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迎了刘淮一行到了军衙,俞景阳道:“诸位远来辛苦,且在后衙好好歇息。今日城外本朝兵马大败了契丹人,数日之间,当无大战。我着吏人准备文书,供将军查验。”
刘淮道:“城外契丹兵马数万,而我军只来了骑兵,余兵尚未到达,解围非数日间的事情。守城第一要有兵,第二要有粮,无兵无粮城池再坚固也无用。这一位何殿直,是本营的粮草官,你且着吏人与他一起,去查验城中粮库存粮。此最为要紧,耽搁不得。”
俞景阳暗暗出了一口气,好在自己贪心,怪外面粮价不高,还没私卖军粮。如若不然,这一查就要出问题。当下不敢怠慢,吩咐了人,带着何三郎去查验粮草。
说定了晚上酒宴接风,俞景阳退了出去,周肃对刘淮道:“我看这俞都监,目光闪烁,说话语焉不详,不似个好人。指挥既然来接本城防务,何不就此夺了他的军权,整训军兵,坚守城池?”
刘淮道:“我们只有一百人入城,防务还是要靠这里原有的兵马。如果一来就夺了都监兵权,只怕人心扰动,恐出意外。我们已经入城,只要小心谨慎,能发生什么大事?守城第一,其余以后再论。”
宋军兵营,杜中宵备了酒宴,犒赏今日立功的将士。同时命军中全军士今天饭菜比往日每人多加一碗酒,多加一块肉。营指挥使以上的,全部参加庆功宴。
十三郎昂头挺胸,得意非常。从他带了海里的尸体回来,就再也掩饰不住那股得意劲,自己也知道从今之后不一样了。斩将夺旗的军功,特别是地位这么高的将领,宋军可不多见。有了这军功在手,自己营田厢军骑兵之主的位置,大约是坐定了。海里是契丹的六院军将,中级将领,可不是小头目可比。
众人坐定,杜中宵举酒道:“今日与契丹初战,武都指挥使斩将夺旗,带本军在契丹大军中从容进出,可谓大获全胜。诸位且饮一杯,与武将军贺!”
众人一起举杯,向十三郎祝贺。
十三郎端起面前的酒,仰头一饮而尽,道:“今日斩的这厮,审问拿的契丹人才知道,是个什么六院军将,向来勇猛。他向我冲来,意欲与我大战一场。却不想我取了骑枪出来,一枪取了他的性命,最后做了个糊涂鬼。想来到了地府,也说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死的。我十三郎阵前刀枪不怕谁,可明明有枪带在身上,哪个跟他厮杀?冲阵是提着脑袋做的事,自然要干净利落!”
杜中宵点头:“不错,正该如此!有枪为什么要用刀枪?有炮为什么要用枪?都是一个道理。与敌交战,不只是要杀伤敌人,还要保存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打越强,敌人越打越弱。”
石全彬起身,敬了十三郎一杯酒,赞叹道:“国朝自立国,便与契丹数次争战,虽有小胜,却难掩大败。自四十余年前澶州之盟,两国才算平静下来,再无战事。但契丹人勇猛善战,难以抵挡却是人人皆知。难听点说,这已经成了本朝的心病。今日将军阵前斩将夺旗,酣畅淋漓,着实痛快。此场大胜,当为将军贺,为朝廷贺!”
十三郎叉手谢过,笑着看着众人,愈发意气风发。
石全彬坐下,对杜中宵道:“待制,如此大胜,当飞马禀报朝廷。不说赏赐,重在振奋士气,让朝廷安心。有了这次初战,便知道营田厢军决非寻常兵马比,契丹人也不是打不败的!”
杜中宵想了想,道:“可以。不过,有了这一次捷报,我们此次必须击败耶律重元。只要出丝毫意外,就难免惹人闲话。我本意再战几阵,如此就免了,等后边步军上来,步骑合一才能击溃契丹。”
石全彬道:“为何不让炮兵先来?本军炮兵最是犀利,有了他们,何惧敌军!”
杜中宵道:“团练,骑兵勇猛,炮兵犀利,确实如此。不过,两军交战,最根本的是步兵。没有步兵做一军的定海神针,其他兵种都有缺陷,都有隐患。今日观契丹军,对我们的铁甲骑兵无计可施,配合步兵足以战而胜之。后方的车辆、牲畜都要集结,一时运力有限,炮兵还要等些日子。”
石全彬急道:“待制,为何作战步兵才是根本?今日观来,本军骑兵可胜契丹骑兵,如再有炮兵支持,何愁不能一举击破契丹!”
