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见此情形,一直在犹豫该不该进攻的和硕特首领图鲁拜琥有点后悔了,早知道明军是在搬运给养就该趁其立足未稳发动猛攻。现在敌人囤积了大量补给,还有骆驼代步,再想将其击退难上加难。
但也不能就这么等着,在准噶尔部援兵到来之前总得做点什么。干脆趁着夜晚去偷营吧,只要能在城寨里放把火,风借火势火借风威,明军失去了补给就算不马上撤,也没能力深入腹地多远。
结果当然是没成功,夜袭的牧人甚至无法靠近城寨一里之内。明军的排兵布阵非常诡异,他们把士兵三五个一队分散到了山坡各处,互相间隔百十米。
有的找个大石头躲避,有的在草甸上挖洞藏身。白天发现有人靠近马上开枪射击,到了晚上则点燃附近藏匿的火油示警。
无论和硕特牧人如何身手矫健,也躲不开来自四面八方的攒射,更无法用弓弩与敌人互攻。明军来的好像都是神射手,不光频率快准头还高,一百步外敢露头就会被击中。
更麻烦的是准噶尔部援兵大概率指望不上了,派去搬救兵的人还没回来,巴图尔珲的使者却先到了。为的是同一个事儿,请求和硕特部派兵援助,别失八里也遭到了明军的大举进攻。
眼见正面对抗没有胜算,和硕特部没迟疑,马上选择了后撤。这也是游牧民族对付农耕民族的惯用招数,反正他们没有需要守护的城市和耕地,顶多是把带不走的牛羊都杀掉当做干粮。
但农耕民族的军队却不能在草原、戈壁之中风餐露宿太久,只要把补给线拉长,让明军运输补给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快就会露出破绽,或者干脆消耗不下去自行退却。
到那时再派轻骑兵紧追不舍,不光可以转败为胜,还能获得大批被明军丢弃的辎重。就算没有大量杀伤敌人,也只赚不赔。
明军确实像以前那样上当了,马上跟着和硕特部向北运动,大军在骆驼的帮助下每天能走六七十里路,紧追不辍。
可是派去从侧翼绕路到明军后方骚扰的和硕特轻骑兵却不是很顺利,不光没能有效切断补给线,反而不同程度遭受了损失。
到底是谁能保护住明军长达百里的补给线呢?答案也不复杂,就是明军自己。他们每隔一天的路程,就地取材挖掘环形沟渠,把泥土和碎石堆起来做矮墙,小的只有两圈,大的能有五六圈。
每个圈中驻守百名士卒,以火油倒入土坑做篝火,白天靠浓烟,夜晚靠火光与附近游弋的内蒙古骑兵联络。
说简陋吧,这些土围子的高度和壕沟的宽度确实挡不住骑兵跨越,但藏在里面的明军士卒火枪犀利,射速、射程和准头都要超过弓弩,小股轻骑兵很难应对。
只要一时半会儿攻不破简陋的土围子,在附近游弋的内蒙古骑兵就会掩杀而至。和硕特轻骑跑慢了连命都保不住,更别提骚扰明军后勤补给了。
明军就是靠着这个看上去蠢笨的办法,把后勤补给从哈密跨越天山,几十里又几十里的往前线运送,即便遇到了大风雪会稍稍迟缓几日也不太耽误事儿。
那些骑着骆驼紧跟在和硕特牧人后面的明军好像能不吃不喝好几天,但战斗力一点不降。拖来拖去,先被拖垮的不是明军,反而是拖家带口的牧人。
最终在阿尔泰山南麓,一场大雪断了北上的路,也断了和硕特部的生路。面对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山路,图鲁拜琥不得不望天兴叹。
原本他是打算带着全族边打边退,翻过阿尔泰山到哈尔湖附近休养生息一冬,待过了春天再把南边丢失的地盘抢回来。
哈尔湖虽然属于外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的领地,但双方素来有交往,又全都反对明军吞并内蒙古,在此时此刻应该不会拒绝。
可是跑来跑去,最善于在荒漠草原上奔驰的瓦剌健儿愣是没摆脱明军的纠缠。现在又遇到大雪封山,在这种天气里翻越几乎就是死。索性率领全族能上马持刀的男丁掉头向南,与紧紧尾随而至的明军决一死战。
古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凡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军队往往能发挥出超出寻常的战斗力,以少胜多并不奇怪。
