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这些工厂既有独资的也有与大明海商合资的,产品包括纺织、化工、木材加工、铸造,还有配套的炼焦、制砖和矿业。除了少部分内销和自用,绝大部分产品还会返销给大明海商。
一来一回确实给当地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大幅提高了商税,降低了贸易逆差,为幕府获取了大量资金,对维持幕府统治提供了有利条件。
洪涛经常说一句话,凡事总会有两方面。当觉得世界很美好的时候,灾祸会越来越近,没看见只是认知方面的欠缺,不是不存在。
对于近在咫尺的日本,大明帝国从军方到朝廷从来也没放松警惕,德川家光这顿折腾更是没有瞒过任何人。或者说帮着他一起折腾的对马藩住宗义成是个卖主求荣的叛徒,暗地里早就抱上了明帝国的粗腿。
这次给德川家光提建议引进投资建设工厂,就是奉了皇家顾问处和总参谋部的指示,为什么不用管,只要能让这件事成行就是大功一件。
那明帝国为何要如此关爱狼子野心的日本呢?用景阳皇帝的话讲,这种爱不如没有,它就像慢性毒药,爱的越深毒性越大。等到毒性发作时浑身无力、四肢绵软、任人摆布,且无药可解,生不如死。
在洪涛的计划中,日本不仅仅是大明帝国工业产品倾销地,还应该成为初级产品加工厂。短期内的大量倾销会摧毁日本的经济,所以不光要卖货,还得维护。
给日本投资建厂和转让技术,让其发展出一部分基础工业,培养产业工人,看似是帮着日本发展,实则是让日本人为大明帝国产业链提供最底层的服务,也是经济战争的一部分。
这样做不光不会引起幕府的敌视,还会让大部分日本人视大明帝国为救星,进一步放松警惕,越来越依赖这样的模式,最终产业畸形发展、经济完全变成外向型,就算明白过来也无法自拔。
朝鲜的情况和日本一样,只是自主的权力更少。朝鲜国王李倧登基之后成了完完全全的傀儡,大部分国策都要听取明帝国派驻官员的建议。
八年前,在大明海军的监督和协助下,朝鲜国取消了常备军队,只保留了一支3万人左右的准武装力量负责各地的治安,把所有国防全交给了大明海军陆战卫。
其实此时朝鲜也确实没有什么国防需求,唯一有可能侵略它的日本被大明海军死死盯着,继续保留军队难不成要防着大明帝国?
在经济上朝鲜主要以矿业、冶炼业、渔业为主,农业为辅。粮食不够吃没关系,拿各类矿产、生铁、焦炭、海产品和大明交换,一船一船的大米鱼贯而来,比种地安稳多了,不用再怕天灾荒年。
当光这些产业也不够700多万朝鲜人活的,咋办呢?做为宗主国肯定不会看着小弟挨饿。人多活少是吧?好办,搞劳务输出,把富裕的劳动力送到大明辽阳省开荒去。
那里需要大量人手开垦荒地、修路筑坝、挖沟疏渠,扔过来几十万人都是毛毛雨。来了管吃管喝管穿管住,三五年一换,临走还给工资呢。
要是年纪合适、工作期间表现好,汉语说的利落,又特别心向大明,还可能获得推荐进入垦荒团的新学。学个三四年,就可以报考大明陆军或者海军预备役。
一旦被录取,个人和家庭这辈子就算拿下了。只要不特别倒霉很快战死,每个月的兵饷够在朝鲜生活的一大家子过上小地主般的生活。
要是能多服役几年,把勋衔往上混混,到达一定级别和年限,将来退役之后就可以把父母妻儿都接过来,成为大明百姓。用抚恤金或者退役金买块地,或者找个工厂上班,就算彻底脱离苦难了。
所以大部分朝鲜百姓都很乐意享受大明帝国带来的变化,只有少数朝鲜统治阶级因为失去了太多权力怀恨在心。但他们掀不起浪花,因为没有人心,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一目了然,说啥民族、国家都是白搭。
东亚风平浪静,东南半岛上也波澜不惊。有了帝国海军的存在,相邻的南掌国、柬埔寨、大城和柔佛都老实了不少。不管心里咋想,反正表面上不敢反对大明帝国的实际管控。
