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幽并风云(一)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战神马孟起第二百三十章 幽并风云(一)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乱世之中,对于一方势力而言,很难说得清楚经济和军事那个更重要一些。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二者本来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互相依赖,相辅相成。

    可能有人会觉得,和平时期发展经济重要,战乱时期军事强大重要。这个回答看似非常有道理,严丝合缝,毫无问题,但实际上却是没有脑子的人,不经过思考而采取的的一种取巧说法。

    首先,好多事情,都没得选。和平与战乱,不是由你来选的。你想和平就和平,想战争就战争?别人都会听你的话?

    君不见当年南唐之事乎?南唐烈祖李昇一代权臣,军政皆通,战功赫赫,逼迫得南吴皇帝逊位禅让,建立起了横跨江浙湖广的富庶之国,在领土上也是十国里面最大的,经济繁荣更是不必说。

    然而这份繁荣持续了多久?只论经济发展程度的话,南唐无疑是佼佼者。可惜,在烈祖李昇逝后,继位的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放松了军事的发展,没过多久便身死国灭,为他人笑。

    没有了军事力量的维护和震慑,只拥有繁荣的经济力量,就好比家财万贯、良田千顷但却连个家庭护院都没有的狗大户一样,迟早被人打土豪分田地,夺走了那份财富。

    凡是历史上更新换代极快的王朝,譬如五代十国,譬如东晋十六国,譬如六朝,大都是军事大权旁落造成的。刘宋的刘裕,南陈的陈霸先,后汉的刘知远,后周的郭威等开国皇帝,更是职业将领出身。

    这里面有着相当一部分王朝,其实经济发展程度并不差,譬如很少受战乱波及、各大势力咸鱼发展、政权平稳交接的南朝四朝,十国中的南吴、南唐与吴越等。

    但是他们却在几年之间,由歌舞升平便为大战云起,前任政权因为不注意军事的发展,而迅速破灭。

    因此,纵使是盛世,也必须居安思危,保持和掌控强大的军事战斗力,才能维护好这份盛世。

    大唐王朝强不强?四夷威服。开元盛世强不强?封建社会的巅峰。

    然而没过十几年,由于中央军暗弱,安禄山带着三镇节度使下辖的部队,算上部队走路的速度,在半年之内打到了洛阳称帝,破了潼关,入了长安,唐玄宗只能带着细软金银跑路,中途还得凄凄惨惨地杀个女人才平定军心,才能顺利入蜀避难。

    不过,倒过来讲也是一样的。没有了足够强盛的经济,只有军事力量行不行?也不行。

    哪怕是乱世之中,拥有军队、手握军权的人,话语权会达到顶点,作用会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只偏重于军事的发展也是不行的。

    原因也很简单,不同于没了军事力量的守护,经济繁荣多少还能持续一段时间,才有可能被人抢了夺了,但若是没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钱财物资,军事力量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军队本就是个烧钱的玩意儿,几万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天天人吃马嚼的,就得耗费大量粮食。而且,这群人是要上战场去打仗的所以不但要吃饱,还得吃好。

    而部队若是远距离作战,那就更不用说了,几万正规部队,几乎需要几十万民夫和辅兵来开山架桥,疏通道路,运输粮草,几十万民夫运输粮草的时候,自己也得吃啊,自己也没从事农业生产啊,消耗岂不是更大?

    再加上古代社会运输粮草基本上靠人力,往往得一两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到时候大部分粮食都让运输的人给吃了。

    除了吃的之外,部队将士们的武器、装备、箭簇、战马等等,每一项也都是非常烧钱的东西。

    而这还只是部队在开战之前的花销,开战之后,战死将士的抚恤金,受伤将士的医疗费用,都是一大笔开支。

    战争结束后,将士们浴血奋战,为国争光,总得赏赐点什么东西吧?而且,战功越大,部队越强,要赏赐的东西也就越多。得了,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总而言之,没有了足够强的经济实力在背后支撑,一支部队要么发展不起来,要么持续不下去。

    而乱世之中,许多财力不足的军阀,之所以能多撑几年,干得也大都是抢劫百姓财富和强行征收大量赋税的事情。但即使这样做了,也只是饮鸩止渴,活不长久。

    因此,不管任何时候,军事和经济的发展都要齐头并进,哪怕表面上看起来,盛世之中军事不重要,乱世之中经济也没那么重要,但实际上,不管盛世乱世,二者都很重要,只不过是谁站在台前和谁站在幕后的区别而已。

    就以大汉王朝来说,大汉开国初期,为什么打不过匈奴,为什么要向匈奴妥协,采取和亲等手段来进行怀柔的策略?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大汉军事实力不足吗?