可是这次和硕特部的拼死一搏没奏效,在火枪和野战炮面前,士气高低并没任何区别,甚至不如风雪的影响大。
面对走投无路、冒着大雪咬牙切齿冲锋的牧人,明军士兵每分钟该发射几次仍旧是几次。隔着一二百米反正也看不清对方的面孔和长相,甚至见不到血迹,手指头一动人就没了,杀起来没有半点心理负担。
要说和硕特部也挺狠的,轮番向明军的骆驼阵发起冲锋,倒下一批又上来一批,拼了命的想给家眷们冲出一条活路。
可惜血肉之躯还是没有火焰和铅弹硬,当肾上腺素的作用消散,疯狂劲儿过去,看到漫山遍野同族尸体和哀嚎的伤者,就再也没勇气向着死亡冲锋了。
三万多男丁,此时没伤没残的不到一万,近十万老弱妇幼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的大部分首领,包括被称为固始汗的图鲁拜琥也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另一边的西路军进展更顺利,黄忠派了两个卫在天山南麓的隘口附近日夜赶工修建寨堡,像是在囤积给养准备大举进攻,自己却带着两个卫陆军和内蒙古骑兵昼伏夜出扑向了西北方的白河涧。
这里有一条河谷贯穿天山南北,山北麓就是后世有名的达坂城。而驻守这里的准噶尔军队首领叫多罗,他还有个身份,鄂尔多斯部台吉察沙克的长子。
十多年了,鄂尔多斯部一直都缩在准噶尔部的羽翼下生活,但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毕竟是外人,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过,草场分不到好的,驻地还在最南边,等于是在替准噶尔部看家。
四年前察沙克死后,长子多罗接替了族群领袖的位置,却始终没有得到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首肯。有传言说巴图尔珲有意将鄂尔多斯部打散,成为三个儿子的部曲。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但也不能就这么等着,在准噶尔部援兵到来之前总得做点什么。干脆趁着夜晚去偷营吧,只要能在城寨里放把火,风借火势火借风威,明军失去了补给就算不马上撤,也没能力深入腹地多远。
结果当然是没成功,夜袭的牧人甚至无法靠近城寨一里之内。明军的排兵布阵非常诡异,他们把士兵三五个一队分散到了山坡各处,互相间隔百十米。
有的找个大石头躲避,有的在草甸上挖洞藏身。白天发现有人靠近马上开枪射击,到了晚上则点燃附近藏匿的火油示警。
无论和硕特牧人如何身手矫健,也躲不开来自四面八方的攒射,更无法用弓弩与敌人互攻。明军来的好像都是神射手,不光频率快准头还高,一百步外敢露头就会被击中。
更麻烦的是准噶尔部援兵大概率指望不上了,派去搬救兵的人还没回来,巴图尔珲的使者却先到了。为的是同一个事儿,请求和硕特部派兵援助,别失八里也遭到了明军的大举进攻。
眼见正面对抗没有胜算,和硕特部没迟疑,马上选择了后撤。这也是游牧民族对付农耕民族的惯用招数,反正他们没有需要守护的城市和耕地,顶多是把带不走的牛羊都杀掉当做干粮。
但农耕民族的军队却不能在草原、戈壁之中风餐露宿太久,只要把补给线拉长,让明军运输补给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快就会露出破绽,或者干脆消耗不下去自行退却。
到那时再派轻骑兵紧追不舍,不光可以转败为胜,还能获得大批被明军丢弃的辎重。就算没有大量杀伤敌人,也只赚不赔。
明军确实像以前那样上当了,马上跟着和硕特部向北运动,大军在骆驼的帮助下每天能走六七十里路,紧追不辍。
可是派去从侧翼绕路到明军后方骚扰的和硕特轻骑兵却不是很顺利,不光没能有效切断补给线,反而不同程度遭受了损失。
到底是谁能保护住明军长达百里的补给线呢?答案也不复杂,就是明军自己。他们每隔一天的路程,就地取材挖掘环形沟渠,把泥土和碎石堆起来做矮墙,小的只有两圈,大的能有五六圈。