首先被解决的就是边界问题,在大明礼部的召集下,各国派使节齐聚京城,先在地图上规划好各自势力范围,然后拿着地图回去,雇佣帝国海军帮忙测绘,安放界桩。
从此以后这张图就是法定边界了,遵守的法是大明律法。谁反对,帝国海军就去找谁谈心,谁主动挑起争端还不听劝,一样也要被谈心。
接下来就是向各国、各势力派驻使节,对方如果愿意也可以向京城派驻使节。这么做一是方便联络,二是随时监督各国的状态。有些事情完全不用等到爆发之后处理,早知道病因可以早对症下药。
当然也有硬骨头,比如缅甸的东吁王朝。在被大明帝国从陆地和海上南北夹攻之后,东吁王朝收缩到了缅甸中部,却死活不肯服软。
不过他们也撑不了多久了,大明帝国是没有继续进攻,但东边的大城王国真不手软。在得到了武器装备,并受到帝国海军训练之后,只要季节合适气候允许,双方就会在缅甸东部的山区里打成一团。
刚开始大城王国败多胜少,可是随着时间推移,王国的军队越打越多、越打越强,东吁王国则是越来越弱,步步退缩。
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东吁王朝连同缅族都是要被彻底消灭的。然后由泰族人对他们进行统治和强行同化,最终变成大城王国的一部分。
这几个国家地处群山峻岭的热带,气候复杂,不适合发展工业,主要以农业为主,林业和矿业为辅。
帝国不会对它们有过大的投入,也不会进行太强的剥削,以工业品换取他们的矿产和木材是比较合适的贸易模式。
但当地必须建立新学,官方语言也必须改为汉语。可以不强求数量和入学率,短期内不进行大规模民族融合。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一来一回确实给当地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大幅提高了商税,降低了贸易逆差,为幕府获取了大量资金,对维持幕府统治提供了有利条件。
洪涛经常说一句话,凡事总会有两方面。当觉得世界很美好的时候,灾祸会越来越近,没看见只是认知方面的欠缺,不是不存在。
对于近在咫尺的日本,大明帝国从军方到朝廷从来也没放松警惕,德川家光这顿折腾更是没有瞒过任何人。或者说帮着他一起折腾的对马藩住宗义成是个卖主求荣的叛徒,暗地里早就抱上了明帝国的粗腿。
这次给德川家光提建议引进投资建设工厂,就是奉了皇家顾问处和总参谋部的指示,为什么不用管,只要能让这件事成行就是大功一件。
那明帝国为何要如此关爱狼子野心的日本呢?用景阳皇帝的话讲,这种爱不如没有,它就像慢性毒药,爱的越深毒性越大。等到毒性发作时浑身无力、四肢绵软、任人摆布,且无药可解,生不如死。
在洪涛的计划中,日本不仅仅是大明帝国工业产品倾销地,还应该成为初级产品加工厂。短期内的大量倾销会摧毁日本的经济,所以不光要卖货,还得维护。
给日本投资建厂和转让技术,让其发展出一部分基础工业,培养产业工人,看似是帮着日本发展,实则是让日本人为大明帝国产业链提供最底层的服务,也是经济战争的一部分。
这样做不光不会引起幕府的敌视,还会让大部分日本人视大明帝国为救星,进一步放松警惕,越来越依赖这样的模式,最终产业畸形发展、经济完全变成外向型,就算明白过来也无法自拔。
朝鲜的情况和日本一样,只是自主的权力更少。朝鲜国王李倧登基之后成了完完全全的傀儡,大部分国策都要听取明帝国派驻官员的建议。
八年前,在大明海军的监督和协助下,朝鲜国取消了常备军队,只保留了一支3万人左右的准武装力量负责各地的治安,把所有国防全交给了大明海军陆战卫。
其实此时朝鲜也确实没有什么国防需求,唯一有可能侵略它的日本被大明海军死死盯着,继续保留军队难不成要防着大明帝国?
