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初平三年



阅读库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战神马孟起第一百七十二章 初平三年
(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金城、武威二郡在马家父子的励精图治下,欣欣向荣,一片积极向上之风。

    初平二年很快就过去了,不管是秋天初步制定的屯垦戍边的战略,还是冬天训练的第一批民兵,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尽管马超在整个冬天都忙着奔走各处调研和巡视,完善作为己方最基本治理策略的屯垦戍边。但训练民兵这种事情,没了他照样玩得转。

    庞德如今在武威担任太守,负责治理此地。尽管才二十岁左右,但在此之前,庞德已经在马腾麾下担任了好几年的将领,经常负责这练兵的事情。

    武威一地,如今的人口又不多,民兵总量也只有一万五,庞德带了不少中层将校,完全可以训练得过来。

    徐荣在汉阳郡西部诸县驻扎,论起统帅和治军,徐荣应当是原先董卓麾下最有可能排第一的人物。汉阳郡西部诸县,也只有一万民兵,训练起来自然也没有问题。

    数量最多的是金城郡,作为治下核心,承担了一半的民兵数量,共计二万五千人。

    虽然身居金城的高顺算是练兵大家,但他所走的道路乃是精兵之路,也就是说,高顺更擅长训练数量相对较少的部队,使其相对快速地成为一支精锐之师。

    马超不在金城,马腾要总揽金城郡乃至所有治下的治理,空闲时间可不多。

    至于典韦……,

    还是算了吧。一想到要让典韦练兵,马超就有些觉得滑稽。

    迫不得已之下,马腾只好启用韩遂麾下的两位降将,当初攻金城被击败并俘虏的成宜,以及率姑臧残军投降了庞德被押解到金城的程银。

    只不过这二人的能力有限,再加上刚刚投降,又没有得到高官厚禄,并不算归心。做事虽然不至于出工不出力,但也会有明显的懈怠。

    这样下来,三地之中,反而是金城的民兵训练进度最慢。

    不过,马家父子也没有太过于在意这一点。

    这是个慢慢来的过程,只要他们逐渐培养出足够多的中层将校,主将只需要在总体上谋划一番,点出需要注意的一些训练要点,其他的完全就可以交给中层将校去执行了。

    而且,抛开进度不谈,单是这训练的结果,还是很让人满意的。因为可以分地,所以一众百姓热情很高涨。在此情况下,各个将领适时地加大了训练强度,提高了训练要求。

    若是在如今的基础上,还能将这些人每隔一旬强化训练一次,其水准就直接可以成为正规军了。虽说这样的想法难以执行,但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这支民兵的训练结果之好。

    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到了初平三年。

    屯垦之策,随着马超奔走各处而逐渐成熟。

    眼看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马上就是春耕的时候了。马超也在最后一次采纳和整理各方意见,根据自己数月来所见所闻而改进润色之后,将屯垦戍边之策的最终确定版公布了出来。

    这是他所认为的,目前最适合凉州的发展的屯垦戍边版本。

    当然了,即使有着后世的经验和记忆,有着各种史料的借鉴,有着数月时间的深入调查和巡视,最终制定出来的政策可能仍然会有一些问题。

    但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目前它是官府所能拿出来的最成熟的策略,效果必然会比以往的政策好很多。

    至于其他瑕疵,自然是要在实践之后才能发现,随着屯垦的持续进行,根据不断暴露出的问题,而加以不断地改善。

    初平三年春,马家父子在西凉重启汉室以前在西域的屯垦之策,只不过却比以前做得精细和切实具体情况了很多。

    五年后,金城、武威二郡的农产数量已经足以和中原大郡相媲美,人口也自然增长了十万户。

    尽管受限于土地相对贫瘠、人口较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手不足等条件,两郡的农产数量没有达到中原盛产钱粮之地的水平,但这样的速度和成果,依旧足以让天下诸侯侧目了。

    尤其是后来,马超根据后世经验,指引着一批工匠发明了粪肥的使用之法,再加上兴修水利引河水灌溉,大大提高了农田的单位产量。

    又是五年之后,两郡凭借着高生产率在农业产量上赶超了中原那些产粮强郡,更是让天下英雄震惊不已。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但如今的马家治下粮食产量迅速提升,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要知道,一直以来都是民以食为天。之所以有人能进行各种空谈,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是饮食问题已经解决了的上层人士。

