认为汉诗,但我疑心是六朝的,我别有考证。)《佛本行赞》现在译成四本,原来只是一首诗。……六朝人几于人人共读。那种热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输入我们诗人的心灵中当然不少,只恐《孔雀东南飞》一路的长篇叙事抒情诗,也间接受着影响吧?”
梁启超说的“别有考证”后来也未见发表,倒是发表了否定自己的看法。
他说,刘克庄《后村诗话》疑这诗非汉人作品。
他说汉人没有这种长篇叙事诗,应为六朝人拟作。
“我从前也觉此说新奇,颇表同意。但仔细研究,六朝人不会有此朴拙笔墨。原序说焦仲卿是建安时人,若此诗作于建安末年,便与魏的黄初紧相衔接。那时候如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都是篇幅很长。然则《孔雀东南飞》也有在那时代写成的可能性,我们还是不翻旧案的好(见《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后来仍有不少人主张《孔雀东南飞》作于六朝的。
各种考证的理由,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根据《酉阳杂俎》和《北史•齐本纪》,指出诗里“新妇入青庐”的“青庐”,是北朝新婚时的习俗。
二、根据《宋书•臧质传》和《乐府诗集》,证明诗中“四角龙子幡”是南朝的风尚。
三、诗中有“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的句子,认为庐江的人绝不会葬到陕西华山去,华山在这里只是一个借喻,是袭用了宋少帝时“华山畿”的故事。
根据这些理由,认为汉朝的诗里是不可能出现六朝的习俗、风尚和事迹的,《孔雀东南飞》的这些内证,就透露了自己问世的年代。
但是这些论证仍然比较牵强,不足以构成完整的理由,因为:
一、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礼异》中虽记有“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但这段话只能证明北朝有这种婚礼,却不能证明北朝以前没有这种婚礼。“青庐”汉代已有,《世说新语•假谲》中记曹操故事时已有“青庐”之名出现,也说明“青庐”已用于汉末,而非始于北朝,只是北朝袭用汉俗而已。
二、《宋书•臧质传》、《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中虽然有“龙子蟠”的记载,但“幡”在汉末已很流行,传喻信命,表题官号,用的就是这种四角旗。“龙幡”曾见于《三国志•吴志》。所以《孔雀东南飞》中出现“四角龙子幡”是很自然的事,不能说它是南朝独有的风尚。
三、《孔雀东南飞》与“华山畿”故事中的殉情情节,类型相同,都是民间传说中的典型。《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地点在庐江,“华山畿”故事的地点南徐在今镇江。中国各地小山同名的很多,不一定《孔雀东南飞》就是袭用了“华山畿”的地名,借喻之说,也不确切。
——辩证这类东西,我感兴趣,想你也会感兴趣。不过,我不是考证学者,对此只是鸭子听雷。我虽不知此作写于何代,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故事发生在汉末三国初年;二,成篇于晋朝以后。
因为,晋以前,除了复姓以外,男人的姓名都是两个字,一般还有两个字的“字”,像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像孙权,姓“孙”,名“权”,字“仲谋”。等等,不一而足。只要是三国的男人,概莫能外。
那时的流溢观点是“一字为贵,二字为贱”。
三国的女人不一定,三国有三个字名的女人,像“蔡文姬”、“王元姬”、“黄月英”等等。
而这首诗里的主人公,男的叫“焦仲卿”,女的叫“刘兰芝”。这种情况,晋朝以后才有。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郊游,看到一群喜鹊从头顶往东南飞去,我随口吟诵“喜鹊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Love
看我一眼又一眼的,没出声。
走了一程,她突然站下了说,“你刚才背诵的不对,不是‘喜鹊东南飞’,而是‘孔雀东南飞’!”
我哈哈大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我们熟到混同的程度。高一的时候,我们怀着对缠绵悱恻爱情的好奇,听老师一句一句地讲解,大体是这样讲的: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
少女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听到这里,我们心里都打鼓:“十七岁就可以结婚哪,有关部门让吗?”实际上,真要是汉朝,十七岁才结婚,属于老大没人要那伙的。这个年龄结婚,不是汉朝的婚姻习俗)。
婚后,刘兰芝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
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仲卿长跪,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母亲大怒。
因仍要赶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兰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别,类乎休弃,今后恐难再见,便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仲卿以作纪念。
鸡鸣天亮,兰芝精心梳妆之后,上堂别过婆婆和小姑,流泪登车而去。此时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见。两情依依,低头耳语道,“誓天不相负。”
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县令即派媒人来为其子求婚,被兰芝婉言回绝;又数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门提亲,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与刘家结为百年之好,又被谢绝。
这下早惹恼了兰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难违,兰芝被逼迫不过,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边媒人回报,说刘家已允婚事。
恰好三天过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马上四处派人备下金帛彩礼,人马舟车,以便早日完婚。仲卿在任上闻知此变,急忙乞假告归。
第二天,兰芝整日默默无语,只是和泪裁衣。忽听得一阵熟悉的马嘶声,出门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兰芝手抚马鞍,一一诉说原委。
仲卿提及当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各自回家去了。
仲卿回家后对母亲说道,“今天大风吹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严霜;孩儿的性命犹如西山的落日,母亲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
遂再拜长叹而去。
这一天,迎亲的车马格外热闹,新妇已进门。黄昏后人群渐渐散去,夜深沉,万籁无声,兰芝揽裙投水自尽。仲卿得知,徘徊树下,亦自缢殉情。后两人合葬于华山旁。
——我这只是简单的叙说,要一句接一句的翻成白话文,得五千字!