每个圈中驻守百名士卒,以火油倒入土坑做篝火,白天靠浓烟,夜晚靠火光与附近游弋的内蒙古骑兵联络。
说简陋吧,这些土围子的高度和壕沟的宽度确实挡不住骑兵跨越,但藏在里面的明军士卒火枪犀利,射速、射程和准头都要超过弓弩,小股轻骑兵很难应对。
只要一时半会儿攻不破简陋的土围子,在附近游弋的内蒙古骑兵就会掩杀而至。和硕特轻骑跑慢了连命都保不住,更别提骚扰明军后勤补给了。
明军就是靠着这个看上去蠢笨的办法,把后勤补给从哈密跨越天山,几十里又几十里的往前线运送,即便遇到了大风雪会稍稍迟缓几日也不太耽误事儿。
那些骑着骆驼紧跟在和硕特牧人后面的明军好像能不吃不喝好几天,但战斗力一点不降。拖来拖去,先被拖垮的不是明军,反而是拖家带口的牧人。
最终在阿尔泰山南麓,一场大雪断了北上的路,也断了和硕特部的生路。面对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山路,图鲁拜琥不得不望天兴叹。
原本他是打算带着全族边打边退,翻过阿尔泰山到哈尔湖附近休养生息一冬,待过了春天再把南边丢失的地盘抢回来。
哈尔湖虽然属于外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的领地,但双方素来有交往,又全都反对明军吞并内蒙古,在此时此刻应该不会拒绝。
可是跑来跑去,最善于在荒漠草原上奔驰的瓦剌健儿愣是没摆脱明军的纠缠。现在又遇到大雪封山,在这种天气里翻越几乎就是死。索性率领全族能上马持刀的男丁掉头向南,与紧紧尾随而至的明军决一死战。
古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凡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军队往往能发挥出超出寻常的战斗力,以少胜多并不奇怪。
可是这次和硕特部的拼死一搏没奏效,在火枪和野战炮面前,士气高低并没任何区别,甚至不如风雪的影响大。
面对走投无路、冒着大雪咬牙切齿冲锋的牧人,明军士兵每分钟该发射几次仍旧是几次。隔着一二百米反正也看不清对方的面孔和长相,甚至见不到血迹,手指头一动人就没了,杀起来没有半点心理负担。
要说和硕特部也挺狠的,轮番向明军的骆驼阵发起冲锋,倒下一批又上来一批,拼了命的想给家眷们冲出一条活路。
可惜血肉之躯还是没有火焰和铅弹硬,当肾上腺素的作用消散,疯狂劲儿过去,看到漫山遍野同族尸体和哀嚎的伤者,就再也没勇气向着死亡冲锋了。
三万多男丁,此时没伤没残的不到一万,近十万老弱妇幼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的大部分首领,包括被称为固始汗的图鲁拜琥也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另一边的西路军进展更顺利,黄忠派了两个卫在天山南麓的隘口附近日夜赶工修建寨堡,像是在囤积给养准备大举进攻,自己却带着两个卫陆军和内蒙古骑兵昼伏夜出扑向了西北方的白河涧。
这里有一条河谷贯穿天山南北,山北麓就是后世有名的达坂城。而驻守这里的准噶尔军队首领叫多罗,他还有个身份,鄂尔多斯部台吉察沙克的长子。
十多年了,鄂尔多斯部一直都缩在准噶尔部的羽翼下生活,但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毕竟是外人,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过,草场分不到好的,驻地还在最南边,等于是在替准噶尔部看家。
四年前察沙克死后,长子多罗接替了族群领袖的位置,却始终没有得到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首肯。有传言说巴图尔珲有意将鄂尔多斯部打散,成为三个儿子的部曲。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