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请圣祖爷放心,我和陛下一定会如实说出一切!”
和珅知道乾隆不方便低头,于是便主动把软话说了出来。
这奴才要是不贪,倒也不失为一个强臣……
康熙时刻注意着和珅,随后,正视乾隆。
乾隆这会也如实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孙儿……知道和珅贪!”
“但孙儿和大清都需要和珅,他具备真才实学,偶尔拿一点,孙儿也可以不当回事。”
乾隆坦言:“这天下为臣者,能有几人不想多有一点东西?”
“与其让那些富有私欲者不可控,倒不如孙儿用一个可控制之人,去控制他们。”
显然,乾隆对和珅,也有着自己的用意。
“胡说八道,对付那些贪人还需要如此大费周章么?”
“朕之一朝,虽然也出了不少贪人,但从来没有像你这样,刻意去培养巨贪的,贪人多,那就杀一儆百好了,有何不可!”
康熙并不觉得这是一件难事。
乾隆无奈道:“可是圣祖爷,孙儿就是因为知道贪人太多,甚至从上到下,足有成百上千,所以才不得不放任和珅去主导他们,把他们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要是全杀了,谁还能治理大清?”
“你怎么治理的大清,怎么会有那么多贪人!”
康熙怒火中烧。
乾隆欲言又止,像是受了委屈一样,眼巴巴的望着康熙。
这时,江逸说话了:“陛下,在贪人众多这方面,在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大祸根。”
“又关朕的事?”
康熙难以置信,怎么什么事情都能追溯到自己身上?
乾隆则是报以求救似的眼神。
江逸回道:“陛下可还记得1674年,您为了削三藩急需用钱,为了筹集军饷,便曾以4,000两的价格,公然贩卖500个知县的名额,开启了贩卖实权职位的先例?”
“当时每次科举录取人数才200多人,可贩卖的数额却远远大于正规途径,再加上大清总共才一千三百多个知县,您一下就捐出了五百个,且完全是只看重银子的多少,却不问学问的多寡,造成很多根本没有才学的人堂而皇之成为知县。”
江逸一字一句地为古今之人解析着:“那些知县花费了那么多钱买来的东西,能够不想方设法从别的地方拿回来么?”
“长久下去,他们的后代也耳濡目染,造成的影响将何止于当世?”
“清人欧阳昱就曾在《见闻琐录》记载过,捐县者到任后,‘如委群羊于饿虎之口,虽有强弓毒矢在其后,亦必吞噬无所顾!’”
康熙不以为然:“后世,这你就说错了!”
“朕当时虽然给了500个名额,但原来的那些知县都是有人做的,那些捐了的人想当,也得等位置空出来,安排到他们之后,很多人根本就等不到那一天。”
“朕在制定这个决策的时候,可是有所考量的。”
康熙自信满满地说道,心想这事怎么也不怪自己。
观众们更是竖起耳朵听了起来,没想到这历史上的桩桩件件事,竟然这么充满探索性。
而典藏华夏的出现,更让他们在探索中充满了趣味。
此时,在弹幕中泛起的最多一句话便是:“读史使人明智,古人诚不欺我!”
“确实,有的人等了六十多年,都没能等到当知县的那一天。”
此话一出,许多观众们笑得合不拢嘴。
“哈哈,还在等期房的我瞬间有了心理安慰!”
“那位仁兄是谁啊,可留姓名?”
“六十多年啊,靠自己都能考上去了吧!”
……
康熙满意地点头:“这就是朕的用意,没有人可以有耐心一直等的,他们也会老,也会死。”
“可并非所有人都只为自己买----”
江逸反驳道:“有的大商人甚至给自己乳臭未干的小儿子都买个知县,一些小商人则合伙购买,在当上知县之后更是捞足钱财,又开始想办法一步一步往上捐。”
“他们,总会比在位的那些知县能熬吧?”
“这个制度在短期内看不出显眼的毛病,但过了许多年后,弊端就已经出现了。”
“雍正皇帝就察觉到了这个制度的问题,一千一百多个买的监生在考试中,居然出现了九百多人全不合格,太学的学生竟然是白丁,何其讽刺?”
康熙眉头皱成了倒八字,脸色阴沉如乌云:“胤禛后来是怎么做的?”
“雍正皇帝开始推出养廉银,希望能够徐徐改变这类不良之风,使职场更多一些廉洁风气,收获了许多好评。”
康熙吐了口气,这才明白,为什么后世有人希望雍正多活几年了。
若非人亡政息,也许大清的职场和百姓,真的会好过一些?
乾隆跟看救星样的看着江逸,其实他也很清楚这些,一直觉得康熙和自己都是半斤八两,但碍于心中孝道,不方便说罢了。
现在,总算是有人愿意替自己说几句话了!
