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西北与党项罢兵言和,皇帝又记起夏竦主政西北时主和的好处来,改为宣徽南院使、河阳三城节度使、河东路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判并州。诏敕下来,夏竦辟杜中宵为并州签判,并举荐原宿州推官苏颂为永城知县。此时夏竦声势正盛,朝中一并同意。
进入三月,杜中宵一再催促下,苏颂匆匆交接了宿州事务,来永城接任知县。
把苏颂迎入后衙,分宾主落座,杜中宵道:“苏兄可算来了,这几日等得我心焦。说也奇怪,诏敕未下之前,我并不急着调走,诏敕一下,便就一天也待不得了。”
苏颂道:“此是人之常情。待晓在永城将近三年,也该待得烦了。离你赴任并州还有数月,正好回家住一些日子,以慰思乡之情。”
两人说些闲话,聊到永城政务上来。
杜中宵道:“永城这个地方,正处汴河岸边,位于要道,商业极是繁盛。我任知县两年,其他的不说,钱粮广有,缴纳赋税向来是本州诸县之首。在这上面,子容不必担心。惟一难办的,是县里赚钱的产业不少,不只是势力人家,本路甚且朝廷里的显贵多有在县里置办产业的。这些人大多还是能够好好做生意,但倚仗权势,欺压百姓的也不罕见。子容接掌此县,尤要注意这些人家。”
苏颂道:“这是难免,地方繁华了,都想来赚些钱财。好在你一切都成法,我萧规曹随就是。待晓在此地花了无数心血,我不辜负就是。”
杜中宵向苏颂介绍了永城县的产业,对他道:“在其他地方,县里收钱多靠酒税,永城这里却是不同。衙门掌控,钱财最广的是永城公社。公社虽然不是官府所有,为地方公吏差役合办,但钱粮收支向由衙门做主。这是天下其他郡县所没有的,这两年收入不菲,淮南路和亳州向有争论,一直有人力主收为州里所有。子容,你切不可一时心软,让州里把这产业收了去。不然,断了县衙财源,只能回到从前的老路上,向百姓筹钱,以备衙门使用。此路一开,永城便就泯然众人了。”
苏颂笑着点头:“我在宿州也两年有余,岂能不知钱粮是地方根本?衙门手中有钱,则一切政务皆好说,不需看州里脸色,不必赋敛于民,什么政绩都能做出来。待晓可能不知,传出你要从永城离任的消息之后,朝中颇有权贵子弟谋求到这里上任。你任永城知县,连续两年考绩天下居首,打造了一座繁花似锦的县城。到这里上任,政绩不愁。不是你托夏相公向朝里举荐,还轮不到我呢。”
杜中宵也笑。他是当局者迷,不太清楚外人怎么看永城县。其实永城财政每年上报三司,城里又有不少权贵的产业,大家怎么会看不出永城这里的好处。不要说朝中大臣,就连皇上也知道永城有个知县杜中宵,只用两年时间,就让一个县财政宽裕。此次杜中宵到并州上任,虽然不用守缺,上任之前还是要求他进京面圣,陛辞之后才上任。杜中宵升大理评事、并州签判的消息一出来,便有权贵子弟谋求永城知县的职位。有的是要来这里刷资历,有的是要来捞一把,只不过朝廷给了夏竦面子而已。
聊了公事,看看天色不早,杜中宵道:“走,今日县里父老在城外酒楼设宴,一是为你接我,二是为我送行。你去见见他们,日后也好做事。”
两人出了县衙,杜中宵见城里街上人流如织,热闹非常,心中不由感慨。当年自己到这里时,永城不过是个普通的中原大县,人口不多,县城也不繁华。经过两年治理,不算营田务,县里的人户也增加了近一千户。不只如此,县城附近大量荒地开辟,人口大量集中到县城周围来,商业繁华了许多。
经济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大趋势。当然这个年代,城市周围的人户依然多数从事农业。与其他地方相比,城市周围精耕经作,经济作物占的比例更大,商业更加繁荣。只要这个趋势开始,一直继续下去,量变必然会带来质变,整个社会经济终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了看杜中宵的脸色,苏颂道:“永城之繁华,现在尤胜于毫州城。待晓在这里两年,委实是做了实事,不只是朝廷得利,地方也安乐。”
杜中宵笑了笑,没有说话,两人一起出了城门。
到了望江楼,董主簿早已带了本县父老迎在门口,簇拥着杜中宵和苏颂进了酒楼。
到了二楼阁子,众人分宾主落座。董主簿向来的众人介绍了苏颂,又把在座的人介绍了一番。
今日来的,除了几个附近乡间的大户,都是城中各种行业的大商户。这些人是杜中宵任知县之后得利最多的,也是最需要新知县照顾的,对这种事情最积极。
酒菜上来,众人向杜中宵和苏颂敬酒,说些恭维的话。酒过数巡,杜中宵便就觉得有些无聊。他听得出来,众人话里的虚伪。除了对自己几句泛泛而谈的夸颂,所有的人,都在跟苏颂套近乎。杜中宵即将离任,不管以前怎样,都影响不了永城的未来,跟这些人关系不大了。苏颂才是最重要的,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这些人的生意,跟他搞好关系,才是最现实的。
透过窗子看出去,汴河边的大柳树一片翠绿,不时几株桃花夹在其中,落花缤纷。这是一年最好的季节,杜中宵的思绪,已经回到了家乡,想象着故乡那个小村子的景色。
看着众人对苏颂谄媚的脸,杜中宵突然想笑。永城两年,自己做了很多事,便好像又漏了什么。
几杯酒下肚,贺员外有些醉熏熏的,举杯对苏颂道:“知县,小的是本县质库的行头。若是官人有什么吩咐,尽管吩咐,不管是钱是物,定然尽力!”
