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www.yuedsk.com)(阅读库 www.yuedsk.com) 德军在1916年的下半年大规模的后撤,将整个东线战场的防线让出了一百多公里,也将整个俄军往自己这边拉了一百多公里。自波德平原东部开始到第聂伯河中间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因为双方的多次你来我往早已是破败不堪,多年不事生产的地区此刻早已人去楼空,想从这些废墟中找到可以吃的东西,简直比遇到德军的几率还小。
俄军漫长的防线两百多万人,每天的吃喝拉撒让身为统帅的布鲁西洛夫当成了比德军还危险的敌人。没有子弹的枪还能用刺刀和敌人拼杀,刺刀弯了还能用身躯和德军搏杀,但是没有吃的,别说让他们冲锋了,不哗变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布鲁西洛夫之所以痛快的答应沙皇这次的进攻,其实也有一部分减少补给损耗的意思在里面,虽然很残酷,但是为了大局着想,这是他必须做出的选择。
就在布鲁西洛夫原以为这次的进攻会以双方伤亡过大而告终的时候,德军方向却是在全线十几个地段发起了一次反冲锋。布鲁西洛夫也收到了前线传回的电报,但是没有过多的担忧,纵然德军突破了防线,也不过是一地一城的得失,无法让他的整个防线伤筋动骨。
尼古拉斯二世,俄国的现任沙皇,听到欧洲东线战场上爆发的战事后并没有感觉有哪怕一丝一毫的轻松,英国乔治国王发来的电报还在他的桌上躺着,如果给他一个选择,他宁愿没有战争爆发,或者俄国没有牵扯进来。希望结束战争的他多次给自己的另一个表亲德国皇帝凯撒·比利,即德皇威廉二世发去和谈电报,但每次换来的都是冷嘲热讽和极其苛刻的条款,懦弱的他没有恶语相向,而是选择了将这些情况告诉了乔治,换来的是乔治的鄙夷和猜忌。随着新任的俄军统帅在前线的频频胜利,国内的反战声也渐渐低头,但是他并不轻松,依然胶着的战局随着德国的再次大规模行动又扑朔迷离了。
自北起波罗的海但泽城开始,德军沿着这条漫长的防线部署了超过65万的大军,这完全违背了当初的《施里芬计划》中以西线为主导的思想。原本的13个集团军又重新编组为三个更大的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9、第10、第23集团军,共计25万人,由奥古斯特·冯·法肯森元帅亲自指挥。东方集团军群下辖由西线秘密转运到东线的第2、第4、第7集团军,共计22万人,由赫尔曼·冯·弗朗索瓦这位艾德里安推荐的新晋元帅指挥。而南方集团军群由德军和奥匈帝国两军共同组成的联军共计18万人,指挥官是艾德里安亲自挂帅,实际指挥官则是东线总参谋长马克思·霍夫曼。
俄军的进攻一开始的时候,按照原定计划部署的德军就已经开始了反冲锋,这种打法直接就将战场演变成了近身肉搏的地方。双方的火炮都会顾忌伤亡而选择停火,以免炸到自己人。而这也是霍夫曼想要的效果,实际指挥和观察过战法演练的他深知武装运输车的弱点。在没有了炮火侵扰的情况下,武装运输车才会发挥更好的作用,只要能够在俄军炮火来不及支援之前抵达俄军前线,就能极大的减少伤亡和损失。
一连几天过去,万斯都还活着,这让驻足后方指挥的人感到很奇怪,按理说发起冲锋后能回来的很少,甚至一个连的人出去后都不再有这个编制的情况也正常。但是万斯的这个连却在连续十几次的冲锋后只损失了几个人。
不知是万斯的指挥官奇怪,万斯自己也很纳闷。那些在他们发起冲锋后紧接着同样发起冲锋的德军并未过多的跟他们纠缠,而是短暂的接触后就随着一阵独特的哨声原路撤退了,虽然每次都有伤亡,但是却不多。而被阻挡了攻势的俄军继续发起冲锋的效果大大的减少了,一阵金属风暴就把他们挡在原地动弹不得,前线指挥官眼见冲锋没有效果,也吹响了撤退的哨声。就这样一连几天过去,原以为会损失巨大的布鲁西洛夫发现伤亡人数很少,只比平日里的远距离交火多上一点。他有过一些闪现的念头,但是却总是抓不到关键的地方。
这种诡异的打法并非没有意义,而是埃里克·艾德里安根据布鲁西洛夫战役中精准弹幕不破坏前进战场而想到的办法,这种打法能够让原本该炮击的部队会顾忌友军而放弃开火。没有破坏的战场当然就更容易让武装运输车发挥应有的速度,突击的时间更短,给俄军反应的时间也就会越短。
但是这种诡异的情况并非是在整个东线上演,仅仅是以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为主,居中的东方集团军群平日里该怎么打,还是一样的打法。没有抓住关键点的布鲁西洛夫想要亲自去前线看看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在他还在路上的时候,德军的进攻终于开始了。