大体意思明白就行了,我们知道了发生在汉末三国初年这么一个悲戚地故事就行了,我怀疑这是“梁祝”的雏形。
从这个长篇叙事诗里我们了解了刘兰芝这么一个忠贞不二的女性。实际上,我们很是推崇这样的女性。女人就应该忠贞不二,因为如果“二”了,就可能有后遗症。
1924年,梁启超为了欢迎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作了一次演讲,提到《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问题。
他说,“像《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一类的作品,都起于六朝,前此却无有。(《孔雀东南飞》向来都认为汉诗,但我疑心是六朝的,我别有考证。)《佛本行赞》现在译成四本,原来只是一首诗。……六朝人几于人人共读。那种热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输入我们诗人的心灵中当然不少,只恐《孔雀东南飞》一路的长篇叙事抒情诗,也间接受着影响吧?”
梁启超说的“别有考证”后来也未见发表,倒是发表了否定自己的看法。
他说,刘克庄《后村诗话》疑这诗非汉人作品。
他说汉人没有这种长篇叙事诗,应为六朝人拟作。
“我从前也觉此说新奇,颇表同意。但仔细研究,六朝人不会有此朴拙笔墨。原序说焦仲卿是建安时人,若此诗作于建安末年,便与魏的黄初紧相衔接。那时候如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都是篇幅很长。然则《孔雀东南飞》也有在那时代写成的可能性,我们还是不翻旧案的好(见《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后来仍有不少人主张《孔雀东南飞》作于六朝的。
各种考证的理由,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根据《酉阳杂俎》和《北史•齐本纪》,指出诗里“新妇入青庐”的“青庐”,是北朝新婚时的习俗。
二、根据《宋书•臧质传》和《乐府诗集》,证明诗中“四角龙子幡”是南朝的风尚。
三、诗中有“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的句子,认为庐江的人绝不会葬到陕西华山去,华山在这里只是一个借喻,是袭用了宋少帝时“华山畿”的故事。
根据这些理由,认为汉朝的诗里是不可能出现六朝的习俗、风尚和事迹的,《孔雀东南飞》的这些内证,就透露了自己问世的年代。
但是这些论证仍然比较牵强,不足以构成完整的理由,因为:
一、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礼异》中虽记有“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但这段话只能证明北朝有这种婚礼,却不能证明北朝以前没有这种婚礼。“青庐”汉代已有,《世说新语•假谲》中记曹操故事时已有“青庐”之名出现,也说明“青庐”已用于汉末,而非始于北朝,只是北朝袭用汉俗而已。
二、《宋书•臧质传》、《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中虽然有“龙子蟠”的记载,但“幡”在汉末已很流行,传喻信命,表题官号,用的就是这种四角旗。“龙幡”曾见于《三国志•吴志》。所以《孔雀东南飞》中出现“四角龙子幡”是很自然的事,不能说它是南朝独有的风尚。
三、《孔雀东南飞》与“华山畿”故事中的殉情情节,类型相同,都是民间传说中的典型。《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地点在庐江,“华山畿”故事的地点南徐在今镇江。中国各地小山同名的很多,不一定《孔雀东南飞》就是袭用了“华山畿”的地名,借喻之说,也不确切。
——辩证这类东西,我感兴趣,想你也会感兴趣。不过,我不是考证学者,对此只是鸭子听雷。我虽不知此作写于何代,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故事发生在汉末三国初年;二,成篇于晋朝以后。
因为,晋以前,除了复姓以外,男人的姓名都是两个字,一般还有两个字的“字”,像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像孙权,姓“孙”,名“权”,字“仲谋”。等等,不一而足。只要是三国的男人,概莫能外。
那时的流溢观点是“一字为贵,二字为贱”。
三国的女人不一定,三国有三个字名的女人,像“蔡文姬”、“王元姬”、“黄月英”等等。
而这首诗里的主人公,男的叫“焦仲卿”,女的叫“刘兰芝”。这种情况,晋朝以后才有。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