杜中宵奈心地道:“团练,不管是骑兵,还是炮兵,虽然犀利,但也弱点明显。炮兵怕近战,一旦被敌攻上阵地,就一切皆休。骑兵怕鹿角、器械,怕地形复杂,一个不察,就易酿成大败。惟有步军四平八稳,攻虽不足,守却有余。有步兵掩护,骑兵和炮兵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契丹是游牧之国,每出兵也要有比骑兵更多的步兵辅佐一旁,不然不足以应变。”
石全彬虽然也曾经统兵一方,但却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事,杜中宵说的这些,他似懂非懂。重重砸了一下手掌,叹道:“难得如此大胜,不能趁胜出击,一鼓作气击败契丹,着实可惜!本朝对契丹本就败多胜少,几年前又奈何不得党项,此番契丹大胜,说句实话,许多将领都怕了契丹人。很多人眼里,本朝的兵马就是比不上契丹,不只是马不行,就连兵也不行,将也不行,中原汉人就是打不过胡人!”
杜中宵微微点了点头:“有什么办法,谁让败得多了,扳不回来呢。再加上不管禁军厢军,对外屡战屡败,境内可是威风得很,连带着许多人认为汉人不会打仗了,就连汉人自己都信了。”
自晚唐起,契丹就是北方强权,五代时后晋石敬塘割幽云十六州,向契丹自称儿皇帝,这种局面就积重难返了。耶律德光收了幽云十六州,南征入汴梁,天下藩镇召之即来,耶律德光自认中国之主。如果宋军够强,凭借中原的雄厚实力,当然可以北复幽燕,击败契丹。可大宋立国之后,鉴于五代的教训,着力于削弱军队的威胁,几十年下来,军力一年不如一年。自真宗皇帝起,面对外总威胁,就只能不断扩大军队规模,硬堆数字了。凭借着数量优势,大规模战争还能靠着不断消耗敌人,把敌人拖垮,最终让敌人知难而退。这是国力的优势,没有什么稀奇,千年之后国军的战力与侵略者的差别比现在还大,不都拖到了最后胜利。但小规模战争,那就毫无办法了。有小规模战斗的胜利,没有战役胜利。
这跟崇文抑武没有什么关系,实质上是为了消除军权对皇权的威胁,禁军基本不再设高级将领。高级将领只存待遇,武将中的节度使可不少,待遇不比宰执差,但他们没有实际的统兵权。禁军中真正意义上的统兵官,几万人的厢都指挥使都近于虚设,真正有统兵权的是营指挥使。一个人参军,哪怕从士卒做到管军,做到了武将之极,同样既没有带大规模兵团的经验,更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为了稳固皇权,太宗之后最少采取了两条最根本的办法。一是收买,武将的待遇要强于文官,但升迁比文官慢,不过一旦有军功又快于文官。再一个是把最需要组织能力的军队,变成了一盘散沙。时人所说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归根结底是一个组织力的问题。营以上,禁军就没有组织能力了。不是军官能力的问题,而是在制度上就没有组织,这样的军队神仙领着也难打胜仗。
文人统兵,根本的原因,不是抑制武将,而是武将在帅一级是空白的,只能用文官填补空缺。文官好歹还有组织的概念,大部分武将那是连概念都没有的,朝廷教的只有临阵授图。
狄青为什么被皇帝看重?就是认为他有为一路主帅的能力,是证明以前军制没有问题的稻草。虽然在西北的时候,狄青从来没有作为一路主帅统兵打过胜仗,到底各个位置都做过了。一定要狄青做南征的主帅,就是要有战绩,证明这是一个合格的主帅,一个从士兵到枢密太尉的主帅。
带了几年兵,杜中宵对这些已经看得一清二楚。对军事不熟,记忆中的知识也知道,军队的战斗力首先来自于组织的力量。组织能力不行,战力怎么可能强?
营田厢军把基本组织设在一千人左右,与历史上的将兵法相差不多,都是一个基本单位。但营田厢军的营指挥使,不是战场指挥官,而应该是上一级。而上一级,是不直接统兵的。
石全彬当局者迷,依然视契丹人为虎,闻之色变,杜中宵不会。今天看了契丹人打仗的过程,就知道自己以前把他们想得过于厉害了。这个道理就跟历史上中日战争时,国军面对日军几无胜绩,那时不只是军队,就连人民也觉得日军不可战胜。等到换另一方组织力上来,才知道这种想法有多么地可笑。换成同样的兵器,中国军队能把日军打得屎都出来。
不是敌人太强,而是自己太弱。不是汉人不会打仗,是朝廷的军队不会打仗。这是两回事。
这就是被有些人赞叹不已的帝王心术,分而治之。小聪明一时,贻害无穷,最终身死国灭。宋后的军队依然这样延续着,因为帝王看中了这套统治术,宁辱于外敌,不惜荼毒于天下。这样做的帝王,包括无帝王之名而有帝王之实的人,同样被认为是有非凡之才,只是时运不济,被赶到小岛上的,都被许多人称颂着。却不知对于真正的帝王来说,没有公心,何保己身?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刘淮道:“城外契丹兵马数万,而我军只来了骑兵,余兵尚未到达,解围非数日间的事情。守城第一要有兵,第二要有粮,无兵无粮城池再坚固也无用。这一位何殿直,是本营的粮草官,你且着吏人与他一起,去查验城中粮库存粮。此最为要紧,耽搁不得。”
俞景阳暗暗出了一口气,好在自己贪心,怪外面粮价不高,还没私卖军粮。如若不然,这一查就要出问题。当下不敢怠慢,吩咐了人,带着何三郎去查验粮草。
说定了晚上酒宴接风,俞景阳退了出去,周肃对刘淮道:“我看这俞都监,目光闪烁,说话语焉不详,不似个好人。指挥既然来接本城防务,何不就此夺了他的军权,整训军兵,坚守城池?”