    而后世的农村、农民之所以地位不高,那也是由于机械化大生产大大解放了人力,现代科技培育出的各种作物品种大大提高了产量,饮食供应远远供过于求,根本不用担心吃饭问题才会出现的现象。

    至于现在,一个人种的地遇上丰收能养活一个半人,遇上灾年很可能连一个人都养活不了,地主、官府还要征收赋税。

    而一家人里面,又不可能是所有的人都能去从事农业生产。

    妇孺老弱里面,情况实在紧急了,妇女倒是可以去帮忙干活,体弱的也可以。但老人和小孩真就没办法了,只能靠其他人的劳作来供养。

    所以说,有人说农业社会里能不饿死人就算是盛世。尽管这种说法未必可靠,但一定有道理。

    因此,这个时候的百姓、乃至所有人对于土地的渴求,可谓是无以复加。

    对于百姓而言,有了土地就意味着可以拼了老命多生产一些粮食,使得全家人不必挨饿,甚至运气好了,某几年还可以有一批存量。

    因此,屯垦之策,不但极大的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更是迅速扩大了马家的实力。

    虽说钱粮广盛、经济发达,军事力量不一定就会随之而必然强大。但是足够的钱粮供应,却是发展军事的必要条件。

    谁都知道,军队就是个纯粹烧钱的玩意儿,几万人天天不从事生产,人吃马嚼,没有足够的钱粮供应,怎么玩得转?

    处理完了农产问题之后,接下来就是继续发展壮大己方的军事力量和增强官吏治理了。

    凉州身为边疆战乱频仍之地,一向容易出将、出帅,但文臣却是相对稀少。

    尽管马超去年冬天在各地巡视的时候,和不少世家搞好了关系,得到了一批愿意入仕的士子,但也只是解决了中低层官吏的缺口。

    至于那种能力出众的、足以担任一郡太守乃至一州刺史之位,牧守一方,教化百姓,将治下治理的井井有条的大才,马家还是非常稀缺的。

    因此,马腾在马超的建议下,颁发了类似求贤令的东西,以优渥待遇吸引人才前来投靠。

    中原那边的人才暂时不说,大部分都被关东诸侯所征召。剩下的不说看不起偏僻落后的西凉,就算是愿意来,路途遥远、千里迢迢,中间还要经过许多战乱地带,恐怕没几个人敢来。

    马超目前只希望,能够挖掘一些西北之地能力较高的文士来投。当然,对于武将和统帅,他们也是同步引进的。人才永远都不嫌多,只不过所给予的待遇没有文臣那么好罢了。

    毕竟,且不说马家暂时对武将的需求度不是太高,就是在当前许多位置都有人的情况下,再来一批人,想要都登临高位,那么已经占据了这些位置的各位武将可不会答应。

    马家的运气倒也不算太差,求贤令下发后,过了一月,经过一番网罗和招揽之后,引来了历史中有名的凉州文臣张既来投。

    张既在正史上是袁曹争锋时出道的。当时钟繇心向曹操,为曹操治理关中之地,招揽了素有才名的张既,三年下来,张既从县令干到太守,政绩皆为第一。

    而后张既便开始了自己二十年的官场生涯,从雍凉各州刺史一直干到进入中央,基本上都算是政绩过硬,能力一流,性格温和谦逊的代表了。

    至于为什么在后世不甚有名,主要的原因在于,乱世之中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于将帅谋臣,而对那些负责治理地方的能吏则比较忽视。

    其次是他的能力并不算超一流,达不到荀彧、陈群、钟繇这种级别。而性格低调,行事风格稳妥,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不像郭嘉、马忠这种,容易引人注意。

    但对于目前的马家父子来说,即使是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的张既,训练数年之后,也足以担当重任了。

    若是用后世流行的以数据论能力的办法来衡量的话,如今的张既,政治能力大概在七十五左右,再过十几年,巅峰时期能够达到九十左右。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担任过凉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多地长官的人物,而且在任期间政绩不错,后来更是入主中央。放在后世,就相当于是治理有方的高官,水平不错的副总理这个级别。

    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战神马孟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战神马孟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战神马孟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战神马孟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