然而,江逸可从来没这么打算过……
这两,一个都别想跑!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和珅知道乾隆不方便低头,于是便主动把软话说了出来。
这奴才要是不贪,倒也不失为一个强臣……
康熙时刻注意着和珅,随后,正视乾隆。
乾隆这会也如实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孙儿……知道和珅贪!”
“但孙儿和大清都需要和珅,他具备真才实学,偶尔拿一点,孙儿也可以不当回事。”
乾隆坦言:“这天下为臣者,能有几人不想多有一点东西?”
“与其让那些富有私欲者不可控,倒不如孙儿用一个可控制之人,去控制他们。”
显然,乾隆对和珅,也有着自己的用意。
“胡说八道,对付那些贪人还需要如此大费周章么?”
“朕之一朝,虽然也出了不少贪人,但从来没有像你这样,刻意去培养巨贪的,贪人多,那就杀一儆百好了,有何不可!”
康熙并不觉得这是一件难事。
乾隆无奈道:“可是圣祖爷,孙儿就是因为知道贪人太多,甚至从上到下,足有成百上千,所以才不得不放任和珅去主导他们,把他们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要是全杀了,谁还能治理大清?”
“你怎么治理的大清,怎么会有那么多贪人!”
康熙怒火中烧。
乾隆欲言又止,像是受了委屈一样,眼巴巴的望着康熙。
这时,江逸说话了:“陛下,在贪人众多这方面,在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大祸根。”
“又关朕的事?”
康熙难以置信,怎么什么事情都能追溯到自己身上?
乾隆则是报以求救似的眼神。
江逸回道:“陛下可还记得1674年,您为了削三藩急需用钱,为了筹集军饷,便曾以4,000两的价格,公然贩卖500个知县的名额,开启了贩卖实权职位的先例?”
“当时每次科举录取人数才200多人,可贩卖的数额却远远大于正规途径,再加上大清总共才一千三百多个知县,您一下就捐出了五百个,且完全是只看重银子的多少,却不问学问的多寡,造成很多根本没有才学的人堂而皇之成为知县。”
江逸一字一句地为古今之人解析着:“那些知县花费了那么多钱买来的东西,能够不想方设法从别的地方拿回来么?”
“长久下去,他们的后代也耳濡目染,造成的影响将何止于当世?”
“清人欧阳昱就曾在《见闻琐录》记载过,捐县者到任后,‘如委群羊于饿虎之口,虽有强弓毒矢在其后,亦必吞噬无所顾!’”
康熙不以为然:“后世,这你就说错了!”
“朕当时虽然给了500个名额,但原来的那些知县都是有人做的,那些捐了的人想当,也得等位置空出来,安排到他们之后,很多人根本就等不到那一天。”
“朕在制定这个决策的时候,可是有所考量的。”
康熙自信满满地说道,心想这事怎么也不怪自己。
观众们更是竖起耳朵听了起来,没想到这历史上的桩桩件件事,竟然这么充满探索性。
而典藏华夏的出现,更让他们在探索中充满了趣味。
此时,在弹幕中泛起的最多一句话便是:“读史使人明智,古人诚不欺我!”
“确实,有的人等了六十多年,都没能等到当知县的那一天。”
此话一出,许多观众们笑得合不拢嘴。
“哈哈,还在等期房的我瞬间有了心理安慰!”
“那位仁兄是谁啊,可留姓名?”
“六十多年啊,靠自己都能考上去了吧!”
……
康熙满意地点头:“这就是朕的用意,没有人可以有耐心一直等的,他们也会老,也会死。”
“可并非所有人都只为自己买----”
江逸反驳道:“有的大商人甚至给自己乳臭未干的小儿子都买个知县,一些小商人则合伙购买,在当上知县之后更是捞足钱财,又开始想办法一步一步往上捐。”
“他们,总会比在位的那些知县能熬吧?”
“这个制度在短期内看不出显眼的毛病,但过了许多年后,弊端就已经出现了。”
“雍正皇帝就察觉到了这个制度的问题,一千一百多个买的监生在考试中,居然出现了九百多人全不合格,太学的学生竟然是白丁,何其讽刺?”
康熙眉头皱成了倒八字,脸色阴沉如乌云:“胤禛后来是怎么做的?”
“雍正皇帝开始推出养廉银,希望能够徐徐改变这类不良之风,使职场更多一些廉洁风气,收获了许多好评。”
康熙吐了口气,这才明白,为什么后世有人希望雍正多活几年了。
若非人亡政息,也许大清的职场和百姓,真的会好过一些?
乾隆跟看救星样的看着江逸,其实他也很清楚这些,一直觉得康熙和自己都是半斤八两,但碍于心中孝道,不方便说罢了。
现在,总算是有人愿意替自己说几句话了!
然而,江逸可从来没这么打算过……
这两,一个都别想跑!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