刘淮道:“我们只有一百人入城,防务还是要靠这里原有的兵马。如果一来就夺了都监兵权,只怕人心扰动,恐出意外。我们已经入城,只要小心谨慎,能发生什么大事?守城第一,其余以后再论。”
宋军兵营,杜中宵备了酒宴,犒赏今日立功的将士。同时命军中全军士今天饭菜比往日每人多加一碗酒,多加一块肉。营指挥使以上的,全部参加庆功宴。
十三郎昂头挺胸,得意非常。从他带了海里的尸体回来,就再也掩饰不住那股得意劲,自己也知道从今之后不一样了。斩将夺旗的军功,特别是地位这么高的将领,宋军可不多见。有了这军功在手,自己营田厢军骑兵之主的位置,大约是坐定了。海里是契丹的六院军将,中级将领,可不是小头目可比。
众人坐定,杜中宵举酒道:“今日与契丹初战,武都指挥使斩将夺旗,带本军在契丹大军中从容进出,可谓大获全胜。诸位且饮一杯,与武将军贺!”
众人一起举杯,向十三郎祝贺。
十三郎端起面前的酒,仰头一饮而尽,道:“今日斩的这厮,审问拿的契丹人才知道,是个什么六院军将,向来勇猛。他向我冲来,意欲与我大战一场。却不想我取了骑枪出来,一枪取了他的性命,最后做了个糊涂鬼。想来到了地府,也说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死的。我十三郎阵前刀枪不怕谁,可明明有枪带在身上,哪个跟他厮杀?冲阵是提着脑袋做的事,自然要干净利落!”
杜中宵点头:“不错,正该如此!有枪为什么要用刀枪?有炮为什么要用枪?都是一个道理。与敌交战,不只是要杀伤敌人,还要保存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打越强,敌人越打越弱。”
石全彬起身,敬了十三郎一杯酒,赞叹道:“国朝自立国,便与契丹数次争战,虽有小胜,却难掩大败。自四十余年前澶州之盟,两国才算平静下来,再无战事。但契丹人勇猛善战,难以抵挡却是人人皆知。难听点说,这已经成了本朝的心病。今日将军阵前斩将夺旗,酣畅淋漓,着实痛快。此场大胜,当为将军贺,为朝廷贺!”
十三郎叉手谢过,笑着看着众人,愈发意气风发。
石全彬坐下,对杜中宵道:“待制,如此大胜,当飞马禀报朝廷。不说赏赐,重在振奋士气,让朝廷安心。有了这次初战,便知道营田厢军决非寻常兵马比,契丹人也不是打不败的!”
杜中宵想了想,道:“可以。不过,有了这一次捷报,我们此次必须击败耶律重元。只要出丝毫意外,就难免惹人闲话。我本意再战几阵,如此就免了,等后边步军上来,步骑合一才能击溃契丹。”
石全彬道:“为何不让炮兵先来?本军炮兵最是犀利,有了他们,何惧敌军!”
杜中宵道:“团练,骑兵勇猛,炮兵犀利,确实如此。不过,两军交战,最根本的是步兵。没有步兵做一军的定海神针,其他兵种都有缺陷,都有隐患。今日观契丹军,对我们的铁甲骑兵无计可施,配合步兵足以战而胜之。后方的车辆、牲畜都要集结,一时运力有限,炮兵还要等些日子。”
石全彬急道:“待制,为何作战步兵才是根本?今日观来,本军骑兵可胜契丹骑兵,如再有炮兵支持,何愁不能一举击破契丹!”