    开什么玩笑,刘邦刚刚才统一天下,手下精兵猛将众多,而且都经历了多少年战争的洗礼,经验丰富,骁勇善战。

    事实上,基本上每个王朝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时候,就在它开国那段时期。因为这个时候,他刚刚打下天下,才从打天下转为治天下,一群人都是专业战争户。

    毕竟,它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就是通过战争手段,在诸多竞争者,经过残酷的淘汰,最终脱颖而出,成就一番王霸之业。

    再往后,除非发生奇迹,否则只能越来越弱。军事装备和科技可以慢慢发展,但战场上血与火的洗礼可就少了很多,没有了这些,就难以铸造出一支英勇无畏的强军。

    所以说,西汉王朝开国初期,像匈奴妥协的最主要原因,根本就不是军事力量不够强大,而是经济发展不足!

    中原已经被打得破破烂烂,战火洗礼了这一片地方许多年,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村庄渺无人烟,多少土地荒芜长满了野草。

    这种情况下,再打下去行不行?对于军队和统治者来说,乍一看,貌似行。毕竟这些事情和统治者无关,也和军队无关,饿着了谁,也不会饿着统治者和军队。

    但问题在于,继续打下去的话,粮食从何而来?物资从何而来?钱财从何而来?没有了这些,怎么持续作战,打一场就走吗?

    匈奴那么庞大的势力,怎么可能一战而定?

    而经过汉初接近七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四十年快速发展,汉王朝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强,这才有了汉武帝之后几十年挥霍的资本。

    真要说汉武帝是以强悍的军事实力击破了匈奴,还不如说是他的祖、父为他打下的经济基础击败了匈奴。

    因此,一个地方乃至于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不管盛世还是乱世,都要经济和军事全面发展才行。

    而袁绍之所以在谋士的分析下,对于前几年战无不胜、骁勇无敌的公孙瓒没了太多畏惧,就是因为看中了公孙瓒在幽州,军事力量强大,但经济发展却极为落后的弱点。

    有着这个致命弱点在,公孙瓒就算能够强横一时,但也强横不了一世。除非他能够攻打下一处粮食产出高、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方,安心发展几年,否则的话,很难持久。

    幽州地处北地,气候严寒,不适合发展农业,粮食产出并不高。平时连做到自我供给都比较困难,需要中央调配物资,更不要说如今中央势弱,自顾不暇,很少会给予幽州粮草资助,地方的赋税大部分也交不到公孙瓒的手里。

    身为名义上的幽州刺史,刘虞掌控了幽州相当多的地方,而且刘虞本人也并不是花瓶,不管是他本人的声望和能力,还是他手下的兵马和实力,都相当之强。

    只不过因为麾下兵马没有经历过太多战斗,所以不如公孙瓒麾下的部队战斗力强悍罢了。

    而且,身为幽州长官,整个幽州的财政大权都掌握在刘虞手里。纵使是公孙瓒治下的郡县,也得交一部分赋税给刘虞,然后再由刘虞统一做财政开支,拨发给各个部队。

    当然了,公孙瓒自然可以少交赋税,可以自己扣押一部分粮草,但除非是他想要彻底跟刘虞撕破脸皮,否则的话,这事儿还是绕不过去刘虞的。

    因此,公孙瓒的兵马所需的粮草,好大一部分都掌握在刘虞的手里。

    除了幽州之外,公孙瓒之所以能够维持大量的部队,其粮草供应甚至很多还是来自于前两年袁绍向他割让的冀州的中山郡和河间郡这些地方。

    如此情形下,就算公孙瓒打了过来,袁绍也可以凭借着冀州面积广大的疆域,逐渐将公孙瓒给拖死。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袁绍对于和公孙瓒即将有可能产生的矛盾,也就不那么担心了,反而是积极备战,非常热烈地期待着能够在明年的竞争中,和公孙瓒一决雌雄。