苏颂举杯一饮而尽,看着贺员外,并没有说话。从刚才大家讲的,他当然知道意思。永城有公社支撑开支,并不需要向这些商户科配,每一个人才说这种好话。
看着贺员外摇摇晃晃地坐下,其余几个员外纷纷向苏颂敬酒,杜中宵暗暗摇了摇头。自己任知县的时候,很少跟这些人往来,还真没有看过他们这一面。
转头看窗外,码头那里船只聚集,数不清的人力从船上卸货,便如搬家的蚂蚁一般。这一带的人也很多,熙熙攘攘,比县城里面还要繁华。然而,这里的人却没有城里人的那种悠闲神色,要么是焦急的生意人,要么是辛苦劳作的人力。心中突然有一种明悟,自己永城两年多,自以为做了许多事,给地方带来许多好处。实际上呢?好处确实是有,但大多被这酒席上的人分了,下面最底层的人,却未必得到了多少好处。他们依然辛苦劳作,依然食不裹腹,依然是身无余财。这里跟营田务不同,营田务的人是真的从一无所有的贫民,变成了小康之家,营田务之外又有多少人家如此呢?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进入三月,杜中宵一再催促下,苏颂匆匆交接了宿州事务,来永城接任知县。
把苏颂迎入后衙,分宾主落座,杜中宵道:“苏兄可算来了,这几日等得我心焦。说也奇怪,诏敕未下之前,我并不急着调走,诏敕一下,便就一天也待不得了。”
苏颂道:“此是人之常情。待晓在永城将近三年,也该待得烦了。离你赴任并州还有数月,正好回家住一些日子,以慰思乡之情。”
两人说些闲话,聊到永城政务上来。
杜中宵道:“永城这个地方,正处汴河岸边,位于要道,商业极是繁盛。我任知县两年,其他的不说,钱粮广有,缴纳赋税向来是本州诸县之首。在这上面,子容不必担心。惟一难办的,是县里赚钱的产业不少,不只是势力人家,本路甚且朝廷里的显贵多有在县里置办产业的。这些人大多还是能够好好做生意,但倚仗权势,欺压百姓的也不罕见。子容接掌此县,尤要注意这些人家。”
苏颂道:“这是难免,地方繁华了,都想来赚些钱财。好在你一切都成法,我萧规曹随就是。待晓在此地花了无数心血,我不辜负就是。”
杜中宵向苏颂介绍了永城县的产业,对他道:“在其他地方,县里收钱多靠酒税,永城这里却是不同。衙门掌控,钱财最广的是永城公社。公社虽然不是官府所有,为地方公吏差役合办,但钱粮收支向由衙门做主。这是天下其他郡县所没有的,这两年收入不菲,淮南路和亳州向有争论,一直有人力主收为州里所有。子容,你切不可一时心软,让州里把这产业收了去。不然,断了县衙财源,只能回到从前的老路上,向百姓筹钱,以备衙门使用。此路一开,永城便就泯然众人了。”
苏颂笑着点头:“我在宿州也两年有余,岂能不知钱粮是地方根本?衙门手中有钱,则一切政务皆好说,不需看州里脸色,不必赋敛于民,什么政绩都能做出来。待晓可能不知,传出你要从永城离任的消息之后,朝中颇有权贵子弟谋求到这里上任。你任永城知县,连续两年考绩天下居首,打造了一座繁花似锦的县城。到这里上任,政绩不愁。不是你托夏相公向朝里举荐,还轮不到我呢。”
杜中宵也笑。他是当局者迷,不太清楚外人怎么看永城县。其实永城财政每年上报三司,城里又有不少权贵的产业,大家怎么会看不出永城这里的好处。不要说朝中大臣,就连皇上也知道永城有个知县杜中宵,只用两年时间,就让一个县财政宽裕。此次杜中宵到并州上任,虽然不用守缺,上任之前还是要求他进京面圣,陛辞之后才上任。杜中宵升大理评事、并州签判的消息一出来,便有权贵子弟谋求永城知县的职位。有的是要来这里刷资历,有的是要来捞一把,只不过朝廷给了夏竦面子而已。
