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王经。
王经(?——260年),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大臣。
王经是冀州清河(今河北清河东南)人,与许允都被称作是冀州的名士,农民出身。王经因得到同乡崔林的赏识,被提拔任官。起初被任命为郡守,他的母亲对他说,“你是农家子弟,今天做到二千石的官,事情太过头了不吉祥,可以到此为止了。”
王经不听。
正始年间,大将军曹爽让王经带着布绢二十匹,让他到吴国做贸易,王经没有拆开,弃官还乡。
他的母亲问他回乡的原因,王经据实相告。王经的母亲认为王经统领兵马却擅自离去,将其送到有司,杖责五十,曹爽听说这件事后,不再加罪于王经。
…… ……
正元二年(255年)七月,蜀将姜维决定趁魏大将军司马师新亡、其弟司马昭控制魏国朝政,根基未稳之际,再一次伐魏。这次入侵的规模是姜维历次北伐中最大的一次,多达数万人,由夏侯霸、张翼等统帅。八月,姜维军到枹罕,进军狄道。
当时,王经新任为雍州刺史,当即告知上级征西将军陈泰,称蜀军同时从祁山、石营、金城三路发起进攻,建议从这些地方迎敌。
王经请缨领军在石营迎敌,建议分兵守祁山、同时部署凉州魏军去枹罕侦察进军金城的敌军。
陈泰认为情报不可靠,蜀军不大可能聚集如此大军对付王经。但蜀军规模确实如此,魏守军不足以分兵。凉州魏军一旦被调往他处作战,地域陌生,故也不能尽其用。
陈泰因而命王经进屯狄道,避免迎敌,等候援军到来。陈泰向魏廷请求援军,同时亲自率军向陈仓进发。
王经实际没有军事经验,严重低估了蜀军,误以为蜀军长途跋涉后将疲倦,最好不给其休整的机会,趁早先发制人将其击败。
王经忽略了陈泰要他留守狄道的命令,反而率军冒险出洮河上游的故关。
故关在今甘肃临洮县北,在洮河西岸上,王经计划在此歼灭他认为因疲倦、缺乏补给而士气低落的蜀军。
八月,两军在洮河西岸交锋,魏军遭惨败:仅逃跑时淹死在洮河里的士兵就有万余人,王经军大部不知所踪,死者数万。王经只得率万余残部渡过洮河撤回南岸的狄道,在城墙保护下重整。这场洮河西岸的战役(也称洮西之战),又称故关之战,
初战告捷后,蜀军围狄道。
王经出战姜维的消息被陈泰得知,陈泰立即准确预见魏军将战败,命骑兵驰援,亲率步兵随后。同时告急于魏廷,请求增援。朝廷派邓艾去帮助陈泰。
…… ……
陈泰率军到上邽时,邓艾、胡奋、王秘等率领的援军也到了。他们想让王经自守,等蜀军疲倦松懈了再发起反攻。其他人都同意邓艾的建议,唯有陈泰反对。
陈泰推理姜维因后勤问题没有补给以应对长期相持,利在速战速决。蜀军一旦粮尽,士气不能持久。大家都同意了陈泰的主意。
陈泰随后兵分三路,向陇西推进,绕过姜维军,当天夜里赶到狄道城东南的高山上,然后燃起一堆堆烽火,下令士兵鼓角齐鸣。狄道城里的将士一见救兵到了,士气大振。
姜维听说魏军已经杀到,于是,全军上下都很震惊和恐慌。
魏军进发陇西。姜维带兵绕过山峰追杀过来,两军经过一番争斗,姜维败退返回营地。
这时,凉州的魏军已从金城关赶到沃干阪,陈泰和王经秘密约定日期,计划一同攻击姜维兵马返回的通道。
姜维等人听说这个消息,慌忙逃窜,狄道城中的将士终于被解救出来。王经慨叹道,“粮食供应不足十天,出击方向不合时机,险些全城覆灭呀!”
陈泰一面慰劳将士,一面调度人马,派人驻守险关要隘,并且加紧整修城垒,然后自己带兵返回,仍屯驻在上络。
战后,王经作为魏军初败和后来的毁坏的造成者,被召回京城另行任命,雍州刺史之职由邓艾部将诸葛绪填补。
王经回京后,先后担任司隶校尉和尚书,颇受魏帝曹髦(máo)宠幸。
…… ……
曹髦见自己权力威势日渐削弱,感到不胜忿恨,于公元260年(甘露五年)五月初六夜里,召见王经、王沈、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今日我将亲自与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
王经说,“古时鲁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的专权,讨伐失败而出走,丢掉了国家,被天下人所耻笑。如今权柄掌握在司马昭之手已经很久了,朝廷内以及四方之臣都为他效命而不顾逆顺之理,也不是一天了。而且宫中宿卫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凭借什么?而您一旦这样做,不是想要除去疾病却反而使病更厉害了吗?祸患恐怕难以预测,应该重新加以详细研究。”
曹髦这时就从怀中拿出黄绢诏书扔在地上说,“这样就已经决定了,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会死呢!”