    而至于公孙瓒现在的状况么……

    由于频频出击,塞外的胡人大部分已经被他斩杀殆尽,剩下的也逃离到了距离幽州很远的地方,但公孙瓒犹自不满足,将目光瞄向了东部乌丸。

    东部乌丸的这些部落,原本就已经通过刘虞和汉家签订了盟约,但性情桀骜的公孙瓒却是不管不顾,继续攻击这些部落,也因此和刘虞产生了极为激烈的冲突。

    二人对待胡人的理念分歧,再次体现在了行为上。刘虞主张安抚,将塞外胡人通过较长的时间彻底转变为汉人,让他们臣服于汉人的文化和经济之下,而公孙瓒主张杀戮,直接从肉体上消灭他们。

    伴随着这些理念的冲突,二人平时在政务、军务上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公正对刘虞越来越不尊敬,对于他的一些命令也置若罔闻,不予执行。

    而刘虞也已经在去年数次上本朝廷参奏,状告公孙瓒瞎胡搞,破坏他好不容易建立的汉胡关系和贸易往来。

    但朝廷如今势弱,管不到这么边远的地方,再加上幽州之地身处边疆,确实也需要一员良将镇守。

    而公孙瓒在此地颇有威名,因此朝廷派来的使者对于二人发生的冲突,只能是和稀泥,想要尽量降低他们之间的矛盾,使二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镇守和发展幽州的任务。

    不过,很可惜,这两人明显都不可能听从对方的话,或者说平心和气地坐下来谈一谈。他们都属于对自己的理念极为坚定的人,因此必然会出现我不让你,你不让我,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局面。

    想要让他们分工合作,表面上看起来很美好,但也只是个美好的理想罢了,实际上很难实现。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完全可以利用刘虞和公孙瓒的矛盾,挑拨二人之间的关系,给他们原本就相互不信任的情分中添加裂缝,从而限制公孙瓒的粮草供应。

    毕竟,公孙瓒总不可能去抢劫汉家百姓的粮草,也不可能仅凭他治下的那几个郡县去供养其大规模的部队,要不是冀州的河间郡和中山郡撑着,再加上刘虞多少给他拨了足够一万兵马使用的粮草物资,公孙瓒早就青黄不接了。

    而这个时候的公孙瓒,麾下的正规军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三万,其中精锐骑兵达到了一半,有一万五千人左右。除了这三万兵马之外,还有接近一万人的后备兵马。

    如此规模庞大的军队,对于治下自然会产生极大的负荷。

    相对于前几年公孙瓒还能带着一两万兵马来去如风,在草原浪得飞起,现在家大业大的他,却很少自己直接去草原打打杀杀,而是派部将带领一些人马前去作战。

    原因自然很简单,若是全军出征的话,供养不起啊!

    至于人才方面,除了几个老部下以及几个弟弟之外,公孙瓒还发掘了一些新的年轻将领,譬如说在后世很有名的赵云,常山郡人士。

    此时的公孙瓒,人才数量其实也不少,但质量都不高,这算是他的一个重要缺点。

    身为军师的关靖,也就是个二流谋士里垫底的存在而已。

    邹丹、单经、田楷、严纲这些将领,若是只论带领骑兵的本事,倒也不错,但身为一军主将的话,就差了不少。

    唯一一个能文能武的田豫,由于理念和公孙瓒不合,关系不怎么好,因此也并不太受公孙瓒的重视。

    公孙瓒帐下的大部分将领,都只适合做个副将,这也就造成了若是公孙瓒下场亲自指挥,麾下武将配合的话,将士们往往会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打出一场大胜仗来。

    但若是让将领们自己去发挥和战斗的话,就很容易战败了。

    至于赵云,这个时候的赵云才刚出道几年,武艺倒是还可以,但指挥军队作战,没个多年的练习,怎么可能一蹴而就?

    公孙瓒缺乏顶尖谋士和文臣,缺乏独当一面的大将,以及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当初的马家面临的问题一模一样。

    但马家有马超乱入偷天改命,公孙瓒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发展的后劲也不足。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战神马孟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战神马孟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战神马孟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战神马孟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