埃尔温·隆美尔少校,因多次立功,荣获两次铁十字勋章,又因参与作战计划设计而被提拔成为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的第1装甲旅的指挥官,他的副手是同为设计者之一的费迪南德·舍尔纳,此时已经晋升为上尉,是装甲旅的副指挥官。
这些当初的设计参与者都已经被下放到各个部队当中担任主要进攻力量的指挥官,这是艾德里安当初承诺的,也是必然的,熟知计划内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都在后方亲自指挥过这些战术,不单单只有他们,那些莫名其妙下台和退居后方的高层都有参加这些秘密演习,掌握了这些突进力量的使用方法和要领。
1917年2月16日,德军的进攻在傍晚时分开始了,而此时的俄军因为白天发起的冲锋而打算休整次日再战,却不想德军的冲锋却突然开始了。原以为又是一次草草结束的冲锋却没有如俄军想的那般,黑压压的一群德军正快速的逼近俄军防线,有的人探出头来看着战场上那些被余晖衬托的德军以从未有过的速度朝着他们冲来,接着就是一阵金属风暴将俄军防线打得泥土飞溅。密集的子弹在傍晚显得格外耀眼,犹如一张可以流动的丝绸。已经抵达前线的布鲁西洛夫正拿着手中的望远镜站在后方看着其他俄军士兵看到的景象,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而这个时候,随行的传讯兵也把各地指挥官发来的电报交给了他,看着电报上的内容,不难想象其他地方也是这般模样。
最先抵达俄军防线交火的是那些乘坐武装运输车快速穿越战场的士兵,这些士兵都是德军中的佼佼者。每一辆装甲运输车都是一个突击班,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拿着一把可以单人操作的MG-16H型机枪,其余的人则是人手一把MP14或者改进型的MP16冲锋枪。以艾德里安的设想,这些人的任务并非是主要的输出力量,而是起到用绝对的火力压制清理和占领关键地点的作用。输出力量就交给了快速跟进的步兵,他们才是真正在接下来的战斗者承担主力的部分。毕竟武装运输车的数量有限,随着战斗和非战斗的损耗,这种本就不多的存货会越来越少。
布鲁西洛夫在接到电报后没有停留就赶回了自己的司令部,打算坐镇后方尽快稳住目前的状况,但是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德军给他的反应时间根本不够用。等到他回到司令部后,南北两端的战事已然结束,随着防线的丢失,情报也随之截止。早将地图熟记于心的他只需稍稍在脑中过了一遍就发现了德军的主攻方向是东普鲁士地区和喀尔巴阡山脉两处。
突破防线的德军先头部队没有停留,在夜色的掩护下,朝着平原深处继续前进。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俄军漫长的防线两百多万人,每天的吃喝拉撒让身为统帅的布鲁西洛夫当成了比德军还危险的敌人。没有子弹的枪还能用刺刀和敌人拼杀,刺刀弯了还能用身躯和德军搏杀,但是没有吃的,别说让他们冲锋了,不哗变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布鲁西洛夫之所以痛快的答应沙皇这次的进攻,其实也有一部分减少补给损耗的意思在里面,虽然很残酷,但是为了大局着想,这是他必须做出的选择。
就在布鲁西洛夫原以为这次的进攻会以双方伤亡过大而告终的时候,德军方向却是在全线十几个地段发起了一次反冲锋。布鲁西洛夫也收到了前线传回的电报,但是没有过多的担忧,纵然德军突破了防线,也不过是一地一城的得失,无法让他的整个防线伤筋动骨。
尼古拉斯二世,俄国的现任沙皇,听到欧洲东线战场上爆发的战事后并没有感觉有哪怕一丝一毫的轻松,英国乔治国王发来的电报还在他的桌上躺着,如果给他一个选择,他宁愿没有战争爆发,或者俄国没有牵扯进来。希望结束战争的他多次给自己的另一个表亲德国皇帝凯撒·比利,即德皇威廉二世发去和谈电报,但每次换来的都是冷嘲热讽和极其苛刻的条款,懦弱的他没有恶语相向,而是选择了将这些情况告诉了乔治,换来的是乔治的鄙夷和猜忌。随着新任的俄军统帅在前线的频频胜利,国内的反战声也渐渐低头,但是他并不轻松,依然胶着的战局随着德国的再次大规模行动又扑朔迷离了。
自北起波罗的海但泽城开始,德军沿着这条漫长的防线部署了超过65万的大军,这完全违背了当初的《施里芬计划》中以西线为主导的思想。原本的13个集团军又重新编组为三个更大的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9、第10、第23集团军,共计25万人,由奥古斯特·冯·法肯森元帅亲自指挥。东方集团军群下辖由西线秘密转运到东线的第2、第4、第7集团军,共计22万人,由赫尔曼·冯·弗朗索瓦这位艾德里安推荐的新晋元帅指挥。而南方集团军群由德军和奥匈帝国两军共同组成的联军共计18万人,指挥官是艾德里安亲自挂帅,实际指挥官则是东线总参谋长马克思·霍夫曼。