杜中宵奈心地道:“团练,不管是骑兵,还是炮兵,虽然犀利,但也弱点明显。炮兵怕近战,一旦被敌攻上阵地,就一切皆休。骑兵怕鹿角、器械,怕地形复杂,一个不察,就易酿成大败。惟有步军四平八稳,攻虽不足,守却有余。有步兵掩护,骑兵和炮兵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契丹是游牧之国,每出兵也要有比骑兵更多的步兵辅佐一旁,不然不足以应变。”
石全彬虽然也曾经统兵一方,但却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事,杜中宵说的这些,他似懂非懂。重重砸了一下手掌,叹道:“难得如此大胜,不能趁胜出击,一鼓作气击败契丹,着实可惜!本朝对契丹本就败多胜少,几年前又奈何不得党项,此番契丹大胜,说句实话,许多将领都怕了契丹人。很多人眼里,本朝的兵马就是比不上契丹,不只是马不行,就连兵也不行,将也不行,中原汉人就是打不过胡人!”
杜中宵微微点了点头:“有什么办法,谁让败得多了,扳不回来呢。再加上不管禁军厢军,对外屡战屡败,境内可是威风得很,连带着许多人认为汉人不会打仗了,就连汉人自己都信了。”
自晚唐起,契丹就是北方强权,五代时后晋石敬塘割幽云十六州,向契丹自称儿皇帝,这种局面就积重难返了。耶律德光收了幽云十六州,南征入汴梁,天下藩镇召之即来,耶律德光自认中国之主。如果宋军够强,凭借中原的雄厚实力,当然可以北复幽燕,击败契丹。可大宋立国之后,鉴于五代的教训,着力于削弱军队的威胁,几十年下来,军力一年不如一年。自真宗皇帝起,面对外总威胁,就只能不断扩大军队规模,硬堆数字了。凭借着数量优势,大规模战争还能靠着不断消耗敌人,把敌人拖垮,最终让敌人知难而退。这是国力的优势,没有什么稀奇,千年之后国军的战力与侵略者的差别比现在还大,不都拖到了最后胜利。但小规模战争,那就毫无办法了。有小规模战斗的胜利,没有战役胜利。
这跟崇文抑武没有什么关系,实质上是为了消除军权对皇权的威胁,禁军基本不再设高级将领。高级将领只存待遇,武将中的节度使可不少,待遇不比宰执差,但他们没有实际的统兵权。禁军中真正意义上的统兵官,几万人的厢都指挥使都近于虚设,真正有统兵权的是营指挥使。一个人参军,哪怕从士卒做到管军,做到了武将之极,同样既没有带大规模兵团的经验,更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为了稳固皇权,太宗之后最少采取了两条最根本的办法。一是收买,武将的待遇要强于文官,但升迁比文官慢,不过一旦有军功又快于文官。再一个是把最需要组织能力的军队,变成了一盘散沙。时人所说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归根结底是一个组织力的问题。营以上,禁军就没有组织能力了。不是军官能力的问题,而是在制度上就没有组织,这样的军队神仙领着也难打胜仗。
文人统兵,根本的原因,不是抑制武将,而是武将在帅一级是空白的,只能用文官填补空缺。文官好歹还有组织的概念,大部分武将那是连概念都没有的,朝廷教的只有临阵授图。
狄青为什么被皇帝看重?就是认为他有为一路主帅的能力,是证明以前军制没有问题的稻草。虽然在西北的时候,狄青从来没有作为一路主帅统兵打过胜仗,到底各个位置都做过了。一定要狄青做南征的主帅,就是要有战绩,证明这是一个合格的主帅,一个从士兵到枢密太尉的主帅。
带了几年兵,杜中宵对这些已经看得一清二楚。对军事不熟,记忆中的知识也知道,军队的战斗力首先来自于组织的力量。组织能力不行,战力怎么可能强?
营田厢军把基本组织设在一千人左右,与历史上的将兵法相差不多,都是一个基本单位。但营田厢军的营指挥使,不是战场指挥官,而应该是上一级。而上一级,是不直接统兵的。
石全彬当局者迷,依然视契丹人为虎,闻之色变,杜中宵不会。今天看了契丹人打仗的过程,就知道自己以前把他们想得过于厉害了。这个道理就跟历史上中日战争时,国军面对日军几无胜绩,那时不只是军队,就连人民也觉得日军不可战胜。等到换另一方组织力上来,才知道这种想法有多么地可笑。换成同样的兵器,中国军队能把日军打得屎都出来。
不是敌人太强,而是自己太弱。不是汉人不会打仗,是朝廷的军队不会打仗。这是两回事。
这就是被有些人赞叹不已的帝王心术,分而治之。小聪明一时,贻害无穷,最终身死国灭。宋后的军队依然这样延续着,因为帝王看中了这套统治术,宁辱于外敌,不惜荼毒于天下。这样做的帝王,包括无帝王之名而有帝王之实的人,同样被认为是有非凡之才,只是时运不济,被赶到小岛上的,都被许多人称颂着。却不知对于真正的帝王来说,没有公心,何保己身?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