在经济上朝鲜主要以矿业、冶炼业、渔业为主,农业为辅。粮食不够吃没关系,拿各类矿产、生铁、焦炭、海产品和大明交换,一船一船的大米鱼贯而来,比种地安稳多了,不用再怕天灾荒年。
当光这些产业也不够700多万朝鲜人活的,咋办呢?做为宗主国肯定不会看着小弟挨饿。人多活少是吧?好办,搞劳务输出,把富裕的劳动力送到大明辽阳省开荒去。
那里需要大量人手开垦荒地、修路筑坝、挖沟疏渠,扔过来几十万人都是毛毛雨。来了管吃管喝管穿管住,三五年一换,临走还给工资呢。
要是年纪合适、工作期间表现好,汉语说的利落,又特别心向大明,还可能获得推荐进入垦荒团的新学。学个三四年,就可以报考大明陆军或者海军预备役。
一旦被录取,个人和家庭这辈子就算拿下了。只要不特别倒霉很快战死,每个月的兵饷够在朝鲜生活的一大家子过上小地主般的生活。
要是能多服役几年,把勋衔往上混混,到达一定级别和年限,将来退役之后就可以把父母妻儿都接过来,成为大明百姓。用抚恤金或者退役金买块地,或者找个工厂上班,就算彻底脱离苦难了。
所以大部分朝鲜百姓都很乐意享受大明帝国带来的变化,只有少数朝鲜统治阶级因为失去了太多权力怀恨在心。但他们掀不起浪花,因为没有人心,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一目了然,说啥民族、国家都是白搭。
东亚风平浪静,东南半岛上也波澜不惊。有了帝国海军的存在,相邻的南掌国、柬埔寨、大城和柔佛都老实了不少。不管心里咋想,反正表面上不敢反对大明帝国的实际管控。
首先被解决的就是边界问题,在大明礼部的召集下,各国派使节齐聚京城,先在地图上规划好各自势力范围,然后拿着地图回去,雇佣帝国海军帮忙测绘,安放界桩。
从此以后这张图就是法定边界了,遵守的法是大明律法。谁反对,帝国海军就去找谁谈心,谁主动挑起争端还不听劝,一样也要被谈心。
接下来就是向各国、各势力派驻使节,对方如果愿意也可以向京城派驻使节。这么做一是方便联络,二是随时监督各国的状态。有些事情完全不用等到爆发之后处理,早知道病因可以早对症下药。
当然也有硬骨头,比如缅甸的东吁王朝。在被大明帝国从陆地和海上南北夹攻之后,东吁王朝收缩到了缅甸中部,却死活不肯服软。
不过他们也撑不了多久了,大明帝国是没有继续进攻,但东边的大城王国真不手软。在得到了武器装备,并受到帝国海军训练之后,只要季节合适气候允许,双方就会在缅甸东部的山区里打成一团。
刚开始大城王国败多胜少,可是随着时间推移,王国的军队越打越多、越打越强,东吁王国则是越来越弱,步步退缩。
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东吁王朝连同缅族都是要被彻底消灭的。然后由泰族人对他们进行统治和强行同化,最终变成大城王国的一部分。
这几个国家地处群山峻岭的热带,气候复杂,不适合发展工业,主要以农业为主,林业和矿业为辅。
帝国不会对它们有过大的投入,也不会进行太强的剥削,以工业品换取他们的矿产和木材是比较合适的贸易模式。
但当地必须建立新学,官方语言也必须改为汉语。可以不强求数量和入学率,短期内不进行大规模民族融合。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