说完就进内宫禀告太后。
王沈、王业跑出去告诉司马昭,想叫王经与他们一起去,但王经不去。
之后,曹髦被司马昭心腹贾充指派的成济所弑,王经因为没向司马昭告急,王经及其家属被拘捕。
王经向他母亲谢罪,说:“不从母敕,以至今日!”
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以上母子对话,原引于《世说新语•贤媛》
于是,王经和其母一同被处死。到被诛杀的那天,故吏向雄为之痛哭,悲哀之情感动了整个街市之人。
司马炎篡魏建晋后,下诏说,“已故的尚书王经,虽然身陷刑法,但是他坚守自己的志向值得嘉奖,如今他家门户堙(yī
)没,朕常感到怜悯,赐王经之孙为郎中。”
…… ……
历史淹没了许多王经和他母亲的细节。实际上我们没看到什么,就是母亲告诫儿子,说你升官太快了,这不好;儿子不信母亲的话,母亲把儿子交到官家挨了一顿打;还有,母亲和儿子一起被抓,面对死亡,母亲视死如归,求忠君大义。除此,没什么了。
一定有许多故事被历史掩埋了,不为我们所知。否则,历史上的名人不能给他们母子这么高的评价:
大作家罗贯中说,“汉初夸伏剑,汉末见王经;真烈心无异,坚刚志更清。节如泰华重,命似鸿毛轻。母子声名在,应同天地倾。”
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说,“惟王经见危授命,始则进谏,继则抗逆,身虽被戮,名独流芳,而经母亦含笑就刑,贤母忠臣,并传千古,以视成济之为虎作伥,亦夷三族。其相去为何如乎?王经报主甘从死,成济弑君亦受诛;等是身家遭绝灭,流芳遗臭两悬殊。”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王经(?——260年),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大臣。
王经是冀州清河(今河北清河东南)人,与许允都被称作是冀州的名士,农民出身。王经因得到同乡崔林的赏识,被提拔任官。起初被任命为郡守,他的母亲对他说,“你是农家子弟,今天做到二千石的官,事情太过头了不吉祥,可以到此为止了。”
王经不听。
正始年间,大将军曹爽让王经带着布绢二十匹,让他到吴国做贸易,王经没有拆开,弃官还乡。
他的母亲问他回乡的原因,王经据实相告。王经的母亲认为王经统领兵马却擅自离去,将其送到有司,杖责五十,曹爽听说这件事后,不再加罪于王经。
…… ……
正元二年(255年)七月,蜀将姜维决定趁魏大将军司马师新亡、其弟司马昭控制魏国朝政,根基未稳之际,再一次伐魏。这次入侵的规模是姜维历次北伐中最大的一次,多达数万人,由夏侯霸、张翼等统帅。八月,姜维军到枹罕,进军狄道。
当时,王经新任为雍州刺史,当即告知上级征西将军陈泰,称蜀军同时从祁山、石营、金城三路发起进攻,建议从这些地方迎敌。
王经请缨领军在石营迎敌,建议分兵守祁山、同时部署凉州魏军去枹罕侦察进军金城的敌军。
陈泰认为情报不可靠,蜀军不大可能聚集如此大军对付王经。但蜀军规模确实如此,魏守军不足以分兵。凉州魏军一旦被调往他处作战,地域陌生,故也不能尽其用。
陈泰因而命王经进屯狄道,避免迎敌,等候援军到来。陈泰向魏廷请求援军,同时亲自率军向陈仓进发。
王经实际没有军事经验,严重低估了蜀军,误以为蜀军长途跋涉后将疲倦,最好不给其休整的机会,趁早先发制人将其击败。
王经忽略了陈泰要他留守狄道的命令,反而率军冒险出洮河上游的故关。
故关在今甘肃临洮县北,在洮河西岸上,王经计划在此歼灭他认为因疲倦、缺乏补给而士气低落的蜀军。
八月,两军在洮河西岸交锋,魏军遭惨败:仅逃跑时淹死在洮河里的士兵就有万余人,王经军大部不知所踪,死者数万。王经只得率万余残部渡过洮河撤回南岸的狄道,在城墙保护下重整。这场洮河西岸的战役(也称洮西之战),又称故关之战,
初战告捷后,蜀军围狄道。
王经出战姜维的消息被陈泰得知,陈泰立即准确预见魏军将战败,命骑兵驰援,亲率步兵随后。同时告急于魏廷,请求增援。朝廷派邓艾去帮助陈泰。
…… ……
