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休养生息闲时赏文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古术奥义之催眠术第七十七章休养生息闲时赏文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巫双儿喂了刘夏莱几口稀粥,安慰道:

    “刘大哥,你的朋友一定会吉人天相的。说不定他们也被谁救了,不敢声张,怕被纠察队的人抓走。你先把伤养好,我陪你一起去找他们。”

    刘夏莱暗道:小沫、小影,你们一定要平平安安,最好在外面被人救走,要不然就要和我一样被关在这个小岛出不去。

    刘夏莱又转念一想:这小岛竟然能进来,一定能出去,等伤好了我一定得想办法啊出去。

    于是强忍着吞咽的疼痛,将那碗粥都吃了下去。

    巫双儿见刘夏莱吃完后,帮助他躺下,就施施然出去了。

    刘夏莱开始冥想,希望能早点恢复。

    刘夏莱在巫双儿的细心照顾下,慢慢可以下来走动了。

    巫双儿白天要在爷爷的药铺里帮忙,怕刘夏莱无聊,就拿了几本书给刘夏莱打发时间。

    其实刘夏莱为了尽快恢复,除了吃饭睡觉,就坐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冥想。

    当然也有想走动一下的时候,但是巫双儿让他先不要出房门,怕人杂眼多,把刘夏莱在这里的事传出去,当初让那个伙计帮忙换衣服,也只说是亲戚的亲戚,患了重病在这里修养,方便治疗。

    刘夏莱在房间里踱步的时候,也会随手拿起巫双儿留给他的书,都是一些白话小说,看着看着也有些比较有趣的地方。

    这天刘夏莱正翻看着手中的小说,这本书的作者叫作巫言,书名《三国争霸》,一看书名就知道是写三国时的故事。

    同样是《三国志》里演绎出来的故事,《三国争霸》这本书与罗贯中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着重点不同。(《三国演义》是在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以蜀汉矛盾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三国志通俗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

    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而刘夏莱手中的这本《三国争霸》却以曹操作为主线人物,描述了曹操在诸侯并起、军阀混战的年代,从一任侠放荡少年,成长为统-中国北方的霸主-魏王的过程。

    这本书的主旨在于肯定曹操的事功和诸多有影响的思想,有区别的对待其诡谲之情,非议其嗜杀以及酷虐变诈的为人。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动荡的社会里。正是这个环境,为曹操和一大批人提供了发挥才干的机会。

    他镇压过农民起义军,并在农民起义中壮大、发展了自己。他是汉末军阀混战的参与者。但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在他,而在于社会制度本身,在于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以及董卓专权的结果。

    所以本书作者认为,没有必要追究曹操镇压农民起义的历史责任。更认为,与其说他是军阀混战的参与者,毋宁说他是试图结束军阀混战的有功人。

    他不辞鞍马,驰骋疆埸,摧灭群雄,统一了北方,使北方社会获得了几十年的相对安定,民人得以安居,经济得到一定恢复,民族关系也有了很大缓和。

    从这一角度看,曹操不愧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

    曹操出身于一个世受皇恩、地位显赫但不显贵的家庭。祖父曹腾曾是宦官的总头领大长秋,封费亭侯;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这样的家庭,对曹操待人、为政、人生观的形成自然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自幼养成了“任侠放荡”、机警而善权数的性格;踏入仕途,有胆量做别人之所不敢做的事。

    但这样的家庭出身,自然又不为士人所重,甚至还有点被人瞧不起。因而使曹操处事容易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同时又易于产生某种自卑的心理。

    他选人惟才是举,用人不拘一格,婚娶不受门第的束缚,为文“通脱”而不受拘束,但又多疑,常以谲诈之心度人;

    他时有“小人得志”的某些表现,容易产生骄傲和浮躁情绪,以致处事不慎,造成重大失误。

    曹操是一个世所共认的军事家。这是时代的要求所使然,也是他自我研习兵法理论和长期战争实践的结果。

    他自幼“博览群书,特好兵法”;他鞍马劳顿,倥偬一生,御军三十余年。

    诸家兵法理论帮助他认识战争规律,得知了战略战术之要,从而游刃于战乱之机;战争的实践,加深了他对历代兵家,特别是对《孙子兵法》的理解,从而发展了兵法理论。

    他的著作,富有独到的军事见解;他的实践,既有成功之举,也有失败之例,但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均同他的军事著作一样,无不体现着他的军事思想。

    他是一个政治家。他的政治抱负有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

    他说过,“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及至身为宰相,自谓“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这种发自建安十五年《让县自明本志令》的话,反映了他封公建国前的真实思想。

    他重视集权,“不慕虚名”,自始至终都是他为政的指导思想。

    他设天子旌旗而不为天子,是典型的不慕虚名而重实权思想的体现。

    曹操的经济建树,也有不少产生了很大的历史影响。

    抑制兼并,“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是他的重要经济思想之一。

    他在河北推行的按亩计租、按户收绢绵的政策,实开中国租调制之先。

    他在广泛的地区内“行屯田以资军食”的主张和措施,长期为后世所效法。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古术奥义之催眠术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古术奥义之催眠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古术奥义之催眠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古术奥义之催眠术》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