俄军的进攻一开始的时候,按照原定计划部署的德军就已经开始了反冲锋,这种打法直接就将战场演变成了近身肉搏的地方。双方的火炮都会顾忌伤亡而选择停火,以免炸到自己人。而这也是霍夫曼想要的效果,实际指挥和观察过战法演练的他深知武装运输车的弱点。在没有了炮火侵扰的情况下,武装运输车才会发挥更好的作用,只要能够在俄军炮火来不及支援之前抵达俄军前线,就能极大的减少伤亡和损失。
一连几天过去,万斯都还活着,这让驻足后方指挥的人感到很奇怪,按理说发起冲锋后能回来的很少,甚至一个连的人出去后都不再有这个编制的情况也正常。但是万斯的这个连却在连续十几次的冲锋后只损失了几个人。
不知是万斯的指挥官奇怪,万斯自己也很纳闷。那些在他们发起冲锋后紧接着同样发起冲锋的德军并未过多的跟他们纠缠,而是短暂的接触后就随着一阵独特的哨声原路撤退了,虽然每次都有伤亡,但是却不多。而被阻挡了攻势的俄军继续发起冲锋的效果大大的减少了,一阵金属风暴就把他们挡在原地动弹不得,前线指挥官眼见冲锋没有效果,也吹响了撤退的哨声。就这样一连几天过去,原以为会损失巨大的布鲁西洛夫发现伤亡人数很少,只比平日里的远距离交火多上一点。他有过一些闪现的念头,但是却总是抓不到关键的地方。
这种诡异的打法并非没有意义,而是埃里克·艾德里安根据布鲁西洛夫战役中精准弹幕不破坏前进战场而想到的办法,这种打法能够让原本该炮击的部队会顾忌友军而放弃开火。没有破坏的战场当然就更容易让武装运输车发挥应有的速度,突击的时间更短,给俄军反应的时间也就会越短。
但是这种诡异的情况并非是在整个东线上演,仅仅是以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为主,居中的东方集团军群平日里该怎么打,还是一样的打法。没有抓住关键点的布鲁西洛夫想要亲自去前线看看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在他还在路上的时候,德军的进攻终于开始了。
埃尔温·隆美尔少校,因多次立功,荣获两次铁十字勋章,又因参与作战计划设计而被提拔成为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的第1装甲旅的指挥官,他的副手是同为设计者之一的费迪南德·舍尔纳,此时已经晋升为上尉,是装甲旅的副指挥官。
这些当初的设计参与者都已经被下放到各个部队当中担任主要进攻力量的指挥官,这是艾德里安当初承诺的,也是必然的,熟知计划内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都在后方亲自指挥过这些战术,不单单只有他们,那些莫名其妙下台和退居后方的高层都有参加这些秘密演习,掌握了这些突进力量的使用方法和要领。
1917年2月16日,德军的进攻在傍晚时分开始了,而此时的俄军因为白天发起的冲锋而打算休整次日再战,却不想德军的冲锋却突然开始了。原以为又是一次草草结束的冲锋却没有如俄军想的那般,黑压压的一群德军正快速的逼近俄军防线,有的人探出头来看着战场上那些被余晖衬托的德军以从未有过的速度朝着他们冲来,接着就是一阵金属风暴将俄军防线打得泥土飞溅。密集的子弹在傍晚显得格外耀眼,犹如一张可以流动的丝绸。已经抵达前线的布鲁西洛夫正拿着手中的望远镜站在后方看着其他俄军士兵看到的景象,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而这个时候,随行的传讯兵也把各地指挥官发来的电报交给了他,看着电报上的内容,不难想象其他地方也是这般模样。
最先抵达俄军防线交火的是那些乘坐武装运输车快速穿越战场的士兵,这些士兵都是德军中的佼佼者。每一辆装甲运输车都是一个突击班,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拿着一把可以单人操作的MG-16H型机枪,其余的人则是人手一把MP14或者改进型的MP16冲锋枪。以艾德里安的设想,这些人的任务并非是主要的输出力量,而是起到用绝对的火力压制清理和占领关键地点的作用。输出力量就交给了快速跟进的步兵,他们才是真正在接下来的战斗者承担主力的部分。毕竟武装运输车的数量有限,随着战斗和非战斗的损耗,这种本就不多的存货会越来越少。
布鲁西洛夫在接到电报后没有停留就赶回了自己的司令部,打算坐镇后方尽快稳住目前的状况,但是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德军给他的反应时间根本不够用。等到他回到司令部后,南北两端的战事已然结束,随着防线的丢失,情报也随之截止。早将地图熟记于心的他只需稍稍在脑中过了一遍就发现了德军的主攻方向是东普鲁士地区和喀尔巴阡山脉两处。
突破防线的德军先头部队没有停留,在夜色的掩护下,朝着平原深处继续前进。阅读库 www.yuedsk.comyuedsk www.yuedsk.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