陈泰率军到上邽时,邓艾、胡奋、王秘等率领的援军也到了。他们想让王经自守,等蜀军疲倦松懈了再发起反攻。其他人都同意邓艾的建议,唯有陈泰反对。
陈泰推理姜维因后勤问题没有补给以应对长期相持,利在速战速决。蜀军一旦粮尽,士气不能持久。大家都同意了陈泰的主意。
陈泰随后兵分三路,向陇西推进,绕过姜维军,当天夜里赶到狄道城东南的高山上,然后燃起一堆堆烽火,下令士兵鼓角齐鸣。狄道城里的将士一见救兵到了,士气大振。
姜维听说魏军已经杀到,于是,全军上下都很震惊和恐慌。
魏军进发陇西。姜维带兵绕过山峰追杀过来,两军经过一番争斗,姜维败退返回营地。
这时,凉州的魏军已从金城关赶到沃干阪,陈泰和王经秘密约定日期,计划一同攻击姜维兵马返回的通道。
姜维等人听说这个消息,慌忙逃窜,狄道城中的将士终于被解救出来。王经慨叹道,“粮食供应不足十天,出击方向不合时机,险些全城覆灭呀!”
陈泰一面慰劳将士,一面调度人马,派人驻守险关要隘,并且加紧整修城垒,然后自己带兵返回,仍屯驻在上络。
战后,王经作为魏军初败和后来的毁坏的造成者,被召回京城另行任命,雍州刺史之职由邓艾部将诸葛绪填补。
王经回京后,先后担任司隶校尉和尚书,颇受魏帝曹髦(máo)宠幸。
…… ……
曹髦见自己权力威势日渐削弱,感到不胜忿恨,于公元260年(甘露五年)五月初六夜里,召见王经、王沈、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今日我将亲自与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
王经说,“古时鲁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的专权,讨伐失败而出走,丢掉了国家,被天下人所耻笑。如今权柄掌握在司马昭之手已经很久了,朝廷内以及四方之臣都为他效命而不顾逆顺之理,也不是一天了。而且宫中宿卫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凭借什么?而您一旦这样做,不是想要除去疾病却反而使病更厉害了吗?祸患恐怕难以预测,应该重新加以详细研究。”
曹髦这时就从怀中拿出黄绢诏书扔在地上说,“这样就已经决定了,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会死呢!”
说完就进内宫禀告太后。
王沈、王业跑出去告诉司马昭,想叫王经与他们一起去,但王经不去。
之后,曹髦被司马昭心腹贾充指派的成济所弑,王经因为没向司马昭告急,王经及其家属被拘捕。
王经向他母亲谢罪,说:“不从母敕,以至今日!”
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以上母子对话,原引于《世说新语•贤媛》
于是,王经和其母一同被处死。到被诛杀的那天,故吏向雄为之痛哭,悲哀之情感动了整个街市之人。
司马炎篡魏建晋后,下诏说,“已故的尚书王经,虽然身陷刑法,但是他坚守自己的志向值得嘉奖,如今他家门户堙(yī
)没,朕常感到怜悯,赐王经之孙为郎中。”
…… ……
历史淹没了许多王经和他母亲的细节。实际上我们没看到什么,就是母亲告诫儿子,说你升官太快了,这不好;儿子不信母亲的话,母亲把儿子交到官家挨了一顿打;还有,母亲和儿子一起被抓,面对死亡,母亲视死如归,求忠君大义。除此,没什么了。
一定有许多故事被历史掩埋了,不为我们所知。否则,历史上的名人不能给他们母子这么高的评价:
大作家罗贯中说,“汉初夸伏剑,汉末见王经;真烈心无异,坚刚志更清。节如泰华重,命似鸿毛轻。母子声名在,应同天地倾。”
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说,“惟王经见危授命,始则进谏,继则抗逆,身虽被戮,名独流芳,而经母亦含笑就刑,贤母忠臣,并传千古,以视成济之为虎作伥,亦夷三族。其相去为何如乎?王经报主甘从死,成济弑君亦受诛;等是身家遭绝灭,流芳遗臭两悬殊。”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