聊了公事,看看天色不早,杜中宵道:“走,今日县里父老在城外酒楼设宴,一是为你接我,二是为我送行。你去见见他们,日后也好做事。”
两人出了县衙,杜中宵见城里街上人流如织,热闹非常,心中不由感慨。当年自己到这里时,永城不过是个普通的中原大县,人口不多,县城也不繁华。经过两年治理,不算营田务,县里的人户也增加了近一千户。不只如此,县城附近大量荒地开辟,人口大量集中到县城周围来,商业繁华了许多。
经济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大趋势。当然这个年代,城市周围的人户依然多数从事农业。与其他地方相比,城市周围精耕经作,经济作物占的比例更大,商业更加繁荣。只要这个趋势开始,一直继续下去,量变必然会带来质变,整个社会经济终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了看杜中宵的脸色,苏颂道:“永城之繁华,现在尤胜于毫州城。待晓在这里两年,委实是做了实事,不只是朝廷得利,地方也安乐。”
杜中宵笑了笑,没有说话,两人一起出了城门。
到了望江楼,董主簿早已带了本县父老迎在门口,簇拥着杜中宵和苏颂进了酒楼。
到了二楼阁子,众人分宾主落座。董主簿向来的众人介绍了苏颂,又把在座的人介绍了一番。
今日来的,除了几个附近乡间的大户,都是城中各种行业的大商户。这些人是杜中宵任知县之后得利最多的,也是最需要新知县照顾的,对这种事情最积极。
酒菜上来,众人向杜中宵和苏颂敬酒,说些恭维的话。酒过数巡,杜中宵便就觉得有些无聊。他听得出来,众人话里的虚伪。除了对自己几句泛泛而谈的夸颂,所有的人,都在跟苏颂套近乎。杜中宵即将离任,不管以前怎样,都影响不了永城的未来,跟这些人关系不大了。苏颂才是最重要的,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这些人的生意,跟他搞好关系,才是最现实的。
透过窗子看出去,汴河边的大柳树一片翠绿,不时几株桃花夹在其中,落花缤纷。这是一年最好的季节,杜中宵的思绪,已经回到了家乡,想象着故乡那个小村子的景色。
看着众人对苏颂谄媚的脸,杜中宵突然想笑。永城两年,自己做了很多事,便好像又漏了什么。
几杯酒下肚,贺员外有些醉熏熏的,举杯对苏颂道:“知县,小的是本县质库的行头。若是官人有什么吩咐,尽管吩咐,不管是钱是物,定然尽力!”
苏颂举杯一饮而尽,看着贺员外,并没有说话。从刚才大家讲的,他当然知道意思。永城有公社支撑开支,并不需要向这些商户科配,每一个人才说这种好话。
看着贺员外摇摇晃晃地坐下,其余几个员外纷纷向苏颂敬酒,杜中宵暗暗摇了摇头。自己任知县的时候,很少跟这些人往来,还真没有看过他们这一面。
转头看窗外,码头那里船只聚集,数不清的人力从船上卸货,便如搬家的蚂蚁一般。这一带的人也很多,熙熙攘攘,比县城里面还要繁华。然而,这里的人却没有城里人的那种悠闲神色,要么是焦急的生意人,要么是辛苦劳作的人力。心中突然有一种明悟,自己永城两年多,自以为做了许多事,给地方带来许多好处。实际上呢?好处确实是有,但大多被这酒席上的人分了,下面最底层的人,却未必得到了多少好处。他们依然辛苦劳作,依然食不裹腹,依然是身无余财。这里跟营田务不同,营田务的人是真的从一无所有的贫民,变成了小康之家,营田务之外又有多少人家如此呢?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